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一章 绪论 内外研究及建设实践现状 态城市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使 其 成为了 文化进步、 经济 增长 、科技发展和信息交流的中心。但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地区人口集中、建筑物密集、能源消耗巨大、环境影响严重、生态条件恶化,城市的生态负载逐渐增大。在这种背景下,城市的未来该如何发展,成为学者们探索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 1)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的起源是霍华德 1的“田园城市”理论。他主要强调的是自 然和城市的和谐发展,提出应建设具有城市和自然村庄特色的城市体系 。 20 世纪初, 盖迪斯( 1915)提出了生态学区域论的观点;帕克( 1916)用生物群落的原理 与 观点 对 芝加哥人口 及 土地问题 进行了研究 ;芒福德 倡导利用 丰富的 景观 以使城市环境变 得更 适于居住。此后 具有 代表性的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 有法国柯布西埃( 1930)的“光辉城市” 、赖特( 1945)的“广亩城市” 等。以 他们 为代表的城市建设思想显示出近现代学者对城市环境的思考,也为现代生态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出现了一些 刺激 人们 生态意识觉醒的著作, 生态城市研究 进入新的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 1971 年 发起 的 “人与生物圈”计划 中首次提出进行 城市生态系统研究,而后又在 1984 年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自 1990 年在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召开第一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 2之后,澳大利亚、西非、巴西、中国等国家也陆续召开了会议。 表 1历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 届数 年份 地点 主要内容 第一届 1990 美国加州的伯克利 提出了“基于生态原则重构城市”的目标 第二届 1992 澳大利亚的阿得雷德市 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设计原理、实施方法、支撑技术及相关政策 第三届 1996 西非的塞内加尔约夫市 探讨了“国际生态重 建计划” 第四届 2000 巴西的库里蒂巴 城市在服务的同时要注重与自然的协调 第五届 2002 中国深圳 都市、工业、人文、生态的方法讨论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 2)国内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 我国生态城市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管子度地提出城市建设选址要用水方便,排水通畅,管子乘马提出建设地点的选址要因地制宜,因天材,就地利。这些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都体现了朴素的生态思想。 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 3和王如松 1984 年提出 以 “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为依据来指导生态城市的建设; 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 1990 年 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 王如松 4等 1994 年 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思想; 黄光宇 5 1997 年 提出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使得城市的建设发展成为 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经济高速发展的人类聚集区”; 黄肇义 6 2001年 对生态城市提出了更 加 完善的定义:“生态城市 是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 建立的高效、和谐、公平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人和人 和谐相处的理想 人居环境”。 总体来看,生态城市理论自产生的二十多年来,国内外的生态城市研究和建设实践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 反映出人们踏上工业文明时代道路 上后展开 的深刻反思, 也体现着 对更 优美 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的 概念首先是在 197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 “ 营造适宜人类活动 的最 佳 环境, 将自然与科技充分融合 激发人 们 的 生产力与创造力 , 实现较高层次的 生活 方式”。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城市的内涵也得到了进一步 充实和完善。原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 (7 1984 年 提出 :生态城市,“是 以 生态学原理 为基础 建立的 复合 系统协调发展,物质、能量和信息 被充分利用 ,人类 的创造力、生产力实现最大化发展 ,生态经济系统 良性循环 , 人们 的身心健康及环境质量均 被有效保护的人类聚居地”。美国生态建筑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 8 1987 年 提出 :生态城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充满活力的健康、和谐的发展。唐顿 1992 年提出 “生态城市 就是 以生态 理念 规划 建设城市, 在 努力 保护 生态 同时也 要 积极 修复 所有生命 依赖的生态系统” 9。 1997 年 美国学者罗斯兰德 10认为,生态城市概念的含义 涵盖 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社会生态、健康社区等方面的内容。陈予群 11认为 :生态城市 即 在城市 的 行政区域内, 以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为 本质 , 以其范围内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为立足点,使生产力 不断 提高 ,并 对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人工复合系统。黄光宇 12教授认为 :生态城市是 “ 运用社会工程、生态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建设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居民满意的人类居住区 ” 。 生态城市相对是一个崭新的概念, 它的内涵随着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也 不断 在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深化。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应该 具备 城市功能完善、经济发展高效、生态环境宜人、社会和谐 等特征 , 它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通过改变 人类的 生产 与消费方式,实现 社会、经济 和 自然系统 的协调发展 13,是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高级模式。 