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摘要:当前初中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简单以应试训练替代本质学习的“过度学习”现象的泛滥。因而要改进教学测验,调整教学导向,以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初中教学测验的命制策略与教学导向主要有:要控制难度,保持稳定,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现状;要依照课程标准,加强基础知识,重视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掌握;要体现能力立意的思想,重视信息获取、归纳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要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生活应用,以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关键词:教学测验;过度学习;命制策略;教学导向Abstract:Atpresent,theproblemthatoverstudyingresultedfromsimplyusingexam-orientedtrainingtoreplacerealstudyinjuniormiddleschoolsisbecomingmoreandmoreserious.Thereforeweshouldchangetheteachingexamination,adjustteachingdirectionsoastoreducetheeffectofoverstudying.Thestrategyofdesigningexaminationsandteachingdirectionofjuniormiddleschoolsaremainlyasfollows:1.controllingthedegreeofdifficulty,keepingstability,fittingforstudentsdevelopmentandcurrentsituation;2.strentheningthebasicknowledge,payingattentiontothegraspofkeyknowledgeandcompetenceinaccordancewiththecurriculumstandards;3.reflectingtheideaoftestingstudentscompetencepayingattentiontocultivatingstudentscompetenceofgettinginformationandinducingandexpressingability.4.payingattentiontoreallifeuseofknowledgeinconnectionwiththepracticeandreflectingtheprincipleofstudyingforuse.Keywords:teachingexamination;overstudying;strategyofdesigningexamination;teachingdirection众所周知,初中是当前基础教育最为困难的阶段。特别是在高中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稀缺的背景下,高考竞争前移到中考。初中阶段成为学生学业负担最重的时期,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效率与进步最不理想的阶段。从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和有关调查看,初中教育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简单地以应试训练替代本质学习的“过度学习”现象的泛滥。要遏制与克服这种舍本逐末的“过度学习”的影响,必须改进教学测验,完善学业评价体系。本文拟从“过度学习”的分析出发,讨论当前初中教学测验命制的策略与教学导向等问题。一、过度学习:当前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过度学习”原是心理学研究的术语。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在论记忆(OnMemory)一书中,提出了过度学习(overlearning)、集中学习和分布学习等规律。他所指的过度学习是在关于机械记忆的研究中提出的,是指达到掌握标准(如精确回忆)以后的继续学习。后续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识记学习和辨别学习中,适量的过度学习有利于加深记忆痕迹,阻止遗忘进程”,过度学习程度约在150%时效果最好,超过150%后,效果并不随之递增。1关于过度学习的理论可以作为教师练习定量的依据。早期提出过度学习概念,主要还是从肯定和利用的角度讨论的。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教育界开始从批评的角度讨论“过度学习”现象。他们虽然也认为在一定范围内过度学习是必须的,但过度学习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由于对重点学校的竞逐,学生长期处于过度的“过度学习”的状态,以至于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丧失了接近知识的习惯与愿望,其对学生未来成长的消极影响是严重的。2根据我们2002年对初中生学习情况的调查(调查时间是各年级的第二学期),初一学生中消极学习体验的约占26.6%,初二学生中有46.5%,这与小学高年级的13.3%相比,呈翻倍增加。而且城镇初中生的消极学习体验比农村初中生更严重(44.9%和30.1%)。这警示我们要注意城乡学生学习愿望的倒置,要求我们反思目前城区学校的过度管理。调查还显示,随着年龄增大,积极学习体验的学生比例下降严重,其中出于内在学习兴趣的学生竟从初一的29%降到初二的7%。