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时检测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时检测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时检测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时检测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时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物品的主要材料需通过化学方法生产的是()答案A制作课桌的木材、用来雕刻的石料和冰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塑料是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2.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的是()A.食物、服装等生活用品的丰富B.深海潜水艇“蛟龙”号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C.特效药的研制D.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答案D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在材料、医药等研究领域及工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历代王朝的兴衰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故选D。3.黑乎乎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下面提出的问题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物的纤维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答案DA项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B项研究的是物质的变化,C项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只有D项研究的内容与化学无关。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A.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变废为宝B.使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D.加高化工厂的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答案D加高烟囱并不能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不能防止酸雨的形成。5.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序是()A.B.C.D.答案A瓷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青铜器早于黑火药的发明;塑料是在20世纪初合成的;纳米铜则是新材料。6.2016年10月17日,载人飞船载着我国培养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升入太空,在轨飞行30天。请问下列哪项课题与化学没有密切的关系()A.返回舱外表面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B.“神舟”飞船轨道的设定C.发射“神舟”飞船火箭所需新型燃料的研制D.“神舟”飞船太阳能电池的研制答案B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新型燃料的研制以及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均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神舟”飞船轨道的设定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7.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的是()用于信号传输的光导纤维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A.B.C.D.答案D光导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纳米铜、人造血管都是利用化学研究的新材料。二、填空与简答题8.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反方:化学正危害着人类的安全。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你的观点是:;。答案正方化学能合成材料,丰富我们的生活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或反方化工生产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枯竭高危化学品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一些物种的减少,甚至灭亡)(合理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支持正方观点从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的角度阐述;支持反方观点从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角度阐述。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广西贺州中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上浇油B.滴水成冰C.玉石俱焚D.百炼成钢答案B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滴水成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玉石俱焚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百炼成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2.下列语句中其原意不包括化学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B.海市蜃楼C.出头的椽子先烂D.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BA中百炼成钢需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C中椽子腐烂是化学变化;D中包含蜡烛燃烧,涉及化学变化;B中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引起的,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香水挥发C.湿衣晾干D.瓷碗破裂答案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4.(2016海南三亚实验中学月考)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答案B花朵掰成花瓣、水果榨成果汁、冰砖凿成冰雕等过程中均不产生新物质,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粮食酿成美酒的过程中有酒精这种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本题应选B。5.(2015江苏泰州中考)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B.能溶于水C.易挥发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醋酸有酸性,酸性属于化学性质。6.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物理变化的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白玉为床,金作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B.C.D.答案A“冰封”“雪飘”均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是白玉、金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花落知多少”是花的位置发生改变,发生的均是物理变化;、中均发生燃烧,中块状生石灰遇水变成粉末状熟石灰(以后学习),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7.“真金不怕火炼”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A.硬度较小B.密度较大C.导电性好D.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真金”在高温下不发生化学反应,即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D。8.常用的“灭火弹”内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变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汽化答案B四氯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必须具备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9.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炸药爆炸蒸发B.燃烧腐烂C.熔化发酵D.变形沸腾答案A解答此题时不仅要分辨清楚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还要注意它们的先后顺序。炸药爆炸、燃烧、腐烂、发酵过程中均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蒸发、熔化、沸腾过程中均不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形属于化学变化,如镁条燃烧变成白色粉末,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形属于物理变化,如铁丝弯曲。二、填空题10.现有以下描述: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答案ECBDA解析先要分析哪些描述是性质,哪些描述是变化,再进行判断。11.2016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遭遇干旱。各级政府实施多种抗旱措施,如在田头打井取水,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等措施来缓解旱情。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的主要物质。碘化银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有一定的毒性,加热到146时转化为橙色晶体,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上述叙述中属于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答案解析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碘化银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为物理性质;碘化银的毒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故为化学性质;加热时转化为橙色晶体,生成了其他物质,故为化学变化;制造感光乳剂和用作冰核形成剂属于碘化银的用途。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澄清石灰水,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答案C猜想或讨论的结果不一定和实际相符,查阅资料有利于选择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只有通过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才可以确认物质。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对石蜡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或结论描述错误的是()A.蜡烛火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C.加热时应用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D.石蜡燃烧只生成水答案D将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充分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D。3.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答案B该看法是学生类比推测出来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假设,故选B。4.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要证明这种气体的存在,可将可乐中的气体()A.收集在集气瓶中,用燃着的火柴检验B.收集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C.将澄清的石灰水加入可乐中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答案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可将可乐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进行检验,故选D。5.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答案B澄清石灰水与氧气不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的现象,故选B。二、填空题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1)蜡烛燃烧产生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受热时熔化属于变化。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外焰温度最。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2)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主要是的固体小颗粒。