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效诊断方法研究.pdf_第1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16.吉林医学2010年6月第31卷第18期发热是肺炎、结核或肺癌等某些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或唯一的临床表现。为探讨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构成、诊断思路及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718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确诊的718例,男387例,女331例;年龄1497岁,平均(45.3420.75)岁;入院前发热时间1d1年,平均(15.8034.69)d;住院时间155d,从入院到确诊平均(2.293.38)d。1.2方法:根据WHO人类年龄段划分新标准,按其年龄分为59岁组,分别对其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最终确诊方式进行研究。1.3统计学处理:采用2检验。2结果2.1诊断分布:见表1。表1不同年龄组疾病诊断分布诊断59(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过敏性肺泡炎肺癌错构瘤放射性肺炎肺血栓栓塞症合计107151642050275711210138327.943.9242.820.5201.3107.0514.880.260.260.520.2600.261002145717517670300011917.653.3647.900.845.884.200.845.885.045.8802.52000100910123228319915060102164.174.6356.9410.193.701.390.464.174.176.9402.7800.4601002.2确诊方式:本组718例患者中有264例(36.77%)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而有323例(44.99%)患者需进一步肺部CT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共有34例(4.74%)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其中有18例(2.51%)可确诊。本组共113例(15.74%)患者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确诊或患者因故拒绝行病理学检查的最终通过试验治疗明确诊断。见表2。表2确诊方式(例)确诊方式临床资料CT病理学支气管镜脱落细胞外科活检试验治疗例数26432314311133讨论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构成: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内脏器官,正常成人每24小时吸入空气约10000L,而空气中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的因素增加了呼吸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因此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感染性疾病。本组病例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同类研究的结果1主要与本次研究病例入选条件于其他同类研究不同。其他研究多根据发热待查(FUO)的诊断标准2-3对发热时间进行限定后来挑选病例,排除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程较短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研究则无发热时间限制,因此感染性疾病比例明显增加4。通过对本组718例病例研究后发现,随年龄不同,其病因构成也有差异。在45岁和4559岁年龄组中,前3位为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在59岁组中,前3位为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结核病,于前两组有所不同。因此从众多的发热病因中寻找真正的致病因素,有目的进行相应检查,以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检查费用,提高诊断正确率,至关重要。4参考文献1邹小英,施焕中,邓静敏,等.伴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67(4):346.2杜晨光,高秀玲,崔朝勃.肺部病变伴发热的病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5,37(2):272.3黄克清,黄文.痰涂片检出结核杆菌阳性率低的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86(9):23.4许磊,李红.菌阴肺结核的检查及诊治重要性J.中国医药导刊,2008,28(7):156.收稿日期:2010-03-28编校:高山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效诊断方法研究陈怡(湖北省孝感市航天医院,湖北孝感432100)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法:分别对不同年龄段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最终确诊手段进行研究。结果:3个年龄组感染性疾病所占比例分别为98.43%、91.60%、89.81%。718例病例的确诊:264例(36.77%)可通过一般临床资料,323例(44.99%)需肺部CT检查,18例(2.51%)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