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百年回睦最新2(2)_第1页
精神分析的百年回睦最新2(2)_第2页
精神分析的百年回睦最新2(2)_第3页
精神分析的百年回睦最新2(2)_第4页
精神分析的百年回睦最新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眸,郭 本 禹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何谓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一种思想文化,如果以1895年的癔症研究一书作为起点,精神分析运动已经跨过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精神分析早已成为一种常识,梦、性、潜意识、恋母情结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成为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弗洛伊德的学说远不止精神分析,而是一个无所不包的“主义”。它涉及心理学、医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历史、神话、宗教、法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广泛领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心理学一代宗师对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维也纳弗洛伊德的居住地,童年时代,弗洛伊德其人,1878年弗洛伊德一家,弗洛伊德大学毕业照,妻子玛莎,女儿安娜,上图:弗洛伊德、玛莎、安娜右图:弗洛伊德与安娜,弗洛伊德的家及诊所,初识催眠,弗洛伊德与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ph Beuer,1942-1925)私交甚笃。1880年12月,布洛伊尔开始治疗安娜O(贝尔塔佩珀海姆),她是一位21岁的出色女性,在照看临终的父亲时患上了癔症。,沙可在表演催眠,布洛伊尔对她进行了催眠,并发现她可以再现那些似乎曾经逃出了意识记忆的创伤事件。每当困扰的记忆和情感被意识到并表达出来后,她的创伤就会好转。他将这一过程称为宣泄疗法。而佩珀海姆将它称之为“谈话疗法”或“扫烟囱”。经过几年的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佩珀海姆却声称她怀上了布洛伊尔的孩子。虽然这次假怀孕不过是她癔症的另一种症状表现,布洛伊尔还是停止了对她的治疗并将她交由弗洛伊德代为治疗。最终,她战胜了癔症并成为德国第一代女权主义者之一和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位先驱者。,JOESEF BREUER布洛伊尔,PAPPENHEIMANNA O佩珀海姆 (安娜O),再识催眠,弗洛伊德继续催眠和谈话疗法的工作,但逐渐放弃了前者而更偏好后者。理由有三:首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催眠;因此,它的有用性被局限于一个有选择的群体。第二,一些患者拒绝相信催眠状态下揭示的东西,这促使弗洛伊德得出结论,患者必须意识到对隐藏记忆的发掘。第三,一组症状在催眠暗示下得到了缓解后,新的症状通常又出现了。,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对催眠的失望,催生了以谈话疗法为核心的自由联想技术和梦的分析技术的诞生。 在对梦的分析中,弗洛伊德区分出显性内容(梦的实际描述)和隐性内容(代表患者的象征世界)。1900年,他出版了他第一部重要的著作,梦的解析。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他的著名观点梦代表着经伪装后的愿望之满足。,释 梦,立身扬名,梦的解析现在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但它并未立即让弗洛伊德声名鹊起。事实上,它起初招致一片反对之声,尤其是在维也纳的某些医学圈内。但是这本书逐渐引起世人瞩目,在它出版十年后弗洛伊德便立身扬名了。尽管在出版后的八年中只出售了600本,但在他有生之年再版八次。该书被称为“20世纪人类大事的开端”。,国际认可,1909年,弗洛伊德应G斯坦利霍尔之邀前往克拉克大学参加校庆并发表演讲,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卡特尔等晤面。除了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外,更令弗洛伊德欣喜的是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国际认可。同时,这次讲演也使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被广泛介绍到美国。,1909年摄于克拉克大学前 前排从左:霍尔、弗洛伊德、荣格. 后排从左: 弗伦茨、琼斯、希里尔.,内部分裂,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使他赢得精神病学先锋的声名,他吸引了一批仰慕他的追随者,其中包括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以及卡尔荣格。 但弗洛伊德要求对他的精神分析解释要严格忠诚,这使得运动内部出现了不和谐。阿德勒1911年脱离出来,之后是1914年荣格离开,因此在随后的岁月中,精神分析运动中存在三个竞争的团体。,1922年,与护卫弗洛伊德“委员会”成员合影。前排左起:弗洛伊德、弗伦茨、萨克斯;后排左起:兰克、阿伯拉罕、艾丁顿、琼斯,持续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间,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从一门对于心理病症或是情绪障碍人群的治疗方法扩展为一种针对所有人类动机与人格的系统构架。1923年,弗洛伊德患上颌下癌症,在人生余下的16年中经历了几乎一直持续的病痛。他接受了33次手术,不得不戴上辅助的设备。持续的疼痛煎熬中,他继续写作和接待患者。