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袋封面.doc

12型-船式拖拉机驱动轮调节机构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41871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817.2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3-23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12型 船式 拖拉机 驱动 调节机构 设计 cad图纸 毕业论文
资源描述:

12型-船式拖拉机驱动轮调节机构设计

36页 14000字数+说明书+9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A0-总装图.dwg

A2-传动齿轮零件图.dwg

A2-驱动齿轮零件图.dwg

A3-传动轴.dwg

A3-驱动轴.dwg

A4-套筒1.dwg

A4-套筒2.dwg

A4-套筒3.dwg

A4-轴承盖.dwg

资料袋封面.doc

12型-船式拖拉机驱动轮调节机构设计说明书.doc

中文摘要

机耕船驱动轮入土深度不仅影响驱动轮的最大水平推力、驱动轮和船体的支承反力、滚动阻力以及船体的行驶阻力等,而且影响机耕船的滑转率、牵引效率、燃油经济性等。增加入土深度,虽然增大了剪切面积,可使最大水平推力增加,牵引附着性能增强,滑转损失功率减小,但会使滚动阻力增加,功率损耗增大。因此,在保证牵引性能的前提下,入土深度必须可调,而且应尽量减小。入土深度有驱动轴、船体和驱动轮半径可调等三种方式。通过对关于机耕船驱动轮入土深度的文献进行研究,为研制更加方便地调节入土深度的装置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耕船 入土深度 水平推力 滚动阻力

英文摘要

The embedded depth of driving wheels of boat-type tillage machinery not only changes the maximal horizontal thrust of driving wheels,the support reaction between driving wheels and the boat body,the rolling resistance and the driving resistance from the boat body,but also the boat slip ratio,the traction efficiency,and the fuel economy etc..Provided the increase of embedded depth of driving wheels,the shear area,the maximal horizontal thrust,and the traction adhesion could be increased.Besides,the slip loss power could be decreased.However,the rolling resistance and the power loss would be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Thus,the embedded depth has to be fixable and ought to be decreased as much as possible.The depth could be regulated by the driving axis,the boat body,and the radius of driving wheels.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ose who will develop better devices to regulate the embedded depth of driving wheels of boat type tillage machinery.

Keywords :boat-type tillage machinery   embedded depth    horizontal thrust    rolling resistance  

目录

第一章 绪论5

1.1 船式拖拉机的应用概况5

1.2 船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7

1.2.1  船式拖拉机工作原理:7

1.2.2 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7

1.3 影响船式拖拉机牵引力的主要因素7

1.3.1 水田土壤对牵引力的影响7

1.3.2 船体的滑行阻力对牵引力的影响7

1.3.3 驱动轮叶片对牵引力的影响7

1.3.4 轮刺宽度对牵引力的影响8

1.4 设计任务和要求8

1.4.1  设计任务8

1.4.2 设计要求8

第二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8

2.1 船式拖拉机总体动力学分析8

2.2 驱动轮结构对牵引力的影响13

2.2.1 无后倾角时,叶片驱动面的受力情况(图2-4):13

2.2.2  有后倾角时,叶片驱动面的受力情况(图2-5):14

2.2.3  后倾角对水平推进力的影响:15

2.3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16

2.3.1  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的影响16

第三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节机构设计18

3.1 驱动轮入土深度的调节方法18

3.1.1改变驱动轮的直径;18

3.1.2调节船体来改变它与传动箱体和驱动轮轴的相对位置;18

3.1.3调节驱动轮轴来改变它与传动箱和船体的相对位置。18

3.2 轮轴调节机构设计及其受力分析19

3.2.1机耕船禁止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分析19

3.2.2机耕船驱动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分析21

3.3 轮轴调节机构及其构件设计及轮轴调节机构零件强度校核22

3.3.1 齿轮的设计22

3.3.2传动轴的设计25

3.2.3 驱动轴的设计29

第四章 设计总结33

4.1 结论综述33

4.2 存在不足34

4.3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节机构发展趋势35

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船式拖拉机的应用概况

   六十年代初期, 我国就已开始了机耕船的试验研完工作, 全国先后有几十个单位进行了机耕船的科研、生产和推广使用。多年来, 机耕船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功能单一到综合利用、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10个省研制了机耕船, 共研制了31种样机, 研制单位达75个。这些产品中有5-7马力和10-12马力两个功率等级, 5-7马力的机耕船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湖南, 其它省主要是10-12马力。

现有机耕船的结构形式分三种, 一种是所谓“ 手扶拖拉机上船” , 利用手扶拖拉机的传动系统, 加以适当改装的变型, 这种机耕船主要带驱动型农具(如旋耕机、主动耙等) , 虽也可进行犁耕作业, 但传动系统强度不够, 损坏较严重。第二种是根据水田的使用要求重新设计的机耕船, 这种机耕船的结构比较合理, 传动系统的强度较高, 它属于牵引、驱动兼用型。另一种是简易型, 没有变速箱, 除末端有一对齿轮或两对齿轮传动外, 主要靠三角皮带减速、传递功率及转向, 只能前进, 不能倒退, 它主要和一些牵引农具配套。

七十年代是我国机耕船成长及大发展时期, 有24种型号的机耕船通过了省或地区级鉴定, 并投入了批量或小批量生产。南方-12机耕船被列为国家农机新产品重点科研项目, 并于1980年11月通过了部级鉴定。与此同时, 机耕船的理论研完及情报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 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有关工厂作了大量的试验研完工作, 写了一些机拚船方面的科学论文。为了加强机耕船的学术交流, 先后成立了机耕船情报分网及相应的专业学组, 并积极开展了工作, 对于今后机耕船的发展, 无疑将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机耕船之所以能不断发展, 主要是因它在水田耕作中具有优于拖拉机的良好性能。机耕船开始用于湖区水田, 逐渐发展到平原、丘陵甚至山区的水田, 很快就遍及十几个省、市, 不仅南方的水稻产区使用, 北方的许多水稻产区也开始使用了机耕船。

最近, 有人曾经对各类水田动力机械年作业量作过调查, 机耕船出勤率比拖拉机高60%,平均每马力作业量高2.5-3倍。据有关资料统计, 机耕船年工作量合计都在20亩??亩以上, 高达480亩。在南方有些省, 机耕船的耕地面积已达总耕地面积的30%-40%。

1.2 船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

1.2.1  船式拖拉机工作原理:

