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依据。明确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发挥“研究性学习”效能的根本。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传统历史教学的目标有重大区别,它应该是由总目标、分层目标、阶段目标等构成的多元的、整合的目标群。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主要有以下两项。(一)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学生学习历史的意义,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历史史实,更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教师或课本给出的历史结论,而在于他们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积累对人类历史进行探究和思考的经验,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养分。传统的接受式教育是很难实现上述目标的。只有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究,才能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学生通过主动感受历史的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在探究中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通过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室、书店、上网、实验探究、调查访问等手段索取、查阅资料,获取必要的信息,并对占有的信息进行分析、批判、归纳、整合,从而提高思维素质。通过课题组内同学的合作及课题组外(如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是创新。注重开发全体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创新意识。历史是一门思辨的学科,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创造新的史实,而是“创造”对过去史实的多角度、多层面的新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开拓,是突破。历史教学中,引进学术讨论的空气,可以冲淡教学中的经院气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善于质疑问难以及科学地进行学术争辩的观念,养成变通、独创的习惯。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认为历史课堂教学不能运用假设,否则会影响历史事实的客观真实性。其实,这种观点混淆了客观历史过程和对客观历史过程认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客观过程是过去的确凿陈迹,具有不可更改性。而人们对历史过程的研究必须借助假设。假设不等于结论,假设要在正确观点指导下,才有说服力。研究性学习中,运用假设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历史学习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否则,埋首于“故纸堆”中,为学历史而学历史,就难以发挥出史学“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社会功能。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调查、讨论、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于实践,使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让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分层目标注重目标分类与目标的层次,是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要求。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有以下三个层次。(一)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知识是人们进行科学思维的原料。传统教学的知识目标重视知识本身,而研究性学习主要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传统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稳定性,而研究性学习更重视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广博性,尽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尽可能综合学习并运用知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学习历史的兴趣、主动学习的行动和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学习兴趣包括学生对历史上的各种现象保持一颗好奇心并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清历史真相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主动学习历史的行动是让学生把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化为主动探究历史知识的行动。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学习能力。在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活动中,除注重记忆、分析、概括等方法外,更要重视对大量历史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反思和运用。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查阅资料,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并在处理材料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综合性和发散性。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让学生获得对历史知识的重新建构和新的认识,使教学的基本模式由知识传授型转变为思维发展型。(二)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研究意识和能力人们习惯地认为,“研究”是科学家的事,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因此,研究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研究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当然,在中小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科学家的“研究能力”有所不同。中小学生的“研究能力”主要是发现、思考、研究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研究兴趣、研究意识、研究方法。研究兴趣主要指学生有努力弄清历史真相的欲望。研究意识指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研究”的开始。学生发现问题后,要养成试图通过分析、对比、观察、实验等研究的方式探求问题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的习惯,养成尊重事实、相信科学、追求真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掌握研究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解决各种新问题的能力。这里的方法,除包括传统的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外,还包括学生与他人的交往。学生要能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能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和各种相关软件,能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能规范地撰写科研小报告,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学生获得的研究成果,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在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中的错误,无论多么荒唐,教师都不应轻易否定,更不能讽刺打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研究的方式去认识和解决,帮助学生提高研究的能力。(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素质一个人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创新,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有大量的、充分的研究。研究,是创新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不再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拿出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去“尝试错误”。学习心理学的鼻祖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在尝试中,学生可以提高动手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尽量详细地占有资料,把握事物的联系和中介,探索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思考从中得到的启示。学生在把新的情景引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时,新情景就会与原有知识碰撞,产生差异与冲突,在这种差异与冲突中产生出新思想。学生的一个新设想,观察问题的一个新角度,解决问题的一个新方法,理解问题的一个新层次,都应视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展现,应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人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养成善于钻研、勇于实践,善于探求、勇于发现、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的创新人格。学生在研究中,要养成发散、逆向思维及变通、重新组合的习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思维灵活性的实质是迁移,从单向思维到多向思维方向发展,从顺向思维到逆向思维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对尚未涉及过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或者对尚未涉及过的材料提出有新意的问题。以上三个层次的目标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素质是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三、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阶段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异。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在高一和高二上学期可以把历史课题的选择和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确定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的价值、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让学生全员参与历史研究性学习,激活所有学生的潜能。研究性学习中没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那些应试成绩平平,但对种种事物兴趣盎然的学生,很可能具有研究和创造的潜质。第二,学会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以借助于“假设”,通过教材内容提出问题,也可以在教师提供或自己寻找材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由此形成课题。第三,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课题后,学生需要熟悉“研究”的基本要求并开始“研究”。教师要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通过师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想象力及实践能力,学会寻找信息源,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文献资料、实物、互联网资料等都是重要的资料来源。学生掌握必要的资料后,要初步学会处理材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哪些材料适用于研究的对象,懂得适用的材料怎样处理才能有效利用,熟悉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第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综合性问题,因此需要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既能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又能学会互相交流合作,包括彼此尊重、宽容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别人的方式方法,制订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等。高二下学期和高三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要提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得出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逐步深化综合,并引向社会实际,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进一步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问题。第二,运用信息撰写论文报告的能力。要能撰写比较规范、完整的研究报告。对报告的质量,主要根据研究过程来评价。第三,弘扬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应用知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精神、品格、能力。个性发展目标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具有健康独立的人格。学生通过探究某些社会和历史问题,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事。2具有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自我设计能力。学生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同时,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等,也都需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发展。3具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探究,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4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自主设计的计划终究是头脑里或书面的方案,能否落到实处关键看学习者是否有毅力。只有遇到困难时不气馁,不轻易改变计划,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才有成功的希望。同时,再好的计划也可能与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要学会根据客观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