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双证结合的职业院校课程结构研究摘要:适应“双证制度”的“双证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兼具职业性、学历性两种属性。“双证课程”应纳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包;其建设必须以国家职业资格为指导,积极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围绕“双证课程”的开发与施行,必须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同时,要处理好课程开发方法、资源建设、资源应用的评价与管理等问题。关键词:双证制度;双证课程;就业导向;课程结构本文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就业导向课程观指导下,如何发挥职业标准的就业导向机制,推动职业院校课程教材的改革。讨论的目的是初步找出开发“双证课程”的具体方法,并以专业、课程的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的的轨道上来。希望通过研究微观的课程改革,探索普遍可行的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进而推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形成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双证培养培训、鉴定考核”模式。通过实施“双证课程”,推行“双证制度”、,实现“就业导向”。一、“双证课程”是实现就业导向的关键以就业为导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职业院校推行“双证制度”,其本质是使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旨在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是将学校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培养方案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鼓励院校参与到新的职业证书标准的制定中去。“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学校的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校正规课程教育。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主要系统化方式而组织起来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它是某专业课程中与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特定职业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系列课程。“双证课程”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证书培训相结合,为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奠定了基础,也使得职业教育同时突出学历性和职业性。目前,职业教育法和劳动法均明确规定在职业院校推行“双证制度”,国家对此也多次强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工作的落实还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宏观政策研究、政府部门沟通协调、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无疑是重要的,但形成合理、高效的“双证课程”开发方法和管理机制,开发适合某类专业的“双证课程”,使得新的课程系统(专业解决方案)既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又能使学生取得相关(系列)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推行“双证制度”关键。二、国内外“双证制度”的现状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非常完备,配套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成效显著。例如,英国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职业资格制度最先进、与学历教育沟通最好的国家之一,从1986年开始,英国在各类企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VQ,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均分为5级,三者之间可以相互对应,相互交叉和沟通,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有最基本的学历要求。澳大利亚TAFE的办学模式集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为一体,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NTF,NationalTrainingFramework)和培训包(TrainingPackage)。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力实现“交易”的质量度量标准,所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书所代表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含金量。在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支持下,上述国家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符合劳动力市场需要,又适合学校教学的职业课程,并且研发出了成熟的职业教育证书课程开发方法。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初步确立,相关课程资源建设正在起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满足了劳动力市场有序化运行和管理的需要;满足了企业生产资源配置追求高效率的需要;满足了人力资本投入获得社会认可的需要;起到了职业培训成果质量检验的作用,搭建了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推动了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基于职业资格制度的课程资源开发还比较滞后,课程开发手段还停留在经验层面。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职业培训课程资源支撑,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学校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人们比较熟悉的有MES课程模式(技能模块组合课程,国际劳工组织)、CBE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模块课程,美国、加拿大)、“双元制”课程模式(核心阶梯型课程,德国)、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德国)、职业群集课程模式(美国)、生计群集课程模式(美国)。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初步提出了自主的课程开发方法论,主要有“模块化综合课程模式”、“多元统合型课程模式”、“集群课程模式(KH)”等。国外课程开发在沟通学校教育与职业标准、企业需求上有独到方法,国内类似的研究则刚刚起步。笔者参加了高林教授主持的“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的研究工作。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首次提出了沟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或行业技术等级证书标准)和学校职业教育的“双证课程”,为此方面的研究开了个头,但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急需继续投入力量进行研究。三、“双证课程”的结构模型(一)课程的职业性“双证课程”是以职业能力为主要系统化方式的新的课程系统,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职业化。