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摘要:对三种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的本质特征进行阐述,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应然取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整合。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它体现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因此任何课程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只有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增强反省意识,提高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自觉性与自主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以及“表现性目标”取向三种形式。一、“行为目标”取向“行为目标”(behavioralobjectives)是以特定的外显行为方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整个课程活动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阐明学生应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行为目标”具体、明确,既便于安排教学过程,也便于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支配的,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以对行为的控制为核心。为了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使之尽可能具体、精确,从而使其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操作性。从历史的角度看,“行为目标”是古老的师徒制的一部分。在作坊中,师傅常常要求徒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定的、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实际上就具有“行为目标”的性质。按照“行为目标”的观点,课程目标应来自对广泛的人类经验和现有社会职业的分析,其关注的焦点是具有工具性和效用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现代社会的人才一般分为二类四型:一是科研类,含学术型和工程型;二是职业类,含技术型和技能型。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这种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基层工作岗位,从事的是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因此也常常被称为技术应用性人才。技术型人才首先要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种职业规定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应体现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要求和操作技术要求,这种要求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明确的特定职业岗位能力要素所组成。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制定以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比岗位能力要素为旨归。由分解的行为构成要素组成整合的行为能力正是“行为目标”取向的追求所在。二、“生成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evolvingpurposes)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生成性目标”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目标,所以“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景的产物,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是针对“行为目标”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行为目标”只强调外在行为结果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但有的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这样它就不能完全反映学习的本质特征;而“生成性目标”否定预定目标对实际过程和手段的控制,对学生和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出应有的尊重。“生成性目标”的过程性决定了它不把重点放在特定的行为和结果上,而是放在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上。“生成性目标”取向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使学生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获得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问题具有情景性,故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由外部事先予以明确规定。为此,“生成性目标”强调课程要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展开,依照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目标。由于“生成性目标”的焦点集中在与活动过程相关涉的因素上,诸如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及其兴趣的变化、认知的灵活性、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等要素,而这些要素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速度与水平,所以“生成性目标”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比较有益。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足以指导技术应用和解决技术问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的人才,这类人才的特质在于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职业岗位中技术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与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赖于大量的经验性知识(或实践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由于这种知识具有对现场情景的依赖性和综合性,所以它总是与一定的工作情景联系在一起,既不能仅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获得,也无法借助“行为目标”预先设定,而是通过学生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逐渐积累形成的。随着活动的持续展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一点正好与“生成性目标”的追求相吻合。三、“表现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objectives)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景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的时候,他在具体教育情景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它关注的是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的首创性,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表现性目标”取向只为学生提供活动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表现性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观。“表现性目标”取向不像“行为目标”那样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封闭性,而具有唤起性、开放性,因而它是对“行为目标”取向的根本反动;它也不像“生成性目标”那样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而是把课程视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因而它又比“生成性目标”取向更进了一步。由此可见,“表现性目标”取向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精神以及人格陶冶等方面比较适宜。随着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即注重把学生的智力、体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为此,高等职业教育从单纯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向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以追求工具性价值、效用性价值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相应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呈现出由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发展的趋势。这种发展态势说明,当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把高等职业教育从培养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变为“技术人文者”。这种课程理念客观上要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人格为本的课程观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而人格为本的课程目标必然注重学生个体的心智活动,这恰好与“表现性目标”取向关注学生在课程实践中表现出的复杂的智力性活动相一致。因为这种智力性活动往往是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所以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个性等多种素质得到培养,而且可以使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探究能力得到锻造。尤其在培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成为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共同追求目标的今天,“表现性目标”取向所蕴涵的意义更得到了彰显。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趋势:三种取向的整合从三种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实质来看,“行为目标”追求的是具有控制本位思想的“工具理性”,关注的是简单的外显行为,在训练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适合,但人的许多心理活动很难用可观测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分解化,所以它难以涉及复杂的心智活动。“生成性目标”追求的是注重过程的“实践理性”,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比较有益,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而“表现性目标”追求的则是“解放理性”,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比较有效,但在现实中却很难保证使所有的学生都达到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从“行为目标”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再发展到“表现性目标”,并不意味着“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否定了“行为目标”的合理性,而是基于更高的价值层面追求对“行为目标”取向的超越与完善。鉴于“行为目标”只能培养学生较低层面的素质,因而要用高层次的“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整合“行为目标”,使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行为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生成性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表现性目标”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探究能力以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个性品质等综合素质。传统的职业教育大多采用的是“行为目标”取向,但在终身教育思想普及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点应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上。不仅要为学生“掌握各种技术奠定牢固的知识基础”,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并激发其创造精神,帮助他理解一些科学原理并训练他有应用这些原理的能力;帮助他培养普通的技能并鼓励他对工作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应体现出这种追求与精神,在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要采用“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多元整合的形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单一的“行为目标”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多元整合的方向过渡,实质上就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折射。这体现了职业教育领域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一旦高等职业教育由“工具理性”向“实践理性”、“解放理性”的方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会跃人一个新的发展境界。诚如有的学者所言:“当职业不再成为人的生命强索的代价的情况下,职业教育也将有条件步人满足社会需要并支持个人选择的发展境界。”在这种环境里,人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这实际上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的思想相契合。到那个时候,职业已不仅仅是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而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职业与生活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