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内容提要】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意义上关系隐微,但又不可小觑,他们思想上、文学上的异同取决于客观(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知识分子的禀性)两方面因素。从客观上看,“自下而上”的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的轻率性分别构成了“当事人”身份鲁迅和“后来者”身份的夏目漱石的文化背景。从主观上看,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的禀性使得他们都经历了心理的挫败,不同的是,鲁迅仍以飞蛾扑火的精神投入到新一轮的搏击中,而夏目漱石则步入心灵的禅院,以期在静思默想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摘要题】鲁迅研究【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时代转折期/人文批判型知识分子【正文】一、文学意义上的联系20世纪初,夏目漱石(18671916)与周树人(18811936),一个是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曾在东京西片町一所华美而典雅的住宅里先后住过,这是日后对中日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位文坛巨子一次不经意的、但又不完全的邂逅。然而,最能说明鲁迅与夏目漱石直接发生联系的文学事件莫过于鲁迅在日留学期间直接翻译过夏目漱石的两篇作品,这两篇作品为挂幅和克莱喀先生。它们被收录在周氏兄弟合译的出版于1923年的现代日本小说集里。就在该书的后记里有着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极高而又精到的评价,他说,“夏目的著作以想像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Hototogisu)上的哥儿(Bocchan),我是猫(Wagahaiwanekodearu)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1(P1644)。鲁迅对夏目漱石的评价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它最直接地证明了鲁迅对夏目漱石作品了然于胸。其实岂止是在日期间,在鲁迅生命的最后一两年里,他还在大力搜购夏目漱石作品全集,这可从鲁迅的岁末书账中看出。在1935年末的书账中,他购得了漱石全集的第4、8册,共2册。在1936年,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鲁迅对夏目漱石全集的搜购收藏达到了一个高峰,在该年的书账中,可知他陆续购得漱石全集的第1、2、5、6、10、11、13、14、15册,共9册。对于文学的超功利性认识,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的。夏目漱石在中篇小说旅宿中一改我是猫中泼辣的风格,倡导一种超功利的“非人情”的艺术主张,他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给“非人情”做了这样的解释,“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譬如,如吟哦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效果如何?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也许是有失礼貌的,然而并非不道德。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夏目漱石强调的是文学与道德无关这一艺术特性。“后来被周氏兄弟大段引用过的夏目漱石为高浜虚子鸡头集所作的序言中就说:不把娱乐作为小说的目的不能成立,然而,周树人之所以会接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是由于他们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文以载道观的厌恶和对于梁启超等人昧于文章之意,惑于裨益社会的不满,故很自然地会欣赏这种美学观念。”2(P494495)也许,在一定程度上鲁迅的确受到了夏目漱石影响,也许这种说法有些武断,因为,鲁迅对艺术的娱乐特性和审美本质的认识是以一贯之的,他早年听章太炎授课时私下就不满于章氏将学说和文学混淆起来,他说:“文学与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3(P231)在教育部时他对美术本质的看法也是基于这一认识的,“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诚言目的,此其正解。”1(P1739)就连后来提倡木刻运动时,他也还说,至于“为什么要绍介呢?据我个人的私见,第一是因为好玩。说到玩,自然好像有些不正经,但我们钞书写字太久了,谁也不免要息息眼,平常是看一会窗外的天。假如有一幅挂在墙壁上的画,那岂不是更其好”4(P826),好玩成为他要介绍木刻的首先的原因。可见对文艺的超功利性的认识,鲁迅是向来如此的。如果这还说明不了鲁迅受夏目漱石的影响的话,在东京与鲁迅朝夕相处的周作人及日后翻译鲁迅所著小说史略的日本学生增田涉的回忆文字则明确地提到了鲁迅所受的影响。周作人回忆说:“此外日本作家中有夏目漱石,写有一部长篇小说,名曰我是猫,假托猫的口气,描写社会情状,加以讽刺,在日本现代文学上很是有名,鲁迅在东京的时候也很爱读。