,1900年,与家人及亲戚在度假。,晚年生活,1928 年,弗洛伊德与安娜等家人,弗洛伊德的八十大寿,摄于他夏季住所的花园里,左图:弗洛伊德的嗜好是收藏古董上图:孙子也是至爱,生命尽头,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和纳粹的反犹太运动,弗洛伊德的著作被肃清。但是,弗洛伊德拒绝逃离维也纳。后来通过朋友的努力,弗洛伊德被说服并获准离开奥地利。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于伦敦逝世。,1939,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癔症研究 (1895)、 梦的解析 (1900)、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1901)、 性欲三论 (1905)、图腾与禁忌(1913)、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论无意识 (1915) 、精神分析引论(1917)、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伊底 (1923)、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文明及其缺憾(1930)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精神分析纲要(1940) 。标准版弗洛伊德全集共24卷,弗洛伊德在捷克出生地的纪念碑,Freud on the Austrian 50-Schilling Note.bmp,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内部发展路径指的是,精神分析内部的不断分裂与重组、演变与发展。其逻辑线索是,弗洛伊德所倡导的驱力模式,经过荣格、阿德勒等人的过渡之后,进一步演化为自我模式、关系模式和自体模式,分别对应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学派和自体心理学等,它们从学科内部推动着精神分析运动向前继续发展。外部发展路径指的是,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从外部学科,如医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等积极汲取养分,一些精神分析学家把传统精神分析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分别出现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存在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后现代精神分析学以及神经精神分析学等,它们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继续向外发展。,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驱力模式),精神分析有两个基本主张,第一个主张宣称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第二个主张宣称性的本能冲动在引起神经症的过程中起着极大作用。潜意识和性本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两大基石。 它还有两个基本假设:一个是有关心理的三种性质,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划分;另一个是有关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即伊底、自我和超我的划分。这两个基本主张和基本假设基本上涵盖了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程度: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就像是一间储物室,里面储藏着早期生活中被压抑的材料及其强大的驱力。这些驱力与被压抑的材料并不能赤裸裸地自我表达,而是以象征、润饰、伪装等形式表现出来。潜意识中的那些危险材料(驱力、欲望、压抑)不可能被意识提取到。前意识:指在潜意识中随时可以成为意识的部分。前意识区域储存的材料目前虽不在意识之中,但能够被相对轻松地提取出来。意识: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用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的术语来概念化人格结构,它们分别被称为伊底、自我和超我。个体的心理调适依赖于三个系统间合理平衡的保持。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过度弱小,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三个系统在对快乐原则的处理上又采用不同的策略。,伊底(Id)是最原始的第一人格要素。它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构成,受维持个体生理存活的强大生理需求所驱使,所代表的需求是所有动物物种普遍具有的,并以最直接和最具生理效能的方式寻求表达。伊底不为习俗、道德、价值观、规范、伦理所约束。相反,它冲动性、反射性地寻求立即的满足。伊底完全按快乐原则行事。,伊底(Id),为高觉敷先生(1896-1993)首译。此译法取自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伊于胡底”的直接意思是,不知何处是尽头。所以“伊底”译法既是意译,同时又契合Id的音译,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弗洛伊德的伊底是指一种先于“我”产生的状态,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是一种原始的混沌状态,是潜意识中最深层的境地。在“Id”的状态下,并没有任何“我”,也根本不存在“我”。尽管现在有人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将Id译为“本我”或“原我”,以与自我、超我相对。