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_第1页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_第2页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_第3页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_第4页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发展 马代夫、李洪民、李秀英、谢逸平、李强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徐州, 221121) 摘要:甘薯育种与甘薯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讨论了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和甘薯育种的发展概况,提出服务于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育种的方向。我国甘薯栽培面积分为三个阶段,五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前种植面积较大, 1978 年至 1985 年面积下降较快,此后一直较为稳定。甘薯单产则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逐年提高,已由五十年代初期 7t/ha 提高到 20t/ha,相当于世界单产平均水平的 140。甘薯的消费也由作为粮食和饲料 ,成为重要的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原料,并逐步向效益型经济作物转变,更有成为新型能源作物的趋势。不同薯区甘薯产业的发展不同,北方薯区以淀粉加工业为主,长江中下游薯区主要作为饲料,南方薯区的食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甘薯育种取得了巨大成就,甘薯品种呈现出多元化、专用性,为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抗病能力以及综合性状等均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引起世界的瞩目。甘薯育种目标总的趋势是产量始终是重要的指标,优质的要求逐渐提高,抗病性由单抗到多抗,用途由兼用到专用。根据我国高产品种较多适合产 业化发展的专用特色品种较少的状况,笔者提出“十一五”期间甘薯育种最重要的方向仍为抗病高淀粉型品种,此类品种可用于淀粉加工、燃料乙醇生产等;其次为食用和加工用的营养型品种、提取色素用的特殊品种以及蔬菜用品种等。要实现甘薯育种的突破要调整育种目标,改变组织形式,强化育种材料的丰富和技术方法的改进 ,建立育种家与企业家互动的机制。甘薯育种和甘薯产业的发展都必须依赖国家政策的调整,加大对甘薯科研投入。 关键词:甘薯;育种;品种;产业发展 Breed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Sweetpotato MA Dai-Fu LI Hong-Min LI Xiu-Ying XIE Yi-Ping LI Qiang (Xuzhou Sweetpotato Research Center, Xuzhou, Jiangsu 221121) Abstract: Sweetpotato breeding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ization of this crop.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sweetpotato breeding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China was discussed, and trend of sweetpotato breeding suitable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this crop.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areas form 1950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s high and stable from 1950s to late of 1970s, quick decline in period from 1978 to 1985, and stable after 1985. The unit yield of sweetpotato increased year by year considering of release of new varieties and new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the unit yield increased from 7 t/ha in 1950s to 20t/ha, and higher by 40% over the global average.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of sweetpotato were as food and feed, but more and more have been used as raw materials of industries and food processing, and gradually turn to a cash crop. In tendency, sweetpotato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new type energy crop. The dominant usage of sweetpotato varied with production districts, as starch processing in North China, feed in middle to 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food processing in South China.