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之我见.pdf_第1页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之我见.pdf_第2页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之我见.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之我见程秀玲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710001)摘要:笔者通过历代中医文献及临床研究得出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在治则中,以恢复脏俯的功能,消除病因,制酸止痛为主。在治疗中,从木脏及相关脏腑和整体观入手,通过疏肝解郁、和胃健脾、抑木培土立法”,自拟“金元海术汤”、“栀子竹叶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主题词:胃食管反流中医药疗法胃食管反流中医病机气滞中医病机胃热中医病机胃寒中医病机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吐酸”、“嘈杂”、“胃痛”和“噎膈”等范畴。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对此各有阐述。中医认为本病其位在食道和胃脘,与肝胃脾关系密切,其发病以正虚为本,气郁、食滞、痰凝为标,久病可伤及气血经络和其它脏腑。临床可按气滞、胃热、胃寒辨证论治,以恢复脏腑功能,消除病因。施治中制酸止痛为主。余十几年来自拟“金元海术汤”和“栀子竹叶汤”作为治疗本病的主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浅述如下。1胃食管反流病临证溯源1“吐酸”其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谓:“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这是“吐酸”病因的最早理论,指出胃经有热,便会蕴酿成酸。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噫醋候云:“噫醋者,由上焦有停痰,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清张璐张氏医通云,“若胃中湿气郁而成积,则湿中生热,从木化而为吐酸,久而不化,肝木日肆,胃土日衰,当平肝扶胃,逍遥散服左金丸;若宿食滞于中脘,平胃散加白豆蔻、藿香、砂仁、神曲。”2“嘈杂”证名,始见于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云:“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食郁有热,肥人嘈杂”。认为痰湿、气郁、食积、热邪皆是病因。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嘈杂认为“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肝木动摇中土,故中土扰扰不宁而为嘈杂如饥状,每求食以自救盖土虚不禁木所摇,故治法必当补土伐木。”3“胃痛”一证亦始见于内经,“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景岳全书心腹痛谓:“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盖寒则凝滞,凝滞则气逆,气逆则痛胀由生”。都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饮食积滞有关。4.“噎膈”之证,历代亦多有论述如:严用和济生方五噎五膈论治认为“逸则气神安,劳则气神耗,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耗,使阳气先结,阴气后乱,阴阳不和,脏腑生病,结于胸膈则成膈;气留于咽嗌,则成五噎。”并提出了“调顺阴阳、化痰下气”的治疗原则。2病因和发病机理1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香燥,肥甘醇酒,或腐败变质之品,使湿热中阻,胃气受损,痰气博结,而致烧心反酸,气机雍塞,脉络阻滞则疼痛阵作,进食痛剧。2七情失和:如: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上,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均可导致肝郁气滞,气机逆乱,肝气犯胃,胃失和顺,纳化失常,湿热聚生,而烧心反酸。气血瘀滞则困满疼痛。3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过食生冷,久病不愈或劳倦内伤,思虑伤脾,导致脾胃虚寒,中阳不运,升降纳化失常,扰乱中宫,泛吐清涎酸水,冷痛不已。3辨证论治1气滞:胃脘胀满,胸骨后痛并连两胁,胸闷嗳气,吞咽困难,嘈杂,口干口酸,每因郁闷则痛作阵阵,反酸不已,苔白脉弦;甚者,心烦易怒,疼痛加剧,烧心吐酸,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乃因情志失和,肝郁气滞,不得疏泄,横逆犯胃乘脾,故胃脘胀满而痛;胸胁为肝之分野,故痛连胸胁;胃失和降,气机逆乱则胸闷、嗳气、吞咽困难;每因郁闷,则气滞气逆加重,而痛作阵阵,反酸不64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1期已。