特别令人吃惊的是,在初二学习成绩尚理想的学生中竟有高达22.7%的同学对学习持厌倦感,强烈的逃避学习的思想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进步。3我们认为,学习进步首先要建立在学生主观愿学、肯学和乐学的基础之上。但是人们却往往无视学生学习体验的变化,而只苛求学生在每次测验中都有好成绩;无视学生在获得成绩的过程中的成本与方式,却简单地把学习视做作业与背记作业的活动。因而学校中出现许多“会考试却不会学习”“未理解就已熟练”的学生。我们把这一切的缘由归结为当前初中学校中,简单地以应试训练替代本质学习的“过度学习”现象的泛滥。学生学习中“过度学习”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内容维度(深度与广度)有些教师在完成初中教材教学后,从应试的角度出发,继续扩展和加深教学内容,甚至把高中内容与要求也作为基本知识目标来落实,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时间维度(速度与密度)有些教师过分相信训练与复习的作用。在完成配套作业外,大量增加习题与测试,让学生在大量训练后形成对习题的“反射式”应答。有些教师第一轮教学“加班加码”,提前完成新课,整体的“囫囵吞枣”意在加强最后阶段的“熟能生巧”。但是进度过快导致大批学生的提前被淘汰。(三)心理维度适度的学习焦虑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但当学生对学习考试的利害关系顾虑过多,出现过度焦虑时就会干扰学习。有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过度施压,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持续性的心理问题或偶然失常。有人认为问题并不在“学习过度”,而是部分学生的放弃学习。确实初中阶段学习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约有10%的学生在进入初三时就已是“放弃学习者”。但是我们认为,“放弃学习”与“过度学习”貌似对立,实为因果。是因为“过度学习”的排斥与淘汰,加速了“放弃学习”的学生的出现。所以,以“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的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向“过度学习”宣战。二、教学测验:促进与遏制“过度学习”的关键在我们与基层教师的交流中,教师普遍反映,简单的应试训练并不是大家希望的教学,大家都赞同新课程的理念,也渴望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思想。但是由于在各类测验和考试中,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更能见效。许多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教师,却在考试上败给了墨守成规的“应试主义者”。这种事例不断挫伤了思考者和探索者,却促进了应试训练的日臻成熟。许多教师明知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但谋求在简单评价中获益的功利主义思想,促进了“过度学习”的进一步蔓延。我们并不能因为对简单应试训练的否定,而延及对教学测验的否定。考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工作的同时,助长了消极应付,助长了舍本逐末的追求。虽然考试评价形式上的局限和技术上的无奈,导致了基层教育教学的片面发展,但考试测验毕竟是诊断教学、改进教学和选择人才的最重要方式。我们只能从机制和技术上研究完善考试测验,而不能简单地废止考试而走向极端。教学测验何以会促进“过度学习”的蔓延呢?首先是评价技术的原因。目前纸笔测验的评价技术尚限于对显性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而对隐性的学习能力进步的评价相对困难,特别是对新课程提倡的兴趣、态度、毅力、价值观等情感领域无从评价;其次是单一的评价方式已被研究得过于透彻,命题中的创新会很快淹没在套制的题海中;第三是过于注重相对性评价的管理,使得测验考试与师生利益关联过于密切,而且考试过多过频欠稳定也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疲于应付。要克服与遏制“过度学习”的影响,必须要改进教学测验,加快学业评价改革的步伐。倘使教学测验的试题仍是惯常的记忆考试,课程改革必然会重入“沼泽”,“过度学习”更会变本加厉。所以,我们要把对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作为教学测验命制的原则,把试题体现这一精神的程度作为测验质量评价的依据。三、教学测验的命制策略与教学导向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教学测验的命制要明确表达应该的教学导向,通过测验指挥教学改革。教学测验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知识,努力降低“过度学习”的影响,积极导向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以致用”,以配合课程改革的推进。命题中要把有利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持学生积极学习体验作为基本原则。具体策略有以下几方面。(一)控制难度,保持稳定,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现状学生评价的标准必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是教学测验命制的重要原则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这是对义务教育课程在难度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每门课程在目标和内容的要求上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近几年,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了对中考命题的评价与难度调控,各地中考难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地区平均难度系数已接近0.7。