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首先在于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与众不同。它致力于培养处于科研二线、生产服务一线的从事科技向生产力第二次转化的技术管理人才,即技术型工艺人才。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它高校科研型、设计型、决策型的培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区别。这种人才特色能满足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因为随着高科技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渗透,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知识内涵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中等以下文化程度的单纯操作型人才面临力不从心的窘境,科研学术型的高层次人才又因为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岗位专门知识而显得无从下手。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始终把目标放在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双重培养上,因此其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是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的,人们普遍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方面所受到的教育是系统的、有特色的,分析能力强,岗位基本技能掌握扎实。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能从传统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夹缝中冒尖而出,一枝独秀,篷勃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应该从多角度来考察。上述的优势与特色,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来求解,尚属于一种建立在传统的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注重于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传统人才培养观。我国于1993年在世界上率先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对联合国所提出的持续发展作出了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中国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因此,从跨世纪的高度来衡量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求他要有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求具有基本的非技术性素质,即一种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契合的人文素质,它涉及到适应和处理人社会自然系统诸方面关系的素养。本文拟针对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创新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观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职业技术与社会、自然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都提出了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注。职业技术作为在生产、服务中的实践活动过程,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诸多方面,处处体现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即STES)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不仅要注意到与人的生存直接相关的人工自然生存环境,更要关注到对于人社会自然系统“天人关系”的整体思考。国外一些职业技术高校早在六十年代末就开始了职业技术伦理价值观的教育,发展到现在,人们已日益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中应包含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能够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产与生活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与人才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教育思想中应该包含这样的内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为最高准则,不断解决技术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各种矛盾,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科技发展和技术应用中,既不能带来新的生态环境破坏,又要为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关系排忧解难。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来看,也向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要大力加强专业教育中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以往的道德观归根到底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所以加强大学生在职业技术素质教育中对伦理价值观的认同,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更具有现实意义。1.职业技术活动的内在需要与伦理价值取向。这规定了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行为方式是包括了具有科学与伦理双重价值的社会性道德行为方式。职业技术人才的价值目标是以造福人类为指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的环境,把人类的长远利益和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职业技术实践活动的出发点。2.职业技术活动主体的伦理自觉意识。职业技术人才作为职业技术活动主体,同时也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承担了某种义务,如何对待和履行这种义务,本身也就是一个职业伦理的问题。作为工业生产中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的职业技术人才,应该坚持道德责任的至上性,并把这种深切的伦理关系内化为内心的自觉要求。3.职业技术活动的特殊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型,抛弃技术万能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价值观,构建一种尊重他人、关照后人,公平对待自然的全新文明观和价值观。职业技术活动的规律具有必然强制性,对活动主体的行为和活动过程有种种客观上的制约和要求。为了使职业技术人才的行为符合生产实践活动规律,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的职业技术活动必然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规范职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行为,使之不违反规律。这些规范关系到职业声誉和社会利益,是具有伦理意义的一种价值取向约束机制。正如当年维纳在控制论问世时所说过的:“我们甚至无法制止这些新学科的发展。它们属于这个时代。我们所能做的最高限度,是制止把这方面的发展交到那些最不负责任和最唯利是图的工程师手中去。”现代科学和工业活动是密切配合、协调有序进行的,职业技术人才在其中的活动作为一种自由选择,就是对伦理规范的肯定和选择,因此意志自由和道德责任是联结在一起的,这种责任是生产实践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自然规律的先在性及其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决定了活动主体必须遵守的伦理价值观。二、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素质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培养目标上向素质教育转变,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带动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创新。所谓素质,是指人在一定先天条件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是一个整体概念,它在每一个身体上都会显示出具有各自特色和相对独立性的不同特色。所以我们所说的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特征,只是一种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目标。这一目标的实质,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教育条件,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态势。