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doc_第1页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doc_第2页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doc_第3页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doc_第4页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骨麝香止痛膏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李崖雪程为平赵立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穴位敷贴法是流传久远的一种外治方法,将穴位应用,贴敷方法以及贴敷药物综合运用来治疗疾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原则,选用适当药物根据经络理论,在患者相应的腧穴上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1。1、穴位贴敷方法源远流长穴位贴敷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桂心炙酒熨寒痹;白酒配桂涂风中血脉”。灵枢海论篇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理渝骈文总结了清代以前外治法,提出了洗、贴、熨、涂等百余种治法。方术传中华佗“敷以神膏四五日愈,一月之内、皆平复”。清代的名医徐灵云:“今所用膏药,古人谓敷贴,其用有二:一以治里,一以治表。治里者,治表者,或壮筋骨,或消痰痞,或驱风寒,其方多,药随病加减,其药易于久贴.”阐明了内外治的一致性。“用膏药治之,闭塞其气也,是要从毛孔入其腠理、贯通经络、或攻而散之、或提而出之,较服药尤有力,此为妙法也。”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功能上相互联系,这种影响和联系是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实现的,并以脏腑为中心。药物(中药)的吸收作用:一是纠正阴阳的偏衰偏盛,恢复脏腑功能协调;二是消除病因,祛除病邪。由于药物各有其不同的属性故而有不同的作用,即升降沉浮、作用归经和四气五味。药物通过肌肤、孔窍、腧穴等处吸收,可以贯通经络、内达脏腑,作用周身。故可选用不同的贴敷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2、穴位贴敷法现代机理研究目前研究一般认为中药穴位给药是一种透皮吸收原理。其作用机理是经络系统对人体调节的双重效应2与药物的透皮吸收。即一方面穴位的研究实质认为穴位是密集开放的微循环集中点,穴位较周围肤具有相对特异性、低电阻性、高敏感性、双相调节性、开放性和整体性,药物对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这种刺激作用于穴位,产生特异性热学变化,透入皮肤,内达深部组织,周行全身或循经络而直达病所。另一方面药物从穴位处的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而发挥药效。高雪等通过实验研究认为药物对粘膜神经末梢及皮肤粘膜各种感受器的刺激,从而起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作用。王树凡3认为,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过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可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效,可通过神经反射发挥调节作用。穴位贴敷疗法对人体的调节作用还可能体现在当药物通过腧穴吸收时腧穴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放大和储存作用,那么这种作用不仅仅是药物吸收和穴位刺激的功效简单叠加,而是两者相互协调、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整体效应。3穴位贴敷法目前临床应用目前穴位贴敷法经邢建伟4等人总结主要运用在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病和结缔组织病的应用中。穴位选择以病灶局部及脏腑腑穴为主。药物的选择除了辛香走窜具有刺激性外,还努力遵循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在临床风湿病和结缔组织病中主要以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多见,已达到祛风通络止痛的目的。消化系统疾病中主要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症状为主,常用神阙穴贴脐治疗为主。呼吸系统疾病中尤以治疗哮喘最为多见,穴位敷贴防治哮喘应用疗效显著而且最为广泛,高雪5等以自制豁痰消喘膏治疗哮喘分析药物机理,认为药物对皮肤粘膜及粘膜神经末梢各种感受器的刺激,而起到神经和体液的综合调节作用。循环系统疾病多以治疗心绞痛,心衰为主,采用俞募配穴方法治疗从而缓解症状。袁燕萍170等人总结研究了穴位敷贴法的临床进展。临床研究从药物的选择上、穴位和病种分析上进一步加强,穴位敷贴法广泛应用于妇儿科、消化、循环、泌尿、呼吸、和眼、耳、口鼻五官科疾病。4、穴位贴敷法的独特运用纵观穴位贴敷法在古今临床治疗发展过程中涉及多系统疾病,临床应用广泛,但其运用在中医镇痛方面极其少见,本项研究主要运用穴位贴敷法治疗面痛(相当于西医三叉神经痛)目的在于观察此种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本实验选用贴敷药物是壮骨麝香止痛膏,壮骨麝香止痛膏含有麝香等多种名贵中药成份,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等作用。穴位选择:按面部发生疼痛部位不同,分支进行选穴。前额部疼痛选阳白穴,归足少阳胆经,位于瞳孔直上,眉上1寸处。颧骨部位疼痛选四白穴,归足阳明胃经,位于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下颌部位疼痛选承浆穴,归任脉。不同分支疼痛必配合治疗面痛的经验效穴即下关穴,归足阳明胃经。采用壮骨麝香止痛膏,选取1贴剪成多个(22)cm小方块,清洗局部皮肤,干净后以下关穴为主穴,按分支不同配以承浆穴、阳白穴、四白穴贴敷。每1日更换1次药贴,换药贴后停1小时(以防过敏),连续贴敷5次,以后改为每隔1日一次,30日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分析产生疗效的机制:一方面壮骨麝香止痛膏6从穴位处的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而发挥强大镇痛药效,另一方面是被刺激部位腧穴本身具有镇痛作用。中医的“面痛”属于西医三叉神经痛范畴,古书上又可称为“脑风”“偏头痛”、“首风”、“头风”等病名。中医上“面痛”的发生不外乎风寒,风热之邪侵袭,瘀血阻络,阳亢火盛,跌扑闪伤导致面部局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面痛”。选用承浆穴、阳白穴、四白穴,均为局部取穴可达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止痛的近治作用。下关穴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效穴,经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临床运用总结而来。在现代医学方面:阳白穴其深部有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分部,四白穴其深部有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分部,承漿穴其深部有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分部,下关穴其深部有三叉神经半月节分布,三叉神经半月节参与颜面部感觉神经传导通路,对三叉神经痛的产生及在镇痛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壮骨麝香止痛膏通过贴附于各个穴位,将药物镇痛作用透皮吸收并沿着穴位下分布的神经末梢传递,可以达到减少P物质(致痛物质为感觉神经末稍释放的伤害性递质),增加了内啡肽7(镇痛物质)的含量而达到镇痛作用。1杨娅,刘广霞,陈赞.“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肺系疾病的机理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8):38-1.2刘强,吕志平.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33陶翠玲,赵桂芝.浅谈穴位贴敷给药法J.针灸临床杂志,2006,16(2):3-4.4邢建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06,37(279):20-21.5张洁,吴强等.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6,26(1):746汪振强.壮骨麝香止痛膏治疗眶上神经炎76例.中医研究2006,19(10)427叶莉,朱士涛.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针灸临床杂志,1997,13(6):21李崖雪,1975、12、23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