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谈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建设.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建设.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建设.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建设.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谈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建设论文关键词:教育科研教学科研理论建设科研意识课程建设科研引领论文摘要:科研包括教育科研和教学科研两个部分。科研的首要任务是科研意识的提升和科研工作的摆位。高职学院的理论建设、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都要科研来引领,要形成高职教育的强大的理论研究队伍,为形成有高职特色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教学支持。科研是科研意识的简称。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科研包括教育科研和教学科研两个部分。教育科研适宜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究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教学科研则以课程建设为重点,着重研究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类型(学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等教学问题,探索教学活动的规律。科学研究的实质是以智力手段将不同的文化整合到教育科研和教学科研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反思和研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提升学术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成为研究型学校始终坚持的工作内容。科学研究首先是科研意识的提升和科研工作的摆位,不对科研的重要性、内涵、本质及内在的规律有深刻地认识,就很难确立科研的引领地位。一、高职学院的理论建设需要科研引领高职教育至今是争议颇多的一个课题,高职教育的定位、内涵发展、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都还没有形成共识。造成争议颇多的原因是高职学院的理论建设滞后,很多高职学院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队伍。在1000多个高职院校中,院长有专著的凤毛麟角,有学报的院校占院校总数的20以下,而学报有理论研究专栏的也就2O几个院校,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报(包括内刊)重点刊登学术性的文章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的成果,在全国有影响的高职教育理论建设的文章并不多见。造成高职院校理论建设滞后,科研能力不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高职院校历史不长,缺乏文化积淀。二是高职院校不少是成人高校或中职学校升格而成,缺乏科研的环境氛围。三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院长还忙于学院硬件建设,忙于学校经营与发展,科研摆不上重要议事日程。四是高职学院之间缺乏学术交流的机制,课题研究也缺乏横向沟通。五是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理论研究人才,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不多。六是缺乏机制保障,科研成果没能与分配机制挂钩。实际上,高职院校的理论研究任务很重,很多课题都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比如以下问题就需要全国的高职院校进行理论探讨:(1)高职教育如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3)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度问题,职业教育如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4)职业教育在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中的地位问题。(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融人职业教育。(6)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问题。(7)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制度。(8)职业教育的教育公平问题。(9)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教学结构和教学改革问题。0c职业教育德集团化办学问题。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泛化问题,素质教育替代党的教育方针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问题。以专业设置课程符合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问题。,l4)工学结合是不是职业教育的主流模式。“双证融通”的政策问题。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的法律依据与利益共赢得机制保障问题。“80”后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重建与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能力问题。08)职业教育的生态工程建设问题。职业教育的科技创新问题。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当然探讨的课题还很多,但至少这2O个题目可以成为理论探讨的热点。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有相当多的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理论上成熟,实践才可以减少盲目性,领导决策才能正确。现在有不少高职院校仍然走普通高等教育之路,前进的目标是追求本科,仍然以专业设置课程。这样的目标定位符合不符合党的十七大确立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是值得研究的。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劳动第一线直接创造财富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是平民教育和大众教育,如果高职教育立足于“精英教育”,显然方向是不对的。所以强化科研的力度,用科研引领高职院校的理论建设,当前显得十分重要,理论上形不成共识,必然阻碍高职教育的发展。二、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需要科研引领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指教师对科研的内涵要求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它包括创新和科研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科研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新事物,掌握新规律,以全新的视点推动理论研究,在实践中获得科研成果。所以,教师的科研意识决定他的科研能力。现在的问题是,有相当多的高职教师科研意识不强,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术生产力的障碍。一些教师认为教学才是第一位的东西,是硬指标,写不写论文,搞不搞课题研究,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关系不大,所以把搞科研当成是一种负担,少有科研的积极性。还有一些教师搞科研是为了评职称,一旦评上了讲师、评上了副教授,就失去了搞科研的动力。有些学术带头人、有些副教授三四年不写一篇论文并不是个别现象。还有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对高职院校科研内涵和外延错位,找不准自己科研的优势,总想和本科院校争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而忽视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发掘。还有的教师不去研究论文写作的规范,不去研究课题的研究程序与标准,写出的东西学术水平不高,研究的问题不深不透,因此很难承担级别较高的科研任务。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提升和强化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人手,要建立和落实科研激励机制,从分配制度人手解决科研的动力问题。