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sweetpotato breeding in China, and more and more special use varieties have been released, and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commercialization. The yield level, disease resistance and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developed varieties keep ahead in the world. The priority of breeding targets should be as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resistance to more diseases, special use, etc. Consider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e developed varieties belong to high yield, and less special use varieties are available for multi-use in commerciallz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breeding for high starch and disease resistance should be high priority in period of year 2006-2010, and these varieties can be used for starch extraction and fuel ethanol production, other important demands are high nutrition suitable for food processing, high pigments content and vegetable use, etc. For achieving great progress on sweetpotato breeding, it is needed to re-arrange the breeding targets, reorganize the cooperation, extend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 improve the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to establish strong cooperation between breeders and producers. Sweetpotato breeding and commercialization strongly rely on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policy and high financial input. Keywords Sweetpotato Breeding Vraiety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ization 我国加入 WTO 以后,甘薯是最有竞争力的作物之一。甘薯对人体的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早被国内外研究证实。众多的科学家认为甘薯是 21 世纪人类最理想的食物。甘薯茎尖被称为蔬菜“皇后”,优质红心食用甘薯、紫色甘薯除具有一般甘薯的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外,富含胡萝卜素、花青素,能消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增 加人体抵抗力,是天然的长寿食品。甘薯单位面积的能量的产值显著高于一般作物,是理想的替代能源原料。甘薯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甘薯的开发离不开专用型品种的选育。 一、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概况 1、甘薯生产 世界上甘薯现年栽插面积约 900 万公顷, 与其它作物的种植分布显著不同, 90以上的栽插面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论,发达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栽培面积多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巨大的粮食需求压力栽培面积相对稳定,个别国中国与世界甘薯单产比较U n i t y i e l d o f s w e e t p o t a t o i n C h i n a a n d w o r l d024681012141618202261 64 67 70 73 76 79 82 85 88 91 94 97 00 03年份 Y e a r ( 1 9 6 1 - 2 0 0 4 )单产(t/ha)Unit yield中国世界 中国甘薯种植面积P r o d u c t i o n a r e a s o f s w e e t p o t a t o i n C h i n a2000 年595 万 ha1985 年612 万 ha1978 年964 万 ha4006008001000120061 63 65 67 69 71 73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99 01 03年份 Y e a r (1961-2004)面积(万公顷)Area(0000ha) 家有上升的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甘薯的主产国,现常年甘薯种植面积在 550 万公顷左右,占世界总面积的 60%左右。 