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摘要自从波兹曼在1970年首次提出“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的定义和范式之后,它就成了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命题和基础分析框架。从多伦多学派到纽约学派,再到其他支流学术种群,数十年的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大致经历了由冷僻渐趋热门,由边缘走向主流,由北美传播到全球的过程,其研究领域由社会人文扩展到国家战略,研究成果从相对单一发展到丰富多元。正是基于对媒介生态学研究中复杂的、全球性的、内在的网络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历史为经,以理论为纬,可以将北美媒介生态学史上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归纳整合成媒介时空论、媒介人体论、媒介场所论、媒介容器论、媒介情境论、媒介环境论、媒介进化论、媒介依赖论、媒介失控论、媒介控制论等“十论”,并从中看出北美媒介生态学的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在这一历史考察中,其未来趋势同时一露端倪:在世界范围内,学术研究与社会行动结合,文化批判向人文关怀靠拢。关键词媒介生态学;媒介作为环境;北美洲;麦克卢汉;波兹曼;媒介时代史学;传播学史媒介生态学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和不断成长的研究领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于源自北美的媒介生态学的概念内涵、思想缘起、理论发展脉络等还存有模糊的认识,在此有必要对其学术发轫的渊源流变进行一种细致周密的历史考察,这将有助于学界清楚把握其发展趋势。一、概念辨析:媒介生态学正名媒介生态学的英文是mediaecology,从字面上看,其准确恰当、无可争辩的译法就是“媒介生态学”。但有学者声明:“为了维持理念上的一致和清晰度,我建议把迄今为止我的一切中文著作里mediaecology的译名从媒介生态学一词更名为媒介环境学。”可见在媒介生态学概念诞生三十多年后,却尴尬地在中国面临着正名之辨。于是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射到其学术发源地北美大陆。其实,把生态学思想明确带人到传播研究或者媒介研究领域,并提出“媒介生态学”这个术语的,是多伦多学派的领军人物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但正式使用者却是纽约学派的主帅尼尔波兹曼(NeilPostman)。今天,在媒介生态学学会(TheMediaEcologyAssociation)的官方网站上仍然十分郑重地列出了几位研究前辈对于这一概念内涵的精辟话语。波兹曼在论及“什么是媒介生态学”时是这样说的:“媒介生态学观照媒介传播之实质,即媒介传播是如何影响人类的感知、理解、情感和价值判断,以及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如何增进或阻碍我们的生存机会。生态学一词意味着对环境的研究,包括其结构、内容和对人的影响。毕竟,这一环境所指的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它对于人类所思、所感、所行动的方式施以一定的影响。”波兹曼把这些影响归为三个要点:其一,媒介环境“构建着我们所能看的、能说的是什么,进而构建着我们所能做的是什么”;其二,媒介环境“赋予我们以角色,并且坚持要求我们扮演好它”;其三,媒介环境“具体规范着什么是允许做的、什么是不允许的”,但这种规范完全不同于现实环境诸如法庭、教室、办公室里“明晰的、正式的”规范,在媒介环境中,“更多的时候,是模糊的、非正式的、半隐蔽的”,因此,“媒介生态学就是试图使这些隐蔽的具体规范清晰起来”,“它试图发现媒介究竟迫使我们扮演着什么角色,媒介如何构建着我们的所见、所言、所行”。最后,波兹曼一言以蔽之,“媒介生态学是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Mediaecologyisthestudy0fmediaasenvironments)。从以上经典文本的内在逻辑推演以及波兹曼等学术前辈的诸多论述中可以看出,“媒介作为环境”这一生态学思想正是媒介生态学所以存在并发展至今的奠基石。所以,即便从“维持理念上的一致和清晰度”的角度而言,“媒介生态学”也比“媒介环境学”更佳,因为它把“生态”的理念放在了最核心的地位,而非“环境”这一具体的研究对象。退一步讲,即便“媒介环境学”的译名在某些意义和层面上更为妥帖,但如果更改译名的声明过晚,就不容易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如果只得到少数人的认可,而多数人依然故我,反而可能加剧它的混乱和不确定性。这就像当年对传播学的翻译,先入为主的译法最终变成了大家的约定俗成。本文在此重提旧事,既不是反对什么,也不是支持什么,只是提醒学界同行:一旦火车已经高速奔驰,如果还想让它再回到起点就为时晚矣。我们认为,但凡能以生态的眼光来“观照媒介传播之实质”的相关研究,其实统统可以纳入到广义的媒介生态学的学术圈中,所以,当今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界广泛讨论的“媒介生态”,即不同媒介之间生存、竞争、合作的生态问题,也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归置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视野之内,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国内学界纷扰一时的“媒介生态学”的名实之辩。