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慢性乙肝的中医“补攻之法”.pdf_第1页
浅论慢性乙肝的中医“补攻之法”.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OURNALOFZHEJIANG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Vol.33No.1Jan.2009基础研究论著浅论慢性乙肝的中医“补攻之法”田熹海龚婕宁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摘要: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运用中医辨病结合辨证施用攻补结合之法治疗本病,可达到调理气血,疏通经脉,祛除病邪的目的。另外紧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才能更好发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关键词:慢性乙肝;攻法;补法;肝病中图分类号:R512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5509(2009)0120025202OnTCM“NotifyingandAttackMethods”toChronicHepatitisBTianXihai,GongJieningNanjingTCMUniverstiy(210029)Abstract:ChronichepatitisBisadiseaseseverelyharmingpeoplehealth;toapplyTCMcombinationofdifferentiationofsignsanddisease,andnotifyingandattackmethodscanreachtheaimofreadjustingQiblood,dredgingchannelsandremovingpathogeny.Besides,onlybycloselycombiningmodernpharmacologicalstudy,canwebetterexerttheadvantagesofTCMtreatingchronichepatitisB.Keywords:chronichepatitisB;attack;notifying;liverdisease乙肝的病因与自身正虚和感受湿热疫毒有关,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本文提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为“补与攻结合之法”的方案。1慢性乙肝的补与攻111补法补脾气: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补气,并不是单纯的补气,而是补中兼疏。血证论中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在所不免”。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恢复期,不少患者有脾气虚的临床表现。症见胁肋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脘痞腹胀,肢体倦怠,纳差便塘,苔白(或微腻),脉弦细等。根据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有关论述,治以益气健脾,舒肝解郁。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标志。疫毒偏嗜于肝,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失司,因此治疗乙肝每须应用疏肝解郁药物,以宗内经“木郁达之”之旨。养阴血: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疫毒之邪蕴结不去,耗伤肝阴,或邪从火化,阴津被灼,亦可因脾运被遏,而阴血化生无源,导致肝之阴血亏虚,久则因肝肾同源累及肾阴亦虚,而表现为肝肾阴虚之证。此时治疗须应用滋养肝肾的药物,以滋水涵木,木得滋荣,自能柔顺条达,疾病易愈。症见:口干、肝掌明显、皮肤有蜘蛛痣、手足心热、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等。常用方物可用一贯煎加减。温肾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晚期常出现阳气不足。温阳之法既可补正,又可扶正祛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晚期亦可出现肾阳不足之证,如形寒怕冷、腰膝酸冷、舌苔白滑、舌质淡、性欲淡漠等。此时治疗须应用温补肾阳之品。这些温阳药物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力,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再则,肾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在肾阳温煦鼓舞下,肝阳得以疏泄气血,脾阳得以斡旋上下。若肾阳不足,则肝阳难以升发,疫毒之邪内陷,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因此适当运用温补助阳通阳的药物,可助解毒透毒,是促使乙肝病毒指标转阴值得尝试的重要方法。112攻法利湿解毒:乙肝疫毒感染人体后,不仅引起机体的脏腑组织功能失调,导致其发病,还蛰伏于体内,通过饮食、肌肤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染他人,致使他人发病。蛰伏于女性患者体内的疫毒还可通过分娩等途径传染婴儿。因此,疫毒感染应是导致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乙肝也应像中医治疗其他传染病一样,“因邪而发热,但能治其邪,不治其热,而热自去”(温疫论),重视对乙肝病毒的清除。由于毒邪本具火热之性,病久肝气郁可化火,湿邪蕴久生热,因此解毒逐邪药多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如垂盆草、虎杖、山栀、大黄、苦参、黄芩、半枝莲、半边莲、大青叶、鸡骨草、龙胆草、白花蛇舌草、败酱草、连翘、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等。退黄:虽然西医有腺苷蛋氨酸、阿拓木兰、熊去氧胆酸等多种利胆退黄药物,但仍有一些瘀胆型肝炎黄疸难以逆转,一些“小黄疸”难以有效下降的情况。