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济论文-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1页
行业经济论文-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2页
行业经济论文-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3页
行业经济论文-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4页
行业经济论文-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经济论文-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内容摘要: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本文在论述物流产业现代化含义的基础上,讨论了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现代化保障和现代化成就两个方面构建了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关键词: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关于物流产业现代化的概念诠释现代化是一个模糊、动态和综合的概念。实现现代化是一个永无终结、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过程,是人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从工业革命开始,经济社会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物流产业现代化的概念可以理解为:相对传统物流而言,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支撑,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环节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以全新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效率更高、效益更好为特征的现代物流系统,以实现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等目标。其中,系统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强调了物流功能的整合;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动化的基础,而智能化更是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更高层次应用;网络化旨在打破物流信息“诸侯分割”局面,将物流结点连接在一起,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的统一;标准化是适应物流产业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而对物流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全球标准化。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物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能够对中国物流业现代化水平有一个客观的反映和评价。因此,要求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物流现代化的内涵、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较好地量化流通现代化的目标实现程度。(二)前瞻性原则由于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企业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和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从而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能更好地适应这些发展趋势的变化,在构建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统计指标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到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而被赋予的新时期的含义和内容,做到具有前瞻性。(三)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现代化是一个广泛、综合、系统的范畴。现代化标准必须体现这种综合性与系统性,各个指标之间,要形成有机、有序的联系,从多方面反映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四)可操作性原则过去,在构建统计指标体系时,往往只注重了统计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的要求,将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得过于繁琐,而对其可操作性考虑得较少,这样,通常会导致统计数据搜集的难度加大,统计成本增加。因此,在构建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统计指标体系时,应从易操作的角度出发,将物流统计建立在现有的统计基础之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有条件的指标先起步,逐步推进。(五)相对独立性原则由于物流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描述物流业发展状况的指标之间常常存在信息重叠的现象。因此,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以具有纵向、横向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为主,以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六)简明实用原则构建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复杂的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变为可以度量、计算、比较的数字、数据,以便为制定物流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方针政策提供定量化的依据。在建立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选择的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指标体系十分繁杂,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灵。因此,合理、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可比性、独立性、信息量大的指标是构建高效、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关键。(七)国际可比性原则在物流产业现代化研究中,做一些适当的国际与地区间的比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为便于进行国家与地区间的比较研究,应尽量使指标和资料的口径、范围与国际上常用的指标相一致。物流产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建立物流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描述和综合评价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程度和进程,并提供必要的尺度。根据物流产业现代化的含义和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本文从物流产业现代化保障和物流产业现代化成就两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一)反映物流产业现代化保障方面的指标物流产业基本情况指标。该指标反映了物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的基本概况,也是其他系统评价指标的基础。主要包括:物流产业就业人员、物流产业资本规模、物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等指标。其中,基础设施又包括自有仓储面积、货运车辆数、租用仓储面积、普通货车数、装卸设备台数、专用货车数、物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套数、铁路专用线条数、集装箱专用车数等。物流环境指标。该指标反映了影响与制约物流活动的外部因素和条件。这些因素与条件十分繁多,但应当主要选取国民待遇程度、市场开放程度、市场规范程度和社会诚信程度等4项指标。其中,又以研究、制定诚信指标及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最为迫切。物流组织化程度指标。发展现代化的物流产业,需要培育经营规模大、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以提高流通效率,取得规模效益。为此,选取、设置了“排名前10家、50家、100家大型物流企业的年销售额、利润额分别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的指标,以便比较和了解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同时,由于目前在物流产业领域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中小型企业,而且它们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够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潮流。基于此,还应专门选取、设计“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程度”这一指标,以关注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物流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指标。该指标是指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业务时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包括电子商务总量、电子商务总量占总营业额的比重、自动化设备数量、自动化设备占总资产的比重等指标。电子商务总量就是指物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完成的营业总量。电子商务总量占总营业额的比重就是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完成的营业总额占该企业总营业额的比重。这两个指标可反映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所产生的效果。(二)反映物流产业现代化成就方面的指标1.物流产出总量指标。设置该类指标的目的在于反映物流业生存、发展的状态,反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产出水平。应当选取的指标包括社会物流总值、物流产业增加值、货物运输周转量等指标。社会物流总值。该指标反映全社会物流发生的总规模。物流总值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高。物流产业增加值。它是一定时期内物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总量(总产出)中,扣除所消耗的外购产品和劳务价值量(中间消耗)以后的余额。货物运输周转量。货物周转量是指在报告期内实际运送的货物重量乘以其运送里程的综合数。该指标反映货物运输量和运输规模。货物运输周转指标由货物运输量、货物仓储量、货物装卸搬运量、货物包装量、货物流通加工量、货物配送量、货物信息处理量等构成,用以衡量物流规模,反映物流的全貌。2.物流产业国民经济贡献指标。由于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已由原来的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设置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类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经济贡献率、就业贡献率和税收贡献率。国民经济贡献率是指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作贡献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国物流产业发展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就业贡献率是指物流企业的就业人数与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该指标反映物流产业对社会就业所作的贡献。税收贡献率是指物流企业上缴的税收与全社会所上缴税收的比重。该指标反映物流产业对国家税收所作的贡献。3.物流效率指标。根据企业的不同角度,衡量物流效率的指标可分为: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社会性指标。经济性指标。该指标要涉及到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经济性,主要有固定成本(包括基建投资及车辆、仓库、办公用房等固定资产占用等)、可变成本(包括人员薪金如工资、津贴、奖金等,营运消耗如燃油、材料消耗、物流设备折旧与维修等,物流企业外付费用如港口费、养路费等,还包括事故损失、管理费开支及其他临时性物流费用支出等)、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后的直接经济收益、时间节约的经济效益、物流运作能力加强的经济效益,等等。技术性指标。主要从技术上衡量第三方物流实施后各项指标的表现程度,主要包括快速性、便利性、直达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灵活性等指标。快速性,指物流过程的迅速程度;便利性,指企业实施第三方物流后利用物流手段的方便程度;直达性,货物从起点出发,无需办理中转而直接抵达目的地的特性,它包括单一物流方式的单运直达和多种物流方式的联运直达;安全性,指在物流过程中不发生意外,正常运达目的地的特征;舒适性,特指企业在接受物流服务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这主要取决于物流方式、运载工具设备、运行时间长短及服务水平;灵活性,指运载工具对物流线路的非依赖程度及采取某种临时性紧急措施的可能程度。社会性指标。主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衡量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程度。主要包括社会节约程度、社会综合发展程度和提高物流的整体服务质量等指标。社会节约程度,指社会全部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程度;社会综合发展程度,指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与发展对社会整体综合发展状况的贡献程度;提高物流的整体服务质量,指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与发展对整个物流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程度。4.物流服务质量指标。该指标反映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包括客户服务水平、客户满足程度、交货水平、交货期质量、货物损耗率等指标。其公式表示如下:客户服务水平=满足需求次数/需求次数缺货率=缺货次数/需求次数客户满足程度=满足需求数量/需求数量交货水平=按期交货次数/总交货次数货物缺损率=缺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