二、全景描绘:北美媒介生态学的学术景观仔细探究北美媒介生态学思想缘起、理论发展以及学术流变的来龙去脉,恰好印证了生态学思想和整体性地“观照媒介传播之实质”的眼光在其学术传承发展中的重要性。依据林文刚媒介生态学在北美之学术起源简史一文的主要观点和学术脉络,再逐一审视和考证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我们发现北美媒介生态学包括两大主流学派:一是多伦多学派,二是纽约学派,在此外围还分布着一些有生命力的学术种群,限于篇幅,不再进一步探讨这些学术种群的源流和边界。我们在此将勾画清楚北美媒介生态学的两大主流以及个别支流的汇聚、交流、融合所形成的学术史图景,这对于中国本土化的研究无疑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在“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的框架下,并依据涉及内容的差异,本文将重要人物的主要观点或理论冠以“论”,只是便于分析、理解“媒介生态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各学派间具有沿袭关系的网络”及突出其研究特点,并非真的要承认其学术的系统和成型。据此,我们要集中讨论的主要有十种媒介生态理论,以下详细梳理辨析之。(一)多伦多学派:从时空偏倚到场所拟剧1伊尼斯的媒介时空论。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18941952)是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技术对人类造成影响的人。伊尼斯关于媒介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与经济的生态关系史和媒介与时空生态关系形态的研究中。报纸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40)是伊尼斯的第一篇媒介环境研究论文,该文认为报纸是优化市场环境、推动市场前进的动力。此后,他着重将媒介作为一切历史运转的轴心来探讨,这方面的著述有: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倚(1951),这两本著作体现在媒介生态学研究上的学术价值就在于论述了媒介的时间与空间偏倚性问题。在伊尼斯的笔下,偏倚时间的媒介是某种意义上的个人的、宗教的、商业的特权媒介,强调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与神圣性,但是,它不利于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例如,使用黏土和石头媒介的权力中心就只能在小区域内行使权力,而无法对广阔无垠的领土进行有效管理。偏倚空间的媒介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因此,它有利于帝国扩张,强化政治统治,增强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力,也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伊尼斯认为,权力中心要想确保社会稳定,在现代社会过分倾向于使用偏倚时间的媒介已不合时宜,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媒介的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的平衡,使之取长补短、互动互助。可以说,这一理念体现出某种平衡、共生的生态学思想。总之,在伊尼斯的这些论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从媒介与统治权力的角度来“观照媒介传播之实质”,其论述即使在今天读来,依然闪耀着智慧之光。2麦克卢汉的媒介人体论。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在国内外学界被广泛研究,所以在此就不具体介绍其人。在媒介生态学领域,麦克卢汉对媒介传播的深刻洞察力尤其让人佩服,不用细说他的“媒介即是讯息”的著名论断,仅就其关于媒介人体延伸意义的研究而言,就体现出丰富多样的生态学思想。麦克卢汉在媒介通论序言中写道:“要回答人体的延伸这类问题,就必须把人体每一部分之延伸一并合在一起探讨。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的延伸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的确,媒介传情达意的特定方式能改变人的“所见”、“所听”、“所触”、“所尝”、“所嗅”,因而亦能改变人的“所知”和“所为”。在麦克卢汉看来,“要想了解和认识传播媒介,就必须先探讨它与人体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因为,“媒介是我们人类生理与神经系统的延伸,它构成了一种系列化交互作用的世界”。麦克卢汉将媒介分为热媒介与冷媒介,是以人体温度为分类依据的。他说,所谓“热媒介,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高清晰度扩张的一类传播媒介(如照片、拼音文字、印刷品、收音机、电影)”。冷媒介则是指对某一感觉器官具有低清晰度抑退的一类传播媒介(如卡通画、象形文字、手稿、电话、电视、口语)。在麦克卢汉的笔下,热媒介和冷媒介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要愉悦身心,麦克卢汉认为应“让许多感官交织地参与,而不要使某一感官个别地偏激发展,而使该感官主宰一切”,以免失去平衡。麦克卢汉还进一步延伸论述道:“就冷热媒介而言,落后国家是冷的,而进步国家则是热的。城市是热的,乡村是冷的。但就程序与价值之复原而言,则以前的机械时代是热的,而现在的电视时代是冷的。”