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_第1页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_第2页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_第3页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_第4页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预案手册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f 言 为不断提高我院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做到全员统一指挥,各相关科室人员处置快速果断,使全院各项应急工作的开展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和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稳定,特将医院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以整理、完善并汇编成册。 本手册共分 为五篇:第一篇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全院应对突发事件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五部分,同时附有风险评估、应急报警电话、信息报告和发布等相关条款;第二篇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收录了各种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该掌握和遵守的医疗规范及准则;第三篇为医疗相关应急预案,收录了我院各科室在日常医疗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医务人员应该采取的措施和预案;第四篇为护理相关应急预案,收录了我院日常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 件和隐患,并有针对性制定出了一系列应急措施;第五 篇为行政后勤 相关应急预案,收录了我院行政后勤 工作 可能涉及到的突发应急事件及其应对预案。 本手册编写时间仓促,难免涉及的范围和条款不全面,希望各科室认真学习,务必使每位医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同时对本手册的不完善之处提出宝贵意见。 2012 年 8 月 目 录 第一篇 总体应急预案 1、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3、突发事件应急报警电话 4、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 5、 节假日及夜间应急 工作预案 第二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工作预案 2、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 3、 毒鼠强事故救治工作处理预案 4、 传染病疫情应急控制预案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6、鼠疫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7、手足口防治医疗工作应急预案 8、 应对 甲型 感大流行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第三篇 医疗相关应急预案 1、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 2、 重大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 3、 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 4、 突发性药品和医疗器械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 5、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事件应急预案 6、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后的应急处理及预防措施 7、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8、 核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 9、 医 院感染爆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预案 10、医疗废物流失、 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11、 处理医疗中受试者损害及突发事件的预案 第四篇 护理相关应急预案 1、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程序 2、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时的应急程序 3、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肺水肿时的应急程序 4、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程序 5、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时的应急程序 6、患者转运途中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 急程序 7、患者突然发生猝死时的应急程序 8、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程序 9、患者发生自杀后的应急程序 10、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时的应急程序 11、压疮应急处理程序 12、患者发生管路滑脱时的应急程序 13、患者外出(不归)时的应急程序 14、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15、患者发生输液(血)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16、患者发生化疗药外渗时的应急程序 17、患者发生躁动时的应急程序 18、患者发生精神症状时的应急程序 19、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应急程序 20、停水和突然停水的应急程序 21、泛水的应 急程序 22、停电和突然停电的应急程序 23、失窃的应急程序 24、遭遇暴徒的应急程序 25、火灾的应急程序 26、地震的应急程序 27、化学药剂泄露的应急程序 28、有毒气体泄漏的应急程序 29、突发事件护理管理应急预案 30、气管导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31、中心吸氧装置故障的应急预案 32、 管脱出的应急预案 33、中心静脉置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34、介入手术术后出血的应急预案 35、住院病人发生大咯血 /大呕血时的紧急预案 36、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应急预案 37、医护人员遭到病人及家属无理伤害的应 急预案 38、无名氏病人处理的应急预案 39、肝源性低血糖的应急预案 40、病人发生肝性脑病的应急预案 41、病人发生引流管脱落的应急预案 