我们运用疏肝利胆、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等药物治疗这些难治性黄疸,取得理想效果。活血:肝炎的存在,必然导致肝纤维化,久则肝硬化。这是气滞血瘀所致。因此,慢性乙肝患者每见胁肋刺痛、胁下有块、肌肤甲错、身目黄而晦暗、面色黯红、颧布赤丝血缕,手掌血际红赤,舌质多紫,或见齿衄鼻衄等临床表现。实验提示,(下转第27页)52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1月第33卷第1期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何任:三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所必需做到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病人。举个例子来说明中医思维诊治病人。有一位男姓患者,41岁。初诊时,他住在医院里已很久,因为头颅顶部畸胎瘤。瘤在颅外皮下,头巅部。手术将瘤摘去后10余天后,即头眩发作,昏蒙不已,甚则屋宇旋转,胸脘泛泛然,口苦,咽干,目眩,小便色深黄为时已久。经CT、MRI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大便正常若萍微黄,脉弦细。住院至今头眩未瘥愈。根据病人病情,诊为肝经湿热、足厥阴实火。处方:龙胆草、焦山栀、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当归、生甘草、知母、白术、天麻各10g,生地黄20g。七剂。本方服后,头眩渐止,再复诊数次,其症痊愈。由于诊治全过程都用中医思维。分析有如下考虑:一是从其人起病由于颅巅畸胎瘤手术所引发。按足厥阴肝经布胁肋与督脉会于巅,络阴器。所见眩晕、小溲深黄,首先考虑是肝经疾病,辨证为肝经实热。于是以龙胆泻肝汤为最适应之方。本方以龙胆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黄芩清热利湿;栀子降三焦火,利尿除湿;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邪浊经下而出。生地滋阴,甘草补中,免苦寒之剂损伤肝阴,和胃气。二是除肝经湿热外,此病人还感到脘中泛泛如有水样时,则其头眩即作。金匮要略痰饮有“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按泽泻汤为泽泻、白术两味。故于龙胆泻肝汤中加入白术,以解其饮。天麻为中医治眩之常用药,故每用之。当然,除此以外,当时也还听了病人所述医院对此病的治疗情况,都将它结合参考。因为,我们中医主要以中医思维来诊治疾病,但也必须参照了解并尊重西医之诊断治疗。无论中医、西医,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治好病。尤于学术内容不同,异途同归而已。决不可相互排斥,这是我中医从业者必须十分注意和遵守的。现在中医教育,中医高等教育,中医大学,这是培养中医的源头。必须认真负责的将学习中医专业的学生,真正教育他们,必须先入为主地将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等中医基本功打扎实。在临床工作中,忠诚的、自觉的运用中医思维去诊治病人。社会上的各种中医培训班,提高班也不能忘记“温故而知新”这一教导。使大批正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重温中医基础,结合临床运用。找出临床疗效提不高的关键,加以改进。将中医思维的各种有价值的文案、医案,收集作为教学内容,培训资料。作模拟及强化训练,应该视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只有把中医队伍的面貌根底打好,建设好,才能发挥预期效果。中医学能够延续到今天,本身就说明了社会对其需求的客观存在。问题是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切实能够提高社会的价值认同。最根本的,就是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这是最最实际的。当然,中医工作者本身,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说中医学就是完满无缺的,发现有不足之处也要改进,要创新。不能一提到中医思维就否定其他科学。(收稿日期2008212211)(上接第25页)活血化瘀药物有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作用,能改善其病理损伤,防止肝脏硬变。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有赤芍、丹参、景天三七、当归、茜草根、莪术、姜黄、郁金、延胡索、泽兰、水红花子等。其中,丹参、景天三七一般用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防治;面黄不华,肝血亏虚者,用当归、茜草根、鸡血藤等养血活血;肝硬化时,每须用莪术活血化瘀散结之品。如肝硬化伴见肩臂疼痛麻木者,则要用姜黄取代莪术。如肝硬化伴见胆红素增高者,则用郁金易莪术;肝炎肝硬化,发生腹水时,则用泽兰、水红花子活血化瘀,利水消肿。2典型病例患者,男,38岁,1997年4月8口初诊。5年前体检发现两对半为大三阳,半年前肝功能出现异常,ALT120U/L,一直采用西药护肝、降酶治疗,但停药后ALT升高,两对半一直为大三阳。查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肝肋下lcm,剑突下3cm,轻度压痛,脾未及,舌暗红,胖嫩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证属脾虚血瘀,治以健脾益气,理气活血。药用:太子参30g,五爪龙、茯苓、丹参、白芍、虎杖各20g,白术、益母草、茜草根、郁金各12g,柴胡6g。每日1剂,水煎服。服6个月后复查,ALT32U/L,两对半为小三阳,后继续服药3个月,停药后未见复发。运用中医补攻的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需要正确的辨证,掌握病情的虚实,合理搭配补的力度、攻的力度。另外,需紧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才能更好发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参考文献:1池肇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3):51.2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