但这种译法实际上未能反映关于“Id”的原意。其实“Id”一词从德文到英文一般都找不出对应的词来译,而直接使用原词“Id”。,自我(ego)是从伊底中分化出来的,是人格组织和构成的核心。自我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自我要适应现实的需要。自我就像一个执行官或监管员,它既无法忽视伊底的需要,也不能像伊底那样行事,忽略社会习俗的要求。自我处于种种强大的力量之间,使用适中、妥协、替代、延迟等技巧。运用这些方法,它寻找着一条适中的、可被接受的伊底需求的满足渠道以遵循社会规范,求得自我保护。,超我(superego)包括内化的社会规范、理想以及对个人限定的标准。超我与伊底一样,并不理智;但与伊底追求快乐不同,它为完美目标服务。超我是一种带有抑制功能的良知,但它并不仅限于此,它还能促进行为指向社会高度赞赏的成就。按照它对自我的要求来看,超我一点也不比伊底更加实际,两者都提出非理性的、不可能满足的要求。 超我按照至善原则行事。,超我,本能论,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力量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他从催眠现象、梦、口误、日常有意遗忘等中寻找证据,证明潜意识力量的巨大作用。 人格的主要动机来源于本能,被界定为释放心理能量的生理驱力。先天的本能被划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涉及自我维持,包括饥饿、渴和性。死本能可以是指向内部的,如自杀和受虐狂,也可以是指向外部的,如仇恨和侵犯。,焦虑论,弗洛伊德强调人皆有之的紧张状态间的相互影响。人格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各种竞争的驱力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各种痛苦来源之间也存在紧张关系。弗洛伊德认为,特定的焦虑类型与一些我们必须面对的紧张状态紧密相联。,客观性焦虑:来源于自我感知到个体的生存受到外部客观事物的威胁产生的,这种焦虑相对于恐惧,有明确的对象。神经性焦虑:来源于自我受到伊底本能力量威胁的知觉,当自我意识到其防御机制不能阻止本能的对象性发泄冲动时,就会体验到这种焦虑,它来自于人格内部。 道德性焦虑:来源于自我对超我的良心的惩罚与与谴责。道德性焦虑起初来源于外部世界,但超我将之变成为一种惩罚的内在成分。,防御机制,为了应对焦虑,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它基本上是一种复杂的潜意识过程,允许个人逃避不愉快和唤起焦虑的事件。 弗洛伊德提出过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八种。包括压抑、投射、退行、移置、认同、合理化、反向形成、升华等。,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对儿童发展极为强调,相信成人患者身上表现出的神经性障碍根源于童年期的经历。心理性欲阶段以基本满足的不同来源为特点,这种满足由快乐原则所决定。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性愉悦源于对身体不同性欲区的刺激或是母亲提供的刺激。心理性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倾向于将基本满足的来源定位于一具体的性欲区。,口欲阶段。 婴儿与世界的最初互动主要通过口唇进行。饥渴驱力通过吮吸得到满足,需求通过哭喊得以表达。 肛欲阶段。 发在生命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与大小便排泄相联系。 性器欲阶段。3岁到5岁之间,儿童的兴趣转移到他们的性器官或者父母的性器官上。开始对异性父母产生认同,同时将同性父母视为威胁。这种现象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潜伏阶段。从4、5岁持续到青春期开始,没有明显的性趣表现。 生殖欲阶段。早期阶段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如果发展正常,个人就会发展出与他人尤其是与异性的稳定情感关系。,口唇期(oral stage),肛欲期(anal stage),性器欲期,潜伏期(latent stage),生殖欲期(genital stage),沿着躯体发育的心理发育阶段,初级过程,次级过程,治疗技术,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材料是众多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出这些压抑材料就会令其失去原有能量。心理症状从此便不再有能量供给。精神分析治疗的明确目标就是拓宽意识领域,将个体从破坏性的潜意识力量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自由联想指在治疗过程中将意识领域中的所思所想都毫无保留地报告出来。自由联想与梦一样,都是潜意识过程表达的一种载体。自由联想发生在一种放松的环境中,通常让患者躺在一张长沙发椅上完成。自由联想像催眠一样,可以让隐藏的想法和记忆在意识中显现出来。但是,与催眠不同的是,患者可以意识到这些出现的回忆。伴随自由联想过程的还有移情的过程。弗洛伊德认识到移情在帮助患者解决焦虑的来源时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弗洛伊德发现,患者经常会对他们的医师产生情感依恋,精神分析师也可能会对他们的患者产生情感依恋。他把前者称为移情(transference),把后者称为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在成功的治疗中,患者渐渐克服了移情,并离开医师学会独立。精神分析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授治疗师如何应对移情与反移情。,弗洛伊德的贡献与影响,强调发展。弗洛伊德是最先认识到童年经验的重要性的人之一。他广阔的发展观产生着持续的影响力。潜意识过程。