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红麻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作物遗传育种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红麻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作物遗传育种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红麻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作物遗传育种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红麻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作物遗传育种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红麻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雄性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作物遗传育种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学位论文 红麻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及雄性不育基因的记 of to of to I 摘要 以 8 个红麻亲本自交系为材料,按照 验设计 2 的方法进行了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了 28 个杂交组合,并以此数据为基础,进行了综合杂种优势和配合力 的分析。 本研究提出了群体优势的概念和 一个以 群体优势为基础的综合杂种优势的评价方法,得出一个新的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的评价参数 综合群体优势指数。综合群体优势指数的评价结果从各方面看都非常合理,并且与配合力分析的结果相当吻合,由此说明综合群体优势指数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各组合的真正优劣, 其评价效果优于单一性状的评价结果, 克服了单一性状杂种优势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配合力分析可以评价各亲本自交系的优劣, 为杂交育种的亲本 选配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一般配合力是组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基础,在组合选配时应该首先考虑一般配 合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特殊配合力进行选择。 配合力分析结果显示, 一个极优亲本,其各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很优良,其次是 现也很优良。 多个性状上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利用改良的 提取红麻单株 利用 构建近等基因池 不育池和可育池,以近等基因池 模板,利用优化的 应体系进行了引物的筛选,共筛选了800 条 10机引物, 发现两条引物可在可育池和不育池扩增出稳定的差异条带,它们是 5 和 , 特异条带分别为: 检测该两条引物能在不育亲本和绝大多数 而在可育亲本和绝大多数 此说明这两个特异条带代表的位点与目标基因相连锁。 关键词:群体优势,综合群体优势指数,配合力分析,红麻雄性不育, 8 in of a It is we a to of At a of of of of is It of of be as of of is of So be in in to of P1 is an is in P2 3 is 1P8 is NA of to we 00 393 ( 5) 1332(5 ,3931500 13322300. in of 2 in of 2 of 录 引言 . 1 第一章文献综述 . 1 . 1 . 1 . 1 . 3 . 4 . 4 合力的分析方法 . 5 . 6 种优势与配合力 . 6 因的标记 . 7 记的方法 . 7 记基因常用分子标记 . 8 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第二章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 13 料和方法 . 13 . 13 . 13 . 16 合群体优势的统计计算及分析 . 16 合力分析 . 19 合杂种优势分析与配合力分析的比较 . 23 种优势、配合力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 23 第三章 雄性不育基因的 . 27 . 27 . 27 . 27 . 28 池分离群体的获得 . 28 提取 . 28 . 29 . 29 . 30 . 30 取结果 . 30 . 31 . 33 论 . 34 因组 提取方法 . 34 因标记的方法的选择 . 34 记基因的分子标记类型的 选择 . 35 . 36 第四章 结论 . 37 参考文献 . 39 致谢 . 43 作者简历 . 44 V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of 写 英文名 中文名 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团分离分析 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 蒸水 化乙锭 二胺四乙酸 般配合力 子标记辅助选择 钟 等基因系 合酶链式反应 酸吡哆醛 机扩增多态性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殊配合力 单重复序列 冲液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1 引言 红麻 (学名 产于非洲,红麻纤维传统上主要作为生产麻绳、麻袋、地毯等的原料 (975;李宗道, 1980)。我国红麻栽培从 1908年自印度引入马达拉斯红麻品种试种开始,迄今有近百年的历史,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红麻生产几经大起大落, 80年代左右我国红麻生产进入高峰期, 种植 面积及总产均居世界首位(李德芳, 1993),但随着化纤工业的迅猛发展,红麻纺织业受到巨 大冲击,红麻生产面临巨大挑战, 进入 90年代,随着森林资源的大量砍伐,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考虑用红麻取代木材用于造纸的问题,红麻的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 红麻有很多优良的生物特性,如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 生物物质产量高 (为树木的 34倍 ), 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为树木的 45倍); 全杆可用于造纸且 品质可与针叶林木相媲美 ,因而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可用于制造麻地膜,减少白色污染;可用于生产酒精、生物柴油,缓解能源危机;可在贫瘠的、盐碱地上生长,可做到不与其他作物争 良田,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以上 优点红麻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倍受关注,被看作是 21世纪未来派优势作物,并在其多用途开发利用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应用,涉及到麻纺、造纸、装饰材料、土工布、板材、动物饲料、吸油材料、可降解纸地膜、食用、药用等许多领域 (程舟等, 2001)。