在这里,冷与热所反映的是发展差距、生态鸿沟,同时暗藏着生态退化和生态危机。另据麦克卢汉精粹一书,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四定律媒介放大律、媒介过时律、媒介再现律和媒介逆转律。在今天看来,媒介四定律合在一起、有序排列,居然正好构成一个可以循环的生态系统。奇妙之极!以上论述和观点表现出麦克卢汉具有一种自然联想的、直观直觉的生态学思维,在他的深邃目光中,人体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占据着至上的地位。把媒介隐喻为能知冷知热的人类生命肌体,则展示出麦克卢汉的天才气质。3戈夫曼的媒介场所论。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19221982)是符号互动论者,又是“拟剧论”或媒介场所论的倡导人。在他的八部著作中,最为学术界推崇的是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戈夫曼在这部著作中将“场所”提到了突显的地位,他把人际交往比作演戏,把“场所”(社会)比作剧场,社会成员则在这里按照社会剧本的需要扮演角色,以取得别人的赞许,而演出又受到十分警觉的现场观众的鉴定。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做戏,小心翼翼地表现自己,以把握自己给他人造成的印象,从而使自身形象能最好地为自己欲达到的目的服务。戈夫曼认为,一场演出要包括三种人:演员、观众和观察者;演员或集体表演,或演独角戏;他们使用“道具”,对照“剧本”,登上“舞台”,并活动于“前台”和“幕后”的特定环境之中。戈夫曼的媒介场所论从表面看似乎与生态学无关,但联想到生态世界里能适应环境色的“变色龙”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多么类似人类行为在“场所”里的表演和表现。由此,戈夫曼的种种“场所”构成的恰是人类的符号环境,它对人类行为究竟产生了哪些戏剧化的影响,难道不正是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吗?(二)纽约学派:从技术容器到媒介进化1芒福德的媒介容器论。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18951990)是比伊尼斯更早的媒介生态学方法的创立者,也是纽约学派最早的代表人。他在历史上的城市(1961)及技术和人类发展(1967)两本书中强调了容器(container)技术的观点,这成为芒福德最为重要的媒介生态学思想。芒福德认为工具、武器和机器都是男性文化的符号,具有刚性的特点;而容器、有机体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繁殖则是女性文化的符号,陶器、花瓶、广口瓶、缸、蓄水池、箱柜、谷仓、壳仓、沟渠、房子、村庄和城市等“容器”都是女性器官的延伸,都有柔性的特征。芒福德将信息传播系统当作一个“看不见的城市”,而把城市看做是“母性的拥抱”、“容器的容器”或者“准容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语言文字是一种“容器”技术,一种能够贮存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容器”技术,而且报刊、广播影视等也是一种能够贮存信息、知识和思想的“容器”技术。由此可见,芒福德的科技生态观念和有机论思想根源于生命、生存和繁殖,暗含着一种协调、平衡和比例均衡的观念,也是一种女性文化。芒福德将媒介与生态联系在一起,将人类生物学和科技学上的一些习惯转化成了生态研究过程中具体的、可行的方式,以及他的容器技术的观点,是具有前瞻性、独特性和显著性的,但是却被现代那些过分强调机械意义上的科技进步的学者们忽视了。2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约舒亚梅罗维茨(JoshuaMeyrowitz)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传播学教授。他的媒介情境理论集中反映在他于1985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中。梅罗维茨通过研究电视这种媒介形态,论证了媒介本身如何成为一种环境,这对于媒介生态学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说:“电子媒介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带到相同的地方,于是许多从前不同的社会角色特点变得模糊了。由此可见电子媒介最根本的不是通过内容来影响我们,而是通过改变社会生活的场景地理来产生影响。”梅罗维茨指出,相安无事的人际交流情境一旦遭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入侵,原先的和谐与平静往往会受到破坏,引起麻烦。因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运用混淆了区分不同情境的界线,将那些只适合某些人观看的演出原封不动地搬给了整个社会来观看。比如,20世纪60年代后期黑人权利倡导者斯托克利卡迈克尔在不同的特定物质场所里演讲,他既有忠实的黑人受众群,也有热情的白人听众群;但当他运用广播、电视来讨论黑人权利时,采用了适合运动主体黑人需求的办法,结果尽管在黑人受众中激起了巨大热情,却引发了白人的敌意和恐惧。梅罗维茨的这一论述体现出的大众传播媒介入侵人际交流情境的复杂性,并不亚于自然界的生态入侵,两者比照具有某种相似性。即便到今天,这对我们审视电子媒介传播之实质,仍然很有启发价值。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的主要特点是:媒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