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探微.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探微.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探微.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探微.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探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石涛和八大山人的世系问题探微石涛和八大山人均为明代宗室,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关于他们之间的世系问题,历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研究这两个作为明代宗室成员身份的艺术家的世系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需要首先搞清楚,那就是关于明代皇族宗室人员的“籍贯”问题。以前的美术史研究著作中将八大山人说成是“江西南昌人”,将石涛说成是“广西全州人”,这是错误的。从明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来说,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情况。按照明清旧制,平民百姓皆须依祖宗之庐墓及世业而居,并参加当地的乡里保甲组织,地方政府依其编组,予以登记汇存,这便是所谓“落籍”。在为一个人正式立传时,就可以说:某者,某地人。必要时还要加上“郡望”,以别支系。所谓“籍”者,即户口的编配。按古代科举制度的要求,在外地流动的人口参加考试,须“回籍应举”。“贯”者,是隶属之意,通常所说“某地人氏”,实则是指户籍隶属某地所制之人,并非是指某人出生于某地而言。籍贯世系也称为贯系。明代的宗室或皇族,由于其身份特殊,社会地位高贵,不参加庶民的户籍编制,也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世袭封号。由于其家族庞大、人员众多,由中央政府的机构“宗人府”统一管理具体事务。明史职官志载有宗人府的编组与职掌,云:“宗人府掌皇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嫡庶名封嗣袭生卒婚谥葬之事。”据明史记载,八大山人的祖先宁献王朱权在被封国到南昌之前,“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后来燕王朱棣即位后,朱权请求改封国为南土,他起初并不想将南昌作为自己的封国,而是向往苏州、钱塘等富庶之地。但明成祖却让他在建宁、重庆、荆州、东昌等几个地方选择(1)。而且从明成祖朱棣一直到他去世时的明英宗朱祁镇,都对他存有戒心。在这种情况之下,朱权为了明哲保身,只得采取了有意回避政治锋芒的韬晦之举,既属无奈,亦不失为高明之策。八大山人是宁王朱权的后裔,因此不能说他是南昌人,而只能说他生于南昌。因为他并没有南昌当地平民百姓的那种籍贯。至于石涛的世系,由于不是朱元璋的直系后代,情况还要复杂一些。在此先将明朝皇帝及石涛和八大二人的世系列表对比如下:(请看右表)从对照表可以清楚地看出,石涛和八大山人相差四辈。最简单的推算是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石涛是朱赞仪的十世孙。而朱赞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从曾孙。因此二人的辈分关系是很容易辨别清楚的。石涛晚年在扬州的友人李驎所著的虬峰文集里有四首律诗哭大涤子,其中第一首:“凋丧关天意,慭遗惟有君。亲贤瞻隔代,书画震空群。忽又惊星殒,阴霾接楚云。(原注:前年八大山人死)”诗中“亲贤瞻隔代”一句意味深长。因为李驎既是八大山人的朋友,又是石涛的挚友,他对二人的关系应该是清楚的。李驎的这首诗为八大山人和石涛卒年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首诗里作者明确地说二人的辈分“隔代”,应该是可信的历史资料。由于石涛的伪作、赝品的大量存在,其它的间接文献如著录中的绘画,其文献价值都不能与虬峰文集中的挽诗相提并论。石涛研究学者汪世清先生认为:“我们只能根据李挽诗来证明这些说法的不可信,而不能用这些说法的证据来证明李氏挽诗的可疑。因为它们丝毫也不能证明八大山人不是卒于康熙乙酉,李与石涛订交不是始于康熙戊寅。”但是,由于虬峰文集在清朝被列为禁书,虽有流传,终属罕见。故这个关于石涛与八大山人关系的重要记载一直没有引起石涛研究者的重视。长期以来,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前人对石涛和八大的关系一直很难准确判定。从相关的书画题记资料显示,有的将二者的排行误记为“叔侄关系”。如乾隆年间江都名士员燉(字周南)题石涛的画跋说:“陈征君撰为余言,公与西江雪个为叔侄行,而钱塘厉太鸿独辨其非胜国天潢,不可解也。”