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现当代文学论文评说低龄化写作文学之外的另类视野新世纪文学的一道风景现在,想要客观地描述低龄化写作这一“文学事件”,事实上已经非常困难了。关于低龄化写作的各种意见满天飞,有些意见甚至把它描绘得非常可怕,以为是洪太尉误走了妖魔,文学的王国从此要天下大乱或者说乱上加乱了。这种看法自有它的道理,它是把低龄化写作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流行文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中来认识的,于是看到了它们挟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对传统文学王国的安定与宁静可能构成的威胁。在他们看来,低龄化写作犹如洪水猛兽一般,弄不好,文学的王国是要被这帮“弄潮儿”颠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一位博士最近谈到了韩寒,他说“我仍然感到韩寒文化背景的单薄。简单讲,韩寒的文化背景、语言素质深受90年代大文化背景的影响,特别是王朔之后流行于社会中的那种反叛、调侃、嬉笑怒骂而无需任何确定性的游戏心态的影响,并在文章中处处流露出来。所以,我个人认为,他这篇获奖作文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并没有超出我们这个社会所给予他的,特别是大众传媒给予他的东西。从他的自述可以看出,他接触的文化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通过报刊,尤其通过卓有影响的报刊如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获得。零下一度还有一组文章是韩寒写的小说。小说的优点是确实有中学生写小说的单纯性。但对这三篇小说做一个不太客气的比喻,它就像80年代初期的爱情小说,用韩寒崇拜的王朔的文学发展经历来比,相当于王朔的空中小姐和永失我爱。韩寒自称反对文以载道,但他这几篇都是典型的教化小说。有一篇小说题为夕阳依旧美丽,更是一个非常俗套的、中学生帮老师找伴侣的故事。从他的文集中,我们没有看出他的天才来。”他还说“韩寒把他的三重门与钱钟书的围城相提并论。我认为,相比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围城,三重门实在只能算一个儿童习作。”这是发自文学界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很像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某个地方,听起来,和今天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时代总有一些不大和谐之处。实际上,在经历了整个20世纪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之后,传统文学王国的一统天下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文学不再是一种特权,而是社会大众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阿尔贝蒂博代在谈到文学批评的时候,曾认为这是一个包容了多种存在的“共和国”,而不是“王国”。我想,文学也应该是这样。其实,我更希望能换个角度来认识低龄化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它主要不是表现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