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比较两种新时期出版的《红楼梦》评点本.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比较两种新时期出版的《红楼梦》评点本.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比较两种新时期出版的《红楼梦》评点本.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比较两种新时期出版的《红楼梦》评点本.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比较两种新时期出版的《红楼梦》评点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比较两种新时期出版的红楼梦评点本摘要:王蒙和王志武都采用评点型的文学批评研究红楼梦,二人都重视文本的阅读,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王蒙的创新之处是试图将红楼梦置于当代的语境之下,运用比较现代的话语对其进行新的解读。王志武以小说文本研究为基础,主要提出了王夫人与贾宝玉围绕着婚配对象的选择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是红楼梦的中心矛盾冲突的观点。但二人在研究眼光、研究方法、评点风格和主要观点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体现了各自的特色。关键词:红楼梦评点;研究眼光;研究方法;评点风格;主要观点评点,作为一种兼有文学欣赏与批评功能的短捷的批评形式,既记录了评点者阅读作品时的审美心理过程和审美体验,也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了参照。评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形式,如眉批、旁批、侧批、回首总评、回末总评等来对作品进行评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读者对于评家的评点,可以然其然,也可以不然其然。这种灵活、自由的批评形式为很多人所青睐,被广泛地使用。作为著名作家的王蒙先生和作为学人的王志武先生都不约而同地选用这一批评形式来研究红楼梦。1994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王蒙评点和200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王蒙评点(增补版),199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王志武评点,代表了二人这方面研究的成果。虽然二人都重视红楼梦文本的精读,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无论是在研究眼光、研究方法、评点风格,还是主要学术观点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具有各自研究的特点。二位评家都重视文本的精读,王蒙也好,王志武也好,他们的研究都是以红楼梦文本为出发点,把红楼梦当作小说来看,并以此为基础来谈自己的发现和独特心得的。这不同于以阐释小说本事为旨归,过于关注小说的政治命意,捕风捉影、强拉硬扯,以“奇”眩人的“索隐派”;也不同于处处以材料说话,过于求实,忽视小说的虚构性特征,以“实”服人的“考证派”和将红楼梦作为“自序传”的“新红学”;更有别于将红楼梦作为集阴谋、爱情、政变、仇杀、情义、宫闱秘史于一体的所谓“红学分支”之“秦学”。同时,二人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王蒙的创新之处是试图将红楼梦置于当代的语境之下,运用比较现代的话语对其进行新的解读。他使用了很多现代性的语言,如“人才危机”、“姨娘文化”、“主流派”、“青春乌托邦”、“青春片”、“董事长”、“秘书长助理”等。他试图构建一套新的语码释义系统,将红楼梦的研究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反封建、阶级斗争、四大家族等一套机械性的政治熟语和研究框架中解放出来。另外,他还用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受、认识、体悟来评价红楼梦,不像是搞学术研究,更像是与读者畅谈人生、交流经验,希望将之从以往相对狭隘的理论研究中解放出来。王志武提出了王夫人与贾宝玉围绕着婚配对象的选择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是红楼梦的中心矛盾冲突的观点,“王夫人从自己的家长地位出发,要通过给贾宝玉选择婚配对象给贾府选择一个符合封建大家庭要求的德(封建阶级之德)、才(管家之才)、体(身体)、钱四者兼备的管家婆,宝玉则从婚配主体出发,要通过给自己选择婚配对象实现与黛玉的知己爱情,于是母子俩围绕这一关键问题发生了曲折复杂、牵动全局的矛盾冲突”,11这与过去流行的看法(认为红楼梦的主要矛盾冲突是贾政与贾宝玉围绕走不走功名仕进之路而展开的矛盾冲突)截然不同,两位评点者虽然都选用了评点这一文学批评形式来研究同一部红楼梦,但二人在研究眼光、研究方法、研究术语和风格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研究建树。二人研究眼光不同。王蒙是以小说家的身份和眼光来看红楼梦的,表现出了很强的“作家意识”,这种“作家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红楼梦文学性研究方面。王蒙以自己的创作体会来验证、评价红楼梦,利用此优势和特长,他往往能发现很多被红学家们所忽略的问题。比如他从小说结构学的角度认为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避嫌隙杜绝宁国府”是前八十回的终结,底下几回是余波,“抄检大观园,从精神上说(即不是从考据上说),乃是曹氏红著的结束。具体的终结,应是终结在芙蓉诔上”。2830作为一位作家,王蒙说这样的话是比较有资格和分量的。在谈到红楼梦中大量诗词时,他认为“加点诗词歌赋,一为卖弄才学,二为调剂节奏、调剂阅读兴味,三为刻画、补充叙述,四为审美化,间离化”。246这融入了他自己的创作体会、创作经验。另外还谈到红楼梦某些情节、人物、事件的非情理化、非逻辑性的问题,这些认识都是出于一个小说家的独特领悟。