21 世纪以来我国甘薯单产稳定在每公顷为 20 吨以上,相当于世界甘薯单产的 1.4 倍。鲜薯总产为 1.06 亿吨,相当于世界总产的 85%左右。 我国甘薯栽培面积过去五十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与国民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有关。 50 年代初以来,由于政局稳定,社会人口增加,为满足社会人口急增加的粮食需求,甘薯作为高产、适应性广的作物种植,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部份地区薯农因粮食折算实惠,扩种甘薯得到农民支持;栽培面积在改革开放前一直稳定在 900 万公顷左右;改革开放后由于推行 农村生产责任制而产生的巨大政策威力,粮食供需矛盾减弱,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有所改善,甘薯面积开始逐年下降,八十年代下降较快, 1978 年至 1985 年甘薯面积下降较快,年递减率达到 6.28%;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 1986-1999)因甘薯加工技术的发展,薯农收益有所提高,甘薯面积相当稳定,一直稳定在 600 万公顷。 甘薯单产则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逐年提高, 70 年代未已由解放初的每公顷 7 吨左右提到每公顷 13 吨,单产几乎增加 1 倍; 80 年代产量则一直稳定在每公顷18 吨左右,近年来一直稳定在 20 吨 /公顷 ,图 2 可以看出中国甘薯生产单产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逐年加大,现相当于世界单产平均水平的 140,其中有政策的因素,更有育种者育成优秀品种的因素。据中国农业年报报道,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市)有四川、河南、山东、安徽、重庆等。 2、甘薯的消费 甘薯在过去曾是作为粮食和饲料的主要来源,河南、山东等地都曾有过“一季甘薯半年粮”的历史,人们消费的形式几乎全部为食用薯块,茎叶的消费以饲用和充饥为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甘薯消费的主要形式是加工比重上升,直接食用比率下降。加工最主要的产品仍为淀粉、酒精,淀粉加工的次产品 主要为粉丝,近年来国民对甘薯的保健作用非常重视,鲜食用、叶菜用比例有所增加,鲜食甘薯对市场需求的拉动集中表现在城镇郊区甘薯的发展。当前我国许多省区把甘薯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作物,甘薯正逐步向效益型经济作物转变,加工和饲用的比例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的日益增加,石油进口量与日剧增 ,天然油气紧缺,甘薯作为新型能源作物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专家认为 甘薯 作 为 一 种新型能源作物 应当 得到重视 ,利用 甘薯生产 燃料乙醇 添加在传统石油燃料中 除能 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外,还将大幅度减轻环境污染 。 “ 白 (甘) 薯的价值终于开始显现出 来。白 (甘) 薯生产国和石油生产国一样成为操纵世界经济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 3、甘薯产业的发展 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同薯区有所不同。北方薯区以淀粉加工业发展最为迅猛,如 山东省平阴县年种植甘薯 10 万 亩 左右,平均亩产 2500 公斤以上,单价在 0.36元 /kg,其主要模式是联户加工厂,一般加工能力为 50 万 kg 左右,年加工量超过当地生产量。当地农民反映产品质量是产业化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平阴县多属个体联户经营,由于淀粉市场上甘薯淀粉比玉米淀粉价格高,市场上经常出现甘薯淀粉混入玉米淀粉的现象,因而造成淀粉滞销;他们 认为甘薯是一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一般种植小麦、玉米每亩纯收入约 500 元,种植甘薯约 800 元,城镇郊区种植鲜食用甘薯收益每可达 2000 余元。江苏省东海县是甘薯产业化搞的比较好的县,该县常年种植甘薯 20 25 万 亩 ,全县建有 4 个大型淀粉加工厂,多为中韩合资或韩国独资,年加工淀粉能力为 6 万吨,主要是出口韩国干淀粉,可消化 10 万亩的甘薯,余下的鲜甘薯多被联户或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消化。历史上将甘薯切干再出售或晒干后再加工的习惯已完全被鲜薯加工取代。按正常年份计算每亩甘薯产量为 2500kg 左右,种植甘薯每亩收入在 800 元 左右,扣除成本 200 元,纯收入可达 600 元,经济效益高于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安徽泗县全县共种植甘薯 35 万亩,主要集中在大路口、小粱、草庙等乡缜,甘薯已成为主导产业。以大路口乡为例,全乡 7.6 万亩耕地,甘薯种面积达 6 万亩, 70%加工成淀粉出售,全乡有淀粉、粉丝加工一条龙的个体加工厂 100 多个,甘薯产业的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 90%,占农业总收入的 40%,同时甘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 南阳市多为丘陵山区,全市 200 万亩甘薯主要服务于天冠集团生产燃料乙醇原料。 长江中下游薯区甘薯主要作为饲料,近年来开始重视 淀粉加工业的发展。