①将一般拖拉机的行走机构的支承和驱动功能分别用船体(或滑撬)和驱动行走机构来代替,以保证不会发生滑转下陷,使拖拉机始终“浮”在土壤表层。

②采用支承面积很大的、底面平滑的流线形船体(或滑撬)及拖板,使拖拉机的接地比压降低到0.025~0.06公斤/厘米~2,从而保证即使是在最松软的土壤上工作,沉陷量也不超过5厘米。[其重心和在工作状态下的浮心虚尽可能接近接地面积的几何中心,并能使前部稍为翘起,前部应有较大的圆弧过渡部分,以降低其滑行咀力]。

③采用具有较大剪切面积的驱动行走机构,以保证产生足够的土壤推进力;它最好是能垂直入出。

1.2.2 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

     驱动轮调节机构采用动力调整,动力调整是利用驱动轮在驱动时对最终传动壳体形成的反扭矩和一些外力来使壳体转动的,它的调整机构实际上是一套锁紧机构。在进行入土深度调整时,应将锁紧机构松开,当入土深度调整完成后,用锁紧装置将最终传动箱体的位置加以固定。驱动轮调节机构采用摩擦锁紧机构。最终传动壳体的轴套部分装在轴套盘中,在轴套接盘内孔的侧壁上有一小孔,孔内装有卡紧块,当转动双向螺钉使卡紧块相互靠拢时,它们将轴套夹紧,利用它产生的摩擦力矩防止轴套转动,起到锁紧作用。转动螺钉使卡紧块相互分离时,则轴套被放松,即可进行动力调整。

1.3 影响船式拖拉机牵引力的主要因素

1.3.1 水田土壤对牵引力的影响

    水田土壤是机耕船的工作介质,机耕船的行走机构与它相互作用并产生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大小除了与机耕船的形态、整机参数和行走机构结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有密切的关系。

1.3.2 船体的滑行阻力对牵引力的影响

    滑行阻力包括船体前方压实土壤阻力和船底面的摩擦阻力。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船体下陷较小,船体头部总是稍向上方抬起,因而没有明显的推土阻力,而一般水田表层水较浅,机耕船行驶速度不高,可以不考虑水对船体的阻力。

1.3.3 驱动轮叶片对牵引力的影响

    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增加时,船尾部分被顶起而离开地面,减小了船底的有效接触面积并使船体的承重滑行作用减小,而驱动轮的承重则相对增加,土壤变形大。滚动阻力也随之增大。可见叶片入土深度越大则行驶阻力越大。

1.3.4 轮刺宽度对牵引力的影响

    增加轮刺的宽度,使得土壤的剪切面积增大,从而获得一定的有效牵引力。土壤最大水平推力得到增加,然而滚动阻力和转向阻力随之增加,这样使得有效牵引力增加并不显著,这是得不偿失的办法。因此,为了提高机耕船的有效牵引力,不能采用过宽的驱动轮。

1.4 设计任务和要求

1.4.1  设计任务

    1.保证机耕船以浮滑为主性能的发挥;

    2.扩大机耕船的适应范围;

    3.改变机组负荷,功率利用率高。

1.4.2 设计要求

     对驱动轮调节机构的锁紧机构的要求是工作可靠、有足够的锁紧力矩、机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在进行调整机构设计时,应该注意最终传动箱体的支撑刚度问题,这是因为最终传动箱体与传动箱的配合部分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设计时应该保证他们具有较长的配合长度,零件的形状应避免应力集中或局部负荷过大。

第二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

2.1 船式拖拉机总体动力学分析

(一)机耕船船体的滑行阻力

     机耕船运动时,船体是在水田表层上滑行的,其滑行阻力Pc是整机行驶阻力的一部分。船体滑行时,其阻力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船体前方向下压实土壤形成沟辙所需的力;

2.船体底面和侧面与土壤间的吸附摩擦力;

3.船体前方的推土阻力;

4.水田中表层水对船体的阻力。

(二)纵向平面内的受力分析

     驱动轮后置的机耕船悬挂农具进行耕作,当机组做等速直线运动时,在其纵向平面内作用的外力有:(图2-1)

4.3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节机构发展趋势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 显然生产规模缩小了, 但农忙时劳力仍显得十分紧张。农民要求做到既精耕细作, 又不误农时, 光靠牛耕牛耙就不行了。农民算了一笔帐, 牛耕牛耙不但成本高、质量差, 还耽误农时,而且饲料成本高, 加上耕牛的病残死亡威胁, 因此农民普遍认为:买牛不如买机。从近两三年的趋势来看, 更多的农民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来购买农业机械是可能的。目前, 水田耕作机械化还是整个农业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目前销售量较大的手扶拖拉机主要是从事早地作业和运输, 随着水田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机耕船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根据农村目前的生产形势, 看来需要发展5-8马力的小型机耕船。前段时期, 主要抓了12马力机耕船的研究和生产, 该产品得到农民的欢迎。但由于5-8马力机耕船体积小, 重量轻, 价格便宜, 更适合当前农村的购买力和生产条件。

机耕船的性能应向综合利用方面发展。我国农村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人均收入也不高, 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 大多数农村可能是以个体户或联户经营为主。由于经营规模小, 不可能买多种型式的农业机械。另外, 我国南方及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 单一种植水稻的地区已不多, 多属水、早兼作,这就希望机耕船既能耕整水田又能耕整旱地, 还能搞运输,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机耕船的利用率, 捉高经济效益。

产品质显是产品生存的根本, 机耕船发展过程中, 同样必须狠抓质量。现有的定点生产厂必须针对当前产品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 逐条落实加以解决。同时, 必须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切实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机耕船的理论研工作,应加强试验设备的建设, 使用先进的测试技木和试验方法。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生产部门要组织得力的技术力量从事机耕船的研究。对于一些攻关项目, 主管部门应下达课题、组织力量、安排经费。研免还要与生产相结合, 应着重解决目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机械制图》编写组编.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

2?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机械设计.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3?武汉工学院拖拉机教研室、机耕船研究室编.机耕船原理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年8月

4?东南大学机械学学科组郑文伟,吴克坚主编.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5?刘鸿文,林建业,曹曼玲编著.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Ι.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6?李文哲,许绮川主编.汽车拖拉机学.第二册.底盘构造与车辆理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12月