但是学生面对中考是三年一次,他们每学期都还要经历至少五次测验,而这些测验又都“好心”地稍稍拔高。尽管稍稍拔高的主观意图是为学生留有余地,让平时练得稍难,大考相对可以放心。但是平时教学测验的难度系数徘徊在0.6,甚至更低是危险的。而且实际操作中,命题稳定性欠佳,学生处于反复振荡状态,也应引起注意。这些没有必要的拔高与反复,恰恰就是我们反对的“过度学习”。降低试题难度,提高得分率,还学生以信心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再给学生一点信心,再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还有努力的可能,是体现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行动。也许有人认为降低难度,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是对学生与家长的“迷惑和欺骗”。但我们知道,多一点鼓励就会多一些进步的可能,尤其是那些已经快要不在乎老师表扬的“边缘学生”,只要他们还在乎,他们就有成长的机会。这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历经了多少次撕碎信心的“淘汰赛”。学校一定要珍惜他们来之不易的愿望,让他们多一些积极的体验。对于中下层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来说,降低试题难度也是同样的道理。(二)依“标”源“本”,切实加强基础,重视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学测验的命制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基本教学材料),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反对繁难偏旧,反对盲目拔高,以减少学生“过度学习”的影响,从导向上遏制目前初中阶段由于“过度学习”所致的大面积差生和低水平学习体验现象的蔓延。强调基础性,直观的目的是降低难度,让学生掌握所有该掌握的基础。没有基础,就没有所谓的拔高。从导向看,基础性的关键在于对学科主干知识、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重视。在许多教师的理解中,基础题就是简单题和记忆题。我们认为,基础不等于简单,也不等于死记硬背。所谓的“基础”就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都有用处的知识,而不是少数专业人员必需,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迟早要忘记的内容。我们将其涵义分为四个层次:1.了解性的基础知识。它指的是要知道的现象、规则、定律、规律的内容与意义,做到会叙述、会判断和会选择,基本上是识记性质的知识或常识。2.理解性的基础概念。它指的是对学科中最基本的,影响后续学习的主要概念和结论的理解。要求理解其确切含义和适用条件,能够在简单情况下应用,能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相近或相似概念、结论的联系和区别等。43.程序性的基础方法。它指的是学科中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运用,以及对其运用条件的掌握。如数学中,将数的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就属于基础方法。4.内化为学生一般思维方式的基础修养。它是建立在本质理解基础之上的自然能力,譬如基本的文学修养与语言修养、数学中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等。如果学生建立起符号感,它就可能反映为在一般生活和学习中都能灵活运用符号的观念逻辑和思维方法,其意义不在知识,而是基础数学观的建立,甚至可能跨越学科。强调基础性,意在要求初中阶段务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目前初中有些学生通过大量习题的反复操练而表现对知识的熟悉,但一旦操练刺激停止后,记忆保留率下降严重。知识落实的有效性问题值得关注。有学者曾说:“评价学习,要看的是五年后、十年后还未忘记的有多少”是很有道理的。强调基础性,意在要求教师不要盲目地追求知识的扩充。由于现在教学进度太快,复习时间过长,各学科都自然而然地给学生作了大量的知识拓展。虽然这些拓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是有效的,但是教学活动中强迫那些学习能力中等和偏弱的学生“囫囵吞枣”,这种“消化不良”的消极影响要比拓展知识的积极意义还要大。所以,教学测验中,不可以拓展的知识为考查点,即使试卷中出现拓展性的知识,但它往往是用来作背景的。关于其识记的一面,须由命题者给出提示。拓展知识的价值在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隐性的能力提高,而非知识本身。(三)能力立意,重视思想方法,加强信息获取、归纳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测验考试要在过去注重“知识立意”的习惯上,加强“能力立意”精神的体现。测验的重点并不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体现新课程教学导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目标。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测验命制中予以积极导向。我们知道,同样的知识点,既可以按知识立意的角度来命题,也可以从能力立意的角度来命题。但是知识立意命题显然比能力立意来得容易。从学习应付看,知识立意的题目更容易进入复习的“包围圈”。