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第25卷第13期众所周知,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生率。然而,大约有10%~20%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动脉血栓的患者反复发生动脉血栓[1]。基于这一原因,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且成为研究的热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期间临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AR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平均年龄为(568)岁;女14例,平均年龄(587)岁。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1.2阿司匹林抵抗诊断标准[2]采用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25MG,连服7D,采血分离血小板,在体外应用10ΜMOL/L二磷酸酰酐(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70%及0.5MMOL/L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20%。1.3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选标准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但无ST段抬高大于1MM,且症状出现在24H之内;心电图提示有新出现的心肌出血;心肌酶和肌钙蛋白I或T阳性。1.4排除标准有抗凝或抗血栓治疗的禁忌证;严重心力衰竭;正在进行抗凝治疗;3个月内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1.5治疗方案入选前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25MG,连服7D,于第8天晨抽血检测选取AR患者;入选后治疗组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常规治疗;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常规治疗。1.6评价指标评价各组入选时(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25MG,连服7D,于第8天晨抽血检测)及加用氯吡格雷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随访半年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平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性死亡、卒中发生率)。1.7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比较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2结果实验结果如表1,2所示,治疗组前后对比显示AA、ADP诱导的血小板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自身前后对照比较显示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时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入选时阿司匹林(325MG,每日1次),P<0.05。随访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情况显示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组患者平均心绞痛发作的次数(14421VS9617,P<0.01),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