现当代文学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张爱玲与上海的沦陷摘要:本文通过对沦陷区的时代背景与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分析,探讨了上海沦陷与张爱玲文学创作之间丝缕的联系,总结出张爱玲文学创作的两大特色: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对国民性的批判。从而论证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不但并未缺乏历史感,反而真实的反映了乱世儿女的仓皇与无奈以及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卑微与渺小,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沧桑感和历史感。关键词:张爱玲;时代感;人性;国民性张爱玲的出名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或者说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1942年,当张爱玲从香港返回上海时,上海已完全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当时留在上海的文人,除了附逆者与抗日分子外,多半韬光养晦,谋求自保。唯有张爱玲,在19431945年两年间,大放异彩,创作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重要作品,数量惊人,一时轰动文坛。张爱玲成为一颗最为耀眼的星,在沦陷的上海,张爱玲出名了。柯灵先生曾说:“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的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政权把新文学传统一刀切断了,只要不反对他们,有点文学艺术粉饰太平,求之不得,给他们点什么,当然是毫不计较的。天高皇帝远,这就给张爱玲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上海的沦陷与张爱玲的成名又有些怎样丝缕的联系呢?我们讲文学作品一般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是时代的见证。综观张爱玲在19431945年创作的小说,就会发现她小说中的历史迥异寻常,在她的文章里,与时代脱节的人物情节比比皆是。有人因此批评张爱玲缺乏历史感,生活在大时代的洪流中,却放弃了做时代“见证”的责任,是一个“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针对这种说法,我们应该追溯当时的历史背景:1937年8月,上海被战火覆盖,同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在这片沦陷区,属于英美势力范围的公共租界和属于法国势力范围的法租界尚未被日本侵略者控制。由于和日本侵略者有利益冲突,这两个租界当局在一些问题上采取中立政策。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利用这种微妙局势,采取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抗日爱国的文学运动。这里的文学反映形势迅速,揭露敌人的阴谋及时,战斗性强,表现的形式巧妙多变,同时群众文艺也蓬勃开展。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对日宣战,日军进驻租界,文艺界人士顿失庇护,政治与经济的压力让许多人被迫妥协。与孤岛时期相比较,这一时期上海的文坛是消沉萎靡的,带有浓重的商业化倾向,在沦陷区内,看不到为理想奋斗的昂扬,只有迫于现实的无奈与颓唐,即使是坚持抗战、拒绝屈服的人,也只能在生活中煎熬。当时在沦陷区发行量甚广的杂志古今也走的是伤感、怀旧的小品文及历史掌故路线,强调生活趣味,刻意淡化政治色彩。上海的沦陷,人们此时所能拥有的也就只是一点感觉,生活上的一点小小的趣味、欲望以及一些属于个人的回忆。19371941年这一时间段,张爱玲在上海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上海沦陷的同时,张爱玲也遭遇了家的“沦陷”。8月13日,日军攻击上海闸北,中国军队立即反击,为期三个月的上海抗战开始。张爱玲因需在伦敦大学的上海考场考试,便以家靠近苏州河,激战的枪声太烈,睡不着为借口,跑到临时回国的母亲的公寓住了两周,父亲因此而狂怒。然而,导致张爱玲与父亲彻底的决裂以及被父亲监禁的最深层次原因,还是社会原因和因社会原因所导致的经济原因。根据父母亲离婚协议里商定,张爱玲的教育费由父亲负担。父亲虽然有钱,但他不愿拿钱来供爱玲上学。1937年8月13日,日军攻打上海,张爱玲的父亲主动辞去工作。从那时起,上海的经济每况愈下,张爱玲的父亲也从那时起开始走下坡路,张家和上海市民一起经受着战争的恐慌和经济的威胁。父亲便把这一种恐慌转化为疯狂的怒气撒向张爱玲。这一时期,张爱玲不仅经历了战争的恐慌,在被父亲监禁的日子里更是饱尝了一无所依的孤独,无边的失落和生命里惘惘的威胁。深刻地体会了人在苍凉大地之中是那样渺小,并且作为孤独的个体,还要无可奈何和被动地在这个世界上游动,行走。她在私语一文里描写的那一幕:“我后母一边尖锐叫着奔上楼去:她打我!她打我!这刹那间,一切都变得非常明晰,下着百叶窗暗沉沉的餐室,饭已经开上桌子,没有金鱼的金鱼缸,白瓷缸上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我父亲趿着拖鞋,啪哒冲下楼来,揪住我,拳足交加,吼道:你还打人,你还打人,我就打你!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这一刹那,张爱玲在那一声锐叫声中,一下子感受到一种苍凉的孤独与渺小,整个世间顷刻间,只剩那些静止的鱼缸鱼藻,阴沉沉的餐堂。