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115张精选课件_第1页
最新2015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115张精选课件_第2页
最新2015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115张精选课件_第3页
最新2015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115张精选课件_第4页
最新2015中考物理热学专题复习115张精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点 1 温度与温度计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概念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 _程度叫做温度 摄氏温度 单位:摄氏度,符号: 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_ ,沸水的温度定为 _ ,它们之间分成 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 某地气温 3.5 ,读作: _或 _ 人的正常体温在 _左右 冷热 0 100 1 负 3.5摄氏度 零下 3.5摄氏度 37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续表) 测量工具:温度计 原理 液体的 _ 使用方法 (测液体温度 ) 估:估计被测物体的 _; 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看:看清温度计的 _和 _; 放:玻璃泡 _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 _或 _; 读:待示数 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_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热胀冷缩 温度 量程 分度值 全部浸入 底部 侧壁 稳定 不能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点 2 熔化和凝固 方式 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熔化 _态 _ 态 _热 凝固 _态 _ 态 _热 固 液 吸 液 固 放 (续表) 测量工具: _、_; 采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 _,慢慢熔化,便于观察温度变化规律 海波在熔化过程中, _热量,温度 _;石蜡在熔化过程中, _热量,温度 _ 结论 装置 设计 探究课题: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温度计 停表 均匀 吸收 不变 吸收 升高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续表) 交流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 _,持续 _热 特点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点和凝固点温度相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 吸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点 3 汽化和液化 方式 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汽化 _态 _态 _热 液化 _态 _态 _热 液化方式: _、 _ 液 气 吸 气 液 放 加压 降温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续表) 测量工具: _、停表; 烧杯加盖,是为了防止热量散失,但水将要沸腾时,要把盖子拿下, 否则会使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值偏大,导致水的沸点偏 _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最后消失,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最后冲出液面,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实验 现象 装置 设计 探究课题:水的沸腾 温度计 高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续表) 实验 结论 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 _ 评估 交流 水沸腾的条件:达到 _,持续 _;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 _,气压低沸点_ 保持不变 沸点 吸热 高 低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点 6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方式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液体 _ 液体 _和 _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在 _温度下 达到 _,持续吸热 剧烈程度 _汽化 _汽化 影响因素 液体 _、 _、_ 供热快慢、气压高低 温度变化 降温制冷 吸热、温度 _ 相同点 都是 _现象,都要 _ 表面 表面 内部 任何 沸点 缓慢 剧烈 温度 表面积 空气流速 不变 汽化 吸热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点 7 升华和凝华 方式 状态变化 吸、放热情况 共同点 升华 _态 _态 _ 没有液态物质出现 凝华 _态 _态 _ 固 气 吸热 气 固 放热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点 8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与物态变化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图 4 1 B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图 4 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_ 。 14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3 2014 南昌如图 4 3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图丙的物质处于 _状态,物质由图甲直接变成图丙的过程叫做 _(填物态变化名称 )。 图 4 3 固体 凝华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4教材衔接图 4 4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_,此过程_(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 图 4 4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汽化 吸热 解析 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了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 考向典例解读与技巧点拨 例 1 2014 临沂图 4 5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 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50 B在 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 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 CD段物质处于液态 图 4 5 A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析 分析思路 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确定各点的物质状态,进而判断物态的变化。 据 答题有据 A点是该物质的初始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降低; B点温度为 50 ,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不再下降,直到 C点为止; C点的温度和 B点温度相同,但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降低,直到 D点为止。故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 B点就是晶体的凝固点, B点是液态, C点是固态, B、 C之间是固液共存状态,整个变化过程都在放热。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例 2 2014 泰安图 4 6所示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 10 以下,可是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升华 B熔化 C汽化 D凝华 图 4 6 A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审 审题要点 阅读题干,抓住关键语句“气温一直持续在 10 以下”。 析 分析思路 根据温度的高低及冰雕作品的状态变化,进而判断物态的变化。 据 答题有据 冰雕初始状态是固态,冰雕变小,如果是熔化现象,那么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但气温一直保持在 10 以下,说明不可能发生熔化现象。