7?张福润,吴博达,贾云福,王宛山,张世昌参编.王先奎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

8?李志红副主编.孙岩,陈晓罗,熊涌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7年3月

9?南京工程学院、沈阳大学组编.陈于萍,周兆元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

10?于永泗,齐民主编.机械工程材料.第八版.大连:大力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1   巩云鹏、田万禄等主编.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12   孙志礼,冷兴聚,魏严刚等主编. 机械设计.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13   刘鸿文主编.  材料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编. 理论力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内容简介: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 目:12-型船式拖拉机驱动轮调节机构设计 学 院: 工学院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年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二0 一三 年 五 月中文摘要机耕船驱动轮入土深度不仅影响驱动轮的最大水平推力、驱动轮和船体的支承反力、滚动阻力以及船体的行驶阻力等,而且影响机耕船的滑转率、牵引效率、燃油经济性等。增加入土深度,虽然增大了剪切面积,可使最大水平推力增加,牵引附着性能增强,滑转损失功率减小,但会使滚动阻力增加,功率损耗增大。因此,在保证牵引性能的前提下,入土深度必须可调,而且应尽量减小。入土深度有驱动轴、船体和驱动轮半径可调等三种方式。通过对关于机耕船驱动轮入土深度的文献进行研究,为研制更加方便地调节入土深度的装置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机耕船 入土深度 水平推力 滚动阻力 英文摘要The embedded depth of driving wheels of boat-type tillage machinery not only changes the maximal horizontal thrust of driving wheels,the support reaction between driving wheels and the boat body,the rolling resistance and the driving resistance from the boat body,but also the boat slip ratio,the traction efficiency,and the fuel economy etc.Provided the increase of embedded depth of driving wheels,the shear area,the maximal horizontal thrust,and the traction adhesion could be increased.Besides,the slip loss power could be decreased.However,the rolling resistance and the power loss would be simultaneously increased.Thus,the embedded depth has to be fixable and ought to be decreased as much as possible.The depth could be regulated by the driving axis,the boat body,and the radius of driving wheels.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ose who will develop better devices to regulate the embedded depth of driving wheels of boat type tillage machinery. Keywords :boat-type tillage machinery embedded depth horizontal thrust rolling resistance 目录第一章 绪论51.1 船式拖拉机的应用概况51.2 船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71.2.1 船式拖拉机工作原理:71.2.2 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71.3 影响船式拖拉机牵引力的主要因素71.3.1 水田土壤对牵引力的影响71.3.2 船体的滑行阻力对牵引力的影响71.3.3 驱动轮叶片对牵引力的影响71.3.4 轮刺宽度对牵引力的影响81.4 设计任务和要求81.4.1 设计任务81.4.2 设计要求8第二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82.1 船式拖拉机总体动力学分析82.2 驱动轮结构对牵引力的影响132.2.1 无后倾角时,叶片驱动面的受力情况(图2-4):132.2.2 有后倾角时,叶片驱动面的受力情况(图2-5):142.2.3 后倾角对水平推进力的影响:152.3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162.3.1 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的影响16第三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节机构设计183.1 驱动轮入土深度的调节方法183.1.1改变驱动轮的直径;183.1.2调节船体来改变它与传动箱体和驱动轮轴的相对位置;183.1.3调节驱动轮轴来改变它与传动箱和船体的相对位置。183.2 轮轴调节机构设计及其受力分析193.2.1机耕船禁止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分析193.2.2机耕船驱动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分析213.3 轮轴调节机构及其构件设计及轮轴调节机构零件强度校核223.3.1 齿轮的设计223.3.2传动轴的设计253.2.3 驱动轴的设计29第四章 设计总结334.1 结论综述334.2 存在不足344.3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节机构发展趋势35文献第一章 绪论 1.1 船式拖拉机的应用概况 六十年代初期, 我国就已开始了机耕船的试验研完工作, 全国先后有几十个单位进行了机耕船的科研、生产和推广使用。