四川、重庆两省(市)对甘薯生产比较重视,四川省已开始着手开展甘薯作为燃料乙醇作物的研究,开始“燃料乙醇原料栽培体系”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绵阳市农科所还与著名的民营企业光友集团联合建立“高淀粉红苕基地”。重庆市还提出空闲季节种植甘薯有利于水土保持。湖北省甘薯生产有从丘陵向平原发展的趋势,新建的加工企业也较多,新成立的武汉瑞丰农副产品公司计划达到日产 200 吨冷冻鲜甘薯的生产规模,产品全部出口日本。湖南省甘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为淀粉加工,生产粉丝和方便粉丝,彩色食用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江西甘薯 产业没有很好的开发,甘薯加工多为作坊式,没有大的企业,技术含量低,效益较低。浙江省 2000 年后甘薯面积有所下降,丘陵山区相对稳定,薯林套作有一定的规模,幼年林套作甘薯有利于水土保持,成年林套种可增加收入。产业发展的重点为加工技术的升级现代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鲜食甘薯市场的开发前景较大。甘薯在江苏曾经是最重要的作物,苏北地区淀粉加工仍是主要的目的,苏南作为保健食品,城市对甘薯的消费在增长。 南方薯区甘薯的食品加工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连城县现年种植甘薯 10 万亩以上,亩产 2500 3000 公斤。几乎全部加工后出 售,年产值 2.0 亿元左右,一直为本县的支柱产业。其产业化模式,主要是分散种植,大户收购加工,公司集中包装销售。其产品主要是价格优势,其质量、包装等级等方面均需做较大的改进,方能适应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据了解日本国内每年约从国外进口 5 万吨加工薯干,而现在连城红心薯干尚难达至其质量标准。福建已注册成立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即超大集团,超大集团和连城县政府合作共注入资金 5000 万元,引进日本生产线,生产出口甘薯脯,并与连城合作共同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南方薯区的福建在甘薯产业化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传统产品升组换代,对外 贸易渠道畅通,新产品新用途市场较大。如紫色薯价格昂贵,菜用甘薯已形成市场。连城县材坊乡, 1995 年种植甘薯 2500 亩, 2002年已发展到 1.35 万亩, 60%的土地种甘薯, 70%的农户搞加工,甘薯创造的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68%。目前存在着品种退化、专用品种少、烘烤水平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等弱点,难以进入国际市场。甘薯品种对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如产品对品种要求严格,薯肉色深的加工成薯脯不受欢迎,在影响薯脯贮藏的品种、土质、加工方法等因子中,品种更重要。 二、甘薯育种的发展 1、甘薯育种的成就 50 年代初 期,中国甘薯生产上主要种植日本冲绳百号,美国南瑞苕以及一些地方农家种。 50 年代中叶,随着营养丰富、适应性广的北京 553 育成并投入生产应用,一大批自育品种投入使用,据不完全统计,在生产上发挥较大效益的品种有 60 余个,其中影响较大的品种有川薯 27、宁薯 1 号、新种花、丰收白、新大紫、遗 67 8、潮薯 1 号、青农 2 号、烟薯 1 号等。尽管上述品种有一定栽培面积,在粮食产量的提高上作出了贡献,但冲绳百号仍占良种推广的统治地位。七十年代末,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育成了著名的抗病高产甘薯新品种徐薯 18,该品种较冲绳百号鲜薯增产39.7,薯干增产 55.3以上,而且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综合性状好,因而得以迅速普及推广,现种植面积仍在 130 公顷以上,累计推广达 2.8 亿亩, 1982 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80 年代以来国家项目启动,组织了高淀粉高产抗病的新品种选育,育成高淀粉品种淮薯 3 号、烟薯 3 号、浙薯 1 号和胜南以及兼用种徐 77 6、鲁薯 1号、郑红 4 号等。上述品种“六五”结束时种植面积已超过 16 万亩,“七五”期间种植面积累计为 133 公顷。“八五”期间甘薯育种向专用型方向发展,先后育成高淀粉品种遗 306、 绵粉一号、苏薯 2 号、苏薯 3 号、皖 197 等;食用品种冀薯 3 号、苏薯 1 号、浙薯 2 号、京薯 1 号等;饲用品种广薯 62、农大 22 等;兼用型品种南薯 88、福薯 87、湘薯 75 55、鲁薯 3 号、豫薯 4 号等;上述品种“七五”计划实施期间就已推广应用 150 万公顷,“八五”期间推广利用累计 560 万公顷。南薯 88 因其产量高,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而大面积推广,年最高种植面积达 160 万公顷以上,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遗 306 推广面积应用累计达 153 万公顷,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八五”期间参加育种攻关单位,通过协同攻关,共同努力,共育成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 21 个,其中兼用种 15 个,食用、食品加工用品种 6 个。兼用种包括豫薯 6 号、皖薯 3 号、渝薯 34、瑞薯 1 号、福薯 26、鲁薯 6 号等,食用种徐薯 43 14、苏薯 4 号、广薯 111 等。“八五”育成的甘薯新品种累计推广 133 万公顷,其中豫薯6 号、皖薯 3 号推广面积较大,分别荣获河南省、安徽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实施后,育种改为指导性计划,育种指导性目标仍强调专用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育成 46 个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仅四川省审定的就有 14 个品种。