在这里,张爱玲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孤独、渺小,她内心孤立无援的惶恐明晰得如同那“白瓷土细细描出橙红的鱼藻。”被打之后,她想逃却无路可逃,大门紧锁,钥匙在父亲手里,父亲把她监禁在空房里面。后来,她在何干的帮助之下逃离父亲的家,回到母亲那里,1939年通过了伦敦大学的考试,但因战争,她只能进入香港大学学习。在香港读书期间,她就经历了港岛被围、抵抗及沦陷的全过程。学业因战乱而中断,由于发奋用功而连得两个奖学金,但战争将这一切化为泡影。“港大停止办公了,异乡的学生被迫离开宿舍,无家可归。不参加守城工作就无法解决膳宿问题。我跟着一大批同学到防空总部去报名,缩在门洞子里,心里也略有点怀疑我们是否尽了防空团员的责任。从人头上看出去,一辆电车停在街心口,电车在外面,浅浅的太阳,电车里面,也是太阳单只是这电车便有一种原始的荒凉。”在这里,在街心避免轰炸而跑空了的电车,给她一种原始的荒凉感;围困中人们朝不保夕的恐惧,在虚空与绝望中急于攀住一点踏实的东西的举措匆忙的结婚,使她感到人生的不由自主;战与和、动与静的强烈反差及其变幻不定,加剧了她的惶恐不安;街头的饿殍,趁火打劫的流氓,战火暴露出来的政府管理动乱,使张爱玲在前面个人身世产生出来的苍凉感获得了社会体验的支持,愈加固而深沉。1942年春,张爱玲从香港回到上海,住在共同租界的静安寺路姑妈的公寓里,秋天,进入圣约翰大学。因为战争,张爱玲与几年前去新加坡的母亲断了消息,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她就这样半工半读。经历了香港的沦陷,又回到了上海,回到那样一个低气压的时代。学业也因体力不支,中途放弃了,在沦陷的上海她深刻地感受到:“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许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那些沉淀在她内心的纠葛与苍凉,在沦陷的上海,她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感受到人的苍白、渺小,无可奈何的孤独以及生命中惘惘的威胁,她只有借助“写作”这个切口,释放心里纠缠的各种情感。从1943年4月,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后,一鸣惊人。同年5月,发表了心经,8月发表了封锁,1944年1月发表了年青的时候,同年2月发表了花凋,5月发表鸣鸾禧,6月发表了红玫瑰与白玫瑰,9月发表桂花蒸阿小悲秋,11月发表等。在这两年,她还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音乐等。19,44年8月和11月,张爱玲相继出版了她最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张爱玲在沦陷区的文坛里大放异彩,如鱼得水。战争与生计迫使张爱玲运用她唯一的技能以写作来讨生活。如果说不是战争,也许她早已前往英国读书,成为一名学者或是白领,或许不会这么快的成为一名作家,或许她要经过多年的摸索才找到这条途径。上海的沦陷让她倍感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苍白、渺小及生命的不可知,由此内心产生无比的悲凉、寂寞之情。夏志清曾这样评说张爱玲:“她创作的灵感显然逗留在她早期的上海时代。”1943年到1945年,可谓是张爱玲一生创作的巅峰。战火纷飞的上海是张爱玲作品得以生存滋长的最佳空间。她的故事告诉读者,旧家庭崩坏以后并无奇迹产生,这个世界仍然一天天的坏下去,年轻一代无论是否具有叛逆性都无路可走。在她的笔下,没有伟大的使命在召唤,微不足道的人们只是感觉到日常的一切有点儿不对,不对到恐怖的程度,她清楚地意识到人在历史变动的面前的凡俗与无奈,而这一切,刚好符合了沦陷区都市居民的一般社会心理,使读者从文中找到了切实的感受,因而张爱玲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张爱玲所创作的那些描写市民日常生活与她独有的贵族气质的文字,那些琐碎的精致,那分唯美的苍凉,让那些在沦陷区哀伤与自怜的人们,找到了昔日的回忆与情感上的依托。那些咖啡馆、跳舞场以及霓红灯下的头晕目眩,让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回忆起往昔的十里洋场,深深的吸引了都市动荡环境下的市民。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明显区别于当时上海的两大文学阵营派别:抗战文学和闲适文学。她的作品融合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在新旧、别致、华丽、曲折中追求人类和人生的境界,展现着人在战争和金钱面前的脆弱与无奈,对文明的命运和现代人的人性价值观中的假与真,提出了叩问。张爱玲是一个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的人,童年时代张爱玲一直和受封建传统影响较深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但当时社会大环境在向西方社会学习,封建传统文化在当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打击,她的母亲也在这种大环境下冲破了封建社会家庭、婚姻对女人的禁锢,远渡西洋,接受新文化教育。这时的她对母亲的种种行为既感新鲜又觉美好,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母亲所代表的新文化的影子。