多年来, 机耕船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功能单一到综合利用、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现有10个省研制了机耕船, 共研制了31种样机, 研制单位达75个。这些产品中有5-7马力和10-12马力两个功率等级, 5-7马力的机耕船主要分布在四川和湖南, 其它省主要是10-12马力。现有机耕船的结构形式分三种, 一种是所谓“ 手扶拖拉机上船” , 利用手扶拖拉机的传动系统, 加以适当改装的变型, 这种机耕船主要带驱动型农具(如旋耕机、主动耙等) , 虽也可进行犁耕作业, 但传动系统强度不够, 损坏较严重。第二种是根据水田的使用要求重新设计的机耕船, 这种机耕船的结构比较合理, 传动系统的强度较高, 它属于牵引、驱动兼用型。另一种是简易型, 没有变速箱, 除末端有一对齿轮或两对齿轮传动外, 主要靠三角皮带减速、传递功率及转向, 只能前进, 不能倒退, 它主要和一些牵引农具配套。七十年代是我国机耕船成长及大发展时期, 有24种型号的机耕船通过了省或地区级鉴定, 并投入了批量或小批量生产。南方-12机耕船被列为国家农机新产品重点科研项目, 并于1980年11月通过了部级鉴定。与此同时, 机耕船的理论研完及情报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 一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有关工厂作了大量的试验研完工作, 写了一些机拚船方面的科学论文。为了加强机耕船的学术交流, 先后成立了机耕船情报分网及相应的专业学组, 并积极开展了工作, 对于今后机耕船的发展, 无疑将起一定的推动作用.机耕船之所以能不断发展, 主要是因它在水田耕作中具有优于拖拉机的良好性能。机耕船开始用于湖区水田, 逐渐发展到平原、丘陵甚至山区的水田, 很快就遍及十几个省、市, 不仅南方的水稻产区使用, 北方的许多水稻产区也开始使用了机耕船。最近, 有人曾经对各类水田动力机械年作业量作过调查, 机耕船出勤率比拖拉机高60%,平均每马力作业量高2.5-3倍。据有关资料统计, 机耕船年工作量合计都在20亩亩以上, 高达480亩。在南方有些省, 机耕船的耕地面积已达总耕地面积的30%-40%。中国是一个盛产水稻的国家,而适于水稻种植的田地中,有40007000亩深泥脚田(等包括湖田、冬水田、海涂田)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这些深泥脚水田的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承压能力极差,其表层压强度一般均在510kpa以下。这样的深泥脚田,土囊肥沃,增产潜力很大。但长期以来,生产方式极其落后,产量极低,机械化问题得不到解决。以前,深泥脚水田靠牛或人力耕种。牛下深泥脚水田,不仅腿脚深陷、行走艰难,使生产率极低;而且由于冬春寒冷、夏季酷热,农时紧、农活重,致使不少耕牛死亡。有些地区,只能靠几个强劳力拉一张犁进行耕作,劳动极其繁重。一些极深的田,则用戳眼插秧,土囊中年不得翻耕。有的地区曾试图用拖拉机下深泥脚水田耕作,但是沉陷很大,以致后桥、半轴壳、发动机油底壳等均没入泥中而无法前进,更无法进行作业。机耕船正是深泥脚水田地区人民向大自然开战所取得的卓著成果。机耕船的诞生解决了深泥脚水田机械化这一难题,使耕种深泥脚水田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洪湖12型机耕船研制工作的进展,机耕船受到国内有关方面的重视,湖北省各地和其他一些省市陆续获得了样机。自1971年开始,我国各地(特别是南方)相继开展了各种机耕船的研制工作。数年来各地的机耕船相继定型投产,从数量到品种均获得大幅度增长,迅速推进了这些省的水田机械化。各省在机耕船的研制中,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耕作方法、工业水平的不同,对机耕船使用性能进行改进,因地制宜的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机型。 机耕船的使用, 有效地缓和了大忙季节父畜、动力紧张的矛盾。据调查, 湖南酸矍县均楚公社樟树弯大队在推广机耕船以前,因劳力不足, 耕整作业往往赶不上季节, 迫不得已采取了“ 两早一迟” 的农艺路线, 结果早稻每亩减产了100 斤, 晚稻每亩减产了200斤, 全年每亩减产了300斤。推广机耕船以后, 及时完成了耕整作业, 改“ 两早一迟” 为“ 两迟一早” , 即推迟翻耕绿肥、多插迟熟早稻品种, 提早插杂交晚稻。每年每亩多增产粮食达300斤, 同时晚稻杂交面积由过去的占总水稻面积的60%提高到85%。 消灭了早熟早稻品种, 使全大队粮食年平均总产量由过去90多万斤提高到120万斤, 粮食增产幅度为25%。1.2 船式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1.2.1 船式拖拉机工作原理:将一般拖拉机的行走机构的支承和驱动功能分别用船体(或滑撬)和驱动行走机构来代替,以保证不会发生滑转下陷,使拖拉机始终“浮”在土壤表层。采用支承面积很大的、底面平滑的流线形船体(或滑撬)及拖板,使拖拉机的接地比压降低到0.0250.06公斤/厘米2,从而保证即使是在最松软的土壤上工作,沉陷量也不超过5厘米。其重心和在工作状态下的浮心虚尽可能接近接地面积的几何中心,并能使前部稍为翘起,前部应有较大的圆弧过渡部分,以降低其滑行咀力。采用具有较大剪切面积的驱动行走机构,以保证产生足够的土壤推进力;它最好是能垂直入出。1.2.2 驱动轮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 驱动轮调节机构采用动力调整,动力调整是利用驱动轮在驱动时对最终传动壳体形成的反扭矩和一些外力来使壳体转动的,它的调整机构实际上是一套锁紧机构。在进行入土深度调整时,应将锁紧机构松开,当入土深度调整完成后,用锁紧装置将最终传动箱体的位置加以固定。驱动轮调节机构采用摩擦锁紧机构。最终传动壳体的轴套部分装在轴套盘中,在轴套接盘内孔的侧壁上有一小孔,孔内装有卡紧块,当转动双向螺钉使卡紧块相互靠拢时,它们将轴套夹紧,利用它产生的摩擦力矩防止轴套转动,起到锁紧作用。转动螺钉使卡紧块相互分离时,则轴套被放松,即可进行动力调整。1.3 影响船式拖拉机牵引力的主要因素1.3.1 水田土壤对牵引力的影响 水田土壤是机耕船的工作介质,机耕船的行走机构与它相互作用并产生作用力。这些作用力的大小除了与机耕船的形态、整机参数和行走机构结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有密切的关系。1.3.2 船体的滑行阻力对牵引力的影响 滑行阻力包括船体前方压实土壤阻力和船底面的摩擦阻力。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船体下陷较小,船体头部总是稍向上方抬起,因而没有明显的推土阻力,而一般水田表层水较浅,机耕船行驶速度不高,可以不考虑水对船体的阻力。1.3.3 驱动轮叶片对牵引力的影响 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增加时,船尾部分被顶起而离开地面,减小了船底的有效接触面积并使船体的承重滑行作用减小,而驱动轮的承重则相对增加,土壤变形大。