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现当代文学论文诉讼时效下的“裸体权利”摘要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债务处于法律不再调整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债权人的债权或者权利人的权利在学理上被称为“裸体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不很合理,尽管2003年官方颁布的民法典草案讨论稿对此作了修改,但仍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在分析诉讼时效下“裸体权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反思我国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置合理与否,认为即使是在诉讼时效制度设置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所导致“裸体权利”产生,也应该给予“裸体权利”人在不违背诉讼时效制度理念的情况下以充分的救济可能。关键词“裸体权利”;历史传统文化;成因;保护思路诉讼时效制度是民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是民事权利受时间限制的法律规范的集中体现。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置不仅要考虑法律不可能永久保护任何民事权利,而且还要考虑到民事权利应该受到足够的时间保护,否则该项具体法律制度的设置未体现“良法”应有的性格。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债权债务处于法律不再调整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债权人的债权或者权利人的权利在学理上被称为“裸体权利”。民法是市民法,其独特的性格之一是权利本位性,如果民法中诉讼时效制度设置的社会效果会导致过多的“裸体权利”产生,这说明所设置的制度明显违背了民法的权利本位性性格。2003年官方颁布的民法典草案讨论稿关于诉讼时效制度的规定与民法通则相比较有很大修改,但仍然不够完善,如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只多加一年,这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下,民事权利保护的时间是不够的。因此,笔者拟对诉讼时效下“裸体权利”进行分析,来反思我国关于诉讼时效制度设置合理与否,并进而认为即使是在诉讼时效制度设置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所导致“裸体权利”产生,也应该给予“裸体权利”人在不违背诉讼时效制度理念的情况下以充分的救济可能。一、诉讼时效下“裸体权利”的界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1]192;或者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的期间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制度。[2]343诉讼时效制度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举证困难,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权利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一旦过了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就会丧失或者胜诉权、或者实体权、或者起诉权、或者相对义务人产生抗辩权。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权利人本应该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