42、肝脏穿刺术后出血的应急预案 43、宫外孕失血性休克的应急预案 44、住院病人发生阴道大流血的应急预案 45、孕产妇突然发生抽搐的应急预案 46、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第五篇 行政后勤相关应急预案 1、防台防汛应急预案 2、 停水、停电、停气 等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3、 电梯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4、中央空调系统应急预案 5、供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脉动真空灭菌器故障 应急预案 7、污水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治安防范应急预案 9、火灾 应急预案 10、放射源毒麻药紧急处理预案 11、 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12、 突发卫生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 13、病案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14、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第一篇 总体应急预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为 提高医院 保障 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和病 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稳定,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 , 依据 国家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制定本预案。 一、 总则 1、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危及医院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性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灾灾害、地震灾害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火灾灾害、爆炸、大面积停水停电事件等。 医疗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医疗安全、食品安全,医院感染事件等。 信访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群 体性上访事件,医疗纠纷等。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级 (特别重大 )、 级 (重大 )、 级 (较大 )和 级 (一般 )。 2、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服务职能,把保障职工和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突发 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 责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医院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医院安全技术建设,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 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 医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医院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医院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医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各类预案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二、 组织体系 1、 应急指挥小组 组 长 : 院长 、书记 副 组长 : 副书记、副院长 组 员 : 院 务办公室 、 人力资源部、 医务部、护理部、 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 医院文化建设部、医学 设备部、 药剂科、 总务部、保卫部、 财务部 等部门负责人。 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 院务办公室 ,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 2、各部门职责与任务 应急指挥小组职责:负责应急事件处置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 院长办公室职责: 协助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综合协调工作 ; 负责医院应急办公室组成部门职责界定 ; 医院总值班负责处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行政、医务和临时重大事宜 , 及时传达、处理上级批示和紧急通知 , 签收机密文件 , 对重大紧要情况应同时报告分管部门或主管院领导 ; 认真、详细、真实的做好医院总值班记录。 人力资源部职责: 派出人员的统计及分类管理 ; 调配院内人力资源 ; 任何人不得拒绝参加应急救治工作。 医务部职责: 负责组织救灾、反恐、中毒、各类传染病和放射事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医疗救治工作 ; 负责全院范围内应急事件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通报,组织对报告的应急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 ; 负责组织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各专业医疗人员 ; 定期对医疗队成员开 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提高队伍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 负责汇总年度医院应急工作预算,拟定医院物资储备、装备与设备的管理使用计划,并组织实施 ; 根据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和上级指示选派医疗队,负责院内应急人员调配、管理 ; 负责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为紧急事件处理提供决策依据 ; 负责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应急队队员联络,并保持畅通。 护理部职责 : 负责组织应急事件医疗救治中护理人员的调配 ; 负责护理人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消毒隔离技术及护理安全工作 ; 配合医务部组织的应急队伍演练,加强医护配合。 