内外典型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生态城市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全球的许多城市都在按照生态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比如巴西的库里蒂巴、丹麦的哥本哈根等 6。 ( 1)巴西 。巴西南部的 生态城市 库里蒂巴市 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建设比较成功的典范 , 它 的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包括: 参与 社会公益项目、实施公交导向式的城市规划、 展开 市民 的 环境教育等。 ( 2)丹麦的哥本哈根。丹麦的生态城市建设项目选择在哥本哈根人口密集的 区进行, 它 的主要举措 包括: 设立 生态市场交易日、 构建 绿色账户、吸引学生参与等。 ( 3)美国的克里夫兰。工业革命的发展 造成 克里夫兰市 出现“城市病” 现象 , 因此,它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希望将克里夫兰市建设成绿色生态城市 ,主要措施包括:鼓励非机动车出行,为自行车、行人开辟专用通道;设计公交导向型交通体系; 提倡建立紧凑型社区 ; 强调 提高 资源利用 效率 ,鼓励居民 修建生态节能 的新型住宅。 ( 4)新西兰怀塔克尔市。它是一个 “ 平民型 ” 生 态城市, 以 可持续性、 公平性 、 动态性为原则 ,在 自然 、 社会 、 经济系统展 开了 生态城市 建设 ,主要措施包括建立绿色网络、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 实行更加清洁的生产等。 ( 5)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怀阿拉市政府在 1997 年 通过 的决议中宣布 将 创造 更适宜 人们 居住 的环境, 其生态城市建设 的战略要点包括:实施水资源循环 计划;要求新建住宅和主要的城市更新项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网络; 成 立 替代 能源研究中心 14。 内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我国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展开 了生态城市 的探索 , 江西省宜春市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城市试点。 20 世纪 90 年代后 我国 生态城市 建设 积淀 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一些综合条件较好的城市都提出了 自己 的生态城 市建设 方案 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 1)上海 上海市的“城市病”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比较突出。在这一背景下,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 1999 年提出用 15 年左右的时间初步 将上海建设为国际性生态城市。 由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此 上海市确立 了将 功能建设、结构建设和城乡关系协调 做 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三大方向 的计划 。功能建设包括强化城市物质循环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快捷的信息网络 。结构建设包括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绿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城乡关系协调包括实行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进一步 优化城乡 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 基础 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 环境保护 意识,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15。 (2)深圳 深圳在城市的飞速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 奠定了 生态城市 建设的良好基础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 : 全市土地中的 50%以上作为生态自然和水源保护区等用地, 预留出一定的生态用地, 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的无序 扩张 。规划中计划系统地构造 城市 、 社区 和 道路 三个层次的绿色网络,不断改进绿化效能和景观效果 16。在产业导向中 对物耗 高、 能耗 高、 污染 高的传统发展项目 进行严格控制,为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 ( 3)大连 大连位于中国辽宁省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是一个 景色怡人 的滨海城市。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大连市 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生态城市建设, 主要包括:提升城市功能,不断改善城市环境。 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建筑与绿地的 布局,保护生态林地。运用经营管理手段调节城市资本。将城市中心区用地优先提供给绿化 和 第三产业, 有效改善 了 城市环境 。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采取宣传教育、建立公众参与制度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市民的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 风尚。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实践经验: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区域协调为目标、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手段、以公众参与为渠道。国内生态城市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远远 不够, 因此 我国的生态城市研究应当在 继承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国外的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积极探索与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究背景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距今已有 6000 多年 历史 。自 18 世纪工业革命后,人类开始走上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的道路。在 改造过程中,一方面,工业文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口 不断 向城市 聚集 ,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聚集在城市的 人口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各种城市问题凸显,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人类在 获得巨大 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 高昂 的代价 17。