苔白、脉弦均为肝失条达,肝气犯胃之象。若肝火上熏,迫灼津液伤及脉络则见心烦易怒,疼痛加剧,烧心吐酸、口干、口酸、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之象。治以:舒肝和胃,制酸止痛。方选:金元海术汤(自拟方):郁金、海螵蛸各20g,元胡15g,白术12g。四药配伍可达疏肝解郁,和胃健脾,培土抑木,止痛制酸之效。若郁久化热或暴怒火盛,灼津伤络,而见心烦易怒,剧烈疼痛,烧心反酸,甚者吐血,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时可合左金丸加白芍。用黄连10g以泻心火,取“实则泻其子”之法,直折其上炎之势,佐吴茱萸3g,既能开郁化滞,降逆止呕,又可引热下行制黄连苦寒之过。加白芍15g,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养血,使肝火得平,胆气得疏,胃气得和,诸症得愈。2胃热:烧心反酸,嗳气臭腐,胃满拒按,胸胁胀闷,疼痛嘈杂,口干口渴,心烦易怒,吞咽困难、或疼痛,大便臭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乃因饮食伤胃,积滞不化,凝聚为痰,痰热互结,湿蕴浊生而烧心反酸,嗳气臭腐,胃满拒按,疼痛嘈杂,口干口渴;土雍木郁,肝胃失和,肝郁化热,气逆走窜,则心烦易怒,胸胁胀闷作痛;气滞瘀阻,则吞咽困难、疼痛;湿热下注则大便臭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均为热盛湿阻气郁不疏之象。治以:消导行滞,清胃降火。方选:保和丸合栀子竹叶汤(自拟方)。栀子12g、竹叶8g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加保和丸消导和胃,补气化滞,二方合用使积滞得化,胃火得清,郁热得解,诸症皆除。若胃热雍遏,日久伤络,气滞血瘀而见烧心反胃加重,疼痛剧烈拒按,甚者吐血,吞咽疼痛,可用金元海术汤加阿胶15g,白茅根12g煎服以增强疗效。3胃寒:胃脘隐痛,绵绵不已,喜暖喜按,反酸嘈杂,时作时止,泛吐清水、涎沫,烧心较轻。进食热饮,上症减缓。可伴有神疲乏力,纳谷欠香,口干而不思饮,大便溏薄或干结而排便无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弦。若寒凝气滞则可见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反酸烧心突发,得热症减,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本型是脾胃虚寒,久病劳损,复感寒饮冷而致。临床上病程缠绵。胃者,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主运“为胃行其津液”(素问),中焦虚寒失于温煦,升降逆乱,气机阻滞,则隐痛绵绵,喜暖喜按;寒邪迫胃气上逆则反酸嘈杂,烧心,泛吐清水;进食热饮驱寒以温胃则上症自减;中阳不运,寒水不化,津液难以上乘故口干而不思饮;水谷难以腐熟,完谷不化并走大肠而便溏;中气不足,运化推动失司故排便无力;糟粕停滞日久,津液更加耗损则大便干结。舌脉均为虚寒之象。若骤感大寒,暴食生冷,寒邪直达中焦,阳气被遏,寒凝气滞则可见胃痛剧烈,反酸烧心突发,四肢不温,畏寒喜暖。治以:温阳益气,止痛制酸。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合金元海术汤:党参、元胡各15g,白术、茯苓各12g、甘草3g。陈皮、半夏各10g,木香8g,砂仁、生姜各6g,郁金、海螵蛸各20g。本合方益胃气、健脾运,扶正以散寒,又温养降逆,疏导气机,止痛制酸,消除烧心,故诸症皆可平复。若骤感寒邪或中寒较盛则可加桂枝8g,既散外寒又温中阳。并辅以热熨、热饮、温经通络,治之即可。讨论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多发病,自1994年,在世界消化学会报告了本病的新分类以来,临床已认识到消化道运动节律紊乱,对胃酸的清除功能延长、减弱与本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中医虽无本病名,然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对吐酸、嘈杂、胃痛、噎膈诸证的认识各有建树,认为其病位在食道和胃脘,与肝、胃、脾关系密切,其发病以正虚为本,气郁食滞,痰凝为标,久病则可伤及气血、经络和其它脏腑。治疗以恢复脏腑功能,消除病因,制酸止痛为主。这些观点与现代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治疗均相吻合。我认为“气机逆乱”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本病病因虽异,然均可导致气机逆乱,所以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肝胆之气挟胃气上逆,协迫肠胃津液、食物、痰湿、随逆乱之气上乘,浸淫食管是其发病的主要机理。本病辨证施治必需以整体观念为本:本病成因虽多,然不外乎寒热虚实,气机阻滞。且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于寒热之中,肝气横逆于脾胃虚弱之证。