变小了,一定是变成了水蒸气,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分析有关物态变化类问题四部曲: 明确六种物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 明确物态变化前的状态 明确物态变化后的状态 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种类解答具体题目时,注意分析题目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例如 “物体变干”“物体变湿”“变硬”“变软”等。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例 3 2014 广安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_和 _。 审 审题要点 抓住题干中的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 析 分析思路 根据题干所述现象,联系实际,进而判断物态的变化。 液化 汽化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据 答题有据 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鸡蛋会液化为小水珠,发生的是液化现象;然后小水珠又慢慢蒸发成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的是汽化现象,所以整个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考题精炼与名师预测 一、选择题 1图 4 7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 图 4 7 C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 2014 山西如图 4 8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 AB段是液态 C海波在 BC段吸热,温度不变 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 用时约 8 min 图 4 8 C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3 (多选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 A给盛水的饮料瓶加上盖 B用电吹风把湿头发吹干 C将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放入冰箱冷藏 D将湿衣服摊开晾在通风向阳处 BD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4 2014 合肥模拟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 4 9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升华,后凝华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汽化,后凝固 图 4 9 C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解析 污水杯内的水是液态,塑料罩内之所以能够出现凝结的水滴,是因为罩内有大量的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故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在罩内凝结成水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5 2014 宜宾图 4 10中能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是 ( ) 图 4 10 A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6 2014 福州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霜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 A凝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A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二、填空题 7 2014 成都图 4 11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_。 图 4 11 0.1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8 2014 合肥模拟在北方,当气温降低到 50 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吐出来的水汽直接变成细小的雪花。这些小雪花如果互相碰撞,还会发出声响,好像翻动书页的声音。探险家把这种奇妙的声响称之为“星的耳语”。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_。 凝华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9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度可达 54 ,测此地冬季最低气温应选 _温度计,测 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_温度计。 (均选填“酒精”或“水银” ) 熔点 / 沸点 /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酒精 水银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10 2014 福州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 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 图 4 12 均匀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_(选填“ A”“ B” 或“ C”) ,此时示数是 _ ,试管中的物质呈 _态。 B 3 液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4 1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没有达到 100 ,所以没有沸腾 B小明同学实验前,需要将烧杯内的水加满 C烧杯内的水一般都是从热水瓶里取的初始温度较高的水 D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然后再描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即可 C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图 4 13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解析 没有达到 100 ,可能是当地气压低于 1个标准大气压,也可能不是纯净的水,温度不变时,说明水已经沸腾,故选项 A错误。烧杯内的水不能太满,否则加热时间过长,故选项 B错误。为了观察实验现象,缩短实验时间,所取的水,初始温度不能过低,故选项 C正确;实验中不仅要记录实验数据,还要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烧杯内的气泡变化情况,故选项 D错误。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2春节,小明去北方看雾凇,在公园看到温度计如图 4 14所示,当时气温为 _ ,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液体是表格中的 _。 图 4 14 物质 (标准大气压下 ) 沸点 / 凝固点 / 酒精 78 117 水 100 0 16 酒精 第 4讲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考点 20 物质的结构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原子 分子 组成 原子中间有一个带正电的核,所占的体积极小,却集中了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绕核高速旋转,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从分子的构成上来说,可以把分子分为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水分子属于 _分子,金分子属于_分子 内容解读 典型图例 物质的结构 多原子 单原子 考点 21 分子热运动 物质 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构成的。