为此,从科研引领上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要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注入更多的科研要素,使他们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深邃的洞察力,运用自如的归纳言语能力,独辟蹊径的创新能力,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以平和的心境和心胸,承担科研任务。2要引导教师找准自己可承担的科研课题和研究点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哪些是自己有研究优势的,可以集中某一个方向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哪些可以出成果的课题进行研究。比如,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比较宽厚,可以做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这样能在心理学方面有创新有突破,研究成果更具有实用价值。3要引导教师强化文字功底,提升写作能力现在高职院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普遍科研能力不高,尤其文字写作水平较差,写出的文章,语句不通顺,结构不严谨,这与他们喜欢网上下载文章,然后拼凑成新的文章有关。要让青年教师懂得,科研工作是一项投入时间、精力、体力和智力的创造性劳动,需要有“悟”性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拿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写,科研水平永远不能提高,不多写,永远出不来有影响力的文章。因为写首先要有思的过程,思的境界不高,写也决不能写出新意来。4要强化科研管理,从制度和机制上促进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必须把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纳入教师的考核,并要有一定的质量水平。比如,规定教师每年必须完成一篇以上论文的写作任务;规定各教研室在校刊、省市一级学报和核心刊物发表文章的额度,用数量来保证质量。因为没有一定的指标压力,教师会借El教学任务忙,而不去完成论文撰写任务,这样长此以往,高职学院的学术生产力水平就很难提升,高职学院的学术地位必然下降。5要强化高职学院的理论队伍建设,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力度要培养或引进35名有战略思维的人才作为学院的“智库”,解决学院走内涵发展道路中的重大问题。要承担国家或省市的课题,研究职业教育一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要以此为骨干构建一支专业多元化、跨学科的科研队伍,带动整个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整体上水平。三、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需要科研引领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与基础,它包含知识难度、能力难度和社会难度等诸多内容。课程建设必须考虑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也就是说,课程要使学习者得到他学习后获得的东西。高职教育的课程重点实施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了解职业的内涵,了解职业构成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与从业方式,从而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适应学习心理与学习环境的和谐,在生态平衡中找准从业的位置,并在今后的从业中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培养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形成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要围绕职业能力而展开,课程的内容选择和课程组织等要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实现培养目标,要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获得最终评价,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要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依然坚持按专业设置课程,课程建设依然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不能充分强调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结合度,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知识的连贯性与学科之间的内容衔接,而不是从岗位内涵所需的知识、能力、职业操守等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设置课程。因此,存在着明显的三个不相匹配:一是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不相匹配,理论课时安排多,实践课时安排少,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行业专有技术学习的不扎实,达不到与岗位内涵“零距离衔接”的要求。二是与高职学生多元智力组合的现状不相匹配。高职院校的生源来自高中生和“三校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智能结构有很大的不同,用同一个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显然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况且这个年龄段的高职学生影响他们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智力的、非智力的、家庭的、社会环境的都会从正面的或负面的给他们学习带来压力,如果课程设置不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就会出现不少的“逃课”族。三是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匹配。工学结合突出校企结合、“双证融通”,从而使得实践教学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位”。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是理论教学必须为实践教学服务,所以按专业设置课程,明显与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相悖。现在一些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层递式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行业引导职业教育体制”,“课程综合化和综合化课程”等课程建设理论,但这些理论是否适用于各个行业、各个类型的高职院校,还需要实践给予回答,还需要科研给予引领。现在最让人忧虑的是,各个高职院校从事课程研究的人员明显不足,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重,尤其中青年教师无暇顾及科研,使很多课题研究只能集中少数人,一些科研成果也很难普及。构建新的职业教育体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会触及很多教师的实际利益,一些院校领导要顾及学校的稳定,一般也不敢触动原有已形成的教学体系,所以教学改革的难度极大。虽然一些先进的课程理论已经被世界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运用到我们国家中来,没有政府的行政推动,恐怕也很难运用到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如果理论不能先行,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和环境压力;如果科研不能推动教学改革,使之产生向前的驱动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将会举步维艰,这也是高职院校成立已经十年多了,还没有一所高职院校形成了完全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的原因。高职教育的文化还没有形成自己根本性改革,时间还不成熟,理论工作者只能先做理论引导的工作。有鉴于上述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当前的当务之急是要形成高职教育的强大理论研究队伍,为形成有高职特色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经过510年的文化积淀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要特别强化高职学院院际的学术交流与教学成果的沟通与共享,使高职学院的学术生产力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该出刊自己的学报,或者联合办刊,办联合学报,目的是总结科研成果,扩大交流的渠道,借此扩大高职院校的学术影响力。要积极承担有利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或省市级的研究课题,借以建立高职院校的理论队伍或“智库”,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