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ppt_第1页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ppt_第2页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ppt_第3页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ppt_第4页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市大力推进寿山石产业发展 1 加快寿山村周边200多亩农田的规模化流转 引进有实力的现代农业企业 发展休闲 观光农业形成农业观光园区 打造成具有乡村田园特色的寿山石文化旅游精品村 2 对现有的寿山石交易一条街商铺进行有序规范 并在新建的十字街上进行延伸拓展 打造成集寿山石加工 批发 零售于一体的寿山石文化旅游一条街 3 探索在公路沿线一重山范围外的矿山合法 适度的开采 推进矿产资源开发 保护和管理 寿山石 福州市寿山石从小藏品发展成为特色文化大产业 木偶戏 现代木偶戏的品种主要有提线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和布袋木偶戏三种 70年代 布袋戏还一度再显热潮 此后 与歌仔戏一样 逐渐没落 仅在乡下与特殊节日或场合演出 但近年来伴随科技的成长 电视布袋戏以其声光影视效果 独得年轻观众的青睐 霹雳 布袋戏透过特殊的时空观念 角色塑造与媒体的结合 延续布袋戏生存空间 成为媒体 网络上的热门新宠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 与北京的景泰蓝 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 三宝 享誉国内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 党和政府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在原来沈绍安兰记 德记的基础上成立福州第一脱胎漆器厂和第二脱胎漆器厂 创办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和福州工艺美术学校 推动漆器行业的发展与繁荣 福州伬艺 20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节目 影响较大的有 红色三兄弟 锦绣河山 一帧照片 思归 等 同时还整理演出了 思凡 等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 福州伬艺的发展处于濒危状态 书场已经全部消失 高台演出也从20世纪30年代的每年四千余场锐减到现在的每年不到三百场 人才青黄不接 曲本散失严重 演员已不足15人 流派艺术严重失传 招生传习困难重重 急需加以有效扶持和大力保护 福州评话 福鼎饼花制作工艺 建瓯挑幡 作为民间绝活 建瓯挑幡有其独特的风格 形制上要求选用当地盛产的大笔竹作为幡杆 尾部套上一个用竹片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 俗称幡顶 沿塔底顺杆垂挂彩边条幅 上书吉祥之词 全幡长10余米 重约10 20公斤 其套路现在主要由 手舞东风转 等10余种招式组合而成 时而肩扛口咬 时而手舞脚踢 时而左旋右转 时而前挑后抛 表演至高潮时 男女老少同台献艺 群幡挥舞 你追我赶 令人目不暇接 久看不厌 近年来 建瓯挑幡不但在本地区广受群众欢迎 而且声播港 澳 台及东南亚 先后50多次应邀到外地表演 被称为 中华一绝 1998年在上海被列入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01年参加在湖北荆门举办的 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 荣获金奖 如今 建瓯挑幡在保留传统精华基础上 经过艺术创新提高 不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而且满足人民群众艺术欣赏兴趣 高甲戏 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流行于福建省闽南方言地区和台湾 金门及东南亚各国华侨 华人聚居地 音乐曲牌属南音系统 1949年以来 高甲戏 连升三级 凤冠梦 金魁星 金刀会 上官婉儿 等剧目接连引起轰动 在中国戏曲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高甲戏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 曾多次到香港 菲律宾 新加坡 台湾 金门进行访问演出 它不仅深入到闽南人的精神世界 且是维系大陆 台湾 东南亚华人华裔的一条重要情感纽带 成为中国文化象征 连升三级 泉州南音 泉州南音起源于唐 形成宋 主要流行于于闽南及台湾 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代表曲 八骏马 梅花操 等 南曲在民间流传 有赖于社团组织的传承和传播 清代以来在泉州 厦门和晋江 南安 惠安 安溪等地都有社团成立 并有专业的教师传艺 建国以来 成立了不少南音研究社 南音研究会 还建立了专业的南曲音乐团 南乐 南乐 亦名 南曲 弦管 南管 南音 上世纪六十年代 泉州将 南乐 改名为 南音 沿用至今 南乐为我国 四大古老乐种 之一 社会价值 南乐流传于香港 澳门以及东南亚各国闽南人聚居地 特别是台湾地区 在数百年前 南乐就随着闽南人开发台湾而传播台湾 根植台湾 传承和保护南乐 将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与沟通 对于加快台湾回归 祖国统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唤起了无数爱国华人回国投资建设祖国的愿望与行动 学术价值 南乐是我国四大古乐之一 有着音乐活化石之称 南乐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龙岩山歌 龙岩 素有 山歌之乡 的美誉 逢年过节 城乡常常歌台高筑 龙川河水波连波 龙岩山歌锣打锣 这山唱来那山应 一人唱歌万人和 歌声此起彼伏 演唱形式有对唱 和唱 联唱 表演唱 曲调高亢悠扬 悦耳动听 行腔行云流水 时张时驰 顿挫有致 深受群众的喜爱 为了使龙岩山歌戏得到发扬光大 1954年 经福建省文化局批准 成立龙岩山歌剧团 近半个世纪来 剧团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剧目 有的节目还晋京演出 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其中 茶花娶新娘 在福建省第九曲戏曲现代戏汇演中获多项奖励 后被拍成了电视剧 山妹桥 荣获全国 天下第一团 汇演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 莆仙戏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 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五千多个 其中 王魁 张协状元 刘知远 蔡伯喈 等剧目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南戏的艺术风貌 连演七天的 目连戏 明显保留着中国戏曲初期的表演形态 莆仙戏人才流失严重 后继乏人 传统的表演艺术濒临失传 脸谱 服饰和音乐声腔正在被外来剧种和其他艺术形态同化 艺术的独特性正在削弱 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 妈祖祭典 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 尤其在我国大陆沿海 港 澳 台地区和东南亚一带 妈祖形象可谓深入人心 老少皆知 湄洲妈祖文化习俗自成一体 内容独特 有研究和保护价值 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 海峡两岸近十万 一周时间 妈祖信众在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 妈祖千年祭 纪念活动 时间延续近一个星期 并举行了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 揭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序幕 詠春拳 位于福州闽江畔融侨锦江B区滨西66B001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