医院感染 控制办公室职责 : 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进一步建立健全传染病预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 ; 负责指导 监督医 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物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院文化建设部职责: 负责宣传、接待媒体,由医院指定人员对外通报或接受采访 ; 负责标识的统一设计、制作 。 医学 设备部职责 : 设备部保证重点部门设备完好,随时可用 ; 随抢救进程及时提供所需设备 ; 随时进行抢 救设备的现场维修。 药剂科 职责 :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用及消毒用药品的采购储备供应; 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 参与药物安全性监测方案的制定; 提供其他药学技术服务。 总务部职责 : 总务部保障抢救所需的战略物资及必要的日用品的供给 ; 保证电力、 热力、通风、水源的供应 ; 保证通信畅通,并具有随时增加通信的能力 ; 保证运输车辆的完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随意调用急救车 ; 保证临时设施的建设。 保卫部职责 : 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划定隔离区时,保卫部及时提供人员,并设立专人进行保安,阻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患者及可疑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救治区域。 遇有突发灾害 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时,保卫部门必须及时对通讯等公共设施、医疗设备采取保护措施 ; 财务部职责: 负责 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并加以监督。 三、 运行机制 1、 预测与预警 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预警级别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 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 级 (特别严重 )、 级 (严重 )、 级 (较重 )和 级 (一般 )。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报告人、科室等。 预警发布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通信、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科通知等方式进行。 2、 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要根据相关预案的报告程序立即报告,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 关情况。 先期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有关部门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突发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医院相关部门统一指挥或指导科室开展处置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由该突发事件的分管院长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 4、 调查与评估 要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5、 信息发布 如需要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 , 应当准确、客观、全面。 四、 应急保障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医疗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 的需要。 1、 人力资源 各科室和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 ;发挥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保卫 部 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2、 财力保障 要保证所需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并加以监督。 3、 物资保障 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 4、 医疗保障 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应急工作。 6、 交通保障 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 安排、确保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7、 治安维护 要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 8、 人员防护 指定应急避险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9、 通信保障 完善和建立有线和无线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10、 后勤设施 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11、 科技支撑 要加大安全监测、预测、预警 、预防和应急处置装备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安全应急技术平台,提高我院安全科技水平。 五、 监督管理 1、 预案演练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本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2、 宣传和培训 通过院报、版报、横幅、标语、电子屏、网络、各种会议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职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技能。 