在鲁迅的小说上虽然看不出明了的痕迹,但总受到它的有些影响,这是鲁迅自己在生前也曾承认的。”5(P441)周作人还具体讲到鲁迅在哪些方面受到了夏目漱石的影响,“(鲁迅)对于日本文学当时殊不注意,森鸥外、上田敏、长谷川二叶亭诸人,差不多只看重其批评或译文,唯夏目漱石作俳谐小说我是猫有名,豫才俟各卷印本出即陆续买读,又曾热心读其每天在朝日新闻上所载的小说虞美人草豫才后日所作小说虽与漱石作风不似,但其嘲讽中轻妙的笔致实颇受漱石的影响,而其深刻沉重处乃自果戈理与显克微支来也”5(P505)。增田涉的回忆与周作人的回忆极为相似,他应当说是参考并借用了周作人的说法,他在鲁迅在日本一书中这样写道:“鲁迅后来所写的小说的作风,与漱石的作风也不相似。但那嘲讽之中的轻妙笔致,则是颇受漱石的影响。至于那深刻沉重之处,则来自果戈理和显克微支。”6(P86)他们的说法又与鲁迅的自述十分铆合,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自云,“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和波兰的显克微支(H.Sienkiewitz)。日本的,是夏目漱石和森欧外”4(P792)。从周作人和增田涉的眼里来看,鲁迅文章中“嘲讽中轻妙的笔致实颇受漱石的影响”,“即使受影响,也仅与笔致相关,单纯是表现技术上的问题”6(P86)。这也许为鲁迅的写作技法和讽刺艺术的理论渊源提供了一个新鲜的参照。至于鲁迅为什么对夏目漱石的文学如此感兴趣,日本学者桧山久雄认为这是他们对当时文坛上盛行模仿西方自然主义的做法反感所致,这也是才识卓著的文学家的成熟之处和基本素质。自然主义手段固然带来了新的文学气象,但也许很难适应东方独有的“低回趣味”的文化氛围以及注重直觉和感性经验的体悟方式,所以自然主义很难在东方文化传统中成大气象。桧山久雄在鲁迅与夏目漱石一书中认为,鲁迅在当时“对于盛行的不过是模仿的西方的自然主义的文学并不关心,却被和自然主义处于对立的漱石的文学所吸引。这里也许有一个不算小的理由,起码可以说明青年的鲁迅反对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改革方向,而开始有了一种模糊的认识:要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这时的鲁迅,遇到了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漱石的文学,他自然会很倾心。这样的推想大概是很自然的吧”6(P7475)。鲁迅与夏目漱石虽知道文艺的真谛在于其非功利性,但他们又都有一种参与社会、批判社会的倾向,在明治时期,自然主义风靡文坛,个性卓绝而又感情激烈的夏目漱石与鲁迅都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他们内心必然反感那种无视作家主观性发扬的自然主义写作方式,不约而同地选择功利性和批判性的立场来从事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鲁迅倾心于夏目漱石继承并发扬光大的二叶亭四迷开创的批判现实的文学传统是不足为怪的。我们从以上一些当事人、研究者的回忆和研究中可以看出,鲁迅与夏目漱石在文学思想上的确发生了某些直接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鲁迅的一些文学理念和写作手段与夏目漱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些联系呢?以下,我们将分别从客观方面(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主观方面(知识分子的禀性)两个角度来探析鲁迅和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二、“后进”国家变革:失败的五四运动与轻率的明治维新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制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转折期里,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碰撞,这一方面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新奇和兴奋,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文化先锋的紧张和痛苦。五四运动与明治维新相同之处都是两国现代化起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在西方文化的压逼下,他们都曾经历了一种由盲目自大(“不服”)到全面膺服(“不得不服”)的心理过程。这种“不服”都是表现为“东体西用”或“道器说”这一点上,中国人说,“自中欧交通以来,欧洲文化逐渐敷布东土,犹之长江黄河之水,朝宗于海,自西东流,昼夜不息,使东方固有文化,日趋式微,而代以欧洲文化。则是西方文化高于东方文化也。尤以有形之物质文明,中国与欧洲相去何啻千里。不效法他人,必致亡国灭种。至若无形之思想文明,则以东西民族性不同,各国历史互异之故,行之西洋则有效,而行之中国则大乱”7(P1),“欧洲之无形文明,各种思想,各种主义,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是否优于中国固有,与夫是否有效法之必要,不能不使人怀疑矣”7(P2)。而在日本自佐久间象山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口号后,类似的提法不绝于耳,如桥本左内语提出的“器械艺术取于彼,仁义忠孝存于我”,横井小楠提出的“明尧舜孔子之道,尽西洋器械之术”等。