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连同压抑、自我防御机制一起,一直在主流心理学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中起着核心作用。重视动机。弗洛伊德使得动机很快与感觉、知觉和学习一样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主题。心理治疗。众多人类问题都有其日常生活根源,这种认识就是来自他的贡献。对这些问题的恰当治疗本质是心理学的。多学科的贡献。弗洛伊德的思想对诸如历史、哲学、宗教、文学及医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尽管存在争议,但他的研究使得心理学不再是一门狭隘的学科。这是一种可敬的成功。,用精神分析演绎的希区柯克电影爱德华医生,精神分析的内部发展,自我心理学安娜(Anna Freud,1895-1982)哈特曼(Heinz Hartmann,1894-1970)斯皮茨(Rene A. Spitz,1887-1974)玛勒(Margaret S. Mahler,1897-1985)雅可布森(Edith Jacobson,1897-1978)艾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94),自我(ego)心理学,弗洛伊德一直以分析“伊底”作为理论的起点,但在后期思想中开始注重对“自我”的研究,预示了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萌生。自我与伊底(1923)使自我心理学得以合法化的推动者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她不同意父亲对伊底的过分重视,认为应给自我应有的重视,她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确立了自我在精神分析研究中的地位。 自我与防御机制(1936),1939年哈特曼出版了自我心理学及其适应问题一书,提出了“无冲突的自我领域”,从而为自我划定了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围。哈特曼提出,自我与伊底一样都是遗传的,都是从“未分化的基质”中产生的,是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具有独立的起源和独立的能量。他还提出,适应是自我试图在心理机制内维持人和环境之间平衡的结果。适应概念的提出使自我走出了与伊底和超我的冲突,转向了人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这些思想标志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正式建立,并扩展了精神分析的领域,将正常人的心理发展也纳入其理论,使精神分析走上了更为宽广的道路。,马勒对儿童出生后三年内的心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把自我的发展分为我向、共生和分离-个体化三个阶段,母亲在每个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皮茨提出了自我形成的发生场理论,把发展看作是在一个场中从不稳定到稳定的一个进步。新生儿自我的正常发展就是三个心理组织者(微笑,八个月焦虑、说“不”)依次构造的过程。雅各布森阐述了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传统的伊底、自我和超我的结构,也包括了客体关系。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概念以及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对自我心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了整个精神分析的发展。,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学派克莱因(Melanie Klein,1882-1960)拜昂(Wilfred Bion,1897-1979)费尔贝恩(William Ronald Dodds Fairbairn,1889-1964)温尼克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1896-1971)克恩伯格(Otto Kernberg,1928- ),客体关系学派,英国的一大批精神分析学者改变了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再强调先天生物学因素,转而强调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形成了客体关系理论。客体(object) 是指爱、恨及渴望等带有感情的人性客体。婴幼儿期对外在关系体验的内化形成了内部客体,这些内部客体反过来又会影响个体对外在关系的体验。,克莱因的工作成为弗洛伊德理论与客体关系理论之间的桥梁,她保留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但认为本能与客体具有内在的联系,改变了弗洛伊德认为驱力是无客体的看法,认为驱力是表示关系的,天生就是朝向客体的。从生命的开始,本能驱力出现在一个客体关系的背景中,并被客体所调整。克莱因提出过渡性客体关系模型。费尔贝恩创造了一个纯粹性客体关系模型,认为人是被寻求客体所驱动,完全否认弗洛伊德的人被本能驱力所驱动的假定。他认为人有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基本倾向,客体不仅仅是内部的人物或心理的表象,而且是心理活动的机能。自我有自己的能量,是建立关系的内驱力,排除了伊底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我的涵义。,克恩伯格反对将驱力理论与客体关系理论完全分立的倾向,认为没有驱力理论的客体关系理论是不可能解释严重人格障碍的。他坚持不懈地试图把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与客体关系理论整合在一起。他使用弗洛伊德的术语,却认为客体先于驱力,自我是人格结构的中心。他认为自我是从人际关系的内化中构筑和组织起来的,并且自我先于伊底,这与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从伊底中分化出来、伊底先于自我的观点相反。