3、 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对突 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事件风险评估 紧急事件类别 可能性 危害性 准备情况 总分 高 中 低 无 威胁生命 健康 /安全 混乱程度高 混乱程度一般 混乱程度低 差 一般 好 分值 3 2 1 0 5 4 3 2 1 3 2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3 1 6 医疗事故 1 3 1 3 医疗技术损害 2 4 1 8 药品和器械不良事件 2 4 1 8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1 4 1 4 血源性病源体职业接触 2 4 1 8 核与放射事故 1 4 2 4 医院感染事件爆发 2 4 1 8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 1 4 1 4 医疗中受试者损害事件 1 1 1 1 防台防汛 1 1 1 1 停水事件 1 1 1 1 停电事件 1 1 1 1 停气事件 1 1 1 1 电梯意外事件 1 1 1 1 中央空调系统故障 1 1 1 1 紧急事件类别 可能性 危害性 准备情况 总分 高 中 低 无 威胁生命 健康 /安全 混乱程度高 混乱程度一般 混乱程度低 差 一般 好 分值 3 2 1 0 5 4 3 2 1 3 2 1 供氧突发事件 1 1 1 1 脉动真空灭菌器故障 2 1 1 2 污水站突发事件 1 1 1 1 治安突发事件 1 3 1 3 火灾 1 5 1 5 放射源毒麻药突发事件 1 2 1 2 计算机系统故障 1 3 1 3 突发卫生事件新闻发布 1 1 1 1 病案安全事件 1 1 1 1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 2 2 2 8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 1 1 1 突发事件应急报警电话 事件类型 院内报警电话 院外报警电话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务部 2821 市应急办 83612005 医疗事故 医务部 2821 市局医政处 83631397 医疗技术损害 医务部 2821 市局医政处 83631397 药品和器械不良事件 药剂科 4409;医务部 2821 市局医政处 83631397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感染管理 科 2818 市局医政处 83631397 血源性病源体职业接触 感染管理科 2818 区疾控: 84643331、 84602720(夜) 核与放射事故 感染管理科 2818 应急办: 12369 医院感染事件爆发 感染管理科 2818 区疾控: 84643331、 84602720(夜) 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 感染管理科 2818 报警电话: 110;应急办: 12369 医疗中受试者损害事件 学科建设部 2836 / 防台防汛 总务部 5538 市防台防汛指挥部 83627557 停水事件 维修班 5556 自来水公 司 84677398 停电事件 变电所 2912 电业局调度室 95598 停气事件 维修班 5556 煤气公司 83603184 电梯意外事件 电梯维修室 3327 维修公司中央空调系统故障 门诊空调班 2929 维修公司供氧突发事件 供氧中心 5563 氧气站 62978478 脉动真空灭菌器故障 维修班 5556 维修公司污水站突发事件 总务部 5588 维修公司治安突发事件 保卫部 2110、 3110 报警电话: 110 火灾 保卫部 2119、 3119 火警电话: 119 放射源毒麻药突发事件 保卫部 2110、 3110 报警电话: 110 计算机系统故障 信息中心 2826 / 突发卫生事件新闻发布 医院文化建设部 2815 / 病案安全事件 总务 5588;保卫 2213 报警电话: 110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 总务 5588;保卫 2213 报警电话: 110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餐饮部 5575 市监督所: 84653779 备注: 通知相关部门的同时,应报告医院总值班(电话: 2126) 2. 24 小 时值班电话:保卫部(门) 2110(住) 3110;消防(门) 2119(住) 3119 总务部 5556。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 一、发生任何紧急事件,所在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向相关职能部门及院办、保卫处等报告,以利于医院在最快时间内组织、指挥投入工作。 二、任何科室、人员均有责任和义务在投入紧急救援的同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报告。 三、有关部门在接到科室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投入工作,对现场进行勘察并详细记录。 四、事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 事件发 生的名称、部门、联系人及电话; 2、 发生地点、时间; 3、 主要内容及经过。 五、任何广播、电台和外界机构要求采访时,应向医院领导报告;由医院领导或其指定人员接待、陪同新闻采访人员。采访应实事求是,切实维护病人的隐私权,要尊重病人习俗,遵守国家法律、医院的权利和规章制度。如需要,医院将定期发布消息,任何私自散布不负责任和未经证实的消息,医院保留追究其相关责任的权利。 节假日及夜间应急工作预案 为及时处置医院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突发事件,保证就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及医疗工作的正常 运行,根据医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处置和协调节假日、夜间突发事件,并设 3 个组分别承担综合协调、医疗救治工作的实施。 (一)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 赵作伟、孟宪志 组员: 任萍、黄北平、王立明、尹剑 职责: 1、负责协调处理医院节假日、休息日及夜间医疗、行政、后勤和其他临床事宜,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并安排落实等事宜。 2、负责监督医院非工作时间临床、医技及后勤工作,保证医院非工作时间正常医疗工作秩序。 (二)总值班协调组: 组长: 樊辉 组员 : 刘利平、金春、 马晓杰、隋宁 职责: 1、负责协调处理医院非办公时间的医疗、行政等临时事务。 2、及时传达上级指示或紧急通知事项;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值班院领导和医院主管领导,并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妥善处置。 3、及时妥善处理医患矛盾,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 4、认真落实巡查制度,晚夜班、节假日值班,加强对全院关键要害部门、科室工作人员在岗情况的抽查。 5、及时掌握当日门诊、急诊、手术、住院人数等情况。 6、认真做好值班记录,严格按照值班日志项目逐一填写,字迹清晰,记录完整。 (三)二线班救治组 职责: 1、二线班分内 科二线班和外科二线班,由医务处负责排班。 2、值班人员由临床科室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担当,负责组织、参与本专业系统各科室 8小时之外的急、危重及疑难患者的抢救治疗、会诊等医疗工作。 3、遇到特殊专科情况,及时与各专科主任联系,协商解决。 4、值班人员督促检查本专业系统各科室规章制度的落实,协调各科室工作,必要时向总值班、医务处及院领导请示汇报。 5、值班人员接班后,将通讯工具开启,做到每呼必应,不得擅自离岗,做好值班记录,认真交接班。 二、流程: (一)报告 值班人员 总值班或二线班 院领导 卫生行 政部门等相关部门。 (二)处置: 1、各岗位值班人员坚守岗位,遇到工作中的困难尽力解决。超出在岗位解决能力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请求协助。 2、二线班接到指令后,应迅速到达指定现场,及时做好病人抢救、诊治工作。工作有困难时,可向总值班汇报,协助解决。 3、总值班接到发生紧急、重大情况及突发性医疗事件报告后,可向周日值班院领导汇报,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合理安排、组织人员进行医疗救治。 三、信息上报: 1、二线班、总值班对协助处理的工作应追踪落实,以求彻底解决。 