近代书画家黄宾虹先生在石溪石涛画说一文中也说:“或谓与八大山人为叔侄行,不可攷也。”(2)李万才石涛一书中论及二人的关系时自相矛盾,一会说是“叔侄关系”,一会又说是“兄弟关系”。如他在该书中说:“他们同为朱氏子孙,宗室后裔。八大山人长石涛一辈,可谓叔侄行。”(3)也有的资料将二人的关系误认为是平辈的“同宗兄弟”关系。如李万才所著石涛一书中所列的年表在“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年”条中记载:九月在扬州,写春江垂钓图寄赠八大山人,并题诗云:“天空云尽绝波澜,坐稳春潮一笑看。不钓白鱼钓新绿,乾坤钩在太虚端。”款署:“清湘瞎尊者弟寄上,八大长兄先生即可,丙子秋九月广陵。”图中绘一道人装束者,可能即为石涛想象中之八大山人。此题画诗壮陶阁书画录卷十六也有记载(4),略微不同的是款署“即可”误记为“印可”,其他照录。杨成寅所著石涛画学本义一书也收录此诗,只是画题成了春江钓艇图,并说:“可知九月石涛已回到扬州。此画是石涛送给八大山人的,可知二人早有联系。”(5)杨成寅关于石涛的生卒年、生平的学术观点基本上因袭傅抱石的观点,认为石涛生于1630年。但在傅抱石编著的明末石涛上人朱若极年谱“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公元一六九六年”条中并未记载此诗。也许是傅抱石先生觉得石涛和八大二人的世系辈分并非“同宗兄弟”而摒弃不用的缘故。在封建社会宗族意识非常浓厚的明清时代,同宗之间不仅称呼上有严格的限定,而且婚丧嫁娶等礼仪形式也有严格的礼仪制度,不可能僭越规制。目前存世的众多祠堂、家谱大都出自明、清两代,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宗族意识在全社会普遍的文化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伦理观念最禁锢的时期。石涛早年对自己明宗族后裔的身份有所隐瞒,但他后来并不避讳这一点,从他在画上钤盖“靖江后人”、“赞之十世孙阿长”等印章可知。从上述的史料记载来看,这幅石涛寄赠八大山人的画作的题款中,石涛称八大山人为“长兄先生”,这明显有悖于历史的真实情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出以下几种可能:石涛知道八大山人的明朝宗室身份但并不清楚八大山人的谱系排行。八大山人在康熙十六年(1677)丁巳重阳之际画过一幅梅花图册,题跋曰:“三十年来处士家,酒旗风里一枝斜。断桥荒藓无人问,颜色于今似杏花。”表明这时候已经萌生了入世的念头。在其师耕庵老人圆寂后二年,请师兄饶宇朴为自己的个山小像题赞,然后郑重地钤印“西江弋阳王孙”,并将饶的跋文中误写的“四世”二字予以纠正,从此开始了云游画僧的生活。从这一文献资料可知,八大山人在五十二岁(1677年)之后,完全公开了他作为“西江弋阳王孙”的明朝宗室身份。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二月石涛题八大山人水仙诗云:“金枝玉叶老遗民,笔砚精良迥出尘。兴到写花如戏影,分明兜率是前身。”从诗中的第一句“金枝玉叶老遗民”可以看出,石涛显然是知道八大山人的王室成员后裔这一身份的。因为这时候距八大山人公开他“西江弋阳王孙”的明朝宗室身份的1677年,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八大山人不清楚石涛的谱系排行。程霖生编著石涛题画录里写兰墨妙册十二开第七疏林幽兰有八大山人题诗:“南北宗开无法说,画图一向说云烟。如何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李万才所著石涛一书中说:“八大山人时七十四岁,故七十光年纪,梦得兰花淮水边,是想念淮水边之同宗兄弟石涛也。”但是作为比石涛年长约十六岁的八大山人来说,他对这个公开宣称“靖江后人”、“赞之十世孙阿长”的同族曾孙的辈分不太可能不清楚。因为按照谱系,他们的辈分很好推算。明代皇室之所以给每个分支各拟世系20字以定排行,其实也是为了本族之间各支系的相互辨认、称呼方便起见。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上述观点成立,即如果二人相互知道彼此的世系排行的话,那么这些在石涛或八大山人书画作品款署中相互称兄道弟的作品必属后人托伪之作的赝品。另一种可能性是,由于二人确因各种难以言表的原因,虽然各自知道对方的世系而故意谬称之。但这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因为二人订交之际,清朝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对明代遗民和宗室的政策已有所调整,已经和清初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八大山人真的不清楚石涛的世系,但是在他们交往的书札、诗文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二人“称兄道弟”的直接证据。今人不经细致考证而贸然将二人的关系定义为“同宗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