分子很小,人们通常以 _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分子 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分 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_;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 分子、原子 10 10m 分子热运动 剧烈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续表) 扩 散 现 象 定义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 _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生活 举例 “花气袭人知骤暖”“墙角放煤,日久变黑” “酒香不怕巷子深”“槐花飘香” 说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_,分子间有 _ 影响 因素 扩散现象与 _有关,且温度越高,扩散得越 _ 接触 无规则运动 间隙 温度 快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续表) 分子间 作用力 分子之间存在 _,因而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分子之间存在 _,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 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_构成的;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_; 分子之间存在 _和 _ 点拨 扩散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引力 斥力 分子、原子 无规则运动 引力 斥力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拓展 了解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 固态:分子间距离很小,作用力很大,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较大,作用力较大,较难被压缩,没有固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很小,容易被压缩,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考点 22 内能 热量 1内能及其改变 定义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_与分子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决定 因素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材料、状态有关;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_,所以物体的内能永不为 _ 改变 方式 热传递 做功 实质 内能的 _ 能量的 _ 动能 势能 无规则运动 零 转移 转化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续表) 生活 举例 晒太阳、烧水做饭、哈气取暖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搓手取暖 补充 说明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 _; 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温度 _为止 做功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_,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_;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 _,_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联系 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温度差 相同 增加 内能 减少 内能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点拨 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由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如图5 1所示的实验中会观察到两个现象:一是橡皮塞被弹起,二是瓶口有大量“白气”出现 (液化现象 )。 图 5 1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2热量 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_叫做热量,用符号 _表示 单位 _(符号: _) 与内能 关系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_;放出热量,内能_ 说明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现、随其终止而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 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能量的多少 Q 焦耳 J 增加 减少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考点 23 比热容及相关计算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 装置 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续表) 实验 设计 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方法一: _; 方法二: _ 探究 方法 实验过程中应当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 _,控制升高温度相同或吸收热量相同 (即加热相同时间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_ 得出 结论 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_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 _;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质量多少、升温多少有关 实验 改进 实验中可利用加盖子或加酒精灯罩的方法来减少热量损失 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温多少 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吸热多少 相同 控制变量法 水 强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2.比热容 物理意义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物理量 定义 _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_与 _和 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_表示 说明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 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单位 _(符号: _) 一定 吸收的热量 它的质量 升高的温度乘积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续表) 水的比 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 _,它的物理意义: _的水温度升高 (或降低 )_所吸收 (或放出 )的 _为 4.2 103 J; 水的比热容大的利用:一是取暖,二是散热,三是调节气候 吸、放 热公式 吸热公式: _; 放热公式: _; 若不考虑热损失,则 Q吸 Q放 4. 2 10 3 J/ ( kg ) 1 kg 1 热量 Q吸 cm(t t0) Q放 cm(t0 t)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点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及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比热容与状态有关。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1. 如图 5 2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 ( )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 5 2 B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2 2014 苏州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B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3. 教材衔接实验装置如图 5 3所示,在一个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块浸有少量乙醚 (乙醚极易挥发 )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气体比液体更容易被压缩 B浸有少量乙醚可以降低棉花的着火点 C活塞迅速下压,乙醚蒸气液化放出热量, 使棉花燃烧 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图 5 3 D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4 质量为 10 kg 的水 , 吸收 4.2 10 5 J 的热量 , 温度从 20 升高到 _ _ _ _ 。 水的比热容为 4 2 10 3 J/ ( kg ) 30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考向典例解读与技巧点拨 例 1 2014 无锡将 50 mL的水与 50 mL的酒精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 100 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停息地运动 A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审 审题要点 抓住关键词语“体积小于 100 mL” 。 据 答题有据 A选项中,分子间有空隙,混合后总体积必然减小。 B选项中,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只是陈述事实,与体积变小无关。 C选项中,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依然与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无关。 D选项中,分子总是在不停息地运动,但短时间还不至于让总体积变小。