2、如有重大事件须经院领导同意并 签发后在 2 小时内向相关卫生行政、疾控部门报告,社会治安事件可向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告。 3、总值班人员对报告事项应认真调查核实,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四、保障措施: 1、医院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一线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床、医技科室二线听班人员、科室护士长,须保证 24 小时通讯畅通,接到指令,应迅速到达指定现场,及时做好病人抢救、诊治工作。 2、各小组应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 3、后勤保障:各科室应按照要求,储备一定数量急救药品、物品,以确保应急使用。 五、汇总总结: 1、总值 班人员对突发事件事态的经过、医疗救治情况、处置结果,意见建议写在交接本中,在每日的行政交接例会上汇报。 2、院领导根据汇报,做出防范措施的指示,各职能部门按照指示落实整改,防范类似事件发生。 第二篇 医疗相关应急预案 突发 公共卫生 事件急救医疗工作预案 1、 急救医疗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立明 副组长:刘志宇、沙丽艳、路晴 成 员:各临床科室主任 2、院内应急医疗救治队 队长:王立明、刘志宇 副队长:曲鹏、王镇山、姜春萌、李靖年 一对队员:宋瑞峰、岳世昌、任双义、孙卫兵、魏明海、周峰 、王吉喆、王慧玲、林永忠、李静敏、姜立杰、冯晓莹、王晓波、谢晨、白雪梅、刘春燕、赵永娟、曲淑萍、孙鸥 二队队员:唐学杰、郑连杰、张东明、任双义、范治璐、林永忠、朱宁、熊君宇、邵彦、邹忠文、冯继红、孙秀珍、刘正娟、赵久阳、沙丽艳、李淑芬、方菱 3、 院外应急医疗救援队 队 长: 刘志宇 副队长:副主任医师以上(含副主任医师) 1 名(与事件事故伤员密切相关科室人员) 队员: 5 7 名医师 7 9 名护士 1 2 名药剂及检验人员 队员构成根据突发事件性质选定以哪一专业为主。 1 名后勤保障人员 1 名救护车司机 4、 院内急救 流程 5、 院外应急救援流程 附件: 群体突发事件救治流程 1、 大批创伤患者抢救流程 2、急性创伤患者救治流程 入抢救室、首诊医师迅速评估病情 能 耐 受手术者 有手术指征 60 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 手术室 再评估 清除缝合 止血 固定 降颅压 抗感染 穿刺引流 保护脏器 实验室检查 心 搏 呼吸 骤 停者 危及生命情况 积 极 创造 手 术条 件 如抗休克、稳 定 生命体征 氧疗 保守治疗 严密观察 无手术指征者 暂 不 能耐受者 立即行 息、休克、脑疝、呼吸衰竭等 立即进入相应抢救流程 液体复苏 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畅通 生命支持治疗 影像检查 诊断性穿刺 迅速明确诊断 30 分钟内二次病情评估 实施救治 组 织 相 关 科 室 会 诊 急性创伤患者 留观或住院 3、 大批食物中毒患者抢救流程 报告 报告 大批中暑 密切观察体温、神志及各反射 急诊科组织抢救 建立静脉通道: 液体复苏 补充电解质 纠正酸碱失衡 防治脑水肿 维护各脏器功能 物理降温: 脱去衣物 冰毯、冰帽、冷水洗浴 冰水灌(胃)肠 室内降温、风扇 静脉输注 10 血液透析 多参数监护 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相关科室会诊: 神经内科、 重症医学科、 肾内科 心脏内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血液内科 药物降温,酌情: 氯丙嗪、安定 医务部(日间) 医院总值班(夜间) 急救医疗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 血气分析、心电图、影像学检 查等 上级行政部门 立即报告 留观察 住院 重症医学科 分流患者 突发性化学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预案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因化学中毒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做好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迅速、有效地完成医疗救援工作 ,根据辽宁省卫生厅辽卫函字 2008111 号文件,制定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院级突发化学中毒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赵作伟 副组长: 王立明 刘志宇 组 员:曲 鹏 王镇山 姜春萌 王立明 李靖年 路 晴 沙丽艳 佟知拥 王广亮 潘志鹏 2、领导小组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突发化学卫生中毒事件应急工作;在人民政府或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组织指挥、指 导、监督、管理突发化学中毒事件急救工作及组织协调现场的医学急救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人员、技术、物资等医学应急准备的保障机制。 二、技术准备 1、成立本院突发化学中毒事件急救医疗队(常备,根据具体情况)。 2、药品准备 根据化学中毒事件卫生救援的实际需要,准备应急药箱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足够数量及有效的急救药品,并掌握急需时的供药渠道。 3、后勤保障 根据化学中毒医疗卫生救援的实际工作需要,配备足够防护服、带呼吸器的防护面具、带滤膜的防护口罩、防护靴、防护手套等,保证救护车辆、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病床的准备, 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三、应急响应及措施 按化学中毒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人员伤亡情况,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响应。根据突发化学卫生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立即启动我院救援指挥系统,做好院内接诊准备工作,或派出医疗急救人员赶赴现场,抢救伤病人员;组织专家会诊,采取措施,防止化学品继续对人员造成的健康危害,并及时向上级指挥部门汇报。 四、信息的接警和报告 发现或接到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报告后,应在 2 小时内将有关情况向所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 告,同时报告中毒医疗救援基地,以便先期处置。 五、医疗急救原则 现场救援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 毒鼠强事故救治工作处理预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毒鼠强转专项整治有关事故救治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 2003257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毒鼠强事故救治工作,结合我院作为大连市毒鼠强救治指定医院,特制定此工作预案。 