拜昂把精神分析从个体推向团体(三人以上的关系)并在心理学两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对客体关系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体(self)心理学,科赫特(Heinz Kohut,1913-1981)巴卡尔(Howard Bacal) 基多(Gedo),自体心理学,科赫特把精神分析的研究重点从本能驱力或自我转移到自体上。把自体看作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他认为自体本身就是一个动力源,它是整个人格发展的动力,因此整个人格的发展与本能驱力无关。弗洛伊德把自恋看作是病理性的、而且是不能分析治疗的;科赫特则认为人人都有自恋的需要,自恋在本质上是正常和健康的,自恋的性质取决于自恋在心理健康中怎样发挥作用。,口欲期,肛欲期,俄底浦斯期,潜伏期,青春期,伊底,客体,客体,自体,客体表象,自体表象,内投,外射,驱力模式,结构模式,客体关系模式,自体关系模式,精神分析的外部发展路径,社会文化学派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1892-1949)卡丁纳(Abram Kardiner,1891-1981)弗罗姆(Erick Fromm,1900-1980)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产生并繁荣于美国,20世纪30、40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现实及学术背景是其生根繁茂的沃土,它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但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弗洛伊德的本能决定论和性驱力理论。,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因缺乏安全感产生基本焦虑,为了解除焦虑而产生神经症需要,神经症的需要决定了神经症人格:顺从型、攻击型或退缩型,提出自谦、夸张和放弃三种策略。沙利文特别重视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用人际关系的理念解释人格发展与心理异常。他使传统精神分析的重心从个体转向个体之间,从专注于个体内部的冲突转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个体与环境(人际情境)的交互作用,冲击了传统精神分析对人格和自我的发展观,突出人际关系的中心地位。,卡丁纳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的思想,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以及人格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这对于精神分析的传统模式是突破性的修正和发展。 弗洛姆他关注的是现代人所遭遇到的各种困境以及需要,试图以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达到改善现代人的处境和精神状态的目的。他从宏观上研究社会对人的影响,把精神分析引入社会历史的领域,提出了社会潜意识论、社会性格论、社会改革论等一整套影响广泛的思想体系。,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宾斯汪格(Ludwig Binswanger,1881-1966)鲍斯(Medard Boss,1903- )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1905-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布根塔尔(James Bugental,1915-)莱因(Ronald D. Laing,1927- ),存在精神分析,存在精神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是存在主义哲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30、40年代, 一批欧洲的精神分析学家试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当时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开创了欧洲的存在分析学运动。弗兰克尔是意义治疗学的创始人,其理论基础为意志自由、意义的意志和生活的意义。他认为神经症患者就是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生存意义的人,人要摆脱困境就必须超越其存在,追求存在的意义,意义治疗就是帮助病人找回他的特殊意义。,宾斯汪格和鲍斯的存在分析观点基本一致,都同时受到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他们的基本观点有,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是一人的整体的、此时此刻的存在;人存在于三个领域:周围世界、共同世界和自我世界;人的存在的动力和发展是自由选择。罗洛梅是倡导自由选择的存在精神分析学家。他受存在主义对人生意义进行探索的启发,他努力去发现人存在的真谛,探索存在的意义,他认为存在分析治疗的核心过程是帮助病人认识体验自觉的存在,强调帮助病人恢复自由选择能力,使病人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肯定自我。