而在我国对红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抓住机遇,加大对 红麻的研究,从而促进红麻在我国的综合利用研究,改善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文献综述 种优势 种优势的概念 杂种优势 (生物界一种普 遍现象, 杂种优势是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 双亲具有较强的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表现的现象(胡延吉,2003,刘宜柏, 1999) 。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实践中,以杂种一代 (现的杂种优势较为常见。虽然杂种优势的表现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在作物育种实践中,主要以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强抗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如果亲本性状优良,组合选配得当,则有可能获得高优势杂交组合,其某些性状会明显优于亲本。例如,在营养生长方面表现为出苗势强、植株生长势旺、枝叶繁茂、营养体积增大、结实性增强 、果实与子粒产量提高 ;在品质方面,表现出某些主要指标得到改良、熟期一致、产品外观好、整齐度提高 ;在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出适应性广、抗病抗虫抗逆性增强、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和有效光合期延长等 (潘家驹, 1994)。 种优势的测定 (一) 单一性状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胡延吉等, 2003) ( 1)中亲优势( 指种 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2 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F 1 - ( P 1 + P 2 ) / 2= 1 0 0 %( P 1 + P 2 ) / 2 中 亲 优 势 ( 1) ( 2)超亲优势 (指杂种 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 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F 1 - H P= 1 0 0 %超 亲 优 势 ( 2) ( 3)超标优势 ( 指杂种 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 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F 1 - C K= 1 0 0 %超 标 优 势 ( 3) ( 4)杂种优势指数 (of 指杂种 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 2)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1 0 0 %P 1 + P 2 ) / 2 杂 种 优 势 指 数 ( ( 4) 由于以上第一、二、四种方法是以亲本为参照的,它们所评价出来的杂种优势只是相对于亲本的优势的强弱,如果亲本的性状值比较低, 具有一般性状表现的情况下, 如果亲本的性状值比较高, 具有较突出的性状表现的情况下 ,杂种优势可能表现一般。如某杂种 量为 10,其父母本的产量分别为 7 和 9,则其中亲优势为 25%,另一杂种 量为 8,其父母本的产量分别为 5和 6,则其中亲优势为 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这三种评价方法所评价出来的结果在同一组试验的不同组合的杂种间没有可比性,不能根据其杂种优势值的高低确定某杂种 同一组杂交试验中是否真正具有突出的优势。超标优势虽然可以消除这种弊端,但这种方法需要找一个对照,在没有设对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就不可行了。在实际的育种工作中,育种工作者在杂交后代进行进行选 择的时候,往往对它们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不是只跟亲本进行比较,所以在进行以选择为目的的杂种优势分析,应该有一个利于横向比较的概念基础。所以应该有新的概念来填补这一空白,弥补原有概念的缺陷。 杂种优势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因组合不同、性状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在上述各种杂种优势计算过程中包含了环境效应,因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互相比较所反映出来的是它们间遗传差异,但在不同环境下,就不能体现它们间的真实差异(张征锋, 2002)。同时,以上这些方法是建立在对杂种的单一性状的评价基础之上的,并且不同组合间的杂 种优势表现在各个性状上都有不一样,因此仅从个别性状的杂种优势的表现来评价组合的优劣难免有些片面,或将它们简单地分别孤立地分析,也是不够合理的。 这与杂种优势是多个性状的综合表现及育种实践中对优良杂交种的综合要求相矛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的杂种优势的评价参数。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3 (二) 多个性状杂种优势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 较早提出综合杂种优势概念的是曹胜炎 (1983),他定义综合杂种优势率为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与该性状相对重要权的乘积的和,并指出:如果在杂交时对杂交用的亲本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选择,在计算综合杂种优势率 的过程中,应把这部分遗传进展估计在内,以免使综合杂种优势率被夸大,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傅爱军 (1987)参照综合选择指数的构成,对杂种群体的多性状中亲优势值( =1+2)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综合杂种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即 I*=P*b,其中 P*为各性状杂种优势表型值向量, 时,还以实例分析证明综合杂种优势指数可以在实践中作为评价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的综合指标。