一、毒鼠强事故救治工作的组织机构 (一) 领导小组 组 长: 赵作伟 副 组长: 王立明 组员:樊辉 刘志宇 刘宇峰 路晴 张晓萍 (二)医疗专家组 组长: 刘志宇 副组长:王镇山、涂彩霞、 组员: 唐学杰 、谢晨、曲鹏、姜春萌、路晴、张春艳、沙丽艳 秘书:徐晓红 二、工作任务 (一)、通过宣传、教育使全院医务人员认识到“禁用灭鼠剂”的危害,了解国家相关法规,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医务部、预防保健科)。 (二)、加强对医务人员中毒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务部、预防保健科) (三)、急诊科要储备一定数量的解救药品,要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药品要定期检查、更换,设备要保证处于正常功能状态。 (四)、相关科室做好标本的收集、 保管工作。(急诊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 (五)、急诊科要制定出灭鼠药中毒的诊疗规范(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急救工作流程(包括上报制度)。 (六)、上报制度(尤其群体中毒): (七)、有关药品及设备:(二巯基丙磺酸钠、乙酰胺( 204 解氟灵)、呼吸机、透析机 三、应急工作流程 门、急诊首诊负责制 即报告医务部 发现疑似病人 和预防保健办公室 收留到专门隔离观察室 院内专家会诊 排除后,相应科室治疗 确诊后,医务部和预防保健办公室上报 大连市卫生局 第六人民医院 市疾控中心 3631397 4308899 2718511 3020 传染病疫情 应急 控制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我院的传染病疫情应急控制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现制定我院传染病疫情应急控制预案。 一、 应急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赵作伟 副组长: 路 晴 刘志宇 成 员:樊 辉 沙丽艳 张晓萍 潘志鹏 刘宇峰 王广亮 谢 晨 李玉中 冯继红 2、专家组 组 长: 王镇山 谢 晨 成 员:王慧玲 孙树杰 刘正娟 姜春萌 赵久阳 于 健 冯继红 霍 丽 3、机动队 队 长:谢 晨 王镇山 队 员:王慧玲 霍 丽 冯继红 金 萍 刘文芝 马 悦 张艳红 马英和 李逊江 (二) 工作职责 1、职能科室工作职责 医务部:负责全院传染病诊治工作与组织协调工作。 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日常疫情报告、传染病日常防控工作、监督检查;同时承担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 疗垃圾处理工作。 2、 专家组 主要负责为突发传染病疫情级别确定以及拟采取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修订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对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二、突发疫情分级 根据传染病疫情波及的范围、危害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将传染病疫情分为四个等级,即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一级)、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二级)、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三级)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四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一)特别重大疫情(一级) 1、 出现肺鼠疫传播; 2、出现肺炭疽传播; 3、出现霍乱暴发,一次疫情发生 20 例病例以上; 4、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例 5 例以上; 5、流行性感冒病例数在两周内超过总人口数的 2%以上; 6、发生人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和流行; 7、在一个潜伏期内全院出现多例甲型或戊型病毒性肝炎; 8、全院在 10 天内出现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 2%以上。 (二) 重大疫情(二级) 1、出现 1 例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2、出现 1 例鼠疫病例; 3、发生 5 例以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禽 流感确诊病例; 4、一次疫情出现 10 例以上霍乱病例; 5、出现 1 例以上肺炭疽病例; 6、发生职业性炭疽 5 例以上; 7、本年发生的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或上一季度的病例数增加 5 倍以上; 8、连续出现不明原因的生物恐怖事件; 9、出现 5 例以上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 10、在一个潜伏期内,全院出现多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 11、单位 10 天内出现 30 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 12、两周内流行性感冒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 1%以上; 13、医院在 21 天内出现 10 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 14、 10 天内发生多例伤寒、副 伤寒病例; 15、 10 天内发生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病例数超过总人口数的 1%以上; 16、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 (三)较大疫情(三级) 1、出现新发传染病(输入性埃博拉病毒感染、西尼罗病毒感染、裂谷热等)病例; 2、出现 1 例人间禽流感确诊病例; 3、出现一起确定性炭疽; 4、出现一起不明原因物质的生物恐怖事件; 5、医院发生传染病暴发,出现 2 例以上病危或 1 例死亡; 6、出现不明原因传染病病例并出现续发病例,有 2 例以上病危或 1 例死亡; 7、在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会议期间,相关单位内出现传染病病例; 8、一次疫情出现 2 例以上霍乱病例; 9、短期内特殊职业(如皮毛加工、牲畜屠宰)人群中出现 3 例以上炭疽病例; 10、出现 3 例关联性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 11、本年艾滋病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增加 3; 12、医院在 10 天内出现 10 例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 13、发生多例细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病例,并出现死亡病例; 14、 10 天内多例流行性感冒发病; 15、 10 天内发生多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16、医院在 10 天内出现 10 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 17、医院在 21 天内出现 5 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 (四)一般 疫情 (四级) 发生除上述特大、重大、较大疫情以外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突发疫情。 