故按“气滞”“热证”、“寒证”辨证施治加减用药即可。自拟“金元海术汤”:用郁金,调肝气之不舒,抑肝气之过旺,使气行而瘀不生。元胡:活血通络以柔肝,行气解郁以止痛。二者均善治胸腹及胁肋胀痛。取海螵蛸,制酸止痛止血,使病邪浸淫局部造成的损伤早得平复。用白术,既补中焦之虚,又可燥湿利水,助运化,除中满,调升降,复纳运。四药配伍共达疏肝解郁,和胃健脾,抑木培土,制酸74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1期试述“稚阴稚阳”学说在儿科中的应用梅晓萍吴桂芳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职工医院中医科(737100)摘要:本文对历代医家的论述加以学习和归纳,就”稚阴稚阳”观的生理基础和病理特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儿童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至脏腑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无论在形体、生理和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不同,这一观点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理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因此在辩证论治、小儿用药上要及时正确、谨慎,在小儿养护上要细心、周到、方法得当。主题词:中医儿科学中医病机稚阴稚阳中医学术发掘“稚阴稚阳”一词首先出现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解儿难一文,书中说:“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男子生于七,成于八,故八月生于乳牙,少有知识。女子生于八,成于七,故七月生乳牙,知提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阴”,是指体内的精、血、津液物质及筋、肉、骨骼、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阳”是指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话动。“稚阴稚阳”高度地概括了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是幼稚的、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气都是相对不足的。稚阴稚阳是吴鞠通对历代儿科医家论述的高度概括和进一步完善。灵枢说:“婴儿者,其肉脆,其血少,气弱。”诸病源侯论养儿小侯说:”小儿脏腑之气软弱。”小儿药证直诀变蒸说:“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末全,全而未壮。”小儿病源方论养生十法说:“小儿一周之内、皮毛、肌肉、筋骨、脑髓、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皆为坚固。”,育婴家秘说:“小儿气血未充,肠胃脆弱,神气怯弱。”吴鞠通温病条辨解难进一步说,”男子十六而精通,可以有子,三八二十四牙生而精足,筋骨坚强,可以住事,盖阴气长而阳气亦足矣,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三七二十一而真牙生,阳气始足,阴足而阳充也。”1“稚阴稚阳”是对小儿生理特点的高度概括“稚阴稚阳”说明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五脏六腑。形是指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的是生理功能活动,小儿时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发育和生理功能是不成熟和不完善的,五脏六腑的形和气都相对的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明显、气血津液都处于不断成熟方面发展,年龄愈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愈快。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腹围、臂围等都在增长,五脏六腑体积重量也不断增加,功能更加完善成熟。新生儿时期,小儿初生到28天,此时小儿肌肤娇嫩,腠理疏松,气力来固,易感外邪。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呼吸功能不足。脾主运化,脾气虚,易消化不良,肾藏精,主骨生髓,肾气不足,易体弱,大脑发育不良。2“稚阴稚阳”是小儿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小儿稚阴稚阳,阴阳未充,脏腑薄弱,卫外力弱,故发病有异于成人。2.1易感性。医学三字经说:“肌肤嫩,神气怯,易于感触。”由于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上寒温不能自调,乳食不能自节,故容易发病。2.2发病急,传变快,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