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高考试题学期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无适:没有嫡子。均: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定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3有位历史学家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所评价的是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4.(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考试高考试题学期5.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6.以下对雅典和古罗马民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B在雅典和罗马,人人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C都是为解决平民和贵族的矛盾而实行的D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7.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A、立法权B、行政权C、司法权D、外交权8.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9.“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10.“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考试高考试题学期11.下图中圈出处我国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A改革开放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中国成功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12.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第卷(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做题13(25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条约、事件及影响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考试高考试题学期1928年6月“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1月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益应予终止等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百年间签订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1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态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8分)14.(12分)20世纪初张之洞在湖北推行新政汉阳铁厂的轰鸣、师范学堂的读书声、新军操练的呐喊,这些音响传递着张之洞捍卫的制度行将崩溃的信息。不久湖北武昌响起了辛亥首义的枪声。对此王先谦、恽毓鼎等人指责张之洞主办新政“遂为乱天下之具”,清朝灭亡“罪魁祸首,则在张之洞”。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王先谦等人观点的认识。要求:准确理解观点,充分运用材料,全面评述。考试高考试题学期二、选做题: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8分)考试高考试题学期16.(15分)【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上海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二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刘宗绪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9分)(2)材料二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6分)1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日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7分)考试高考试题学期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8分)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柴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必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习之。”“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以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摘自曾国藩家书材料二民国学者郭斌和教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