滚动阻力也随之增大。可见叶片入土深度越大则行驶阻力越大。1.3.4 轮刺宽度对牵引力的影响 增加轮刺的宽度,使得土壤的剪切面积增大,从而获得一定的有效牵引力。土壤最大水平推力得到增加,然而滚动阻力和转向阻力随之增加,这样使得有效牵引力增加并不显著,这是得不偿失的办法。因此,为了提高机耕船的有效牵引力,不能采用过宽的驱动轮。1.4 设计任务和要求1.4.1 设计任务 1.保证机耕船以浮滑为主性能的发挥; 2.扩大机耕船的适应范围; 3.改变机组负荷,功率利用率高。1.4.2 设计要求 对驱动轮调节机构的锁紧机构的要求是工作可靠、有足够的锁紧力矩、机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在进行调整机构设计时,应该注意最终传动箱体的支撑刚度问题,这是因为最终传动箱体与传动箱的配合部分具有一定的间隙,在设计时应该保证他们具有较长的配合长度,零件的形状应避免应力集中或局部负荷过大。第二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2.1 船式拖拉机总体动力学分析(1) 机耕船船体的滑行阻力 机耕船运动时,船体是在水田表层上滑行的,其滑行阻力Pc是整机行驶阻力的一部分。船体滑行时,其阻力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船体前方向下压实土壤形成沟辙所需的力;2. 船体底面和侧面与土壤间的吸附摩擦力;3. 船体前方的推土阻力;4. 水田中表层水对船体的阻力。(2) 纵向平面内的受力分析 驱动轮后置的机耕船悬挂农具进行耕作,当机组做等速直线运动时,在其纵向平面内作用的外力有:(图2-1) 图2-1 驱动轮后置时机耕船机组纵向平面内的总体受力分析1. 机耕船的重量Gs,a是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与机耕船重心的纵向坐标a。2. 农具重量Gn,与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为An;3. 土壤对船底的垂直反力Yq(与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为Lc),和滑行阻力的合力Pc(与驱动轮轴线的垂直距离m);4. 土壤对二个驱动轮的垂直反力Yq(与驱动轮轴线的水平距离为Aq),和水平推进力Xq;5. 土壤对犁铧总的工作阻力R在纵向平面内的分力Rxz。6. 土壤对犁侧板的纵向水平阻力Fx,其作用线可近似看作与Rx一致。Rx+Fx=Pt为机耕船的牵引阻力。 在耕作过程中,悬挂农具与机耕船构成一个整体,只进行位调节。机耕船的下陷深度为Hc,驱动轮轴与船尾的水平距离为Lw。 根据上述受力状况,可列出机耕船在水田中稳定耕作时所受各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衡方程式: 水平方向:Xq=Rx+Fx+Pc=Pc+Pt (2-1) 垂直方向:Gs+Gn+Rz=Yc+Yq (2-2) 式中 Rz方向向下时为正。 将机耕船在水田中稳定耕作时所受各力对驱动轮轴线O去矩,可写出下列力矩平衡方程式: +(Rx+Fx)(-+m)+Pcm=YcLc+Yq+XqRd+Gn+Rz 上式各参数中,鉴于水田犁耕耕深不大,可以近似的认为=hc;将犁的工作阻力看作是水平作用的,即Rz=0;同时代入Mq=Xq+Yq, 上式即可简化为: Gsa+Xqm=YcLc+Mq+Gn (2-3)综合分析式(2-1)、(2-2)、(2-3)可以得出下列结论:1. 式(2-1)表明,驱动轮的推进力是用来克服机耕船牵引阻力和船体滑行阻力的。2. 机耕船使用重量形成使机组前的力矩;农具重量形成使机组后翻力矩。(3) 横向平面的受力分析 机耕船悬挂农具进行耕作时,一般右侧驱动轮走在犁沟中。但由于左右两驱动轮的入土深度本已大于耕深,且有船体支撑着机耕船的大部分重量,因此,一侧驱动轮走在犁沟,不会引起船体横向的明显歪斜。船体的横向水平位置绘制其受力分析图(图2-2)。当机组做等速直线运动时,在其横向垂直平面内作用的外力有: 图2-2 机耕船机组在横向平面内的受力分析 1.机耕船的使用重量Gs; 2.农具重量; 3.土壤对船底的垂直反力的合力Yc; 4.土壤对左右两驱动轮的垂直反力; 5.土壤对犁铧总的阻力R在横向平面内的分力。由上述受力状态,可以写出机耕船等速直线运动时,横向垂直平面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式: 水平方向: (2-4) 垂直方向: (2-5) 对O点取矩: (2-6)在式(3-15)中,若设e=0,en=0,Rz=0,且Ry=N,可得 (2-7)我们可以就式(2-6)(2-7)进行如下讨论:1. 与是有差别的,虽能由于机耕船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左右轮入土深度大致相同,但左轮全部入土深度都与土壤接触,受到土壤的反作用;而右轮走在犁沟中,只有轮尖部分接触下层土壤,所受土壤反力要小些。当然,由于水田下层土壤机械强度较大,不会比小很多。2. 由式(2-6)可知,当其它条件不变时,e增大,可使减小,因此,有时机耕船有意将整机重心偏向未耕地一些。(4) 水平平面的受力分析 机耕船悬挂农具进行耕作,当机组等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平面所外力如下(2-3) 图2-3 机耕船机组在水平平面内的受力分析1.左右驱动轮的驱动力。和土壤对左右驱动力的滚动阻力。2.土壤对船体的滑行阻力;3. 土壤对犁铧总的阻力R在水平平面内的分力。由上述受力状态,水平平面的力和力矩平衡方程式: 纵向方向: (2-8) 横向方向: 对O点取矩: 由 可将上式化简为 (2-9)在式(2-9)中, 由于和偏离机耕船纵向对称平面,将造成整个机组向已耕地偏转的力矩。由于机耕船在耕作时,一般右轮走在犁沟中,虽两轮入土深度一样,但因接触图层的高度不同,土壤对左右轮的水平推进力仍然是不同的,且,这样不仅不能依靠来平衡上述偏转力矩,而且又造成了机组向已耕地偏转力矩。2.2 驱动轮结构对牵引力的影响 驱动叶轮滚动阻力和水平推进力的大小,取决于叶轮与土壤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各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和土壤的有关各项特性。2.2.1 无后倾角时,叶片驱动面的受力情况(图2-4): 图2-4 无后倾角叶片驱动面受力见图 总的水平反力为: 总的垂直反力:以上各式中的符号为: Ni:各入土叶片驱动面所受法向力的合力; n:入土的叶片数;:叶轮的转角;:叶片间的夹角,Z为叶片数;Ui:各入土叶片驱动面与土壤的摩擦系数;:法向力和摩擦力的合成力与垂直线的夹角;由此可见,土壤对叶片驱动面的水平推进力和垂直反力是随叶轮转角而变化的,其变化周期转角为。叶片数越少,角越大,则水平推进力和垂直反力变化幅度越大。如果机耕船左右驱动轮叶片的转角不同步,则两驱动轮将产生不等的推进力,而机耕船产生方向和大小都周期性变化的偏转力矩,这一偏转力矩对机耕船的作业是不利的。为了尽量减小这种不利的影响,就应该减小角,即增大叶片数。但叶片数过多,又会使叶轮易积泥,而降低叶轮的性能。因此,将叶轮上的叶片分两排错开布置,就即可减小角,又不易积泥,是有利的。