王继华 (1992)定义综合杂种优势为各性状杂种优势与该性状相对重要权(相对经济价值)的乘积和, 记为 h=+W 时指出由于生物性状间存在相关,所以最好是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同时对全部目标性状进行分析 。李应川( 2000)利用关联分析法将综合杂种优势定义为各组合与最理想参考数列的关联度,关联度越大,组合的综合杂种优势越大。并指出 分析杂交组合的综合杂种优势时,应慎重选择主要性状,避免无关紧要的性状参与分析,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各主要性状的育种重要性一般是不相同的,所以应采用加权关联度进行分析,给较重要的性状较大的权重。 以上各种方法均考虑了各性状在育种实践中的重要性,即相对权重,有一定合理性,计算也较为 简单,在实践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都有很大的不足,第一和第三、四种方法未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对各性状权重的确定的主观性也很大。综合杂种优势指数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仍未能消除各性状间相关的影响,并且它是以中亲优势为基础的。因此,多个性状综合杂种优势的测定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针对前述各种方法之不足,明道绪等 (1996)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原理,提出测定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的改进方法,将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定义为各主成分杂种优势与其相对权重的乘积和,并指出该法的优点在于克服了性状间的相关和环 境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主成分相对权重的确定较为困难,给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的测定带来不便。明道绪等 (2000)将多性状综合杂种优势重新定义为有显著遗传差异性状观测值与其相对重要权的乘积的各主成分杂种优势之和。此法既考虑了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同时较好地克服了性状间相关的影响,还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干扰,与前述单一性状杂种优势、各性状杂种优势的简单加权、综合杂种优势指数相比,所获得的综合杂种优势估计值更为合理、可靠;且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权亦较易确定(张征锋, 2002)。但是,这种方法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如这种方法所选的性 状是有显著差异的性状,但有差异的性状之间可能有信息的重叠,会影响综合评价的最后结果(叶宗裕, 2004),在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的最后进行杂种优势计算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另外此方法最后把计算得出的主成分杂种优势简单相加是不合理的,因此此方法还需要进步的调整。 种优势利用概况 我国早在 1400 年以前,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雌马和雄驴杂交产生骡的现象,骡比双亲更强壮、更富有耐力,这一记载可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孟德尔(1865)从事豌豆杂交试验,也观察到杂种优势现象并首先 提出杂种活力 (个术语。1908 )首次提出了“杂种优势”这一术语(胡延吉, 2003)。其后,许多学者对玉米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4 大量的研究,玉米终于成为大规模利用杂种优势的第一个代表性作物。玉米杂交种的广泛成功应用,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954)报道了高粱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并在生产上得到了应用,开创了常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我国从上世纪 30 年代开始对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 50 年代推广品种间杂交种, 60 年代推广 双交种, 70 年代推广单交种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 1964 年,经多年攻关,在 1973 年代实现了籼稻和粳稻的三系配套,并开始大面积投入生产,突破了自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禁区(刘宜柏, 1999),到 1990 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面积的一半。另在杂交小麦和杂交高粱研究方面也获得了重大进展。我国从 70 年代末开始从事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优良杂交组合选育、杂交红麻制种方法、杂交红麻利用和推广上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研究体系和应用模式,加之近几 年发现的红麻雄性不育材料,更进一步促进了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 尤其是李德芳等( 2000) 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 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 中红杂 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使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合力分析 众所周知,在作物遗传育种工作中,杂种优势的利用以及常规品种的培育,大都离不开各种杂交方式。杂交是培育良种的重要手段,而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是亲本的选择 。由于亲本的表现与杂交后代的表现不一定相同,有些双亲自身表现很好,但所产生的后代并不理想,而有些双亲自身表现并不很优良,但所产生的后代却表现优良。至于杂交组合的优劣一般要经过几个世代后才能鉴别,这样给亲本选配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能在早期世代就初步鉴定出其组合的优劣,这对正确地选配亲本、尽早地鉴定组合的优劣、提高育种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刘来福, 1984)。