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分布.doc.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分布.doc.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分布.doc.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分布.doc.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分布.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分布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总特征40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45-46一)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情形: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其二,每一个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与阶段上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共性比个性抽象、深刻,矛盾的个性比共性具体、丰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方面,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特殊总是普遍中的特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的普遍性在另一条件下可能转化为特殊性,反之亦然。(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人们的认识总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再用一般指导个别,所以,在认识过程中,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认识的根本方法。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主观能动性作用56-59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如果你能够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利用、改造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不尊重客观客观规律和利用、改造自然条件,往往会事倍功半。人的大小受自然因素和自身素质水平所限制,所以它并没有一定的大小,他会随着合理利用自然因素的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而提高4,经验论和唯物论69经验论认为一切真知起源于感觉经验,唯物论认为一切真知来源于物质的世界5,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77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其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相符合的程度。因此,其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将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它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并可以将客观结果与主观认识两相对照。在这种意义上,实践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6,矛盾的特殊性45-46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7,新事物41-42从哲学的角度讲,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8,规律54(l)规律即客观规律亦称“法则”,指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2)科学规律又称定律,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来表达的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即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概括和表述。9,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属于自然的。全面、一般地来看,人类只是生物的一种,而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特殊地来看,人类是优势物种,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形成了高度的社会性,科技也得到了巨大而发展,这是人与其他物种不同之处所在,可以说人类是自然的杰作。就我个人的意见,人类应该保持远古时期那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于大自然我们只是了解了很少的一部分也没有掌控自然的权利。人类作为高度智慧的动物,应该做的是去探索自然,领悟自然来推动自身发展,而不是通过破坏自然来获取私利。打开心去欣赏自然领悟自然,体会那种在自然中的渺小感,才能和自然融为一体,顺应自然的变化(有点中医、太极之类的感觉),达到天人合一。顺应不就是适应么?适应了才不会伤害自己。(一点个人意见)10,唯物辩证法的方法49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有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整体和部分,系统论等。以矛盾规律为例,它包括两方面,矛盾普遍存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11,认识与实践关系64-65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二,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它贯串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在认识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这就又贯串着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四,总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认识产生和发展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12,社会的基本矛盾11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1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45(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2)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14,实践的观点63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2.实践的观点主要包括:(1)实践决定认识。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唯物论。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发展和推移。对事物的认识必然经历一个不知到知,有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坚持了这一点看就坚持了认识论上的辩证法。(3)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主观能动性的特征。(4)人是实践的主体,在社会历史领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9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问题16,事物联系的多样性40有直接和间接,内部(内因)外部(外因),必然偶然,本质非本质联系,如食物链,生态农业,人破坏环境环境有反作用于人,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按照联系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此外还有因果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等等。总之联系是多种多样的。17,否定之否定规律4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18,意识的本质30-3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19,马克思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8-9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20,生产力与生产关,100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是人们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决定了其它社会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2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95地理环境,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口条件,社会物质的生产方式22,群众的观点13223,辩证的否定观47(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3)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25,真理71-73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乃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23-124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27,对立统一规律4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8,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58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9,唯心主义基本形式66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30,朴素唯物主义66朴素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31,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95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与自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对社会存在进行量化就有了所谓社会存在量。各种社会存在可以相互转换。32,唯物论于唯心论认识路线66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将会逐步认识和掌握全部物质世界。唯心论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精神主宰一切;对客观事物一般是先有唯心的解释,后出现唯物的解释;唯物的解释总是用科学肯定唯心描述的现象,同时否定唯心的结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唯物用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是唯心暂时存在的条件,唯物因为用科学解释不了就否定客观现象存在的行为,客观上巩固了唯心的存在,在未知事物或现象面前,求知欲让人们只能从唯心的解释中寻找答案,从而走向唯心,使广大人民或多或少受到唯心思想的腐蚀、迷惑。3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196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34,与时俱进161.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2.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35,生产力发展水平100生产工具3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46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7,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30(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38,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5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其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其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其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其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其次,随着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旧的社会形态即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3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的理论组成。40,空想社会主义人物104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69(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4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294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49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存在,但只有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交换劳动产品才发生社会关系,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证实私人劳动在事实上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所以,商品交换既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的表现过程,又是它的解决过程。如果私人生产的商品全部都能在市场上卖出去,证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和量上都符合社会的需要,有社会使用价值,从而私人劳动的社会有用性就实现了;如果不仅商品全部能卖出去,而且他所生产的商品换回了同等的价值量,那么他的私人劳动的社会均等性也实现了。因此,商品交换的成功意味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反之,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私人劳动的全部或一部分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矛盾就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得到解决。44,创新精神45,文化46,先进文化47,资本1584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15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49,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58不变资本是指那些基础设备等所花费的资金.可变资本是一种花费在工人们的工资.需要注意的是,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的区别,可变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固定资本包含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包含于流动资本.50,商品及其二因素144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个属性2.使用价值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物品的有用性3.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4。作为商品,必然同时拥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不可能有价值,实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实用价值之中!51,劳动二重性145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形成的相互联系又对立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完全科学的价值理论。52,商品的价值量145-146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的质即实体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商品价值的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是按劳动时间来计量的。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53,价值规律的作用147-148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等价交换又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54,货币的基本职能1481、支付手段职能作用: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需要现实的货币,是随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2、世界货币职能作用: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需要现实的货币,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产生的。3、价值尺度是货币作为社会劳动的直接体现。货币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可以以自己为标准,与其他商品进行量的比较,而此时商品的价值形式就转化为价格形式,商品通过货币进行表达的价值形式即为价格。55,货币与资本的基本概念148,158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仅包含货币,还包括一些非货币资本,如机器、厂房、人工等等。货币仅仅指流通中的一种媒介,只有在其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时才能转化成资本。5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4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的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具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是对立统一的关系。5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154劳动力成为商品。58,什么是剩余价值和利润157,168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剩余价值和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59,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它是为了使自己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便获取超额剩余价值。6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及其作用186-19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私人垄断资本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时,资产阶级国家便不得不出面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一定的干预和调节。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