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随着各种城市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的发展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为了促进城市 的 可持续发展,人们开始 积极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提出了 “ 健康城市 ” 、 “ 空中城市 ” 、 “ 生态城市 ” 等构想 18。 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探 索建设生态城市 。 1995 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 “ 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 19, 2003 年发布 “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 ” , 此后 全国各地 展 开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活动 。 平凉市 是甘肃省 “中心带动、两翼齐飞” 的 区域发展战略 里 “东翼”的重要组分 20。 2011 年 国家环境保护部 授予平凉市 “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 的称号, 这在甘肃省尚属首例 。生态城市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平凉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发展,并将成为平凉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究意义 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层次,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 生态学 、 城市科学等学科 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21。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也强调了 中国的发展要实现 生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五位一体”的 可持续发展 思路 。 国内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基本上集中于沿海城市及 一些 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城市,中西部地区由于各方面原因而 成为了研究的空白区。 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及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生态足迹模型为依托,通过计算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 /盈余、万元 态足迹、生态系统发 展能力 C、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H、生态压力指数( 、生态足迹指数 (一系列指标,对平凉市 2000的 生态城市动态 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分析 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的 面临的问题 ,并 提出了 相应的 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为日益丰富的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建设实践的大厦添砖加瓦,为把平凉市建设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料。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究内容 ( 1)通过对相关资料和文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与建设实践的进展和现状,阐明了本研究的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 ( 2)引入生态足迹模型,介绍了相关概念及计算方法,引入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 生态城市动态评价 指标,对研究区的发展背景和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 ( 3)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平凉市 2000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 /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 生态城市发展动态进 行了综合评价,指出了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 面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及建议。 究技术路线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字表达 与图件表现相结合,结合文献整理、资料分析、野外考察与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客观分析。论文的相关资料 得到平凉市生态 市建设课题组的大力帮助,曾多次前往平凉市进行调研,召开了企业、政府座谈会,并且前往研究区重要的调研点展开实地调查交流,获得了丰富 的 第一手 数据信息和参考资料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 1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问 题 的 提 出实 地 调 研 与 资 料 收 集平 凉 市 生 态 城 市 建 设 现 状生 态 足 迹 模 型生 态 足 迹 生 态 承 载 力 生 态 赤 字生 态 城 市 建 设 存 在问 题 及 对 策结 论 与 展 望2 0 0 0 - 2 0 1 1 年 平 凉 市 生 态 城 市 动态 分 析 与 评 价万 元 G D P 生 态 足 迹生 态 足 迹 多 样 性 指 数生 态 压 力 指 数生 态 足 迹 指 数生 态 经 济 系 统 发 展 能 力图 1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二章 生态足迹模型 态足迹定义 生态足迹分析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他的博 士生 9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 22 1996 年以后, 从侧面对其进行定义:“ 区域 范围内给定人口的消费负荷” 24。 1994 年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定义 25,即:“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 的 特定 区域范围内,人类持续用于生产及生活所消耗的所有资源 以及分解其产生的废物所需要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总和”。由此可见,生态足迹既反映了自然资源 被人类消耗的程度 ,又反映了人类 活动 对自然所产生的影响 26。生态足迹使人类活动的隐含成本变得有迹可循 27。 态足迹模型相关概念 态生产性土地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陆地或水体” 25。 该理论将地球表面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 6 大类,即“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化石能源地和建筑用地” 27。土地的生态生产力越高,单位面积所能提供的生态资源就越多。 衡因子 均衡因子也称为等价因子。