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pdf_第1页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pdf_第2页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pdf_第3页
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卷第2期2010年03月中医儿科杂志JPEDIATRICSOFTCMV016No2Mar,20lO性红斑、风团、水肿为特征。本病中医称为隐疹、风疹块、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热邪郁于肌肤,致营卫失和、气血郁滞而发,几种病邪常常夹杂侵犯人体,临床以风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者较多。本病的病机为营卫失和、气血郁滞,治疗过程中不能忘记活血祛瘀,且中医有“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本证为风湿热三邪侵袭机体,致血分郁热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风、除湿止痒,以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忍冬藤、鸡血藤清热凉血活血;地肤子、白鲜皮、徐长卿祛风燥湿止痒;荆芥、蝉蜕、牛蒡子祛风清热止痒。全方既可以去除致病原因,又针对病机,故能收到良好疗效。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王某,男,4岁8月,2008年4月7Et就诊。患儿因1周前胸背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淤点到某医院诊治,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为惧怕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随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症见:胸背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淤点,色紫红,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无鼻衄、齿衄,无呕血、便血,口渴,小便黄赤,大便正常,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有力。PIT35109L,IgG389ngL,骨髓全片见巨核细胞167个,幼巨核细胞18,颗粒性细胞70,巨核细胞裸核12,未见产板型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证属热毒炽盛、迫血妄行。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15g(分2次水冲服)、生地黄10g、赤芍lOg、牡丹皮lOg、茜草10g、旱莲草15g、紫草10g、藕节15g、白茅根30g、黑栀子6g、仙鹤草15g、连翘10g、蝉蜕6g、生甘草3g。5剂,水煎服,每日l剂。二诊患儿皮肤紫癜消退,PLT62109L,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三诊患儿全身皮肤无紫癜,无口渴,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稍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数,原方去水牛角、赤芍、黑栀子、紫草,加黄芪20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经治疗1月余,患儿血小板恢复正常。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本病是由于血小板被自身抗体致敏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所致,西医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不良反应多,患儿家长不愿使用。中医本病属紫癜、肌衄、血证范畴,多为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热入营血,迫血妄行,血溢肌肤而发,治以清热凉血止血。不可过早使用补法,否则邪气羁留,病情则缠绵难愈。方中水牛角、赤芍、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茜草、仙鹤草、紫草、旱莲草、黑栀子、白茅根凉血止血;连翘、蝉蜕清热祛风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兼解毒。曲啊理*啦蝴冷d譬*望*当蝴扫d知理*翌胬翌*弥司嘀理酾啦司陶理W妇司冷鲤w洳司抽理w奶司两瘦x如目ew妇F如理a程铂重w钕晤j阿理两司嗡摹知理w蜘目睁针灸推拿穴位敷贴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李华(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201800)摘要:目的观察三伏穴位敷贴对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三伏穴位敷贴,对照组服用酮替芬。观察患儿1年内感冒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一般情况,并进行病情分级。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中医哮喘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儿科哮喘标准H】。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哮鸣,呼吸困难,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心肺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哕音,心率增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122西医哮喘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心】。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呼气相延长。支气管舒张剂有明显疗效。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或咳嗽的疾病。123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参照哮喘病学口拟定病情分级标准,见表l。表1缓解期哮喘患儿病情分级标准13纳入标准凡符合中西医哮喘诊断标准,处于缓解期的3一12岁哮喘患儿,在此之前哮喘缓解期未进行其他任何治疗者。14排除标准不符合d,JL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者,d,JL缓解期伴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肿瘤等其他支气管、肺部疾患、重度肺气肿者,小儿哮喘缓解期并发严重的心、肝、肾、脑、血液系统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热、哮喘急性发作者,不能坚持治疗者,不能配合观察者,精神病患者。-一40-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黄芩打成粉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制成3cm3cm大小圆饼,分别贴在患儿的大椎、定喘(双侧)、肺俞(双侧)、天突、膻中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每次贴46h后摘除。1周2次,6次为1个疗程。此后1年内不再给予其他治疗。22对照组口服酮替芬片剂10m粒,每次05粒。2次d03月为1个疗程。万方数据第6卷第2期2010年03月中医儿科杂志JPEDIATRICSOFTCMVoL6No2Mat,20lO23观察方法自2007年7月三伏贴敷前至2008年7月三伏贴敷前为观察期,观察期为1年,观察期内至少随访2次。观察临床症状:自2007年7月纳入观察对象起,追问治疗前1年内哮喘患病及诊治情况,治疗开始后定期电话或发作期门诊治疗时随访,观察患儿1年内感冒次数、哮喘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时咳嗽、喘息、睡眠、活动能力等一般情况。24统计方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组问比较和同组治疗前后的配对资料比较用t检验。3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观察结果比较见表2。