答案(1)物理高水二氧化碳浑浊(2)石蜡解析(1)受热熔化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该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4)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呼气,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填序号)。答案(1)提出问题(2)获得结论(3)猜想与假设(4)收集证据或实验(5)反思与评价(6)(1)(3)(4)(2)(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判断,解题时可结合语言叙述的特点来分析。“是什么?”一般是指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结论;“可能有(或无)”的描述属于猜想;实验操作属于收集证据的过程;评价是对实验优缺点的看法。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玻璃仪器的名称错误的是()答案DA项是漏斗,正确;B项是锥形瓶,正确;C项是集气瓶,正确;D项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错误。2.(2016福建厦门中考)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BA项,点燃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项,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项,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要紧挨试管口,A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错误;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C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里,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D正确。二、填空题4.经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1)图甲是一个燃着的(填仪器名称),用它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焰;当实验结束需要停止加热时,应用盖灭。(2)图乙所示的仪器名称是,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仪器内液体的保持水平。如图乙所示,所量取的液体体积为mL。答案(1)酒精灯外灯帽(2)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42.0解析(1)图甲是燃着的酒精灯,用它进行加热操作时要用温度最高的外焰;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2)图乙所示的仪器是能量取一定量液体的量筒,在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乙所示的液体体积为42.0mL。5.(2016浙江金华中考)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图2是常见的气体制取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图2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为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请从图3中选取(填字母)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2)在连接图1中b和d时,使d较易插入b中的措施是。答案(1)B(2)将伸入橡胶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润湿解析(1)控制反应速率也就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注射器可逐滴滴加液体,可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2)在连接图1的b和d时,可将伸入橡胶管的导管一端用水润湿,从而使d较易插入b中。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6甘肃兰州中考)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答案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A选项正确;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故B选项错误;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C选项错误;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选项错误。2.(2015山西中考)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D.露天焚烧垃圾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答案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A项正确。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氧气次之;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因此B、C项均正确。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空气污染,D项错误。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飘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A.可吸入颗粒物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答案A由题意可知,PM2.5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故选A。4.(2017重庆七十一中第一次月考)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物质是混合物,小雨列出了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水B.南昌啤酒C.阳光牛奶D.滕王阁月饼答案A水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其他都是含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故选A。5.下列实验装置中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答案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压强基本不变,水基本不会流入集气瓶中,故C错误。二、填空与简答题6.“凡是洁净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不正确;因为洁净的物质可能由多种物质组成,如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混合物。解析洁净的物质中可能含有多种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7.用图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2)小倩设计了图B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只写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或“4”),但实验中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答案(1)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较小1白磷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观察解析(1)红磷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2)从改进的装置来看,白磷始终处于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操作更简便,实验的误差更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玻璃管内的液面最终会上升至1处;如果实验中液面偏低,原因可能是白磷不足或玻璃管未冷却到室温就进行观察。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下列气体的集气瓶中,能使木条复燃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空气答案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空气中氧气含量过少,均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B。2.(2016江苏苏州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答案A液态氧具有助燃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A项正确;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B项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D项错误。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答案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故A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A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白烟,C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错误。二、填空题5.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图,甲装置中的水还可以换成;简要回答两个集气瓶中水的作用:甲:;乙:。答案沙子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吸收燃烧产物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析铁丝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会炸裂瓶底;硫燃烧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所以,都需要在集气瓶中预留少量的水。6.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的,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铜+氧气氧化铜B.氨气+氧气一氧化氮+水C.氢气+氧气水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E.氨气+氯化氢氯化铵F.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答案ACEFABCDFACF解析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7.小明在做氧气的性质探究实验时采用了下列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C操作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答案(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澄清石灰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2)碳+氧气二氧化碳解析本流程探究的内容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操作时应将木炭从上至下缓慢插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得出的探究结论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7北大附中河南分校普通班第一次月考)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氧化汞汞+氧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C.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答案A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故选A。2.(2016湖北荆州中考)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B.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C.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3.下列关于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C.液氧是无色的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银灰色钢瓶中答案B工业上制取氧气利用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先将空气加压液化再蒸发,先蒸发出氮气,剩下的物质主要是液态氧气,这个过程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B正确;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故C、D错。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A项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B项正确;验满氧气时,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C项错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瓶口向上放置,D项错误。5.如下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答案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被排出,故会出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的现象。