2.2.2 有后倾角时,叶片驱动面的受力情况(图2-5): 图2-5 有后倾角的叶片驱动面上的受力分析驱动面所受总的水平反力为:驱动面所受总的垂直反力为: 驱动面上的垂直反力所产生的滚动阻力矩为:2.2.3 后倾角对水平推进力的影响: 具有后倾角的叶片驱动面上所受的水平推进力为: 或 这就是只考虑叶片驱动面后倾角对驱动面上承受水平推进力的影响,推导出来的后倾角对水平推进力的影响关系式。水平推进力随后倾角的加大而减小。综上所述,具有后倾角的叶片驱动面,可使滚动阻力降低,但同时也使水平推进力降低。所以,在滑转率相同的条件下,只有当Rdq大于Rdq,才能使叶片驱动面具有后倾角的叶轮的滚动阻力比水平推进力降低较大的比例,使挂钩牵引力有所提高,因而牵引效率也有所提高,而且还可减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负荷程度。但由于叶片驱动面具有后倾角的叶轮在减小滚动阻力的同时,也使水平推进力降低,如需发挥更大的牵引力,叶轮的滑转率也会随着增加,所以牵引效率并不能显著提高。只有在减小滚动阻力的同时,增大或减小水平推进力,而又不使滑转率加大,才是提高牵引效率的根本方向。如果改变叶片的运动规律,使叶片垂直入、出土,就可能使牵引效率获得大幅度的提高。但要全面满足驱动轮的各项要求,依旧是很难的。2.3 驱动轮入土深度对牵引力的影响2.3.1 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的影响 在泥脚深度为15cm的水田中,测定那个湖北-12机耕船驱动轮轴在三种不同位置的行驶阻力值(表2-1),可以看出:在浅泥脚水田中,当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增加时,船尾部分被顶起而离开地面,减小船底的有效接触面积并使船体的承重滑行作用减小,而驱动轮的承重则相对增加,土壤表形增大,滚动阻力也随之增大。可见,叶片入土深度越大则其行驶阻力越大。 表2-1 浅泥脚水田中行驶阻力 项 目 测 定 值 船尾离地高度(厘米)01020 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厘米) 左 轮141719 右 轮1316.518 行驶阻力265297320 为了观察叶片入土深度对驱动轮附着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湖北-12机耕船在泥脚深20cm水田中不同叶片入土深度时驱动轮完全滑转状态的最大牵引力值列于表2-2. 由表2-2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叶片入土深度越大则牵引附着性能越好,即滑转率越小,相应的滑转率损失也就越小,而由表2-1可知,由于叶片入土深度增加又将行驶阻力形成的功率消耗增大。为了得到一个合理的入土深度h值的存在,我们列出公式 (2-10) 式中 Nt:牵引功率(马力); Nq:驱动轮发挥的功率(马力); :驱动轮滑转率 :机耕船行驶阻力 V:工作速度(公里/小时) 表2-2 湖北-12机耕船在泥脚深20cm水田不同叶片入土深度时的最大牵引力值 叶片入土深度(厘米) 最大牵引附着力 13.7 0 14.7 260 15.6 320 16.5 400 17.5 440 18.5 460 19.4 480 根据表2-1及2-2中的数据规律,我们近似的假设 =D/h (2-11) 式中 h:叶片入土深度; C、D:比例系数。 以(2-10)式代入(2-11)得 将Nt对h取微分得: 因式中各元的代数都大于0,因此0,也就是说,当=0时,Nt有最大值,此时 则 时, 这样,就从理论上证明了,在驱动轮发挥的功率和工作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每种条件一定的土壤都有一个最佳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h值,使机耕船获得最大的牵引功率。 一般在附着性能足够的情况下,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不当引起的行驶阻力增大仍然是使牵引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充分发挥机耕船的特点,提高它对各种土壤的适应性以提高牵引效率,采用驱动轮叶片入土深度可调机构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章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节机构设计3.1 驱动轮入土深度的调节方法调整驱动轮入土深度实质上是改变船底的离地间隙,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3.1.1改变驱动轮的直径; 改变驱动轮的直径的方法不需要专门的调整机构,可以通过配合几种不同直径的驱动轮来解决。如湖北-12型机耕船即配备有760和820毫米两种直径的驱动轮,可以得到220毫米和250毫米二种入土深度。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调整范围小、调整级别少,在田间使用中更换驱动轮不太方便。有的单位设计了可变直径的驱动轮,能在一定入土深度范围内进行无极调节,但其调整范围依旧较小,驱动轮机构比较复杂,其工作可靠性也有待在生产实践中考验。3.1.2调节船体来改变它与传动箱体和驱动轮轴的相对位置; 调节船体对传动箱体和驱动轮相对位置的方法在川丰5-3型机耕船上,它是用增减传动箱底与船体支架间的垫木厚度来实现的。这种调整方式也不需要专门的调整机构,但调整范围较小,调整方式复杂费力,不适合在田间进行。在船体与机架分开制造的情况下,用改变它们之间固定点高度的方法,即调整船体高度的方法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在一种试制的25马力机耕船上,用液压机构来调整船体与机架间的相对位置,它具有调整方便、操作省力等优点。这种调整方式的缺点是不能单个调整驱动轮的入土深度,还需要作出改进。3.1.3调节驱动轮轴来改变它与传动箱和船体的相对位置。 将机耕船最终传动作为单独总成时,用转动最终传动壳体的方法,可以改变驱动轮轴相对船体的高度,实现单个驱动轮的调整。图3-1为其调整示意图, 图3-1 驱动轮入土深度调整示意图它和拖拉机驱动轮离地间隙调整的原理是相同的,其区别在于拖拉机的最终传动壳体在转动后与传动箱的连接是用螺栓固紧的,这样的调整方式只能是有级的,其调整级数也较少。在机耕船上则采用了专门的调整锁紧机构,有可能得到较多的调整级别,甚至可实现无极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在改变驱动轮入土深度的同时,也改变了驱动轮轴与船尾的距离,这对机耕船的总体受力状态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转动最终传动壳体时,需要克服与其传动箱体间连接部分的摩擦阻力矩和由于地面垂直反力或重力引起的阻力矩,这就需要消耗一定的动力。 转动最终传动壳体的调整机构,按调整时的动力来源分为手动调整和动力调整两种方式。但手动调整速度慢、操作费力,它没有专门的锁紧装置,当螺母和丝杠间间隙较大时,容易造成零件间的冲击。