而配合力分析可为选配亲本提供依据,国内外许多育种工作者在动、植物上开展了配合力的研究,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配合力分析通过分析亲本、预测杂种优势,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可以说是育种工作者的强有力的育种工具,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合力的概念 配合力是指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的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配合力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1942)最早提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 一般配合力( g. c. 是指某一亲本 (自交系或品种 )在与其它亲本配制的杂交组合中对某性状的平均效应。特殊配合力 (s. c. 指特定杂交组合的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效应估计的组合平均值之差。一般配合力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的,是可以固定遗传的,而特殊配合力是由杂交组合的显性、超显性和上位偏差所致,所以不能固定遗传。一般配合力反映特定亲本平均交配效应的强弱,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其多数杂交组合表现较好 ;特殊配合力反映两个特定亲本间的杂交组合的具体配合效应,与该双亲在其他组合中的表现无关。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无直接联系,两个一般配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5 力都高的亲本不一定也具有高的特殊配合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杂交亲本选择选配 时,总是先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然后才选择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 合力的分析方法 测定配合力的方法有简单配组法、顶交法(也称为共同测验种法)和双列杂交法等。 (一)简单配组法 简单配组法就是把育成的自交系按照育种目标、亲本选配原则和育种工作者所掌握的性状遗传规律配成若干组合,如果其中某个组合表现最好,就可以选择这一组合的双亲作为制种的亲本;也可多选几个组合,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后再选定最优组合;此法虽然简单省工,但存在把最优组合漏配的危险。 (二)顶交法 顶交法就是用一个品种或杂种作为测验者或测验 品种,各自交系作为被测验者,配制许多测交杂种,根据 以上两种方法最后结果的统计分析比较简单,但它们只能估计总配合力的高低,不能对亲本的配合力进行准确而全面的分析,所获得的信息较少。 (三)双列杂交法 利用双列杂交法能对亲本进行全面准确的配合力分析,它既能测定一般配合力又能测定特殊配合力,双列杂交可分为完全双列杂交法、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和部分双列杂交法,完全双列杂交法即 ,因为此法在实际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多,常被简称为双列杂交。 完全双列杂交是指一组亲本间 (P 个自交系或 品种 )所能进行的全部杂交组合。不完全双列杂交是指两套亲本之间两两相互杂交 (不包括反交 )。部分双列杂交实际上为完全双列杂交的一个样本,要求 P 个亲本中的每个将出现在 S 设计中总共包含有(。后两种杂交设计是针对完全双列杂交组合数过多的缺点而提出的。由于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可获得较多、较准确的遗传信息,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遗传交配设计,在实际配合力测定中是最常用的方式。 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有两大体系,一为由 1947 )提出,后由 1956年 )为代表的统计方法,该法又分随机模型和固定模型两类,随机模型分析用于遗传力等参数估计,固定模型分析用于配合力分析 ;另一体系由 出,后发展为以 代表的遗传分析方法,此法注重基因效应分析。通常对遗传模型的分析用 ,而配合力分析用 。 列杂交法的交配设计最先由 919)提出和应用,以后吸引世界众多学者研究,至 1956年, 这一设计作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根据试验安排中所 包括的材料不同,提出四种试验方法 : 方法 1,包括亲本自交及正反交组合,共 方法 2,包含自交及正交组合,共 p (p+1)/2个试验材料 ; 方法 3,仅含正反交组合,共 p(试验材料 : 方法 4,仅含正交组合,共 p(。 上述每种方法,因其抽样假定不同,可分为固定模型 (模型 I)和随机模型 (模型 从而形成 8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如果研究目的在于比较供试亲本的配合力或选择最优的杂交组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6 此时,其结论只论及试验材料本身,各亲本、各组合在群体中 的效应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时为固定模型。如果把试验材料看成是从某个群体中抽出来的一个随机样本,企图通过这些样本对总体的某些参数作出估计,特别是估计复杂的群体方差中的组成部分,这时为随机模型(刘来福, 1984)。 以上各种方法的具体统计方法因试验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文献( 41)和( 47)。 合力分析方法的应用 在育种试验中,双列杂交方法的合理应用主要根据试验材料和试验目的两方面来确定。在亲本选配的问题上,当有关一组品系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信息需要知道时, 法 3和试验方法 4均最适合采用 ;在植物材料上,如果不存在反交效应,那么 验方法 4 是最适合的,否则 , 验方法 3 用途大一些。若通过配合力分析来决定某些适当自交系组合进入一个综合品种为试验目的时,试验则需包括亲本品系,此时应采用 和试验方法 2(马育华, 1982)。另外,尽管不完全双列杂交(也称为 计) 的估算较为粗放,而且不能系统地得到更多的结论,但其简便的设计方案仍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欢迎。 完全双列杂交试验方法在育种实践中应用较多,其中的四种实验设计 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邹德堂等( 2005)按配合力分析 验方法 1 试验的程序,配制了 5 5完全双列杂交,对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进行了配合力估算分析 ; 邹学校等( 2003) 用 6 个亲本,按 验方法 2 配制 15 个杂交组合,对辣椒 病、疮痂病抗性进行了配合力分析。 