计算 生态足迹 时 首先要将 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费量转化 为 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由于 6 类土地的生态生 产力不同,不能直接 加和计算,因此需要引入一个系数 将其面积进行转换,用于这一转换的系数就是均衡因子 28本研究采取了 1997 年 用的全球均衡因子数值:耕地与建筑用地 草地 域 0。 量因子 不同地域 、不同类型土地的生态生产力 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在地域间实现计算结果的比较和累加,需要把研究对象的每一类土地的面积,换算为具有相应类土地全球平均生产力的等量面积 28这个换 算系数即为产量因子。计算公式见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态足迹计算 生态足迹理论 将 地球表面生态系统中各类型土地分为六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即前面所提到的耕地、林地、草地、海洋(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步骤为:( 1)对消费项目进行划分归类,并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 2) 利用平均产量数据将 各消费项目转变为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3)利用均衡因子 将 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转换, 然后 汇总、加和,计算出生态足迹 31。具体的计算模型见公式 (其中 : 总的生态足迹; N 为人口数; 人均生态足迹; i 为消费项目的类型; j 为生态生产面积的类型; 不同类型生态生产面积的均衡因子; i 种消费项目的人均生态足迹量; 第 i 种消费项目的年平均消费量; i 种消费项目的全球年平均产量。 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的定义为“某个国家或地区可利用的生态生产面积的总和”。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各地区至少需要留出 12%的生态容量用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因此在计算当地的生态承载力时 需要将计算结果扣除 12% 32。计算公式见 ( 其中: 区域总生态承载力; N 为总人口数; 人均生态承载力; 均衡因子; 产量因子; j 为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类型。 力 力生 产类 生物生 产 面 积 的平均 产类 生物生 产 面 积 的平均因子(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盈余的计算方法为生态承载力 减去生态足迹。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 则为 生态盈余。 )(*)( ( 式中 生态赤字, 生态盈余, 区域总生态承载力, 区域总生态足迹, N 为总人口, 人均生态承载力, 人均生态足迹。 出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 活动已经超出了其生态环境容量, 地区的发展模式 处于相对不可持续状态;相反 ,生态盈余表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容量目前尚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地区消费模 式目前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33。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三章 研究区背景及生态城市建设 基础 分析 凉市概况 然条件概况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 干旱半干旱地区 ,位于陕、甘、宁三省(自治区)交界处, 东毗陕西,南邻天水, 西连定西,北靠宁夏,介于 东经 108 30107 45,北纬 34 5435 43之间。全市总面积 辖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华亭县、崇信县、静宁县、庄浪县六县一区,共 102 个乡镇, 3 个街道办事处。 2011 年年末全市总人 口 人,人口密度为 208 人 /域内有汉、回、蒙、满和朝鲜等 20 多个民族 34。 平凉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西部,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和高原沟壑区。 海拔在890 2857 米之间,最高处为位于庄浪县的桃木山,最低处为位于灵台县的郜王河。 地势 呈现出 西高东低,南北倾斜 的基本特征。 境内沟壑 密布 ,山、川、塬、河谷阶地相间。全市形成三大地貌单元,分别为东部黄土高原沟壑地貌、中南部山地地貌、西部粱峁丘陵沟壑地貌。 平凉有大小河流 20 条,全市自产地表水资源量 立方米,主要源自泾河和葫芦河,其中,东部 的 泾 河流域面积 7420年平均径流量 立方米 ; 西部 的 葫芦河 ( 渭河支流 ) 流域面积 3720年平均径流量 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多为浅层地下水,水资源 总 量 立方米,其中,泾河流域 立方米,渭河葫芦河流域 立方米。 平凉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春季多风少雨,寒潮频繁;夏季短无酷热,雨水集中,洪雹较多;秋季阴雨多雾,降温快而低于春温;冬季风大,少雪,昼温夜寒。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 ,年日照时数 2413小时,年平均蒸发量 1300米 ,无霜期 150。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50 毫米左右,年降水量 450米,主要集中在 7、 8、 9 三月;受陇山余脉的地形影响,区域降水 总体呈由西南向西北递减趋势。 平凉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金属矿藏有铁、铜、铝土、铅、锌、金、银、铀等 10 多种,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粘土岩矿、石英砂等。平凉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储量 丰富 ,品质优 良 ,预测煤炭储量 650 亿吨以上,目前已探明储量 吨 ,占甘肃省己探明煤炭总储量的 40% 50%35。 平凉是甘肃省重要的农林产品、畜产品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盛产 小麦、玉米、林果等农作物。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 柴胡、 山药等 野生 植物 51 科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84 属 254 种,鹿、麝等野生动物 31 种。 全市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5 个,森林覆盖率为 平凉市山川秀美,风光奇丽,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相映生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崆峒山、西王母宫等旅游资源 100 多处,闻名海内外的名胜景区主要有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天下道教第一山);泾川西王母宫(天下王母第一宫);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人类开元第一城);周文王伐密所筑古灵台(神州祭灵第一台) 36等。此 外还有“陇东山水园林” 崆峒柳湖公园;秦始皇祭天台 华亭莲花台;“陇东天然盆景” 崇信龙泉寺等众多名胜古迹。还有泾川“红军楼”、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更有标志着庄浪精神的“庄浪百万梯田 ” 、泾川县田家沟水保生态风景名胜区等人工生态建设工程闻名全国。 