所以,能力立意既是导向学生能力锻炼的措施,也是克服“过度学习”的对策。能力立意的内涵,应该包括学科能力与共性的综合能力两大方面。综合能力以学科能力为基础,但它并不是学科能力的总合,它应该有其内在的特点和分类。有专家将之分为对事物相对性意义的认识能力、对事物进行分解的能力、搜集和认识事物表面现象的能力、理论概括的能力、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的能力、综合使用各种表述方式的能力等方面。5我们把综合学习能力概括为:对于多类型信息的获取、分析和表达的能力;面对现实资料,发现并概括问题,设计探索求解的能力;发现未知知识与已知知识的联系,并形成迁移的能力。虽然这些能力并没有既成的培养体系,而要依附在具体的学科学习活动中。但如果学科学习中能够清晰地体现这一能力培养精神的话,师生都会感到事半功倍。不过,目前能够在纸笔测验中测量或反映的学习能力还很不够。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理解能力。广义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获取新知识的基础。它包括语文与英语中的专门考查,也包括其他学科中以阅读理解为基础要求的间接考查,还包括以丰富信息形式,考查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信息题。从测试情况看,引入插图会降低试题难度。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或提供信息蕴含题意。当代学生文字解读能力不如读图识图能力。当题干文字量稍多时,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理解,并抽取出有意义信息的能力明显下降。这与平时教学与训练中过于追求数量有关。在表格中获取有用信息,也是今后的导向。实际生活中的表格会有许多冗余信息隐蔽地干扰我们的理解,它的要求还会更高。还有一种倾向是关于图式的题目,它考查的是理解基础上的描述示意,其实质是学生的初步建模。从思想方法的抽象程度看,图表文式对学生的要求渐次提高。但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方面只是涉及,但难度不能太高。虽然高考已经增加了对数据、公式、图形之间关系的认识,根据图表、数据解决说明有关现象与概念,运用图表来表达规律、规则和关系等方面内容的考查。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测验中,阅读理解与信息获取的测验还应保持在直接分析的水平。2.概括与推理能力。概括与推理是指根据已知知识和信息,抽象、归纳、论证而产生判断的思维过程。理科角度侧重推理,文科角度侧重概括。它们都属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和形式,都是以理解为基础的进一步信息加工。不过,初中测验中考查概括归纳的比推理多。但是由于实际教学中,教师以现成结论替代学生思考概括的较多,测验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3.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学生探究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包括科学过程技能与科学方法,它是对问题的感知、尝试、分析与发现等的全过程。过程性与主动性是探究的关键。目前许多试卷中出现的探究性题目,还不能算是真刀真枪的测验,它们的目的还是对教学中探究的鼓励与导向。因而,难度起点较低,但在学校教学探究逐渐推开后,探究性试题的真实性与难度将会提高。从社会学科的角度去理解探究能力,可能更多的是合理的批判精神与及时的反思习惯。4.表述能力。表述能力是全方位的。但纸笔测验能够考查和反映的并不全面。我们把目前能够在测验中考查的表述能力分为四方面:(1)最基本的表达。对学生基本的表达要求是:语义清楚、词句规范和书写整洁等。然而,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在长期“把知识作为唯一目标”的教育观影响下被忽略了。教师在平时作业与测验中,注意答案的正误,却忽略了表达上的完整与合理。随着今后选择题的减少,开放式的简答题的增多,需要学生自己遣词造句,进行完整规范表达的题目会越来越多。(2)交际合作的表达。语文和英语虽然同属语言学科,但目前教学导向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汉语是母语,比较重视的是系统的阐述。而英语是外语,其学习与运用的主要目的就是交际。所以英语测验往往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淡化纯粹语法知识,以纸笔测验考查间接口语。语文重视交际口语是在新课程推开后的几年,目前往往会有5%10%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母语交际。(3)阐述系统的表达。教学测验中对系统阐述的考查主要是作文和论述题。从目前的趋势看,约束学生的限制越来越少,但对真实生活的感受也越来越重视。(4)示意多形式的表达。语言文字是最常用的表达形式。在现代交流中,以图、表、式等多种形式相配合的表达越来越多。有人说,信息时代将是读图的时代。利用图、表、式以提高表达的简洁、形象、可对比性与逻辑关系已越来越重要。在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时候,画几幅示意图,或整理成表格,或以图式寓代,都是十分常用的。不过,这种示意能力与图、表、式的识读能力是互相促进的。(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生活应用,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新课程强调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生活化试题渐成一种趋势。它可以减少“题海训练”的效果,有利于遏制“过度学习”的影响。但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