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与中医诊治.pdf_第1页
心身疾病与中医诊治.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中药文章编号:1671-4695(2004)01-0056-02心身疾病与中医诊治翟秋莎1王兴武2李政平3(11烟台市芝罘医院,山东烟台26400021山东省卫生教育培训中心,山东济南25001431烟台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0)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身疾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当前发达国家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已占疾病谱的80%,我国大中城市,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已占约40%。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曾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1,中医的发展也不能回避心身疾病这一现实。近年来,许多中医学者在心身疾病概念的启迪下,就中医对此类疾病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阐述。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心理因素在某类疾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认识,如灵枢口问指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2。同时中医典籍在许多疾病的论述中,对病因中的心理因素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中医的“心身病证”可分两类。一类是由证候为主,其特点为患者虽感受异常且有明显的躯体不适,但脏腑、经络常无实质性损害或损害轻微,多为功能性障碍,如眩晕、头痛、心悸、怔忡、健忘、不寐、呕吐、梅核气、脏躁、便秘、遗精、阳痿、痛经等。另一类是由心理因素导致脏腑、经络的损害,具备客观的病理表现,如中风、哮喘、消渴、胸痹、噎膈、积聚、膨胀等。在中医理论中,早就蕴含着心身疾病的思想,并以之指导临床实践。心身病证的病因往往是多元的,其病机也不尽相同,但心理病因与相应的病机在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常起到重要的或主要的作用。在临证时如何认定心身病证的心理病因,可从注重问诊、了解病史、观察患者的行为特点、判断个性特征等方面入手。在对心身病证的治疗方面,中医也总结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及相应的治疗原则。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及实践与躯体治疗相互融汇,一直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这是说,治疗过程应有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患相互配合才能为治愈疾病打下基础。这一原则无疑是很先进的。同篇还指出,疾病能否痊愈与精神状态关系极为密切。1心理疗法111劝说开导劝说开导即针对病人不同的个性和情况,有针对性地去解释开导,这一疗法类似于现代西医的精神支持和疏导等疗法。劝说开导的内容有:“告之以其败”,即指出疾病的危害性,引导病人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当,医患配合,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导之以其所便”,即教给病人如何进行调养的方法;“开之以其所苦”,即开导病人解除消极的心理状态,放下思想包袱,克服内心的苦闷、焦虑和紧张。112以情胜情疗法此法是中医心理治疗的一大特色,始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以情胜情疗法的基本精神,就是有意识地采用后发的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战胜、控制因某种情志刺激过度而引起的疾病,以取得治愈疾病的效果。以情胜情疗法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正如吴昆在医方考中所说:“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除说理开导,以情胜情的方法之外,还有移情易性、暗示解惑、顺情从欲和澄心静志等。在中医历代的典籍中,各种心理治疗的病例俯拾皆65第3卷第1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Vol13,No112004年3月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Mar1,2004是,尤其在名医类案、古今医案按、续名医类案等医籍中,心理治疗的案例较为集中,且十分精彩,代表了中医心理治疗的水平。用这些方法治疗心身病证的患者常常可以直击病因,通过祛除或纠正心理致病因素使心身恢复平衡,治愈心身病证。对于心理致病因素明显的心身病证,常有快捷和明显的疗效3。2躯体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心身是交互作用的,心理与躯体可以相互影响,心身病证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心身平衡失调引发的以躯体不适或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以辩证施治的方法,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手段,解除患者的躯体不适或症状,可起到调节情绪、安神定志的作用,使致病的心理因素得到纠正,心身关系趋向平衡。中药躯体治疗的方法之所以能对心身病证有效,首先在于它确能缓解病证的躯体症状,起到调整身心,从而平衡心理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于许多中药、方剂具有对人的心神(大脑、神经系统)调节和营养的作用。如治疗不寐的酸枣仁汤(金匮要略)、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治疗心悸的补心汤(寿世保元)、温胆汤(千金要方);治疗情绪抑郁的肾气丸(千金翼方)、定志丸(和剂局方);治疗脏躁的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养心汤(证治准绳);治疗健忘的枕中丹(千金要方)、人参养营汤(和剂局方)等,都是中医治疗心身病证的经验结晶,其临床疗效令人敬服。3身心并治中医治疗心身病证,尽管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都有成熟的理论和明确的疗效,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身心并治,应是最为常用的原则。中医对某些心身病证的治疗,采用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并用,即在以中药、针灸、推拿治疗的同时施以心理治疗,身心并治收到更为满意的疗效。在心身病证的临证中,病人主诉或反映的常为躯体症状或痛苦,而医生也常易专注于躯体治疗方法,因而可能疗效不甚满意。身心并治的原则提示,在一般心身病证的治疗中,躯体治疗与心理治疗应为统一的手段,不可偏废,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疗效。有时,即使是一些普通的心理治疗技术,如开导、解释、保证、暗示等的运用,也会收到极为明显、相得益彰的疗效。综上所述,心身病证是现代社会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课题,中医药在心身病证诊疗方面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将给这类病证的预防乃至诊断、治疗带来极大裨益。这些理论和经验提示我们,在临证时,应从心理、躯体等多个角度去审视患者病因,真正做到“治病必求于本”;同时,作为临床医生,除了运用躯体治疗的方法外,还应掌握心理治疗的方法,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更好地履行一名现代医生的职责。当今,在医学模式转变和人类心身疾病迅速增长的形势下,中医治疗心身病证的理论与实践受到世界医学的瞩目,如1992年国际心身医学大会上,权威学者曾指出:“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国的中医学寻找智慧”4。发扬中医对心身病证诊疗的特色与优势,一方面有益于促进中医理论的整体发展与充实,另一方面必将更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参考文献:1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1-64012灵枢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67,70,88,103,12213闵范忠,何清平.新编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