而动力调整是利用驱动轮在驱动时对最终传动壳体形成的反扭矩与其它一些外力来使壳体转动的,它的调整机构实际上是一套锁紧装置。在进行入土深度调整时,应将锁紧装置松开,当入土深度调整完成后,用锁紧装置将最终传动箱体的位置加以固定。3.2 轮轴调节机构设计及其受力分析 在进行动力调整时,作用在最终传动组合件纵向平面的外力对壳体形成的力矩,应大于转动壳体时的阻力矩(摩擦力矩),因此应对最终传动组合件进行受力分析,以找出实现动力调整的基本条件,并确定调整锁紧机构的工作负荷。3.2.1机耕船禁止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分析 图3-2为机耕船处于静止状态时,最终传动组件的受力图。图中O1、O2分别为最终传动主、从动齿轮轴线,其连线与水平线夹角为。作用的外力有: 图3-2 机耕船静止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图1. 最终传动组件的重量Gm,可以近似的认为作用在O2点上;2. 地面对驱动轮的垂直反力Yq,它的大小是由驱动轮的下陷深度和土壤承压能力决定的;3. 转动最终传动壳体时的摩擦阻力矩Mf,它的方向与壳体转动方向相反;4. 船体作用在最终传动壳体上的重量Gc,作用在O1点上。 当船体支撑在土壤表层上、锁紧机构处于放松状态时,可以近似的认为Gc=0,这时Yq总是小于或等于Gm,最终传动壳体在重力作用下,只可能顺时针转动,转动的条件为: (Gm-Yq)*A*COSMf 式中A为主、从动齿轮中心距。可见在土壤承压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当松开锁紧机构后,可以依靠最终传动组件的重量来增大驱动轮的入土深度,但入土深度受到土壤支撑反力的限制。 第二种情况是土壤承压能力较强或机耕船禁止在路面上时,这时船体没有支撑在土壤表层上,船体的一部分重量Gc作用在驱动轮上,地面反力Yq为Gc与Gm之和,壳体将受到逆时针方向的力矩Gc*A*COS,驱动轮将向上运动,直至船体支撑在土壤表面,其重量不再作用到最终传动壳体上,或O1点降至最低位置为止。 上述两种情况是依靠重量来进行调整的,只能在特定状况下作一定限度的调整。3.2.2机耕船驱动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分析 当驱动轮在驱动力矩Mq作用下转动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到的作用力见图3-3。 以驱动轮逆时针转动为例,作用在最终传动组件上的外力有图(3-3 a): a) 加大入土深度时 b) 减小入土深度时图3-3 机耕船驱动时最终传动组件受力图1. 最终传动组件重量Gm,近似认为作用在O2点;2. 最终传动主动齿轮的扭矩M1。当最终传动比为时,它与驱动力矩Mq的关系为: M1=Mq/im 3. 土壤作用于驱动轮的驱动力Pq、滚动阻力Pfq、垂直反力Yq,作用点距驱动轮轴的垂直距离为rd,水平距离为aq;4. 船体作用在最终传动组件O1点上的水平力Fq和垂直力Gc;5. 最终传动壳体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矩Mf。 上述外力对O1点形成的入土力矩Mo1为: 式中 A:O1O2间的距离; a : O1O2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保证使驱动轮入土深度增加的条件是Mo10,在式(3-1)中,由于A/rd*sina1,因而驱动力矩Mq增大后将使入土力矩增大,易于入土。若此时驱动轮已接触硬底层或驱动轮行驶在路面上,则船体将向上抬起。当土壤表层强度较低,导致驱动轮完全滑转时,驱动力矩Mq将很小,形成的入土力矩Mo1也较小,此时进行调整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用猛接离合器的方法,利用驱动轮加速时的惯性阻力来获得较大的Mq。 为了减小驱动轮的入土深度,应使最终传动组件逆时针转动,这时机耕船应倒退行驶,其受力状况见图2-30 b,则最终差传动壳体绕O1点的出土力矩Mo1为: 当驱动轮轴O2位于轴O1的左方时,讨论的方法和上述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为使驱动轮入土深度增大,最终传动壳体应逆时针转动,因而用机耕船倒退行驶进行,其入土力矩仍用式(3-1)计算;为减小驱动轮入土深度,机耕船应向前行驶,其出土力矩仍用式(3-2)计算。3.3 轮轴调节机构及其构件设计及轮轴调节机构零件强度校核3.3.1 齿轮的设计(1)使用条件分析 传递功率: 主动轮转速: 齿数比: 转矩: 圆周速度:估计 属低速、中载,重要性和可靠性一般的齿轮传动。(2) 设计任务 确定一种能满足功能要求和设计约束的较好的设计方案,包括: 一组基本参数:m、。 主要几何尺寸:、a等。(3) 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方式及计算许用应力 1.选择齿轮材料、热处理方式 按使用条件,属低速、中载,重要性和可靠性一般的齿轮传动,可选用软齿面齿轮。 小齿轮:45号钢,调质处理,硬度为230255HBS; 大齿轮:45号钢,正火处理,硬度为190217HBS。 2.确定许用应力 A. 确定极限应力和 齿面硬度:小齿轮按230HBS,大齿轮按190HBS。 查图3-16,得=580MPa, 查图3-17,得, B.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确定寿命、。 查图3-18得,; 查图3-19得, 。 C. 计算许用应力由表3-4取 ,许用接触疲劳应力: 许用弯曲疲劳应力: 3. 初步确定齿轮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1)选择齿轮类型 根据齿轮传动的工作条件,可选用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2)选择齿轮精度等级 按估计的圆周速度,由表3-5初步选用8级精度。 (3)初选参数 初选:,。 (4)初步计算齿轮的主要尺寸 可用式(3-16)初步计算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或模数。由于选用软齿面齿轮的方案,其齿面强度相对较弱些,故按式(3-16)计算较合理,用式(3-16)计算时,还需首先确定系数:k、 因发动机驱动,查表3-1得,;因齿轮速度不高,取,因非对称布置,轴的刚性较小,取,则。由图3-11,查得,查表3-2,得;取。 由式(3-16),可初步计算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等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按表3-7,取标准模数m=5mm,则 圆整后取:a=208mm 与估计值相近 取 ,(5)验算轮齿弯曲强度条件 , 查图3-14,得 , ; 查图3-15,得, 取 (6)确定可行方案的最终参数 , , , m=5 , , ,3.3.2传动轴的设计(1) 选择轴的材料 选择轴的材料为45号钢,经调制处理,其机械性能由表6-1-19查得:,;查表6-4,得。(2)初步计算轴径 选C=110, 故取轴的直径为40mm。(3) 轴的机构设计 按工作要求,轴上所承受的零件主要有齿轮、滚动轴承。