三、突发疫情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 各科室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日常监测工作。预防保健科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二)预警 根据临床科室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本院职工、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三)报告 1、报告时限和程序 发现可疑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医院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上级传染病监督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根据突发传染病疫情级别标准,确定预警级别。认定为疑似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当在 2 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传染病监督机构,并同时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市卫生局应急指挥办报告。 2、报告内容 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病人的情况、临床症状、发病数量、死亡数量、是否有其他人员感染、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的科室和个人、联系方式等。 四、病人转运和转诊 随时做好重大传染病及突发疫情对病人的接诊和转运工作,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务人员 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感染管理科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规范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院废物的处理,加强监督和指导。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起病急、症状重、传染性强,部分病人甚至进展为呼吸窘迫综合症。为有效应对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疾病传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及卫生部、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订本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指导全院各科室,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迅速控制疫情。保护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二、启动条件 发现可疑发热病人、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时,可启动本预案。 三、防治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领导小组等共八个工作小组,具体职责是:协调全院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做好各项预防和控制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职责及相应预案见(附件一)。 (二)比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和致病力强,对病人应就地隔离。对病人的排泄物、接触过的物品必须在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和处理。对病死的尸体必须立即消毒,就近火化。 (三)规范信息报告制度 各部门信息报告落实责任人,常规信息坚持每天“零病例”报告制度,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人立即报告,各科室应按照信息报告制度逐级上报至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规定的报告程序及要求上报至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程序与要求见(附件三)。 (四)做好消毒防范工作 遵照卫生部颁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落实到位,定期做好消毒监测,保证消毒效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力量,增强医务人员体质,努力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率。具体消毒隔离措施及防护要求见(附件四)。 (五)流程 1、监测 ( 1)发热病人的筛查 成立发热门诊,在门诊及病房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站,对来院就诊患者、病房探视人员及相关进出人员 ,有秩序地进行体温筛查工作,把好入口关。发热标准:体温超过 ( 2)职工坚持每天测量体温,按照信息报告制度对发热人员做好日报。 ( 3)流动人员情况筛查 对于出差归来人员,各科室外来人员、职工家庭外来人员等严格管理做好登记,筛查有无疫区接触史。 ( 4)密切接触者筛查 按照省市疫情协查通报的要求,或大连市公布新增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立即对本院职工及家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筛查有无密切接触者。 2、预警 ( 1)若门诊体温筛查发现发热病人,由专人引导其到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流程见(附件三)。 ( 2)发热病 人排除非典型肺炎后,凭发热门诊病志到其他专科继续诊治疾病。 ( 3)发热门诊接诊时必须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登记,详细记录病人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措施。对可疑病人,立即请院内专家组会诊。对留观病人,要求发热门诊采取必要措施留住,不得让病人擅自走脱。 1 ( 4)若本院职工有疫区接触史或与疑似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行隔离,并进行医学观察。 3、实施 ( 1)对可疑发热留观人员应加紧排查、积极治疗,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请市专家组会诊。 ( 2)若经本院专家组会诊发现有疑似病人或临床诊断病人,立即就地隔离,请市专家组会诊 ,一经诊断,迅速转院并对诊室等污染区域进行终末消毒。 ( 3)若本院职工中出现疑似病人或临床诊断病人,除应采取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