,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赖希(Wilhelm Reich,1897-1957)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弗洛姆(Erick Fromm,1900-1980),赖希认为社会和经济支持是对患者的治疗最必需的,他认为神经症的治疗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他在20世纪20、30年代尝试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认为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既是相通的,又具有各自的局限,如马克思主义不能正确地说明经济发展过程在实际上是如何被转变为意识的缺陷,可以用精神分析加以弥补;精神分析不能把性问题和政治、文化环境联系起来的弊病,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加以克服。,马尔库塞从哲学高度对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结合。他运用历史的方法分析了本能概念,提出了“剩余压抑”和“操作原则”这两个具有历史含义的概念,并模仿马克思资本论中分析商品的特殊方法,将本能压抑区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认为额外压抑反映了本能压抑的不合理的社会起源。他认为性本能概念不能抛弃,把历史发展因素引入本能序列。但在最高的社会理想问题上,他把爱欲的解放作为终极目标,最终未能摆脱弗洛伊德生物学化的阴影,使二者的综合再次失败。,后现代精神分析,后现代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拉康(Jacques-Marie-Emile Lacan,1901-1981)。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为方法论工具,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进行了语言学的解读和重建,提出“回归弗洛伊德”的口号,力图重新唤起人们对潜意识的重视,并借助语言学研究发现了潜意识语言梦之间的活动规律的相似性。他认为精神分析治疗是一种话语治疗。他以其反正统性、不确定性、破碎性和多元性等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发展和创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思想。,神经精神分析,神经精神分析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门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在心脑关系、认知过程、情绪、动机与潜意识、人格结构、睡眠与梦、临床应用等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1999年,神经-精神分析学杂志创刊;2000年,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学协会在伦敦创建。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积极倡导:“精神分析学与神经科学结合起来,打造精神病学的新知识框架”。,小结,精神分析运动的内部发展深化了对人的本质的看法。 弗洛伊德将本能驱力看作人格发展变化的推动力;自我心理学将自我的适应作为人格发展的动力;客体关系学派将对客体的寻求以及早期母婴关系塑造的儿童的内心世界作为人格发展的起动因;自体心理学认为内聚性自体对儿童的积极作用和反应。内部发展还推动了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发展。治疗对象由弗洛伊德时期的成人扩展到儿童;治疗方法更为精致;治疗的重点从早期的俄狄浦斯冲突以及伊底、自我和超我的冲突转移到亲子关系以及自体的健康发展上。,精神分析的外部发展则扩大了精神分析的影响,精神分析与社会文化、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后现代思潮的结合将精神分析的思想渗透到社会文化思想的各个领域,由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为一种包罗万象的人生哲学,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门心理学,还是当代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精神分析的不少概念和分析思路已融入日常生活语汇和一般思想文化观念之中。,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神分析百年运动的发展历程是一种不断分裂与整合的过程。其整合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片面性、极端性从而逐渐地走向互相吸收、融合的历程,表现在它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其内部的各种模式之间以及它与外部诸多学科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与其发展逻辑相一致,也循着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条路径。无论是内部整合还是外部整合都推动了精神分析运动不断向前发展。,内部整合,内部整合路径是指精神分析内部的各种模式之间的整合,即对驱力或本能、自我、客体关系与自体模式之间的不断整合,包括雅可布森的自我理论整合、克恩伯格的客体关系理论整合、科赫特的自体理论整合和米契尔的关系理论整合等。,外部整合,外部整合路径是指精神分析与外部邻近学科,如社会学、文化学、哲学、语言学、医学和神经科学之间的整合,包括社会文化学派的文化理论整合、存在精神分析的人本主义理论整合、拉康的语言学理论整合等。,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纪念,今年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诞辰150周年。一些国际精神分析组织将2006年定为“弗洛伊德年”,世界各地都在纷纷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包括举行研讨会、学术报告、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在弗洛伊德诞生地的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亲自领导官方的系列纪念活动。