会经济概况 平凉市 2011 年地区生产总值 元,比上年增长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7 亿元,增长 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元,增 长 人均生产总值 13320 元,比上年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23:46:31 调整为 2011年的 21:48: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平凉市 2011 年工业增加值为 元,比上年增长 占生产总值比重的 目前 基本 形成 了以煤电化为主导, 新型 环保 建材、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 梯次 配套的工业格局 ,“工业强市”战略稳步实施 。农业增加值为 57 亿元,较上年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3581 元,增长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亩,比上年增加 亩,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比上年增长 进一步优化 了 农业内部结构, 着力发展 以 “ 平凉金果 ” 、 “ 平凉红牛 ” 为品牌的 果菜 、 草畜 等特色产业 ,红牛年饲养量、出栏量和肉产量居全省第一位。 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 加快, 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 2011 年平凉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元,比上年增长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元,增长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元,增长 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 元,比上年增长 全年财政支出 元,增长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元,增长 2011 年末全市总人口 人,常住人口 人。死亡率 人口自增率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比上年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8408 元,比上年增长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 度基本覆盖全部农村人口 ,参合率为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城镇化水平 有所 提高 。 凉市建设生态城市的优势 好的经济区位 平凉市区位优势独特,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 是甘肃 的 东大门,素有 “陇上旱码头”之称。 312 国道横贯全境,宝中铁路纵穿南北, 即将建成的 银武、平定、西长凤 3 条高速,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宝中铁路增建二线、天平高速、静庄高速等,平凉将成为陕甘宁交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可以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发展通道经济,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越的 资源条件 平凉市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有煤炭、铁、铜、磷、石灰石等16 个矿种、 12 大矿点,煤炭地质资源预测储量约 650 亿吨以上,石灰岩探明储量 30 亿吨。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不仅是优质 的 动力用煤,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开发潜力巨大。平凉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陕、甘、宁、川旅游区的“后花园”之称。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下,平凉相继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体系。由崆峒道教文化、西王母文化、静宁成纪文化、伏羲文化、皇甫谧针灸文化等演化的人文历史景观与彰显西部自然 风光的黄土地貌、丹霞地貌造就的奇山异峰以及丰富的森林草地、湖泊水体、温泉矿泉自然生态景观交相辉映,吸引着海内外的广大游客。 态环境日益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近年来,平凉市围绕 “小康平凉、和谐平凉、文明平凉、生态平凉”的发展目标,加快了生态工程建设步伐, 2006 2010 年完成造林封育面积 亩,新建农田林网 2680 公里,累计绿化省、县、乡、村四级公路 381 条 3696 公里,义务植树 3000 多万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理率 通过对山、水、田、林、路 的综合治理,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 亩,活立木蓄积量 980 万立方米,年森林碳汇贮备达到 3742万吨,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 高到 生态环境的转变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平凉市通过集中力量实施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风险防范这五大工程, 城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连续三年达到 350 天以上, 泾河、汭河、葫芦河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区域 声环境良好 , 绿化覆盖率、 中心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 别增长到 22%和 9 平方米,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宜居。 生态建设进展较为理想。平凉市把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等作为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的着力点,在六县一区掀起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浪潮,创建“四绿”单位 86 个,市政府命名的“生态示范乡镇” 99 个,灵台、泾川被命名为“全国绿色名县”,崆峒区柳湖乡、泾川县党原乡、静宁县威戎镇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区创建通过国家验收,绿色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态产业初具规模 平凉市农业发展以生态、绿色、安全为方向,积极探索 “畜 沼 粮、果、菜”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累计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亩,打造了 静宁、泾川 2 个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 崆峒、灵台、崇信 3 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各类认证 40 个,获得了“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的荣誉称号,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工业领域发展以煤炭、电力、造纸、建材、食品加工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展开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鼓励企业建立“三废”循环机制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能源的梯级利用。