这种“服”则表现在他们达成这么一个共识:即在不触动东方文化根柢的情况下,要进行国家的现代化无异于痴人说梦,加之中国半殖民化的加剧带来亡国的危险以及日本面临要被半殖民化的危险的严酷的现实,迫使他们不得不承认西方文明在精神方面的发达,并不得不奉之为变革的楷模。然而,中国与日本的这两次变革又都是“后进”国家目的性极强的变革。“相对后进的国家的近代化可以称作目的意识的近代化。这一点,是与相对先进的国家的不同之处。比如说,在某种意义上,英国是自然成长的近代化的典型。在那里,近代化并不是目的意识性的。也就是说,不是按实现近代化的意愿去推进近代化的,其近代化是作为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而出现的”,“越是后进国,越具有目的意识。因为在那里,事先有了近代化的模式,只是以其为目标来推进近代化”8(P18)。在近代化进程中,作为“后进”国家的中国和日本其实都是有着以西方为模板,向西方学习,向西方看齐的心理,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三类,一类是“文明”国家(欧美),一类是“半开化”国家(中国、日本等),一类是“野蛮”国家(非洲、澳洲),他认为日本应当以西方国家为榜样,向他们学习。这种非内发性的、目的性极强的变革会带来文化引进的盲目和浮躁。“幕末维新期的开国是急剧的、单方面的(输入过超的)文化接触。西洋文化从大开的闸门奔涌而进。于是翻译和传播这种异质文化的使命,便落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身上。不仅日本是这样,朝鲜和中国在这一点上也是共同的。”8(P15)这时西化成为一种时尚而忘记其引进的本来目的,鲁迅曾抨击过那些稍沐欧风美雨,“知识未能周,而辄欲以所拾质力杂说之至浅而多谬者,解释万事”1(P1731),开口闭口ABCD、细胞、元素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也存在着以西学为时尚的知识分子,“明治以后的日本,为了改变长期锁国造成的落后状态,便热衷于向欧美各国学习。这种风气至今未变。特别有这样一种倾向,评价知识分子的标准,不是根据他有多少优秀的智慧,而是看他懂得多少欧美思想和学说”9(P100)。虽然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加之鲁迅与夏目漱石分别在这两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参与的方式不同,这都决定了鲁迅与夏目漱石在分别写作野草和十夜梦时所产生的抑郁和苦闷的原因个个不同。五四运动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的知识精英在陆续经历了器物(“洋务运动”)、制度(“百日维新”)而觉醒并发动的一场思想革命。它是在王纲解纽、“天下大乱”的情况下由知识精英所主导并推动的不全面的思想革命。所以说,五四运动是自下而上的,仅局限于思想界的一次革命。正因为是自下而上的,所以不会是彻底的,不会是全方位的,也注定是不成功的。鲁迅曾说,“说起民元的事来,那时确是光明得多,当时我也在南京教育部,觉得中国将来很有希望。自然,那时恶劣分子固然也有的,然而他总失败。一到二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即渐渐坏下去,坏而又坏,遂成了现在的情形。其实这也不是新添的坏,乃是涂饰的新漆剥落已尽,于是旧相又显出来”10(P25)。“涂饰的新漆剥落”,鲁迅这个真切体会可以移用到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中,这也是自下而上思想革命的结果。鲁迅以新文化思想运动主将之一的身份作为这个变动时代的参与者和观察者,他转眼间又面临着新的失败,“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不过已经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4(P774)。在这种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鲁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写野草,自然沉痛而抑郁。186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的四艘大船打破了日本二百余年的封闭视野,“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从此日本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国难”。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经过一系列的倒幕战争之后才争取来的自强机会,“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他们的口号,在这场变革中,明治政府广派使团到欧美等国考察,重金雇用外籍技师、教师,普及义务制教育,使得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以西化为时尚,以西化为荣。所以说,明治维新是由政府主导的一个自上而下,波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一次变革。正因为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几乎是彻底的,全方位的,也注定是轻率的。一个德国医生贝立兹评论说:“我们欧洲经过五百年才达到的文化发展,日本国民只需要十年就达到了。这是文化革命,而不是文化发展。”黄遵宪在驻日观感中写道:“新闻纸中述时政者,不曰文明,必曰开化。”这种自上而下发动的、全面向西方文明国家学习的谦卑的维新运动,以至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