稍大,张爱玲随姑姑一起生活,又受到先进的姑姑的影响,脑海中的新文化思想得到了加强;后来,她又进人新式学堂同时也是教会学堂上海圣玛丽亚教会学校学习,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张爱玲既摆脱不了家族长期封建文化的积淀又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她在新与旧的夹缝的夹缝中生存,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夹缝中生存,作为新文化代表,她洞察了封建社会女性在现代文明中生存的不易。在这个夹缝之中她看到了芸芸众生的人性弱点和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国民精神,找到了新与旧的突破口。1、对人性的关注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是对人生的诠释,的确,她写出的是一定状态下的普通人的生存面目,显示人性的弱点。张爱玲是关注人性的,她的作品中关注更多的是人性的弱点。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几乎没有完美的,而且她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份份失败的记录,这些人物都是有着人性弱点和人生缺憾的。但张爱玲不是个苛刻的人,她只是按照自己对人生和人性的感知如实书写出生命的无奈、人生的不易以及在人类生存状态下灵魂的孤独。这一点在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中,你可以看出欧风东渐,殖民地畸形的中西文化合璧以及西方物质文明对东方道德的冲击。它写出了薇龙在这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写出了她一步一步向深渊的自觉与无奈,通过它审视人性中的弱点,启示着人们物欲是走向深渊的动力,道德是脆弱的,对华服美食的追求是人的本性,而人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走到自己目标的对立面,其中透露出人性中的不因为外部环境改善而自动发生变化。她的作品也塑造抗争女性,但多为负面、残缺的形象,她试图用反面的教材去警醒人、改变人,自流苏是倾城之恋里依附在金钱上的女奴形象,在她身上表现出很强的女性自主意识,但为了寻求经济上的靠山和向族人炫耀的资本,她不惜抹黑了良心、丧失人格尊严地生活。2、对“国民性”的批判与孤岛文学的继承有人说张爱玲属于“不知亡国恨,犹唱后庭花”的作家。她在殖民地语境下为“个人性”张目。她宣称“即使是光荣殉国,又怎样?”。这与同样语境下的体现在郁达夫、戴望舒、朱自清等创作中的民族主义大相径庭。这是对于鲁迅开创的批判所谓的国民劣根性的文学传统自觉的继承。张爱玲曾说:“这一种传统等到鲁迅一死,突告中断,很是可惜。因为后来的中国作家,在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旗帜下,走的都是文过饰非的路子,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在可惜。”她此时期创作的总主题是批判所谓的“国民性”。国民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环境,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准备做新人,过新的生活,可是在租界,如张爱玲所描述的,那些没落官僚却悠哉悠哉地过着他们死守的旧制度生活,依旧抽鸦片、纳妾、赌博、打麻将,活在他们昔日的荣光里。张爱玲是在“救亡”年代里坚持批判“国民性”的作家。她将眼光指向民间,批判传统文化在现代洋场与西方文化所孕育的怪胎。作品中满视野的人性的畸形、变态。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的梁太太竟荼毒自己的侄女;而质地纯洁的葛薇龙为了求学走进姑母鬼气森森的世界,道德堤坝顷刻被享乐大潮冲毁。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英籍教授罗杰与美丽、纯洁的中国姑娘愫细的婚姻悲剧是发生在古老国度里的两种文化撞击的悲剧。金锁记中贫家女曹七巧出于对金钱的欲望嫁到显赫的姜公馆,为一个残废男人陪葬了自己的青春,尔后,她的欲望和精神却被黄金的枷锁锁住了,导致性变态,这个以扼杀自己情欲为生存方式的女人,畸变为毁掉亲生子女生命快乐的恶魔。金锁记以欲望的沉沦为主体,将人性心理的畸变揭示得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张爱玲以批判所谓的“国民性”为主旨的小说通常从外部时间中间隔、停滞起来,像孤岛一样,形成一个封闭自足的世界。金锁记外部时间实际上取消了,而有的却是性格时间。第一炉香中鬼气森森的世界是一个停滞的世界,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封锁把整个都会生活象征性地收敛在封锁期内的电车上,形成小说的静态化。张爱玲给批判所谓“国民性”的主旨以超时间性,是对于“时代”的坚拒。这正如她1944年2月所写关于两年前战时香港的回忆,却几乎完全限于与香港之战的一些不相干的事。因为她在战时香港所坚守的就是能够不理会的,一概不理会。张爱玲的作品虽然通常与时代保持一定的间隔,尽写与重大事件不相干的事,但是她强调背景。她认为人是生活于一个时代里的。她笔下男男女女的悲欢与时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是用这些不相干的事构筑她所感受的时代。她对人生的感受是:“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她用笔下所有的人生失败的总和构筑社会的失败,形成对于社会的批判。她在封锁的“背景”已经清晰到是战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就是在这“兵”所造成的“封锁”当中,在一辆切断了时间与空间的电车里,男女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