盛万民等( 2001) 按照试验方法 3配制成双列杂交组合 12个(包括正交 6个,反交 6个),分析了马铃薯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杂种实生苗当代薯形、品质等 6个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奉志高等( 2006) 按 验 方法 4,用 6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自交系配制 15个组合,研究 了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 籽 粒含油率的配合力 。汤永海( 1990)采用 验方法 1 对 5个红麻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祁建民采用 法 2 对红麻的 11 个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 进行了 配合力 。实践证明, 列杂交育种法是一种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育种方法,已在植物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不完全双列杂交(也称为 计) 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中也有对红麻配合力分析的报道,龚有才等( 1998) 以 13份红麻品种按 不完全双列杂交 ( 67 交配设计组配 42个杂种 究了红麻杂种一代及亲本材料 9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构成及配合力 。 种优势与配合力 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关于它们的关系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它们完全等同起来,另一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是两个关系密切而又不同的概念。杂种优势是指杂种在经济性状、生物学性状等方面超过亲本的现象。配合力是亲本所具有的产生优势后代的能力,是在杂交组合中亲本各性状配合能力的一个指标。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7 杂种优势的大小代表 着杂种本身的优劣,而配合力的高低体现了亲本自交系的优劣;双亲都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并且双亲间也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则杂种 种的性状表现一般会较优良,反之若杂种 其双亲杂交系间必定有较高的总配合力。现有文献研究都表明,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如以超标优势为例,将 +gi+gj+3)式得: + g i + g j + s i j - C K= 1 0 0 %超 标 优 势 ( 5) 其中为总平均, gi,双亲一般配合力, 从上式可以看出亲本的配合力越高,其杂种优势越大。总之,配合力与杂种优势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测定亲本的配合力是预测杂种优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的标记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等之后一种新的遗传标记,它是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群体间基因组中某种序列差异特征的 直接反映了生物 在任何发育阶段进行检测,而大多数分子标记呈共显性,因而对隐性农艺性状的选择十分有利。此外基因组 变异极其丰富,而分子标记几乎可以表现基因组的任何 变异,并且分子标记的程序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它是方便、快捷的遗传标记手段,可广泛用于种质资源研究、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定位、起源进化研究、 分子 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 记的方法 标记基因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到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标记基因的常用方法有近等基因系法和 (一)近等基因系法 近等基因系( 是指通过多次回交筛选到的、品系间差异主要在于某一目标性状上的品系。理论上,除了目标基因及邻近区域不同外,其他区段应完全一致。如果在近等基因系 中检测出多态性,差异就必定在目标基因及邻近区域中,找到的标记在这个范围内与目标基因连锁(胡延吉, 2003), 另外,近等基因系在理论上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遗传背景的差异,避免基因互作的影响(张毅 等, 2006), 但近等基因系的建立需要多代回交 ,周期长,而且许多作物没有或难以创建相应的 此近等基因系法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应用较少。 (二) (集团分离分析法,又称分离体分组混合分析法或混合分组分析法, 次由 ( 1991) 提出并成 功地在莴苣中筛选出与目的基因相连锁的标记 ;该方法首先从一对具有目标基因的表型差异的亲本所产生的任何一种分离群体 (如体或 1 群体等) 中,根据目标基因的表型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植株,构成 2 个亚群或集团。将每群的 量混合,形成两个相对性状的 “ 基因池 ” ( 然后用合适的分子标记对两个基因池进行分析,在两群间表现多态性的分子标记遗传上与目标性状基因座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8 相连锁。 在获得了与目标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后,可以利用某一作图群体进行分析以便进一步检测所得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基因的连锁程度,以及 其在某已知分子图谱中或染色体上的位置,这样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对基因的标记定位。 由于建池时使用了特定的分离群体,并且在分组时仅对目标性状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保证其他性状的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两个基因池之间理论上就应主要在目标基因区段存在差异,因此两基因池又被称为近等基因池,这就排除了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研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且比近等基因系法省时省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基因标记定位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 记基因常用分子标记 (一) 限制性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