故正确选项是 A。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例 2 2014 鄂州下列现象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 A两手相互搓搓,手感到热 B用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 C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 D用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 析 分析思路 分析各个选项,一看内能是否改变,二看改变内能的方式。 C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据 答题有据 A选项中,两手相互搓搓,手感觉热,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B选项中,打气筒打气,筒壁发热,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C选项中,热水袋暖手,手感到热,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 D选项中,砂轮磨刀,刀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正确选项是 C。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例 3 2014 成都如图 5 4甲所示,炒菜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 _能。如图乙所示,在海边沙滩,我们经常发现,沙子滚烫,而海水依旧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海水的_比沙子大。 图 5 4 内 比热容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析 分析思路 燃料燃烧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 据 答题有据 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考题精炼与名师预测 一、选择题 1 2014 扬州烟花三月,瘦西湖的万花园,花香袭人。这是因为 (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A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2 2014 株洲希格斯和恩格勒两位物理学家分享了 201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他们成功预测了 (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上帝粒子 D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3 2014 山西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划燃火柴,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 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4 2014 无锡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0 的冰没有内能 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 B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5 2014 益阳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500 mL水比 200 mL水的比热容大 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 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 D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 C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6 2014 泰安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得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 (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B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二、填空题 7 2014 安庆模拟 2014年 3月,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H7N9病毒,一些公共场所加强了消毒,人能闻到消毒液气味,这一现象说明 _。 8 2014 东营大型载重汽车下坡时间较长时,为防止刹车片过热造成刹车失灵,要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刹车片过热是通过 _方式增加内能的;水喷到刹车片上时,看到热气腾腾,是利用水的 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过程吸热,来降低刹车片的温度。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做功 汽化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9 2014 淮北模拟如图 5 5所示为有“东方之星”美誉之称的斯诺克选手丁俊晖比赛时的情形。打台球的时候,在球与球相互撞击过程中还会因为摩擦而产生热量,这是通过 _的方式改变了球的内能。 图 5 5 做功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10 2 01 4 资阳保温瓶中装水量为 1 k g ,当水温由 9 8 降低到78 时 , 共放出 _ _ _ _ _ J 的热量。 c 水 4. 2 103J/ (k g ) 。 11 2014 芜湖模拟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 _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 _。 8. 4 10 4 无规则运动 空隙 相互作用的斥力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三、计算题 12 已知煤气的热值为 3. 6 107J /m3, 0. 28 m3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的 50% 被温度为 20 , 质量为30 kg 的水吸收 , 则水温升高多少? c 水 4. 2 103J/ ( k g ) 答案 根据 Q Vq 得: 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0 . 28 m3 3 .6 107J /m31. 00 8 1 07J ; 根据公式 Q cm t 得: t Qcm1. 00 8 107J 5 0%4. 2 103J/ ( kg ) 3 0 kg 4 0 。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1每年的 5月 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现在的一些公共场所及中小学校园禁止吸烟,这是因为 (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图 5 6 A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D一块 0 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A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3 小红对冰加热 , 她根据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的记录数据 , 绘制成如图 5 7 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_ _ _ _ 段是熔化过程 , 已知冰的比热容是 2 .1 103J/ (k g ) , 在对 1 0 0 g 冰加热的前 2 m i n 内冰吸热 _ _ _ _ _ _ J 。 图 5 7 BC 8. 4 10 3 第 5讲 物质结构与分子动理论、内能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 24 热值 考点自主梳理与热身反馈 定义 某种燃料 _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 _(符号: J/kg);焦每立方米 (符号: J/m3) 公式 Q mq(q为热值 ); Q Vq 物理 意义 酒精的热值是 3.0 107 J/kg,表示: _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0 107 J 煤气的热值是 3.9 107 J/m3,表示: _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9 107 J 完全 焦每千克 1 kg 1 m3 点拨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内能的本领大小,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均无关。