二、填空题6.九年级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先”与“后”的问题,如果先后顺序颠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发生。请将下列操作中的“先”补充完整。(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在熄灭酒精灯前应该先。(2)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向装置中装入药品前应该先。答案(1)把导管移出水面(2)检验气体纯度(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解析(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为了防止水倒吸,要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2)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先验纯;(3)制取气体时,向装置内装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由于装置漏气,而收集不到气体。7.利用下列仪器可以组装多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G;I。(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仪器组装完成后,加入试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3)从图中所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组合完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该组合是(填仪器代号)。你所组合的装置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答案(1)烧杯酒精灯(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ACDE(或ACF)向上排空气法过氧化氢水+氧气解析(2)制取气体时,在加药品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因为所提供的仪器中没有铁架台,所以反应容器只能选择锥形瓶;若选用双孔塞,则发生装置中还需长颈漏斗;由导管的形状可知,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综上所述,所选仪器的组合为ACDE或ACF。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解释不合理的是()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答案D水结成冰,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但并没有停止运动。2.(2017福建福州期末)常压下,将一只充满氧气的气球缓缓降落到-30的液氨桶中,气球变瘪。下列有关气球内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分子体积急剧减小B.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C.氧分子逐渐停止运动D.氧分子被分成氧原子答案B气球降落到液氨中,温度降低,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导致气球变瘪,故选B。3.(2015甘肃兰州中考)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特性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特性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隙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C湿衣服晾干分子是运动的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答案B分子间有间隙,所以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A正确;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遇热变大遇冷变小,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B错误;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正确;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D正确。4.下列关于原子、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答案C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故C错误。5.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分子大、原子小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D.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答案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A正确。6.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水的化学性质B.水分子间的间隔C.水的物理性质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答案A液态水受热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遇冷时分子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可见水的三态变化中,只是分子间间隔或分子的运动速率或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水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简答题7.试解释现象:少许砂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砂糖“消失”了,而水却有了甜味。答案砂糖和水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当把砂糖放入水中后,在构成水的微粒的作用下,构成砂糖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中,故我们会看到砂糖“消失”了,但水却有了甜味。解析在解答本题时,应从“砂糖不见了”“水变甜了”等现象入手,用微粒的观点予以解释。8.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1)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2)该反应的类型为;(3)从微观的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答案(1)原子(2)化合反应(3)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解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多少,确定该反应的类型,由于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只生成一种物质,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3)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6湖南永州中考)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B.58C.82D.140答案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8,选B。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的答案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因为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体积由电子决定,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故选A。3.(2015江苏南京中考)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答案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选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由Cl-和Na+构成B.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ANaCl由Cl-和Na+构成,A项说法正确;Cl-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其质子数比电子数少1,B项说法错误;并非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不含中子,C项说法错误;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A。5.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B.由于原子质量数值比较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D.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答案BA项,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项,由于原子质量数值比较小,使用不方便,国际上统一采用相对原子质量;C项,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将某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相比较得出的比值;D项,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B。6.某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粒子是阴离子B.该粒子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C.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D.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答案C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属于阴离子,A正确;该粒子核外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稳定结构,B正确;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是16,元素名称是硫,属于非金属元素,C错误,D正确。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答案CA项,核外电子数大于质子数,因此是阴离子;B项,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是原子;C项,核外电子数小于质子数,因此是阳离子;D项,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此是原子。8.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答案C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A项说法正确;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B项说法正确;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少于4,是一种金属元素的原子,C项说法错误;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D项说法正确。9.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答案A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出,构成反氢原子的微粒与构成氢原子的微粒所带电性相反,即一个反氢原子可能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选A。二、填空题10.在翠绿晶莹、光彩夺目的绿宝石中,含有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铍。铍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铍原子的质子数为,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答案42失去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11.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是元素的原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选填序号)。答案氦解析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核的外部,所以小白球表示的是电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大白球表示质子,黑球表示中子。的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所以是氦原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和中核内的质子数均为1,故属于同种元素。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OB.SiC.AlD.Fe答案C地壳中含量排在前五位的元素是O、Si、Al、Fe、Ca。因此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EA.原子序数:CBB.核内质子数:A=EC.B、C同周期D.A、D同族答案B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元素的位置越靠左,原子序数越小,故A正确;A和E代表不同的元素,其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故B不正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是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是一个族,故B、C同周期,A、D同族,C、D均正确。