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农业资源管理博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农业资源管理博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农业资源管理博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农业资源管理博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农业资源管理博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学位论文 旱作农业技术 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评价 研 究 以河北省为例 A A I 摘 要 旱作农业技术评价是农业项目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此已有不少的研究。由于旱作农业系统是一个综合、复杂、特殊的农业生态系统,再加上农业项目 本身具有活动的多样性和目标的多元性,评价的方法以及指标的设置多种多样。本文利用加权综合评价与效益增长速度与效益稳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主要应用的六项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 本研究 确定 了 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三 个一级评价指标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量和水分利用效 率增量等 十 个二级评价指标 , 运用特尔菲法,在广泛吸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立 了 各级指标的权重。 本研究 在总结国内外旱作农业技术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技术上,结合河北省旱作农业特点,构建了一套旱作农业技术评价 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加权评价模 型和效益增长速度和效益稳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提出了便于不同作物、不同指标之间进行分析和比较的 作物系数 调整和效益指 标 量纲处理方法 。采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对 河北省 六项旱作农业技术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进行 了综合 评价 , 主要 结果 如下 :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很好的 生态和 综合 效益,各效益指标都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该 技术 的 生态 效益 在六项技术中表现 最好,效益 加权 指数分别为 综合效益居第二,效益加权指数为 此技术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也都有较快的增长速度 ,在六 项技术中列第二 ,增长系数分别为 该 技术的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在六项技术中表现最好,稳定性系数为 秸秆覆盖栽培技术的经济、 生态、 社会和综合效益在六项技术中排位靠后 ,在加权评价中列第五 和第六 。但 该技术的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 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其中社会效益的稳定性在各项技术中列第一,稳定性指数为 小麦免耕技术的经济、生态、社会和综合效益在六项技术中 排位欠佳 ,但该技术的生态效益有较快而且稳定的增长 ,其 生态效益的增 速 最快,增长 系 数为 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管道灌溉节水技术在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上都有很好的表现,其中经济效益 和综合效益在各项技术中表现最好, 加权 效益指数 分别 达 技术 的 各效益 指标的 增长速度居中,但稳定性指数均在 上。 农艺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很好社会效益 , 其社会效益的 加权 评价 指数在各项技术中表现最好,效益指数 技术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的增长速度居第一位,增长系数分别为 态效益增长速度居第二位,效益指数 技术 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稳定性在六项技术居第二位,稳定性系数分别为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具有较好的 经济 效益 ,其经济 效益的加权评价指数列第二位,各效益指数在年际间也表现有很强的稳定性, 其中,生态和综合效益的稳定性居第一位,稳定性指数为 根据 以上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 河北省 旱作农业 生态分区, 提出了 河北省 不同旱作农业生态类型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旱作农业 , 技术 , 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 社会效益 , 评价 of is of in of on by to is a is in In a is of as of in of on of of at a of a of a A to of a a of of of of a of of a in in a in in a of of he in in of in it a in at a in a of in in a in on of 录 第一章 引言 . 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1 国内外研究概述 . 2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概况 . 2 旱地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概况 . 3 研究的思路与创新点 . 5 研究思路 . 5 创新点 . 5 研究方法、内容和基本框架 . 5 研究方法 . 5 内容和基本框架 . 6 第二章 旱作农业技术评价研究进展 . 7 农业项目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及历史回顾 . 7 项目评价的类型 . 7 项目评价的历史回顾 . 9 国外旱作农业项目技术评价进展 . 12 经济效益评价 . 1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6 社会影响评价 . 19 国内旱作农业项目技术评价进展 . 19 国内旱作农业项目经济评价 . 19 旱作农业项目的社会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24 总结 . 26 第三章 河北省旱作节水技术概述 . 28 河北省概况 . 28 河北省的水资源利用现状 . 28 河北省旱作农业技术 . 29 V 节水灌溉技术 . 29 保护性耕作技术 . 32 第四章 评价指标设置和评价方法 . 34 评价指标设置 . 34 指标设置的原则 . 34 河北旱地农业技术评价指标的内容 . 35 指标 的含义及指标的数量化模型 . 36 评价方法 . 38 权重的确定 . 38 统一量纲 . 38 模型的确立 . 39 评价步骤 . 39 第五章 旱作农业技术效益加权综合评价 . 41 基础数据采集 . 41 标准化处理 . 43 作物系数调整 . 43 效益指标的量纲(单位)处理 . 44 效益加权综合指数计算 . 45 结果与讨论 . 47 第六章 旱作农业技术效益增长性和稳定性评价 . 48 基础数据采集 . 48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48 综合指数的计算 . 50 建立时间趋势线性回归模型 . 56 用拟合度 表效益稳定性的合理性分析 . 57 益增长性和稳定性回归模拟 . 57 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57 米秸秆覆盖技术 . 58 麦免耕技术 . 59 小麦管道灌溉技术 . 60 麦农艺节水灌溉技术 . 61 米免耕技术 . 62 果与分析 . 63 长速度比较 . 63 益稳定性比较 . 64 第七章 河北省旱作农业技术综合评价 . 65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65 玉米秸秆覆盖栽培技术 . 65 小麦免耕技术 . 66 小麦管道灌溉技术 . 66 小麦农艺节水灌溉技术 . 67 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 67 第八章 河北省旱作农业发展技术战略 . 69 河北省旱作农业技术选择 . 69 西北丘陵山区和坝上高原节水农区 . 69 行山和燕山山地丘陵区 . 69 原区(包括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平原和黑龙港地区) . 70 河北省旱作农业的发展技术对策 . 70 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70 水灌溉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 策 . 71 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72 参考文献 . 76 致谢 . 86 作者简历 . 87 文缩略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名称 位面积经济效益增量 位面积产品增量 出投入比增量 分利用效率 增量 料利用率增量 壤有机质增量 位投资提供农产品增量 业劳动生产力增量 均产品占有增量 源消耗 减量 棉花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 秸秆 覆盖技术 麦免耕技术 小麦 管道灌溉技术 麦 农艺节水灌溉技术 米免耕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博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农业中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世界干旱半干旱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 1/3,主要依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旱地约占 14 亿 地的 80%。