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需要解决好下列问题:广泛跨职业迁移性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有效解决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二)课程的学历性、人本性、政治性根据中职、高职学历教育的不同要求,“双证课程”(专业解决方案)还应具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效传递社会政治、突出价值观教育,实现课程的“学历性”(学历达标与社会文化传递功能)、“人本性”(传达价值观的功能、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功能)和“政治性”(传递政治社会的功能)。(三)课程结构描述借鉴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方法(VOCSCUM),“双证课程”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1课程属性VOCSCUM将专业中的每个课程单元分为通识学历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双证书培训课程、专业任务课程等类型。通识学历课程包括国定课程(传达社会政治)、文化课程、核心能力训练课程、价值观教育课程等。通用技术课程和双证书培训课程分别对应于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培养。专业任务课程是为强化某个专项职业能力而设计的,将各专项职业能力有机组合,可以形成某个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每个课程具有不同特点,称为范型。VOCSCUM认为,主要课程范型有问题中心范型、训练中心范型、项目中心范型、体验中心范型、培训中心范型(取证课程),必要时也不排除学科中心范型。每个单元课程同时具有类型和范型两种特点,统称课程属性。其中,范型是内涵性分类,规定了单元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类型是外延性分类,说明该单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性质。2课程结构VOCSCUM课程分为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宏观课程指一个专业的所有课程,其范型是就业导向、能力中心的课程。中观课程是指一个专项职业能力的训练课程,采用典型的链式课程结构,其范型是任务中心的课程。根据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可以将每个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职业能力,每个专项职业能力形成一个课程链路(根据我们的实践,一般为2-4个),每个课程链路通过设计形成一组专项职业能力课程,反映掌握专门技术的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从简到难的过程。在课程开发中把每个链路看成一个整体工作任务,一般可从问题中心课程开始,任务中心课程结束,使学生体验实际完成任务的过程。横向几个链路之间的课程形成相关性,一般低年级为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中年级集中掌握关键性技术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毕业前进行综合性能力培训或技术认证(也就是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形成横向能力递进的层次关系。微观课程即单元课程,可以灵活地根据需要采用多种范型。四、“双证课程”建设策略(一)“双证课程”应成为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发挥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指导作用,需要开发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包,在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平台上,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合适的教育技术支持,如图2。(二)“双证课程”建设必须遵循“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的原则行业组织要能够代表国民经济行业部门,成为行业经济活动单元的代言人,紧密团结企业,代表企业对本行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提出数量评估、质量要求和发展变化趋势。(三)“双证课程”的开发和施行也要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双证课程”设置主要是考虑行业(企业)需要,把行业(企业)需要的教学内容,按照教育规律、以一定的排序方式加以组织,将知识系统化。“双证课程”自身具有完整课程系统的特点,必须在教学计划内安排,而不是模块拼凑的。围绕着“双证课程”的新体系,一系列有关课程也要相应改革。(四)有效调解教育、劳动、行业所关心的问题,操作性强,课程开发成本低,见效快为解决双证书问题,许多学者提出“建立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等设想,这需要对我国职业资格制度、职业教育制度进行统筹改革,需要反复论证。实际上,无论哪种解决方法,最终也绕不过课程这个关键问题,课程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笔者提出的“双证课程”,由学校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制“双证培养建议方案”,经过教育、劳动部门审查通过后,即可在学校实施,并安排在教学计划内完成,采取适当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这样的做法免除了学生参加多次培训、考试的经济负担,如果职业技能鉴定的费用在“一费制”框架下解决,对减轻学生负担,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五、“双证课程”的资源建设管理和技术规范(一)“双证课程”开发技术层面的是方法论问题在进一步研究国外职教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简便、有效的职业能力提取分析方法。目前国内课程开发都缺少提取职业能力的系统方法,也缺少劳动经济领域的专家参加,这就导致在如何将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转化为职业课程要求时可能出现偏差,使“就业导向”的课程观的可能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可以从职业功能的角度和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的角度进行职业分析,这是两大类分析方法。可以针对不同职业(专业)采取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产品(服务)分析、典型技术分析等方法。例如,以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和培训包、德国行为导向整体化工作任务分析法BAG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根据岗位分析、提取职业能力。(二)资源建设策略问题在“双证课程”建设中编写一批和国家职业标准相适应,能用于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鉴定需要的教学用书和助学材料是关键。资源的开发建设应由职业教育的学术组织(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职业教育机构等专家咨询组织)发起,学校参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见证,并根据相关的标准、规程等对开发成果进行鉴定和评价,参阅表1。(三)资源使用的评价和管理从宏观角度来看,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学者研究并提出“双证课程”开发的标准、规范、认定程序。首先,要规范“双证课程”开发过程。主要考查课程开发方法是否科学;课程开发人员中,是否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人员齐备,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是否参与了课程开发的实质工作;是否经过严格的把关程序和一定规模样本容量的调研,是否经历了一定阶段的试点工作。通过上述考查,从而了解证书是否反映了该行业的主要技能,代表行业主流技术,适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此外,还要考查配套的课件、实训平台、电子教案和相应考核评价手段,确保考核评价方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考核鉴定角度上看,“双证课程”资源应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机制(包括“双不免”、“单免”、“双免”等各种实施方式),供院校选择。学校使用“双证课程”资源,要重点考查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是否提供了学历教育和认证考核的接口;是否提供了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