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情分级情况比较(例)注:与治疗前比较宰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o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讨论祖国医学认为,bJL,哮喘的病因复杂,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六淫、饮食、异味、劳倦、情志等。因此,防治哮喘应着重从两方面进行。(1)化体内伏痰,去除哮喘发作的病理基础。(2)扶机体正气,增强抗外邪侵袭的能力,减少哮喘发生的诱因。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医学,强调未病先防,在内经中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强调摄生防治、欲病防作,早期治疗。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医家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反复告诫人们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治于元事之前”。中医冬病夏治法正是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是预防医学的一项具体措施。冬病夏治源于中医阴阳学说,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认为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冬至”和“夏至”是阴阳转化的两个转折点,而防治日期选在三伏天进行一则三伏之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相关脏腑而发挥作用;二则三伏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日,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辛香、逐痰、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止哮喘发作的目的。敷贴疗法最早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应用中草药配制成丸、散、膏等不同剂型,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或患处(阿是穴),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药物穴位敷贴,有独特的“治未病”作用,且无疼痛、无创伤,极小毒副作用,故易为广大患者,尤其是儿童所接受。由于d,JL有肺脏娇嫩、脾虚易伤、肾虚易损的生理特点,因而易造成痰饮留伏,成为哮喘诱发的内在隐患,如遇正气不足、抗病力差、外邪触动宿饮,乃发为哮喘。本病在急性发作期以“急则治其标”为治则,而在缓解期,控制复发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我们采用伏天中药敷贴治疗儿童哮喘,经多年随访,在减少发病次数、减轻发作程度上较对照组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外敷药物多应用温热养阳祛痰之剂治疗哮喘。其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芥子中的主要成分硫氰酸希丙酷具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经过皮肤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渗透人血液循环及淋巴液-41-万方数据第6卷第2期2010年03月中医儿科杂志JPEDIATRICSOFTCMV016No2Mar2010和内分泌液中,发挥一定的药理作用HJ。细辛味辛,性辛温芳香,走窜人肺,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善疏上下之风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细辛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还具有抗组胺及抗变态反应作用HJ。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肝、脾、心经。既入血分,又人气分,有较强的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使气行而水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延胡索能抑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缓解支气管痉挛而达到平喘止咳的效果。甘遂苦寒,逐饮利大肠以宣通肺气。黄芩苦寒,归肺、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清泻肺热,在方药中起到监制其他温热药物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黄芩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及解热作用。鲜姜汁可使诸药之性透过皮肤渗入脉络发挥药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生姜含挥发油等,能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兴奋交感神经,使药物能更好地渗透、吸收而发挥疗效。清代吴师机认为中药贴敷疗法可使“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借生药、猛药、香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简明扼要地解释了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本法利用外敷治疗,属内病外治一大特色,通过药物作用于体表穴位,而起到调节脏腑、促进阴阳平衡的治疗作用。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祛除肺中寒饮伏邪,以温经通络、调阴阳、和气血、行气散结、解痉平喘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作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并广泛用于临床。具有许多口服药难以达到的优势。如药物透皮吸收快,不受消化道生理状况及进食状况影响,药物经透皮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经透皮吸收后,能避免其在胃肠道的破坏,故能减少血药浓度峰谷的变化等。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尽管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讨,但时至今日尚无令医患满意的疗法,患者多因病情迁延不愈而不积极治疗。实践表明,敷贴疗法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增强患儿的抵抗力,且该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安全无毒副作用,能被广大患儿接受,推广应用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2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3李明华,殷凯生,朱栓立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74欧敏锐,吴国欣,林跃鑫中药白芥子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01,13(2):8115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24TheclinicstudyontheinfantileasthmatreatmentbyacupointappHcafionUHua(Jiad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ShanghaiCity,201800,Shanghai,China)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ativeeffectoftheinfantileasthmabyacupointapplicationonSanfudaysMethods80patientswhohadasthmaweredividedintotwogroupsrandomly(,l=40)PatientsinthetreatmentgrouptookacupointapplicationonSanfudays,andthecontrolgrouptookKetotifeninsteadAccordingtothetimesofcommoncold,asthmaticattackfrequencyandgeneralsituationduringasthmaattacksinoneyear,wecouldimplementclassification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