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再别康桥情感内涵的多重解读摘要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读者多认为该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康桥情结”明确显示,康桥已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一座纯美的小桥,更是作者一种精神情感的象征。本文旨在以“彩虹似的梦”和胡适对徐志摩人生观的评价,来浅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多重内涵。关键词徐志摩再别康桥多重情感内涵解读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它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歌意境柔美悠远,风格清新飘逸,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正因为它那柔美飘逸的意境和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多少年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与钟情。高中语文教材几度更易,也从未把它删除在外。由此可见,再别康桥一诗地位之非同寻常。一个纯粹的中国诗人,缘何会对一座异国他乡的康桥如此依恋,如此挂肚牵肠、萦萦于怀呢笔者认为,那是因为康桥承载了作者一生的理想,亦即再别康桥诗中所说的,康桥有他“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色彩丰富的,诗人在康桥的“梦”也是丰富多彩的。胡适尝言“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我想以“彩虹似的梦”和胡适的这句话来引领我的这篇文章,浅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多重内涵。一、爱情梦爱1920年,徐志摩来到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其间邂逅了在当时称为中国第一才女的林徽因,从此他便堕入了一场不能自拔、刻骨铭心的爱恋中。他爱上了像精灵一般的林徽因,为她写下了无数情真意切的诗句。应该说,对林徽因的爱,是徐志摩第一次真正的恋爱,也是他人生中迟到的初恋。然而,他与林徽因的爱情无果而终。他不无留恋而又遗憾地写道“我这辈子就只那一春”。从此林徽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他只得自我安慰似地说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至美如金的康桥,对徐志摩来说,留下了太多初恋的美好回忆,是他一生刻骨铭心的爱的圣地。康桥的记忆,是为了那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倘若没有她,康桥也不过是一座桥,一种存在的风景。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徐志摩对康桥的赞美,包含着他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对爱情的歌颂。也就是说,康桥成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爱的一个象征、一个载体,这构成了他所寻之“梦”的内核和真正的秘密。二、政治梦自由在剑桥学习期间,徐志摩确立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在中国建立英国似的资产阶级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