面向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许多巨大挑战往往起因于非技术原因,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改善生存条件的同时,对环境和资源产生的破坏性影响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关系趋于尖锐的对立,人们已日益认识到人类不仅破坏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机制和动态平衡,同时也使自身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应该防止对职业和能力规格就事论事的偏向,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应当培养学生看到不同的科学领域间的相互关系,倡导在科学、技术、信息以及人的综合素质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对隐含在素质教育目标背后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注。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化目标中,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1.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懂得“如何做人”,深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有着坚定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自尊自强的民族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能以政治、道德、法律等作为价值判断的前提,对一切“可做”与“不可做”作出正确的抉择。2.具有明晰的科学理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勇于面对实践第一线,懂得真正富有挑战的创造是来自实践。职业技术人才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敢于在生产第一线直接面对实践提出的难题并加以克服,因而必须具有很强的挫折承受力和高昂的、不屈的进取精神。对职业技术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的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成不断变化的生产和管理任务。所以对职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强调具有人格力量的适应能力,以及具有根据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3.具备在生产、管理、服务中参与“团队”作战的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人际交往中合作与协调的伦理价值原则。既能作基层技术领导,又会对人、财、物和时间作统筹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管理眼光,会处理复杂的关系,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包容人,与他人相处和合作共事。具有关心他人,集体为先的良好伦理心态,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技术岗位,不问人际关系的“专才”。4.视野开阔,富有开拓精神,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考虑到生态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懂得作为职业技术人才所面对的客观世界,不仅仅是被认识、被改造的对象,而是处于同一利益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对客观世界的关系实际上都是人与人的利益关系的体现,因此要充分关注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伦理关系。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注与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面之中,单独开设技术伦理课程固然是一种方法,但主要还是应体现在与素质教育的整合、与课程的整合之中。这种整合的思路是广泛的,在教学内容中应考虑到人文科学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叉渗透,从培养文理结合的人才着眼,实现自然科学、职业技术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这种素质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调节认识、沟通情感、培养情操来提高学生对人类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现世与后代关系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个职业技术人才神圣的责任,从而对职业技术实践活动中必须具有的伦理精神、奋斗目标、职业伦理规范等产生认同感、尊崇感和义务感,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技术活动产生自尊感和责任感,将职业技术职能中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升华内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与课程的整合,可将有关社会生态环境的伦理问题溶入不同教学阶段的课程内容之中。在一、二年级的职业基础理论教学中,这些问题应融合于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基础、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在内的均衡的、跨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中,帮助大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以及环境审美与伦理感受,这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指标。教学案例的选取可大可小,可简可繁。例如一个关于噪音破坏环境和损害人的健康的案例,就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诸方面的问题,在技术之外还包含有社会伦理、心理、法律等广泛的意义。在专业课程教学和高年级毕业设计等课程和环节中,可结合进行更为系统的职业伦理教育,将与技术内容密切有关的一系列观测和解决各种具体工业伦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理论的教育,也是一个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优化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长期以来,尽管我们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实际上高校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的教学任务作育人工作是做得不够的。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一直偏重于强调双师型的专业素质,但实际上仅此一项还是不够全面的,还要看到教师中存在的专业素质发展与人文素质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对伦理价值观的认同,这样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内容,体现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短,但教育观念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逐步深化的三个阶段。八十年代初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是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对急缺人才的需要,但许多方面仍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来办学的,教学观念上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份量很重,人文学科的设置相对薄弱;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注重于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并强调能力教育的思想;近年来,在即将迈向21世纪的历史大转折之际,高等职业教育从外延到内涵都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提倡全面素质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训练,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当代科技高速发展作出的积极回应,无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将具有战略意义。在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全面素质培养中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至关重要,现代世界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等。方面的裂痕,必须借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粘合,达到“天人谐和”的至高境界。只有将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完美地统一起来,人类社会才能保持协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需要特别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发扬,我们一定要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与时代意识,去努力倡导现代科学伦理精神的实践德性,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给予可持续发展观念以更加积极的关注。参考文献潘懋元等: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赵红州:人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