参考轴的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可确定轴的各段尺寸。得出如图(3-1)所示结构。选取6009滚动球轴承。(4) 按弯扭合成校核A .画受力简图(如图3-4) 画轴空间受力简图(c),将轴上作用力分解为垂直受力图(d)和水平面受力图(e)。分别求出垂直面上的支反力和水平面上的支反力 图3-3 传动轴的结构尺寸设计 B.轴上受力分析 图3-4 轴的受力简图轴传递的转矩: 齿轮的圆周力: 齿轮的径向力:C.计算作用在轴上的支反力 水平面内的支反力 : 得 垂直面内的支反力 : 得 D.计算轴的弯矩,并画弯矩、转矩图 分别作出垂直和水平面上的弯矩图(f)、(g),并按进行弯矩合成,画转矩图(h)。E.计算并画当量弯矩图 转矩按脉动循环变化计算, a=0.6, 则 按计算,并画出当量弯矩图(i)。 一般而言,轴的强度是否满足只需对危险截面进行校核即可,而轴的危险截面多发生在当量弯矩最大或当量弯矩较大且轴的直径较小处。根据轴的结构尺寸和当量弯矩图可知,a-a截面处弯矩最大,且截面尺寸也非常大,属于危险截面,b-b截面处当量弯矩不大但轴径较小,也属于危险截面。其它截面强度肯定满足,无需校核弯扭合成强度。a-a截面处当量弯矩为: b-b截面处当量弯矩为: 强度校核:考虑键槽的影响,查附表6-8计算, , 则 显然 , , 故安全。E.按安全系数校核 (1)判断危险截面 截面a-a进行安全系数校核。 (2)疲劳强度校核 A.a-a截面上的应力 弯曲应力幅: 扭转应力幅: 弯曲平均应力: 扭转平均应力: B.材料的疲劳极限:根据,查表6-1得: , C.a-a截面应力集中系数。查附表6-1得: , D.表面状态系数及尺寸系数,查附表6-5,附表6-4得: , , E.分别考虑弯矩或扭转作用时的安全系数 故安全 3.2.3 驱动轴的设计(1)选择轴的材料 选择轴的材料为45号钢,经调制处理,其机械性能由表6-1-19查得:,;查表6-4,得。(2)初步计算轴径 选C=110, 故取轴的直径为40mm。(3)轴的机构设计 按工作要求,轴上所承受的零件主要有齿轮、滚动轴承。参考轴的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可确定轴的各段尺寸。得出如图(4-1)所示结构。选取6013滚动球轴承。 图3-5 驱动轴的结构尺寸设计(4)按弯扭合成校核A .画受力简图(如图4-2) 画轴空间受力简图(c),将轴上作用力分解为垂直受力图(d)和水平面受力图(e)。分别求出垂直面上的支反力和水平面上的支反力。 B.轴上受力分析 轴传递的转矩: 齿轮的圆周力: 齿轮的径向力:C.计算作用在轴上的支反力 水平面内的支反力 : 得 垂直面内的支反力 : 得 D.计算轴的弯矩,并画弯矩、转矩图 分别作出垂直和水平面上的弯矩图(f)、(g),并按进行弯矩合成,画转矩图(h)。E.计算并画当量弯矩图 转矩按脉动循环变化计算, a=0.6, 则 按计算,并画出当量弯矩图(i)。 一般而言,轴的强度是否满足只需对危险截面进行校核即可,而轴的危险截面多发生在当量弯矩最大或当量弯矩较大且轴的直径较小处。根据轴的结构尺寸和当量弯矩图可知,a-a截面处弯矩最大,且截面尺寸也非常大,属于危险截面。其它截面强度肯定满足,无需校核弯扭合成强度。a-a截面处当量弯矩为: 强度校核:考虑键槽的影响,查附表6-8计算, , 则 显然 , 故安全。E.按安全系数校核 (1)判断危险截面 截面a-a进行安全系数校核。 (2)疲劳强度校核 A.a-a截面上的应力 弯曲应力幅: 扭转应力幅: 弯曲平均应力: 扭转平均应力: B.材料的疲劳极限:根据,查表6-1得: , C.a-a截面应力集中系数。查附表6-1得: , D.表面状态系数及尺寸系数,查附表6-5,附表6-4得: , , E.分别考虑弯矩或扭转作用时的安全系数 故安全 第四章 设计总结 4.1 结论综述 机耕船在水田作业时,驱动轮的入土深度是由船体与驱动轮相对位置决定的。从对驱动轮的受力分析可知,驱动轮入土深度增大后,推进力、滚动阻力都将增大。表4-1-1为湖北-12型机耕船空行时,采用不同直径驱动轮来改变入土深度时测得的功率损失值。 表4-1-1 不同直径驱动轮空行时功率消耗驱动轮直径(mm)入土深度(mm) 前进速度(公里/小时) 消耗功率(马力)档档档档档档7502154.125.810.38102454.135.947.667.310.211.368902855.075.7610.1611.94 尽管目前这方面实验还不够充分,但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为获得较大的牵引力,驱动轮应有较大的入土深度;而驱动轮入土深度增大后,又导致滚动阻力增大、功率损失增加。因此,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和要求某一牵引力时,驱动轮应有一个合理的入土深度,才能具有较高的牵引效率。一般来说,深泥脚水田的土壤强度较差,这时驱动轮入土深度应稍大些,应保证获得足够的牵引力;在浅泥脚水田中,土壤强度较大,驱动轮入土深度应小些,应减小滚动阻力。机耕船在水田中进行耕地作业时,其右侧驱动轮往往行驶在犁沟中,而驱动轮入土深度是受船体位置限制的,因而右侧驱动轮产生的土壤推进力将小于左侧驱动轮,右侧驱动轮的滑转也比左侧严重,这将使机耕船行驶时自动向已耕地方向偏转。因此,行驶在犁沟中的驱动轮应有较大的入土深度,即左右驱动轮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并以此来克服由于农具阻力造成的偏牵引,保证机耕船有良好的直线行驶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机耕船的驱动轮采用入土深度调整机构是必要的,其左右驱动轮并应能单独调整,这是改善机耕船对不同泥脚水田的适应性,提高机耕船的使用性能和牵引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这已为生产实践所证实。 4.2 存在不足最终传动箱体置于船体外侧的方法容易引起积泥挂草,增大机耕船的行驶阻力;对它的密封性要求比较高;也会影响船体的接地宽度或机耕船的轮廓尺寸。当最终传动箱体置于船体内时,船底接地宽度为、机耕船轮距为B(图4-2a)。而最终传动箱体置于船体外侧时,为保证接地宽度为不变,必须增大轮距为(图4-2b),或保持轮距B不变,则必须减小船底接地宽度为(图4-2c)。只有将最终传动置于驱动轮毂内时(图4-2d),才能不改变上述两个参数。 图(4-2) 最终传动布置对船体宽度的影响最终传动箱体置于驱动轮毂内有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在驱动轮直径不大的情况下,轮毂内的空间是有限的,为保证必要的空间,必须减小轮刺长度或增大驱动轮直径。如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使得内齿传动的结构刚度较差、制造要求较高,它的中心距较外啮合传动的中心距小,其入土深度调整范围也较小。4.3 驱动轮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2型-船式拖拉机驱动轮调节机构设计【9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1871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