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全过程控制和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摘要: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以后社会各阶层十分关注的问题。影响高职教学质量问题的解决,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高职教育规模的发展,使操作者难以建立明确的标准;(2)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以后,质量标准的重建和社会认同任重道远;(3)学科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以及教育者能力的局限,也使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一大难题。笔者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出发,研究了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职教育中实行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基本设想。关键词:高职教育,质量,过程控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一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地方举办的职业大学;二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是成人高等学校;四是本科学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五是本科学校举办的成人或继续教育学院。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30日报道,截止2001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386所,招生35.5万人,在校生71.7万人,若包括普通专科学校和成人高校,2001年高职高专共招生276万,在校生639万,占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4。近2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又有新的快速发展,据初步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8.5%,在校学生480万人,占高校学生总数的46%。如果加上成人高校,学校数则占68%,学生数占53%。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规模的迅速膨胀和高职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等方面理论准备的不足,以及办学力量的相对薄弱,引起了社会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普遍关注。高职院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的质量,以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生存的需要。但是,即使是一些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学校,对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性的探讨,所谓的教学质量控制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教学督导等比较初级的阶段。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从研究影响高职教学质量的因素着手,提出对高职教育全过程进行控制,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措施。一、影响教育质量的若干因素关于教育质量的定义有很多,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所谓的教育质量是指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达到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判别教育质量的高低,要且只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质量,二是教学过程的质量。何为教学目标的质量?对高职高专而言,一是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专业的设置需要进行社会的调查,但这种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意愿,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判断也在相当程度上和调查者的主观愿望一致。因此,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二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和专业的要求一致。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培养计划的制订更多地受到学校教师资源、学校物资资源的制约,结果和人才培养的初衷相去甚远。所以,社会和学校资源的因素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质量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和受教育者的基础和素质有关。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越来越多。就上海而言,2003年的毛入学率已经高达53%,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教育对象的变化和教学目标的调整远没有协调一致,高等教育的实施者正处在这种痛苦的转变中,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基本上还是以“精英”教育作为标准。不切实际的要求必定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离,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评价。笔者认为,对社会需要的认同、过多考虑学校或者更小办学实体的资源、忽视教育对象和教育任务的变化等因素,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因素。教学过程的质量实际上是通常意义上的教学质量,它强调理论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从表面上看,这一过程似乎比较容易控制,因此,现在大多数学校下大力气进行课堂和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控制,许多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点也都集中在这些方面。其实,影响教学过程质量的因素十分复杂,其表象十分直观,但其原因却是隐性的,牵涉到很多因素,例如: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教学大纲的适用性、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充分的程度、教学的针对性、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能力、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力以及教学保障体系是否正常运转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态度、投入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教学过程质量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综上所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学生个体的原因。最根本的应该是根据高职学生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标准,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积极性,才是保证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二、教育质量全过程控制的含义TQC(TQM)最早在工业生产质量控制中被广泛使用,其要点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进行质量控制,更多的是强调所有岗位在质量保证上的作用,并不牵涉目标质量(譬如产品本身是否满足社会、顾客的需要),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局限性。ISO9000体系强调顾客的要求,从源头上开始制订质量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保证。TQC和ISO9000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教育质量全过程控制的要点。教育质量全过程控制既要求在教育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制订时尽可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又要求在实现目标过程的每个环节上保证质量,通过对产品(毕业生)的跟踪分析,对教育目标不断进行修正,以达到完善过程的目的。三、高职高专教育质量控制高职教育质量由目标质量和过程质量两者构成。过去我们对教育质量的关心主要集中在过程质量(教学质量)方面,而对目标质量的关心远远不够,这对高职人才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是十分不利的。笔者在从事教学管理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培养目标的制订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而也因为复杂,许多简单化的做法导致了培养目标质量的低劣。