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现当代文学论文疯癫表象下两个抗争的灵魂【摘要】狂人日记和黄墙纸分别是鲁迅和美国作家吉尔曼的代表作,这两部产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品却不约而同的用“疯癫”的形象来展示社会抗争的主题。本文通过福柯对于疯癫的认识来分析两个“疯癫”形象,探索“疯癫”表象下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和抗争。【关键词】疯癫权力话语男权一、引言狂人日记是鲁迅呐喊集中的一篇小说,也是他对黑暗旧社会发出的第一声“呐喊”。这篇小说旨在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压抑。黄墙纸是美国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短片小说,作品揭露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新秩序下女性精神生活的压抑。这两部作品虽然在对社会的谴责点上,语言特色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却呈现出了更多的共性。两篇小说都用了晦暗的场景和意境来表现作者的对社会的否定倾向;两个主人公都思维混乱,异于常人。文章都以非正常人的口吻来达到对反抗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这两个“疯癫者”的形象来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疯癫”对抗所谓的正常社会的“文明”。二、疯癫的过程与形象狂人日记和黄墙纸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非正常的,他们思维混乱,行为怪异,作者正是通过对主人公“我”这些奇异言行的描述来指责社会制度的荒谬。狂人日记中鲁迅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我”的疯言疯语和心理活动来塑造一个疯癫的狂人形象。文章在序言部分就有一段站在叙述者立场上的评价“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整篇文章都是狂人的呓语,狂人因为赵家的狗多看他两眼,赵贵翁的颜色怪异,几个人交头接耳,就认为别人要吃他,便“从头直冷到脚跟”,他冷静敏锐的观察五花八门的“吃人方法”,识别各种“吃人的人”,“吃人的环境”。黄墙纸可以说是一部女性的狂人日记,如果说鲁迅的作品来自于他对社会的观察和体会,那么吉尔曼的作品则是来自她个人的本身生活经历。文中描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女性产后失调而患上轻微精神忧郁症而被身为医生的丈夫带进一所老房子进行休息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她被禁足在一间育婴室里,并且被剥夺了最喜欢做的事情写作,无所事事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观察墙边的黄色墙纸。暗黄色的墙纸在女主人公的眼中从杂乱无章的线条变为爬行的女人,由一个女人变为一群手脚并用到处乱爬的女人,最后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与她们一起爬。文章采用一条“明线”,女主人公和丈夫的对话,一条“暗线”女主人公幻觉中黄墙纸的变化来展示一个女性的疯癫过程。文中她试图把自己有病的讯息传达给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