渝苏 303 适应范围广,先后有四川、江苏、江西等省审定。高产鲜食品 种苏薯 8号、高产抗病兼用品种苏薯 7 号、优质食用品种岩薯 5 号、超高产品种豫薯 10 号、高产兼用品种南薯 99 等品种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据农业部种子总站统计中国甘薯良种推广面积绝大多数为中国自育品种,自育品种的产量水平、抗病能力以及综合性状等均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引起世界的瞩目。 “十五”以来新的种子法颁布实施,国家将甘薯列为非主要农作物,因审定作物品种的名额限制除福建、四川两省外多数省份对甘薯品种不再进行审定,极大的影响了甘薯育种和甘薯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2002 年组建了国家 甘薯鉴定委员会,先后有 24 个甘薯品种通过过国家鉴定,其中未通过省级审定直接通过国家鉴定的品种有 16 个,表现突出的品种有高淀粉型品种冀薯 98、徐薯 22、 商薯 19、 烟薯 20 号 ,优质 食用型徐薯 23、 龙薯 1 号 , 紫肉食用型济薯 18、广紫薯 1 号和叶菜用型福薯 7-6。甘薯品种呈现出多元化、专用性,为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甘薯育种单位根据甘薯产业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品种干物率的提高和专用性,以 10 年来(共计五轮)国家北方大区区试参试品种表现分析得知,甘薯育种已不再片面追求产量, 1994 至 1999 年育成品 种鲜薯产量平均增产 10%以上,薯干产量增加不足 3%,与对照相比薯块干率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2000 年以来育成品种鲜薯产量平均增产 5%,而薯干产量平均增加 10%以上,与对照相比薯块干率提高了近两个百分点。“十五”期间育成品种还具有种类多,专用性强的特点,育成品种包括高淀粉型,多抗型,紫色薯肉食用型和叶菜用型。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五”以来我国甘薯育种取得了较大成就,为社会创造了巨大效益,但由于甘薯种薯的经营利润非常低,种薯产业培育极其困难,育种家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国家应给足够的支持。 表 2 北方区试参试品种 的平均表现 Table 2 Performance of varieties in north China Regional Trial 年度(轮) Year(round) 鲜薯 产量 Fresh root yield 薯干 产量 Dry root yield 对照鲜 薯产量 Fresh root yield of CK 对照薯 干产量 Dry root yield of CK 鲜薯较对照增产 Fresh root yield increase over CK 薯干较对照增产 Dry root yield increase over CK 平均 干率 Average dry matter content 对照平均干率 Average dry matter content of CK 干率 提高 Dry matter content increase ( kg/666.7m2) ( %) (百分点 ) Points 19941995 1647.5 464.3 1551.2 453.5 6.21 2.38 28.18 29.24 -1.05 19961997 2048.7 511.0 1806.5 511.0 13.41 0.00 24.94 28.29 -3.34 19981999 2072.0 589.3 1832.7 553.2 13.06 6.53 28.44 30.18 -1.74 20002001 2230.1 673.8 2127.2 613.7 4.84 9.79 30.21 28.85 1.36 20022003 1792.5 536.5 1704.3 470.5 5.18 14.03 29.93 27.61 2.32 2.甘薯育种目标的改变 甘薯育种目标是随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转变的。 70 年代前我国甘薯生产的重要目的在多数地区是为解决人民的粮食短缺问题,因而育种目标的主攻方向集中为高产,产量的高低是恒量品种好坏最重要的指标;高干品种虽因口粮折算问题倍受群众欢迎,但终因政策导向和当时的高干品种鲜薯产量较低而未能普及。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甘薯育种主要目标为高产抗病,部分科研单位提出优质的概念。 1983 年甘薯改良列入国家攻关计划,组织高淀粉、高产、抗病品种的选育。 1985 1990 年国家育种目标向专用型多样化发展,具体指标为工业原料用品种要 求薯块光滑整齐,薯肉洁白,淀粉含量春薯要求 25,夏薯 20以上,淀粉产量增产 10以上,鲜薯产量与当地推广种相当;饲用品种要求茎叶再生能力强,干茎叶粗蛋白含量 15以上,生物总产增产 10以上;育成品种至少抗当地一种主要病害。 1990 1995 年国家育种目标进一步向优质倾斜,工业原料用高淀粉品种的选育未列入国家计划,优质高效食品加工用品种的选育除“七五”目标要求外,规定每 100 克鲜薯胡萝卜素含量 3 毫克以上,鲜薯产量比当地主栽食用种增产 10以上,抗一种或兼抗当地主要病害。高产稳产抗病的兼用型甘薯品种选育要 求结薯整齐集中,肉色白至黄,上薯率 80左右,干物率在黄淮流域不低于 27,南方薯区不低于 25,鲜薯产量比对照种增产 10以上,抗一种或兼抗当地重要病害。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实施后,育种改为指导性计划,国家制定的育种指导性目标仍强调专用型,其主要产量指标基本同“八五”目标,食用品种胡萝卜素含量由每 100 克鲜薯 3 毫克提高到 5 毫克,抗病性状提出兼抗当地主要病害和病毒病。根据农业生产形势的发展,甘薯在干旱、丘陵山区更为重要,因而提出抗旱品种的选育。 