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 25 热机及热机效率 1热机 _和 _ 分类 燃料直接在发动机 _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内燃机 定义 认识“内燃机” 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等 应用 原理 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定义 化学能 燃料燃烧 内能 做功 机械能 汽缸 汽油机 柴油机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续表) 能量 转化 做功冲程中是将 _转化为 _;压缩冲程中是将 _转化为 _ 说明 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构造上有所不同,汽油机顶部有火花塞,而柴油机顶部有喷油嘴,另外二者在工作过程中也略有不同 内能 机械能 机械能 内能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热机效率 使燃料充分 _,如:将煤粒磨成煤粉、加大送风量等;尽量减小各种 _;机件间保持良好的 _、减小 _ 提高 效率 途径 _ 公式 热机用来做 _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 _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定义 W有用qm 有用功 能量 W有用Q总 燃烧 热量损失 润滑 摩擦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说明 热机的效率总小于 1,主要是由于燃料不能完全燃烧、废气带走一部分热量、克服摩擦做功、热传递损失能量等,没有将全部能量都利用起来。 拓展 人们获得热量的四种方式及其热效率的计算方法: 煤炉:化学能 内能 , 热 Q 吸Q 放cm tqm; 燃气炉:化学能 内能 , 热 Q 吸Q 放cm tqV; 电热器:电能 内能 , 热 Q 吸W 电cm tP 电 t;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 内能 , 光热转换 Q 吸W 太阳cm tP 辐射 St。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 26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项目 概念 举例 转化 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 种形式 电灯发光:电能转化为光能 和内能 转移 能量不经过变化直接由一个 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碰撞时,动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守恒定律 内容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说明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点 27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源的分类 分类 标准 类型 定义 实例 来源 一次 能源 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 风能、太阳能、核能、化石能源等 二次 能源 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汽油、酒精等 可否 再生 可再生 能源 可以在自然界里_的能源 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不可再 生能源 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_的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等 源源不断地得到 得到补充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能源革命 第一次能源革命: _的出现,导致了以 _作为主要能源时代的到来。第二次能源革命: _的发明使人类的主要能源由柴薪向 _转化。 第三次能源革命: 20世纪 40年代,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 _,拉开了以 _为代表的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序幕。 钻木取火 柴薪 蒸汽机 化石能源 核反应堆 核能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理想能源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2)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3)相关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4核能 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慢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便于和平利用核能。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 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 原子弹 原子弹与核反应堆 应用 核 _和核 _ 获得 方式 原子核中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 _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定义 核力 裂变 聚变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太阳能 化石能源、生物质能都间接来源于太阳能 说明 利用 方式 较分散,受环境影响较大,转换效率低 缺点 太阳是巨大的 “ 核能火炉 ” ,人类能源的宝库;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保、无污染 优点 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来源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核电站发电流程如图 6 1所示,在核电站的发电过程中,下列所述能量转化顺序正确的是 ( ) A核能 化学能 内能 电能 B核能 化学能 机械能 电能 C核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 D核能 机械能 内能 电能 C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图 6 1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 A风能 B水能 C煤炭 D太阳能 3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容易燃烧的燃料的热值一定大 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 D 0.5 kg煤油和 1.5 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 C D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4教材衔接如图 6 2所示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被打出去。这是因为酒精燃烧产生的燃气对外 _,燃气的 _能转化为盒盖的 _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 _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图 6 2 做功 内 机械 做功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5. 如图 6 3所示为一种新型的“风光互补”景观照明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光电池板,“腰挎”照明灯,“脚踩”蓄电池。白天工作时,光电池板将 _ 转化为电能;晚上工作时,蓄电池放电,将 _转化为电能供照明灯使用。 图 6 3 光能 (或太阳能 ) 化学能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考向典例解读与技巧点拨 例 1 2014 盐城我市建有全国沿海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 ( ) A内能 B化学能 C电能 D机械能 析 分析思路 思考太阳能电站一定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可是否是直接转化的,中间有没有其他转化过程,电能是从哪种形式的能直接转化来的。 C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据 答题有据 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能储存,其间必须转化为另一种可储存的能量,题目中的太阳能电池说明了先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现在的问题是太阳能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化为什么能?知道能的转化过程,根据题意就可确定是电能。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例 2 2014 遂宁下列有关热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热机工作的过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 B为了防止热机过热,通常用水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C可以采用增大热机功率的方法来增大热机的效率 D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C 第 6讲 热机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析 分析思路 回顾热机的工作过程、能量转化及效率问题,对照各选项判断。 据 答题有据 热机就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故 A项正确。热机利用水来降温,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