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始终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其关键是要面向社会需求。从高职人才定位和目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态势出发,分析了高职生的从业现状和人才培养的几种模式。提出了高职新型的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框架,在课程体系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需求;核心技能;职业技术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现状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关文件精神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区域的社会需求,一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在三种类型:即高技能型、技术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而且这三种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高技能型人才通常面向操作性要求很强的行业或产业,比如机械电子加工生产类企业中的一线职员、IT产业中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行业中的程序编码员、广告作品制作行业中的制作员等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通常面向现代服务业,比如IT行业中的技术服务和维修人员。职业型人才则更多的是面向经济贸易类和管理类的岗位,比如贸易类的营销人员、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等。如果社会需求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从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办学效率等方面会有一个良性的循环和发展。然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虽然某些专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应用性人才目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教育大众化造就了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渠道有限,就业岗位不足,社会变化加剧,造成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能很快的应职应岗。从职业角度观察,缺乏职业型人才的核心技能,从岗位需求分析,出现结构性失衡的岗位供给。据10大城市2005年一季度统计,平均求人倍率为0.937,而在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方面,其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平均为61,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方面,其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平均为13.6。不难看出,结构性失衡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培养相对于需求总是滞后一些的,所以结构性矛盾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我们的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并掌握核心的技能(若干年时间内不会过时)和实用的职业技术?如何使学校在资源利用方面得到最大化?如何使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给学校带来的影响最小化?这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考虑的问题。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现状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研究应该说开始走向清晰,人才规格需求定位比较准确。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来看,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具体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高技能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和职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从培养模式上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传统的师徒型、企业的技能培训型和高职院校以实践为主线的技能强化型。从以院校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方面看,其基本架构是“一定的知识结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这种方式应该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通过紧密的校企结合模式、产学结合途径等则效果就更为显著。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常是采用传统的专业与班级结构,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通过“理论+实践+应用”的模式进行。应该说这种模式沿用了很多年,现在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理论深度的把握、实践的针对性和应用的有效性等方面,而且改革力度在逐步深入。课程体系以“三段式”居多,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辅之以一定的选修课作为拓展课程。这种模式比较注重课程安排的层次性、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技术掌握的有效性,相对比较忽略与职业有关的素质培养、技能训练和应变能力的形成。职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一般也是采用传统的专业与班级结构,职业技巧与能力训练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活动或职业化训练措施来进行的。其课程体系以新三段式居多,即类似的“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训练环节”。这种模式比较强调职业化的训练方法,为了加强训练效果,一些院校往往采用一定程度的体验式训练方法。比如我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将宁波市每年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确定为校外实训基地,与组委会签订了协议,定期提供学生作为会展工作人员为大会服务。这种模式至少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实训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训内容的专业性,其二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对活动组织和管理人员的要求严格(要经过专门培训)以及活动参与的时效性强。课程体系设计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叠加法(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倒推法(岗位需求能力要求素质结构知识技能)、平台法(平台课程+职业技术课程)、模块法(必修课程+能力模块)和混合法(平台+模块,平台+岗位,知识素质能力等)。三、职业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前面已经提到,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高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这两种人才的培养,它比较注重人的职业素质、社会经验、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根据最近英国工业联盟、教育与就业部以及资格与课程署共同认可的六种核心技能是:交流(Communication)、数字运用(ApplicationofNumber)、信息技术(1nformationTechnology)、与人合作(WorkingWithOthers)、提高自我学习和增进绩效(1mprovingOwnLearningAndPerformance)、解决问题的能力(Problemsolving),这六种技,能是当今社会每个大学毕业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乃至每一个社会人取得成功所必需的技能。其内涵和掌握程度视不同的职业要求可能会有一些区别,但都是必须具备的。将六种核心技能、从业的职业素质、所需的职业技术和一定数量的拓展知识结合起来与我们经常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反映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进行对照,如下图所示:不难看出,图示左侧的架构更为清晰,其结构的平台性更为突出,具有比较好的操作性。图示右侧的架构,三个元素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实施过程中是互为渗透的,给培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容易导致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互割裂,另一方面又可能难以把握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高职教育的特征和性质来说,我们知道,高职教育是一种完成性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它的终极目标是将来的从业。为了能较快地从业,在社会行业需求不够稳定、有时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和相当熟练的核心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其他且不说,就其适应性和岗位应变能力方面应该是比较强的。四、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框架根据职业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职业要求,结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笔者对高职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个框架,如下图所示:将上述课程体系框架进行内涵分析和关系解读,可以看出职业素质和核心技能是支撑职业型人才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的两翼保证,职业技术课程是就业的敲门砖和关键所在,而拓展类课程则是从业或创业的应变要素,将其描述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构:这里以IT产业中的软件设计行业为例,针对程序员(或程序编码员)来设计它的职业课程体系。程序员职业课程设计如下图所示:五、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问题通过对以上课程体系框架和程序员职业课程设计的框架分析可以看出,在职业素质和核心技能方面大多是相对固定的,只是在个别少量的课程上,根据行业特点会有所变化。在职业技术课程方面完全是一种嵌入式结构,便于课程的调整和延伸。拓展知识模块中与职业技术相关的课程数量不多,也是便于调整和更换的。总之,对整个职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框架设想而言,笔者认为至少具有四个特点:课程体系设计的稳定性,职业平台课程的关键性,职业技术教育的灵活性,应职应岗能力的适应性。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和调整、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及增强毕业生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