我国甘薯育种目标总的趋势是产量一直是重要的指标,优质的要求逐渐 提高,抗病性由单抗到多抗,用途由兼用到专用。由于中国甘薯栽培面积大,区域广,生态区各不相同,地区经济发展亦不平衡,除国家育种目标外,各地亦有一些独特的要求,如南方较偏重于优质,四川等省饲用也是重要的用途因而地上部产量高低也作为主要经济指标。抗病性状要求的抗病种类和抗性水平亦不相同。 3、“十五”甘薯的育种目标 “十五”国家将甘薯育种列入国家高科技计划,全部为后补助品种,其目标导向为淀粉加工用新品种 育成品种淀粉产量较徐薯 18(或南薯 88)高 12以上,淀粉率超过徐薯 18 两个百分点或南薯 88 三个百分点以上, 鲜薯亩产超过 2200 公斤(大区区试平均),淀粉品质好,糖化慢,高抗(兼抗)当地主要病害 (茎线虫病、根腐病、薯瘟病、蔓割病 )耐病毒,北方薯区强调抗茎线虫病,长江中下游和南方薯区强调抗薯瘟病。高抗茎线虫病的品种,淀粉率高于徐薯 18,淀粉产量不低于徐薯 18 原种。 优质食用型新品种 育成品种可溶性糖含量 5%以上,肉色黄至桔红,干物率 25%以上(大区区试平均),产量不低于当地推广品种,并具备早收高产、薯形美观、食味好、商品性好、抗当地两种主要病害或耐病毒病等特点,耐贮性好。 特用甘薯新品种 胡萝卜素专用品种要求胡萝 卜素含量为 10毫克 /100克鲜薯以上 ;花青素特色品种要求花青素含量不低于 20mg/100g(鲜薯);产量不低于当地推广品种的 80%,抗病性状同淀粉用品种。蔬菜用品种要求茎尖柔嫩,茎端无茸毛,无异味、适口性好,短蔓多分枝,耐肥水,耐采收,总体评价超过台农 71 号。 4、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标准的统一 为提高我国甘薯育种水平,服务于甘薯产业,增加国家鉴定品种的透明度,公平性, 2005 年 3 月国家甘薯区市会议对甘薯品种的鉴定标准进行了统一。笔者认为这个标准只是品种取得推广种植的许可,实际门槛相对较低,不能以此作为我们的攻 关目标。统一后的甘薯国家鉴定标准为。 兼用型,薯干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 5%以上, 60%以上试点比对照薯干产量增产,薯块干物率与对照相当,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综合性状较好。淀粉型,淀粉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 8%以上, 60%以上试点淀粉产量均比对照增产,薯块淀粉率比对照高 1个百分点以上,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食用型,鲜薯平均产量与对照相当,结薯早、整齐集中,薯形美观、薯皮光滑,贮藏性好;粗纤维少,食味好,熟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干物率不低于对照五个百分点,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叶菜型,茎尖产量比对照增产,食味评分不低于对照, 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其他综合性状较好。高花青苷型,花青苷含量大于 30mg/100g(鲜薯),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 20%以内;花青苷含量大于20mg/100g(鲜薯),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 5%以内;花青苷含量大于 10mg/100g(鲜薯),鲜薯产量与对照相当。 三、服务于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育种 培育龙头企业是甘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甘薯优良品种的支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育种家根据产品需要培育品种,提高产值增加效益保护环境是现阶段甘薯育种的总目标。 1、根据市场需求设定育种目标 我国高产 品种的选育居世界前列,而适合产业化发展的专用特色品种较少,“十一五”期间甘薯育种最重要的方向仍为抗病高淀粉型品种,此类品种可用于淀粉加工、燃料乙醇生产等;其次为食用和加工用的营养型品种、提取色素用的特殊品种以及蔬菜用品种等。从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出发,育成品种必须抗当地主要病害。笔者认为育种目标应具有超前性,育种较其它科研项目周期更长,因此目标制定前应对企业和市场需求进行很好的预测,目标确立应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商品经济的发展,育成品种应以可获取较大经济效益为指标。为适应农业现 代化的要求,品种必须由单一型向专用型发展,“七五”和“八五”期间高淀粉品种的选育强调不够,使之甘薯高淀粉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适应目前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这个教训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组织形式上要有所突破 克服育成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的局面,首先要从组织形式上予以突破,克服那种国家攻关名义上的协作而实际上各自为战的现象,甘薯育种纯属公益性育种涉及的自身经济利益较小,有利于在较大范围的协调。成立由企业家参加的技术专家组,专家竞争上岗,统筹制定成果分享和经费分配的细则。坚持自愿原则组建以大区为单位组成育种 攻关协作组,形成国家育种网络。实行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有组织有计划的交换育种材料、统一配制组合,分地选择,开展穿梭育种。发挥国家甘薯品种区试评价甘薯品种的公共平台的作用,注入品种扩散的示范推广作用,扩大成果鉴定、国家新品种后补助评审等方面对区试数据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