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研究摘要:会计与审计专业是我院新开办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如何办?怎样办出特色?首先,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会计、审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预测;其次,在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其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再次,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结构;最后,提出了构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保障措施。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体系会计与审计专业是我院会计系2006年开办的一个新专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确立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是关键。如何构建一个体现高职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就成了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探索。一、会计与审计专业环境现状首先,会计、审计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专院校都开办了会计或相近专业。从绝对数来看,似乎供大于求。但由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一般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单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高职人才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而中小企业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过硬,能独当一面的财务主管或财务骨干,却由于本科生的“看不上”,中专生的“拿不起”而形成短缺;在审计人才方面,2004年的审计风暴,人们看到了审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从这场震惊全国的审计风暴中,人们更加清晰地感知审计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肩负的特殊使命,看到了审计的发展和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要,根据国家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2001年中国的银广厦和美国的安然事件,导致社会开始反思社会审计的弊端和不足,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其次,现有会计和审计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会计产生于经济管理的需要,经济越发展,对会计的要求越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新的会计业务层出不穷,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是一个国际通行的商业语言,我们国家以前的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个国际通行商业语言。国家目前真正能够面向国际,懂得国际商业规则,精通中英文、具有较强的会计电算化分析、设计与实施技能,持有国内或国际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熟知会计业务和西方管理文化的财务会计人员还是极其缺乏。审计人才尤其是国家机关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也存在普遍素质低的问题,执业审计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会计与审计专业环境的现状在为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其专业课程设置上,必须认真考虑自身教育资源特点与社会经济需求,结合会计与审计专业环境,以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一)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适应21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会计与审计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务实、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会计核算与监督,财务管理及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二)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规格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四方面。(1)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2)专业素质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审计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会计、审计专业素质;(3)知识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会计与审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4)能力素质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素质包括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财会软件应用能力、账务处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编制会计报表能力、财务报表审计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经济效益分析能力及法律运用能力等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三、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研究人才规格的具体化就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承载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一)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1、结合社会需求,合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不应闭门造车,不能根据以往教学模式经验以及对高职的主观臆断来完成,应因地就宜、因时就宜,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第一,把社会需求转化到高职课程设计中来。21世纪经济科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的分化与学科间的融合成为时代趋势。这就需要将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财务会计方面,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信息处理机制的变化,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充,新的金融环境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增加,要求财会专业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成本核算方面,需要学生掌握产品的工艺技术及生产流程方面的知识;管理会计方面,需要学生掌握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需要学生具备人力资源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新兴会计学科的知识;入世后,进出口总量扩大,需要学生具备外经外贸知识及熟练的外语水平;财务软件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应根据市场要求作好课程设置,使学生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次,参与课程设计方应多元化。课程设计应邀请相关部门,如企业总会计师、上级教育部门等共同制定,并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在课程设计中,应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应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的界限,应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2、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造成劳动力的需求标准日益提高,亦使得素质教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方向。在会计信息失真日趋严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应是会计教育的核心,这亦是日后学生立足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其次,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基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学校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性。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结合高职会计、审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一种“专才”式的教育,它注重人才技能的“专才”化培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大量出现,要求学生既具有广博丰厚的基础,又是某门学科的“专才”,即在培养“专才”的同时,抓好通才教育。这是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给高职教育带来的一个崭新课题。日本在通才教育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倡导实施培养“四合一”人才,即培养在忠心报效国家,具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集科技、文学、经贸和外语于一身,既有科学技术内涵,又有文学艺术气质,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外语翻译本领的人才。从我院往届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表明,德才兼备、知识宽广、视野开阔、一专多能、身心健康的学生,才有更大的适应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因此,加强受教育者的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3、加强技能训练,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高职教育为社会输送的是应用型人才,要实现此目标,就应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自始至终要坚持“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第一,系统性。设计的会计、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必须系统、完整,符合教学规律的要求,并且要符合学习记忆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第二,实践性。技能训练中的各种方法的应用,应是会计实务、审计实务中发生的典型业务,经过理论加工而设计的;第三,超前性。技能训练中,要增设代表将来会计、审计工作方向的成分。此外,我们还应进一步探索建立以电算化为代表的会计、审计实践教学体系,以训练学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各项主要会计信息的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操作练习,有了量的积累,才能使实践能力有质的突破,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二)课程结构体系设定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和专业技能课四大模块。具体内容设置如下页附图所示。四、构建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保障措施(一)教材建设应适应课程设置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教育部将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类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以及检验其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目前,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上比较混乱,基本上是任教师自由选取,不考虑本科、专科和中专层次,不区分成教、高职、普通高等教育性质。近年来,虽然高职高专类院校编写和出版了许多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材,但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教材有名无实,与其他教材没有实质性区别,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教材建设应适应课程设置。在教材选用上,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后劲。(二)改革教学方式,实行弹性教学高职教育突出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审计教学若能在具备实践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构建一个良性的会计与审计课程结构体系,就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实行弹性教学。在修满必需的学时或学分的前提下,学生可选择灵活的学习方式,如可边工作边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应有的放矢,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来源和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实行分层教学。目前,高职学生来源有普高生、对口生、成高生,情况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学生,我们应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保证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如对有会计基础的成高生和对口生,基础会计课应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双管齐下;而对首次接触会计的普高生,则应侧重理论讲授并辅之于实践操作。(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但目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