虽然王蒙的评点缺少逻辑上的严密性,但他是以小说家来理解红楼梦,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来谈自己的看法的,因此很多说法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王志武以红学家的眼光来看红楼梦,将之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提出了很系统的观点,并且从文本中寻找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论证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密性。他提出了“王夫人与贾宝玉围绕婚配对象的选择而发生的冲突是红楼梦的中心矛盾冲突”这一观点,并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分析(“作者在前五回概括揭示了这一冲突的成因、矛盾双方的大致情况、斗争结局、小说主人公宝玉以及作者对此结局的态度;第五回以后作者通过金钏之死、晴雯之死以及未写之写的黛玉之死等高潮表现这一冲突,用一系列的情节故事贯穿这一冲突”11)和对各种类型矛盾冲突的比较(“其他矛盾冲突围绕这一冲突”11)来论证此观点,很具说服力,令人信服。二人研究方法不同。王蒙认为“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21,“红楼梦就是人生”21,建议读者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红楼梦的经验,以红楼梦的经验去验证、补充启迪自己的经验”21。王蒙在评点红楼梦时也是这么做的,他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理解和发现与红楼梦的阅读和理解结合在一起,使评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经验性。如王蒙在第二回眉批中写道:“性情狡猾(不老实),擅改礼仪(弄权),外沽清正之名(有非分之思),暗结虎狼之势(这一条最重要,拉帮结派,搞小舰队,朝廷决不能容),这几句话也是一面镜子。”214这一段可以说融入了王蒙自己对官场的认识、对政治的理解和自己的人生阅历。在第二十回的旁批中王蒙写道:“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多么美好的青春友谊!多么难忘的毕竟是单纯透亮的岁月!当这都一去不复返后,回溯写之,能不涕零于玩笑之中!”2191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青春、对人生的感叹、体悟,带着极强的主观性、经验性。王志武则主要采用的是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划分、归纳、类比等逻辑方法,能比较客观的地评价红楼梦,表现出了学人应有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良好的学风和求实精神。如他将红楼梦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分门别类概括为:中心矛盾冲突、背景性矛盾冲突、从属性矛盾冲突、交叉性矛盾冲突和转化性矛盾冲突等,其分析忠实于文本,划分科学。通过这样的划分,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推断出其他矛盾冲突与中心矛盾冲突的关系,进而得出了“其他矛盾冲突围绕中心矛盾冲突”这一结论。评点语言和风格不同。王蒙的评点风格或严肃、或轻松、或反讽,但总体风格是轻松、诙谐。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王蒙的评点语言并不“纯粹”,中间甚至夹杂着苏联歌曲、毛主席语录、绥德民歌等;他还常常使用诸如“有厘头”、“无厘头”、“权力运作机制”、“在野派”、“青年联欢节”、“姨娘文化”、“咏叹调”、“青春片”、“期货”、“代沟”、“拍拖”、“低调原则”、“绞肉机效应”、“消解体制”、“少女乌托邦”等比较现代的话语,虽然不太好理解,但却能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王志武的语言直率、流畅、老辣但又不乏幽默,但总体风格是严肃、严谨,这与他的学养、人格及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与见解有关。主要观点不同。王蒙在评点红楼梦时,对红学研究中争议很大的问题常常避开,或者是采用模糊说法;王志武在评点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证据何在,都有很明确的说法。比如对香菱的认识,王蒙在第七回的旁批中说“评价甚高!香菱地位重要,作者重视,但读者看不出多少名堂。不知这是否说明写得不成功或读得不仔细。”270香菱的地位怎么重要,王蒙避而不谈;作者对此人的塑造成功与否,王蒙也只给了个很模糊的说法。而王志武在第四回回前总评中明确指出:“作者用英莲暗喻黛玉”147,“英莲香菱秋菱,既是英莲本人悲剧命运的三部曲,又映射了黛玉悲剧命运的三部曲”147。两人观点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红楼梦的主题、高潮以及后四十回的评价等方面。王蒙强调“一般较单纯的作品的主线范畴,不很适用于红楼梦”236,“主线云云,因为评家乐道,但却与红的丰富性、立体性不甚贴切”21024;王志武很明确地指出:“红楼梦的主干就是艺术结构主线,主线的核心问题就是主题”11,“红楼梦的主题就是每个正常人都要遇到的人生课题婚配对象选择问题”11。王蒙认为“宝玉挨打”、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和“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的高潮;王志武认为金钏之死、晴雯之死以及未写之写的黛玉之死是红楼梦的高潮。对贾宝玉“意淫”的解释,王蒙认为“意淫”其实就是爱情;王志武在红楼梦第五回的评点中讲到“此回所写的意淫是情真、爱博的高尚情感(比爱情宽泛)”159。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评价:王蒙在第八十五回的评点中指出:“续作充分利用了前八十回的种种提供,其实并没有出前八十回的圈子。”2896;王志武的观点则是:“后四十回比前八十回封建性增强了,思想性艺术性削弱了”11011,“高鹗是借续书修正曹雪芹”11012。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博大精深,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可阐释性,使“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