,国外的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文件奥地利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2005 年1 月11 日致函总干事,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2006 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诞辰150 周年的纪念活动。总干事认为这项要求符合执行局第一五九届会议通过的标准,并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加这一周年纪念活动。,即使对弗洛伊德的著作和他开创的思潮至今仍有争执,但谁都无法贬低他在心理学和哲发展历学史上所具有的直接重要意义,以及他开创的精神分析法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一周年纪念活动是一次重新探讨“心理研究”所带来的成果与挑战的宝贵机会。(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部门),奥地利的纪念活动,奥地利5月6日纪念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并展开一系列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一代宗师。位于伯格巷19号、现已改为博物馆的弗洛伊德故居,5月5日新开放了一间以弗洛伊德注册商标“躺椅”为展示主题的会客室。今年维也纳举行多项活动纪念弗洛伊德,其中包括展览、电影欣赏及演讲。,各国精神分析协会的纪念活动,USAAustraliaAustriaBrazilGermanyHungaryNetherlandsSpainUK,美国新闻周刊:弗洛伊德并未死去,美国新闻周刊为纪念弗洛依德所做的一组评论。时代周刊1990年有一期题为“Freud is Dead”,今年新闻周刊特地把题目改成了“Freud is Not Dead”。它包括以下文章:Following FreudFreud in Our MidstInterview: Biology of the MindFreud gets ego boost on 150th birthdayAnalyzing Freud,奥地利弗洛伊德博物馆,伦敦弗洛伊德博物馆,弗洛伊德图书馆,弗洛伊德产业精神分析漫画书,弗洛伊德纪念品,弗洛伊德拖鞋,我国的纪念活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国-奥地利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 新世纪周刊、 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做了报道。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晓庄学院学报分别开设了纪念专栏。,中国新闻周刊:弗洛伊德的幽灵,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电话采访了车文博教授等人,发表了弗洛伊德的幽灵:人们很在聆听他的百年梦话、仍未能解析的梦、艺术家继续做梦、弗洛伊德:冲进人类文明花园的一头野猪?、一个天才的胡说八道?等一组文章。,南方周末:弗洛伊德的旧瓶与新酒,南方周末具体介绍了“中国-奥地利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的召开情况。对国内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情况也进行了案例调查。此外,该报纸还对精神分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报道。,国际促进中国精神分析学会主席罗宾斯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奥地利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奥地利纪念弗洛伊德诞辰150周年 学术研讨会,精神分析在国外的发展,1909年霍尔邀请弗洛伊德等人到美国参加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与詹姆斯等名家会面,作系列讲演,使精神分析逐渐被国际所公认。50年代后,随着精神病药物的发展,精神分析受到严峻挑战。1990年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出版了弗洛伊德已经死去的封面报道。随着神经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精神分析学家力图把二者结合起来,而使精神分析科学化。1990年成立了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学会,1999年创办了神经-精神分析杂志。2004年马克索姆斯在美国科学人杂志上发表弗洛伊德归来一文,阐述了现代神经科学为弗洛伊德理论找到的诸多证据。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做了弗洛伊德并未死去的封面报道,这是对以前那期时代周刊的挑战。,精神分析在中国,一是“五四”运动前后。早在释梦出版十余年后,精神分析就被引进。如:钱智修所写的梦的研究 ( 1914) ,胡愈之译的梦中心灵之交通(1918),张东荪写的论精神分析(1920),汪敬熙写的本能与无意识和心理学最近的趋势(1920)高觉敷直接翻译弗洛伊德本人的著作:心之分析的起源与发展(1925 )(弗络伊德在美国的五次演讲),精神分析引论(1930)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6)。,“Freud”的译法,当时仅东方杂志(1904-1944)上对“Freud”的翻译共有23处,多达14种译法,如,佛洛依特、福洛得、弗劳得、沸洛特等,出现的频率以“福鲁德”最多为4次,其次为“佛洛特”和“弗洛特”各为3次。所有的翻译中,以“福”字开头的有6次,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