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济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1页
行业经济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2页
行业经济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3页
行业经济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4页
行业经济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经济论文-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探讨【摘要】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包括当前的次贷危机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形式以及自身的市场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梯级差异、供求矛盾、商品性与保障性碰撞的特点,未来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重振房地产市场活力尚需时日。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加大建设,市场中商品房的累积现象将可能加重。【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保障性住房未来发展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一系列的市场热点问题,如房价持续上涨、宏观调控、中低收入者住房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们开始怀疑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健康状况。因此有必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反映。在当前全球经济遭受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更真切地观察房地产市场内在的运行规律,以便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判断。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背景1、次贷危机的蔓延2007年以来,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表明,房地产业的泡沫一旦破灭,其影响和后果并不止于房地产业本身,房地产业与其他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联系得越紧密,泡沫破裂后所波及的范围就越大。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次贷市场迅速发展。在住房市场降温后,房价下跌和利率上升使很多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很多金融机构遭遇财务困难甚至破产。至今,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从金融资本市场向全球的实体经济市场蔓延。2、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被公认为是快速发展的亚洲新兴国家之一,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2003200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5个百分点,较印度高出2个百分点,比俄罗斯高出3.5个百分点。中国GDP居世界的位次亦由2002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四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中国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虽然在2008年中国遭受了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会低于前几年,但是总体经济的发展态势依然良好。3、房地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可以看作是市场化进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一系列的国务院文件及国家法规、法律规定正逐步将各个层面上不同程度的非市场化因素剔除出去。从土地出让、住房供应、金融监管到二级市场的运作,越来越贴近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财税改革、市场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房地产的利益分配机制、竞争格局、区域分配格局将会面临改变,房地产行业将变得更规范、市场化程度会更高。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分析1、区域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房地产市场显著的垂直梯级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这主要是由于历史、自然、区位、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区域经济不平衡不仅表现在东中西部的差异,也表现在城乡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着的巨大经济差异。这种到目前为止依然明显存在的不平衡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同区域之间显著的垂直梯级差异。因为房地产市场是依托于国民经济、区域经济而存在和发展的,东中西部之间、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决定了城市的价值,城市的价值又进一步决定着房地产的价值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兴衰与走向。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调整以及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各区域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会逐步缓和。我国正在积极采取财税、金融、产业、教育等多方面政策措施,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在减少贫困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同地区之间房地产市场显著的区域差异也会逐渐由原来的垂直的梯级差异为主演变为横向的特性差异为主。2、供需矛盾:房地产需求与房地产供给之间矛盾重重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28.7%,2006年增长为44.9%,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之多。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新增人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这个阶段还伴随着以城市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过程,因而,城市在规模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这种复合型的提升所释放出的对于城市发展用地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应该由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予以适当满足。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城市用地和房地产商品供给层面的调整却是相对谨慎而滞后的,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稳健从紧的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由房地产供给自身弹性较小和存在滞后性所决定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分析从来都是解释市场现象最有力的证据。20032007年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如果排除了非市场因素如房屋质量提高、成本增加、周围设施环境改善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限供给和庞大需求之间的差距。进入2008年以后,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滞胀现象,价格维持高位但销量剧减。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内的大幅度上涨,导致居民的购买力无法去承接市场的供给,出现当前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观望等待的市场氛围逐渐形成。3、商品性与保障性的碰撞: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问题在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几年中,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在历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中,均把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列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点。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建设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2002年底的22.8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底的约28平方米,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3。但同时,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收入家庭还有约1000万户,截至2007年10月底累计解决了68.1万户,不到总数的7。住房的商品性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公平交易中,住房的保障性则要体现在政府的扶持方面,但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当房地产市场无法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适当住房的时候,政府要采取措施来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权;当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品不充分的时候,一些中低收入者不得不勉强到市场上去租赁和购买住房,扩大了市场需求。三、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发展判断1、刺激内需与减税政策博弈“下滑”,重振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尚需时日自2007年底以来,我国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滞胀”乃至“下滑”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指数小于100.0的城市共37个,等于100.0的有11个,大于100.0的有22个,全国70城市平均为99.7。为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推出了十项旨在拉动内需的措施,加上之前财政部出台的对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减税政策,可以看做是对疲软的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拯救。但是房地产市场中的观望气氛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很大转变,当前的交易一般是前面几个月洽谈的结果,在一定的降价刺激下促成的。因此可以判定后面一段时间的交易状况仍会减少,一个充满活力的房地产市场的再现还需要一定的时日。2、政策性住房建设速度加快,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累积现象加重如前文所述,在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的几年里,住房保障工作的滞后加剧了住房价格的上涨。当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时候,却遭遇到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期。当前政府和城乡建设部门正在逐步加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规模,各地建设和住房保障部门正按照规定条件开展工作,各地区已经开工的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也正在加快工程进度。这不仅体现了房地产产品建设的滞后性,同时也显示了政策反应的迟缓。统计数据表明,从1999年到2008年8月末,累计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共54.93亿立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36.8亿立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7.38亿立方米。截至目前,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基本平衡,但已开工未竣工的商品房面积超过了17.55亿立方米,并将在今后两年陆续竣工投放市场,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阶段性供应过剩的问题。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8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到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其中空置商品住宅6555万平方米,增长8.7%。在后续的时间里,逐渐竣工的商品房项目可能会出现较大量的累积。结合以上分析,在保障性住房大量建设和商品房大量积压并存的局面下,可以尝试将两者进行结合,即由政府提供购房补贴直接支持中低收入者购买商品房。【参考文献】1王达琪、王秀艳:房地产市场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1).2陈峰、史冬梅:我国住宅市场调控的有效性探讨J.建筑经济,2007(11).3刘保奎、冯长春:我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演变与趋势展望J.中国房地产,2007(11).4徐蜚、任宏:房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