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马克思主义论文再为马克思辩犯罪到底生产了什么【摘要题】学术争鸣【正文】一、引言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附录11,标题为“关于一切职业都具有生产性的辩护论见解”中有这样一些文字“罪犯生产罪行。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最后这个生产部门同整个社会的关系,那就可以摆脱许多偏见犯罪使侵夺财产的手段不断翻新,从而也使保护财产的手段不断翻新,这就象罢工推动机器的发明一样,促进了生产。罪犯不仅生产罪行,而且还生产刑法,因而还生产讲授刑法的教授,以及这个教授用来把自己的讲课作为商品搬到一般商品市场上去必不可少的讲授提纲再次,罪犯生产全体警察和全部刑事司法、侦探、法官、刽子手、陪审官等等罪犯生产印象,有时是道德上有教益的印象,有时是悲惨的印象,看情况而定;而且在唤起公众的道德感和审美感这个意义上也提供一种服务罪犯打破了资产阶级生活的停滞,造成令人不安的紧张和动荡,而没有这些东西连竞争的刺激都会减弱。因此,他就推动了生产力”。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一册,第415416页。梁根林先生在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犯罪功能别议法学家,2001年第2期一文中作了如此引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法学界有种错误的理解,认为以上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是马克思对“犯罪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推动进步的“积极功能”,所作的“辩证和理性的分析”注梁根林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犯罪功能别议,载法学家2001第2期,第12页;陈兴良、梁根林等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载金陵法律评论秋季卷,第8页。。而实质上,这并不是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的这篇附录恰恰是对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进行的批判。部分法学工作者断章取义,完全错误理解了马克思,并且,这种观点影响很大,注北京大学副教授梁根林先生的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犯罪功能别议一文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法学家上,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在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主办的“刑事法论坛”上,梁根林先生再一次强调了这个观点,并且,该次论坛的内容后又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金陵法律评论秋季卷。因此,对于所谓的“马克思犯罪功能说”的是非问题非常有必要再来个“正本清源”。二、正本清源只所以是“再”来个“正本清源”,是因为早在1986年我国著名的法学家,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光灿教授在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一书中就有过“马克思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