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职业教育论文浅谈如何进行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对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职教育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如何进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呢本文围绕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我国当前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0引言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结构相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此,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输送高级技术性人才的重任。跨入21世纪中国,教育市场逐步开放和教育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这已成为人们关心重视的重大课题。1立足课程理念,“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课程理念的范围很宽泛,指人们对于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或哲学观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题,已不适应高职教育课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无法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当前,高职教育课程要在满足课程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高职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改革发展之路,办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思想,确立“做人与做事双维度、社会与职业双向度”的基本理念。通过课程活动,教育者自觉地把学生的素质提高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的过程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会做人;受教育者通过课程学习具备职业岗位任职需要的就业能力以及个人发展要求的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实践“做人与做事双维度”。坚持课程教学不但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更是职业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实践“社会与职业双向度”。2立足课程目标,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想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学习的结果,包括受教育者完成一定专业课后所拥有的知识、能力等。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时最终确定了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种以就业为导向性的培养目标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