3.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A.3N3个氮元素B.O2氧气C.Al铝离子D.P1个氮原子答案B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N只表示3个氮原子;Al可以表示铝元素、一个铝原子、铝这种物质,铝离子的符号应为Al3+;P可表示磷元素、一个磷原子、磷这种物质;O2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或一个氧气分子。故选B。4.(2016山东青岛中考)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答案C氯的偏旁是“气”,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B正确;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根据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D正确。二、填空题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A011H氢1.008AAAAAA26C碳12.017N氮14.018O氧16.009F氟19.00311Na钠22.9912Mg镁24.31铝(1)13号元素的符号是;11号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x=。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离子,画出该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答案(1)Al金属(2)7解析(1)13号元素是铝元素,其符号是Al;根据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中文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故11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9=2+x,x=7;其得到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6.如图所示,、是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钙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2)D中的X=;(3)以上A、B、C、D四种粒子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是(填字母代号);(4)B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填“A”“C”或“D”)。答案(1)16.0020(2)11(3)A(4)C解析(1)由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钙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20;(2)由D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表示原子,则X=2+8+1=11;(3)A表示氖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4)B和C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仍是世界“贫水国”之一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少,因而缺水严重C.南方城市深圳水资源比较丰富,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D.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有利于水生动物的生长答案A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很少,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们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我国属于“贫水国”之一。2.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A.B.C.D.答案D防止水体污染可从治理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考虑。3.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报告中的下述观点错误的是()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答案C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4.通过化学课的学习,成语“细水长流”可理解为()A.在家用细细的长流水洗衣或刷牙B.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C.地球上淡水储量丰富,可供人类永久使用D.水龙头漏水可让其“细水长流”,方便使用答案B“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或人力,使经常不缺。在水资源利用中可理解为节约每一滴水。二、填空与简答题5.我国是世界上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污染日趋严重,导致很多淡水资源失去可利用的价值。请回答:(1)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答两点即可)(2)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答一点即可)答案(1)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等。(答两点即可)(2)用淘米水浇花(或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解析(1)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都是造成水污染的原因;(2)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水多用等。6.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化工园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灌溉农田,以致镇里数千亩农田变成了荒地。事后分析这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多项污染物超标。试分析:(1)水体污染的后果是(答一点即可)。(2)为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答一点)。(3)水资源的污染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一要,二要。答案(1)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污染物产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解析(1)水体污染会影响人类的生活,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等。(2)为防治水体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污染物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3)爱护水资源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水的净化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某地发生轻微水污染事故,环保人员对受污染的原水进行了投入活性炭等处理。活性炭的作用是()A.去除异味B.消毒杀菌C.沉降杂质D.降低水的硬度答案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A。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C.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答案D过滤只能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3.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净水器能杀菌消毒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D.此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答案CA项,要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需要加入消毒剂,而题给净水器中不含有该类物质,因此该净水器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B项,经过该净水器处理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C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项,通过该净水器不能降低水中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含量,故不能将硬水变为软水。4.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A.蒸馏B.活性炭吸附C.加入肥皂水D.过滤答案C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但不能使水得到净化。5.(2016湖南常德中考)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其中分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A.反应沉淀池B.过滤池C.活性炭吸附池D.清水池答案B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是过滤,因此选B。6.下列过滤操作中,正确的是()A.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漏斗、烧杯B.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率C.滤纸必须低于漏斗的边缘D.若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答案C过滤操作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烧杯,不需要酒精灯,A错误;过滤时如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易把滤纸弄破,造成实验失败,B错误;过滤时,滤纸必须低于漏斗的边缘,C正确;若滤液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D错误。二、填空题7.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河水中取来水样进行实验:(1)实验小组的同学应用量取50mL的水,读数时视线应与保持水平;(2)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请回答有关问题:在简易净水器中装入小卵石、石英砂的目的是;活性炭的作用是。(3)如果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则净化后得到的水是(填“硬水”或“软水”)。(4)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答案(1)50mL的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2)过滤吸附色素和异味等(3)硬水(4)煮沸(或蒸馏)解析(1)根据量筒的选取原则,量取50mL的水应选择50mL的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2)装入小卵石、石英砂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异味等。(3)某硬水通过该简易净水器净化,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异味等,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净化后的水仍为硬水。(4)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实验室中常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8.河水含泥沙、细菌等杂质,需要净化处理成自来水,某市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进水沉淀池沙滤池吸附池杀菌池用户(1)为了使沉淀池的悬浮物沉降,通常可加入。(2)沙滤池可将过滤除去。(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搅拌,如果观察到,则样品为软水。答案(1)明矾(2)难溶性杂质(3)疏松多孔(4)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解析(1)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小颗粒悬浮物的作用,是常用的絮凝剂;(2)沙滤池有过滤作用,能除去不溶性杂质;(3)活性炭常用于吸附池中,原因是它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4)要鉴别自来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自来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如果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则样品为软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表现氢气化学性质的是()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的试管应口向下放置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产生淡蓝色火焰答案D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都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D选项体现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2.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b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