据估侧,全世界每年由于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其他所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之合。我国北方旱地农业分布在沿昆仑山 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覆盖全国 16 个省、市、自治区的 1095 个县。总土地面积 500 万 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52%,耕地 5057 万 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64%; 可利用草场 17898 万 全国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 54%; 林地 6000 万 全国的 40%。北方旱地农业地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的主产区,生产了全国 43%的粮食、61%的棉花、 72%的大豆和 46%的油料。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亿 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与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相当,但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仅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和 1/2,而且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 耕地的 65%,而水资源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9%。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 400 亿 中农业缺水约 300 亿 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 70%,在西北地区则占到 90%,其中 90%用于种植业灌溉。 河北省属大陆性干旱季风区,半湿润易旱类型区和半干旱类型区,年降水量约 552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 80以上的降雨量集中在 7、 8、 9 三个月份。全省总耕地为 9865 万亩,其中纯旱地 4456 万亩,占总耕地的 ,加上不保浇地,旱地半旱地近 6800 万亩,占全省耕地的 70%左右。河北省现 有人口 6737 万,人均水资源总量为 311全国平均水平的 1/8,远低于国际公认的 500重缺水线;人均地表水 186 均地表水资源量 133均水量不足全国亩均值的 1/10,是地表水资源量最为贫乏的省区之一。 因此,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缺水形势,建立节水型社会,特别是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发展旱地农业对于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总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已经由短缺转变为总量供求平衡、丰年有余。中 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受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的新阶段。适应新阶段变化的要求,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调整布局、改善品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适应市场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目前,在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方面,广大科技工作 者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为推动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对这些旱农技术成果的经济合理性 、对农业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已有的研究也多 限于单项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评价。按 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新的视角审视,对已有的主要的旱农技术成果进行农业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评价,从而遴选出一批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技术,对保障该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博 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引言 2 国内外研究概 述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概况 1、农业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目前对农业研究的分析评价可分事先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先评价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目前或将采用的农业研究政策、技术方法在未来有什么样的经济效益,进而根据预测结果提出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事后评价可以使我们了解现有的、或以前的农业技术或政策所起 的作用及产生的效果,从而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资源配置。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方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根据运用数学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分析评价方法分为一般计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数学模型计量分析方法两种。一般计量分析方法又称为常规分析方法,它主要是运用初等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例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评分法、收益成本分析法等,其特点是简单易行、便于掌握和运用,但实际操作中,工作量很大。数学模型分析法是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如生产函数法,线性规划模型等,它可以 用来揭示和分析多个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性,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的分析和评价。但数学模型分析法有其局限性,主要是对数据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数据是很难获得的。 2、评价指标 1)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由于农业项目本身具有活动的多样性和目标的多元性,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系统并不容易,为了使所选择的指标能符合评价的要求,有些机构认为理想的指标体系应具备以下 7 个特点: 、有效性,即能准确地测定需要测定的目标; 、可靠性,即可验证性和客观性; 、相关性,即与项目目标相关; 、敏感 性,即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明确性,即有现成的数据来源; 成本可行性,即值得获得这些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和投资; 时效性,即可及时获得有关数据。国外有关研究将这些特点归结为 即要具有明确性、可测定性、可获得性、相关性和可追踪性 ( 996)。尽管没有什么指标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但这些条件仍不失为选择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均是根 据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要求,以社会基本经济规律为依据,按照科学、全面、简便易行的原则来确定。 经济效益与影响评价指标 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或影响进行评价是人们对项目评价最早开始研究的问题之一。国内外都提出过许多有使用价值或参考意义的指标,这些指标都能作到定量研究。根据我国农业项目的现状和特点,依据评价主体的不同,我国农业项目经济评价指标有经济效益评价(或财务评价)和经济影响评价(或国民经济评价)之分。如果把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运作实体,考察项目与其外部环境的现金流入流出状况,从项目执行单位角度根据其财务帐面上的成本和 效益进行项目经济评价,则为财务评价或经济效益评价,其评价指标一般称为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如果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