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概况,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合作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路。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半工半读网络合作一、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概述产学合作教育源自国际通行的CooperativeEducation,直译为合作教育,比较一致的理解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意译为产学合作教育。我国早就存在合作教育的形式,但真正作为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系统地进行研究、试验、推广与实施,应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被视为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开始的标志。之后,一些本、专科学校相继试验并推广实施,形成了结合我国实际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通过较大范围的试点与比较研究,在合作教育的内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上取得较大突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职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办学模式与办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批由成人高校转制、中专或技校升格的高职院校以及民办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水平底低、人才培养质量差、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借助产学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主要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产学研结合研讨会,以该院与敏孚企业合作教育的模式为典型,研究与推广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经验,形成“产学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的共识。2002年10月至2004年2月一年多的时间内,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研讨会,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发展思路,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性方向”,将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性提到关系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第十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得少于半年。这样,产学合作教育开始以政府法规的方式确定下来并具体化。二、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现状1我国实践地探索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多种教学模式。北京教科院组织撰写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书推介了9种合作教育模式与对应的案例,如上海二工大“实训一科研就业”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企业为主”模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模式、云南机电高专的“双定生”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倒实习”模式等。这些模式根据合作教育过程的某一局部特征来定义,类似的还有许多其他种类模式,很难统一归类。如果根据学生在企业参加工作实践的形式来划分,则只有工学交替与工学并行两种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派生出多种子模式。第一,工学交替及其子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从加拿大引入时是将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一个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的工作学期。随后,凡是分学期或分学年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的教学模式,都称为工学交替模式。我国高职教育实施的子模式有“2+(1)”(数字表示学年、括弧内的数字表示在企业实践学年,以下同)模式、“(1)+2”模式、“1+(1)+1”模式、“25+(05)”模式、“(05)+2+(05)”模式等多种。工学交替模式中还有一种三年制4年毕业的“2+(1)+1”子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推迟一年毕业,到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再返校学习一年,又称为预就业模式。第二,工学并行及其子模式。工学并行模式不存在明显的轮换周期。我国实施的工学并行模式细分为项目化、课程化和融入式三个子模式。项目化模式是围绕具体的生产或产品开发项目或某项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课程化模式是专业将一些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企业,比较频繁地在企业进行短期的实习或训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凡是理论课在学校进行,实践课在企业进行,又称为E(exoterica)T(training)模式。融入模式是由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在学校建立技能培训中心或实训(验)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2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的社会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产学合作教育虽然实践并逐渐完善了多种办学模式,但合作教育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还处于摸索试验的阶段,其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第一,没有形成可观的合作教育办学规模。产学合作教育在多数院校中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即使是在部分实行的院校,合作教育模式多数也只是在一两个专业针对个别企业在有限的范围与时段内实施,全校产学合作教育平均学时远远低于国务院决定中提出的要求。第二,存在制约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首先,对产学合作教育内涵缺乏认识。在对70多所高职院校100多名骨干教师进行的测验中,只有3名教师给出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完整解释。多数人将产学合作教育与产学研结合相提并论,或将产学合作教育等同于常规的生产实习,有的甚至将实践教学都称为产学合作教育。其次,思想不够开阔。多数学校把产学合作教育视为解决眼前办学困难的权宜之计而非必由之路,把目光过于放在企业对学校资金、设备的投入上,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办学条件好、实践教学基地投资充分的学校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兴趣较低;有些学校把产学合作的对象集中在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而忽视了经济十分活跃的中小企业与民办企业;有些学校过于追求集中统一,过于注重专业对口。再次,缺乏法律与法规的支撑体系。我国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决定等法律法规,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三、发展产学合作教育的思路1政府统筹。在产学合作教育中,政府是否统筹,如何统筹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第一,尽快出台与产学合作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我国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以及各类企业法都没有涉及产学合作教育的具体条款,人们迫切期待用法律形式构建起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以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制。第二,采取措施提高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决定企业与社会对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的兴奋度。政府可以针对如下问题有所作为:首先,沟通我国不同类别教育之间的立交桥问题。政府对沟通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立交桥”的必要性十分清晰,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但主要解决了底端通道问题,高端通道如何构建的具体思路与措施都不明显。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办学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完全可以参照国外经验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立交桥。其次,提高高职教育办学层次问题。可以抓两件事,第一件是在执行国务院决定中规定的2010年前高职院校不升本的前提下,重点抓好2000年开始的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工作。第二件是针对这几年已经升本的高职院校制定新的高校评估体系,引导他们为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创造新鲜经验。再次,严格执行职业准与制度问题。目前,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法不依、执行不力的现象。政府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与监督,要加大对各技能鉴定机构和职业认证机构的监管。第三,把产学合作教育视为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工作。对待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行为不到位,统筹力度不够的案例并不少见,地方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将产学合作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总体工作来抓,制定如何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方案和时间表。要协调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协商,成立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产学合作教育指导机构,搭建产学合作交流的平台。2学校主导。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它对合作教育的状态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主导作用。第一,将产学合作教育视为职业教育的立教之本。学校要加强对合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合作教育视为学校发展的长远大计。各专业要在教学计划中保证企业实践学时达到或超过决定中要求的学时并采取一切措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主动服务的方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利用提供人力资源的优势,将雇主单位引导到产学合作教育中来;要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产学合作教育健康发展;要积极向政府反映办学情况,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开展半工半读教育试点。半工半读可以缓解学生经济困难的问题在提高毛入学率方面远比降低高职教育学制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同时,半工半读也可以很好地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产学合作教育铺平道路,并探索出新时期高职教育中实施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新路。第三,开展网络合作教育试点。网络合作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学校建立产学合作教育网站,广泛吸收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成为网站会员。网站将学校、专业以及学生的基本信息及对合作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向会员单位开放,同样,会员的基本情况和要求也向学校、专业及学生开放,由此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沟通学校、专业和学生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广泛交流的桥梁,形成一个集管理、咨询、教学、考核、评价、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以协议的方式形成以“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的产学合作教育。3企业跟进。在产学合作教育中,离开企业,没有企业的积极性,一切都是空话。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利益机制统一起来。合作的共同目的是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校是人才的输出者,企业是人才的接收者,学生受教育后要到企业乃至社会各部门工作,从社会整体来说,“产”与“学”之间彼此的利益最终应该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上。企业尤其是行业协会,应充分认识到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认识到培养人才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在产学合作教育问题上,主动响应,认真对待,积极跟进;在合作教育中,以大局为重,积极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充分利用产学合作教育的机会在获取人力资源、产品研发、员工培训、形象宣传、政策优惠等方面为自身谋求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