简单化经常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人才需求调查的不全面和不深入;第二,凭经验决定教学环节的组合,很少注意教学环节的必要性以及各教学环节间的相互关系;第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第四,很少注意到受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要的控制手段是必须的。这种手段或者规定的程序,应该作为教育举办者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应付。从专业设置来看,学校设置新专业要十分慎重,必须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市场调研过程及结果的给出,必须是十分充分和客观的,要有详尽的市场调研的报告,有充分的理由证明新专业设置的必要。为了保证新专业办学目标从开始就具有较高的质量,这种新专业的论证工作应尽量避免由举办者自己论证,而应当由更为客观的专业评估专家进行,社会力量(如教育评估院)在其中可以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专业的举办者决定是否开办新的专业,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评估的结论、新专业需要的人力和财政支持的可能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专业发展和学校总体规划的和谐程度,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就目前的情况看,高职专业设置时很少全面考虑以上因素,有些专业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教育质量无法保证。从培养计划来看,培养计划是目标质量的关键性项目,它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计划集中体现了专业要求,达到专业要求所必须包含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以及课程和课程间的、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其中最关键的是构成培养计划各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最主要的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次还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的潜力。各方面对以上观点的认同程度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时,经常会遇到教师资源和实践性环节条件的困扰,结果使计划的制订很大程度上屈从于师资等办学条件的现实,从而开始偏离专业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或者说是岗位培训,社会、企业在就业要求和岗位培训方面具有比学校教师更多的权威。现在我们制订培养计划,尤其在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基本上是以学校为主,企业参与的程度极低,培养计划自然也更多地体现了学校或者教师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往往表达了传统的学科教育的理念以及其他非理性因素。要把好培养计划制订这个关键,必须在制度和程序上保证。各专业必须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成成员中,来自企业和现场的、具有丰富专业和职业培训经验的委员至少要有一半以上,而且要起实质性的作用。计划的制订、完善、修订等工作,必须由该专业指导委员会集体完成,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个人或小团体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教育举办者自身必须遵守的严格的程序是必须的。从教学大纲来看,培养计划确定以后,课程(实验、实训)大纲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太快,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没有跟上规模发展的步伐,新专业、新课程层出不穷,有些课程的教学在没有大纲的情况下进行;有的即使有大纲,执行的程度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干扰,这里既有客观的原因,主要的还在于我们一些行政人员和教师还没有习惯在一种规范的环境下工作。这些问题在教育层次快速提升和教育规模急剧膨胀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教学大纲的制订,是对培养计划进行具体落实的过程,首先需要认真理解各教学环节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教学环节和其他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要体现“必须”“够用”等基本的原则。大纲在一个相当的范围内(比如几个不同学校的类似专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大纲的制订最低限度需要一个专业小组来负责,以避免个人经历、经验、能力和认识的局限性。教学管理部门必须经常对大纲实施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估。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在各个学校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各校都有自己独特、有效的做法,这里不再赘述。从教学质量的反馈和教学目标的修正来看,教育和教学质量保证的目的,就是要使教育的受益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意,这里受益的对象应该是学生、社会以及同时也是教育实施者的学校。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受体,在他们身上最终体现了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应该说,经过不同阶段的理解和体会,他们对在学校期间受到的教育的评价是有价值的。所以应该在不同的时间(毕业以后、3年、5年、10年)进行跟踪调查,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然调查目标的选取和确定应该经过十分周到的考虑。社会是教育目标成果的消费者,对学生这个特别“产品”质量的高低具有直接的感受。因此,应该在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地方(企业)建立稳定的信息反馈点,接受来自第一线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反映。学校也是高质量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学校的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承认,学校的生命线在此得到延续,才有继续发展和提高的可能,否则,将会被激烈的竞争所淘汰。教师和管理工作者直接参与实施教育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也应该倾听来自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接受反馈的目的,在于及时修正我们的教育目标,提高目标质量,同时也提高过程质量,对高职院校而言,更重要的是逐步建立目标质量的概念、为整体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打下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四、实现全过程控制任重道远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要提高或者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必须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首先,必须认识目标质量在教育质量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提高目标质量在教育质量实现过程中的迫切性,从而在根本上建立高水平教育质量的基础,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一点尤其重要。其次,要把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在全体教育过程参与者中统一。少数人认识是不够的,要让全过程控制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第三,全过程控制要通过规范化来实现。各高校一般都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但其主要内容大多集中在本文所指的过程质量控制方面。为了保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实现,必须扩充或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把狭义的教学质量的概念扩大到更广意义上的教育质量。制度的建立,为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但是,一个体系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主观的努力。过程的实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时间和空间上约束,只有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适应、去创造,才能取得和主观愿望一致的效果。在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中,作者深切体会到制度的重要,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