目前崆峒区 工业园区、静宁县工业园区、华能平凉发电公司、泾川恒兴果汁公司等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颇有成效。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力度,“十一五”期间关闭高耗能、高污染水泥、造纸等企业 10 户,关闭小石灰、小淀粉、小砖瓦、小锅炉等“五小”企业 220 户,年节约标煤 吨, 分别 减排 计 4510 吨、 1790 吨,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52%,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8%,生态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第四章 平凉市生态足迹计算及动态分析 凉市 2011 年生态足迹计算与结果分析 因为生态足迹 模型中需要处理的基础数据较多,因此这一部分只以 2011 年平凉市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简要介绍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的数据处理及计算内容, 2000 2010 年的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依此类推。 凉市生态足迹计算 由于平凉市的统计资料没有统计商品贸易流通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因此生态足迹计算中忽略了贸易调整部分,所以平凉市生态足迹的计算由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资源消费两大部分组成。所有消费项目的总消费量数据来源于 2001 2012年平凉统计年鉴 37和平凉市相关政府部门的公开资料。 生物资源消费部分由耕地、草地 、林地和水域四个大消费类型组成,主要包括农产品、动物产品和林产品的消费。农产品包括粮食、烟草、油料、蔬菜等,动物产品包括肉类、奶类、禽蛋、毛皮等,林产品包括水果、木材、花椒、核桃等。平凉市 2011 年生物资源消费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见表 4 平凉市的能源资源消费部分由化石能源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大消费类型组成,主要包括原煤、柴油、燃料油和电力。计算能源足迹时首先需要根据能源折算系数将当地能源消耗折算成一定的生态生产土地土地面积,从而计算该区域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本研究各化石能源地和建筑用地的平均能源足迹和能量 折算系数采用 国家足迹报告 38。平凉市 2011 年能源资源消费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见表 4 平凉市 2011 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 4 4 表 4平凉市 2011 年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37 消费项目 全球平均产量 ( kg/ 总消费量 (t) 人均生态足迹 (ha/生态生产 面积类型 小麦 2744 364591 地 玉米 2744 地 其他粮食作物 1000 地 豆类 1856 地 薯类 12607 地 油料 1856 地 烟草 1548 地 蔬菜 18000 地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瓜类 18000 地 猪肉 74 32823 地 羊肉 33 地 牛肉 33 39360 地 禽肉 764 地 羊毛 15 地 羊绒 15 地 禽蛋 400 地 牛奶 502 16600 地 水果 3500 地 花椒 945 地 核桃 3000 地 木材 1) 2) 地 水产品 29 域 注 :( 1)单位为 m3/2)单位为 表 4平凉市 2011 年能源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 37 消费项目 全球平均足迹 ( GJ/ 能量折算系 数 (GJ/t) 总消费量 (t) 人均生态足迹 (ha/生态生产 面积类型 原煤 55 596700 石能源用地 柴油 93 3026 石能源用地 燃料油 71 石能源用地 电力 1000 1) 1092500( 2) 设用地 注:( 1)单位为 千瓦时;( 2)单位为万千瓦时。 表 4平凉市 2011 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汇总表 土地类型 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 面积 (ha/均衡因子 均衡面积(ha/占总足迹 % 耕地 地 地 9 化石能源用地 设用地 域 均生态足迹 - 00 表 4平凉市 2011 年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土地类型 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 (ha/产量因子 39 均衡因子 均衡面积(ha/耕地 地 地 石能源用地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建设用地 域 均生态承载力 除 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 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 平凉市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 从生态足迹结构来看(图 4在生态生产性土地中,耕地的生态占用最大,人均生态足迹为 到了 紧随其后的是化石能源用地 其次为草地和林地,分别为 19%;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占用率较小,分别为 因此 2011 年平凉市生态足迹结构特点是以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为主导,说明平凉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耕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和化石能源用地为主的能源产品。 图 42011 年平凉市生态足迹构成比重图 从生态供给来看, 2011 年平凉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生态承载力是由草地、耕地、林地及建设用地提供。平凉市 2011 年生态承载力构成组分比重见图 4图可见,在各个类型生态生产性土地当中,草地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最大,为 其次为耕地,占有 然后为林地 建设用地和水域依次为 以上数据说明平凉市主要的生物消费主要是由草地和耕地提供的,所以说,草地和耕地对于平凉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起着最为重要的生态承载作用。因此保护耕地、草地并不断提高有林地面积对提高平凉市的生态承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 。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图 42011 年平凉市生态承载力构成比重图 平凉市 2011 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 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为 均生态足迹比该区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多出 就是说已经出现了生态赤字。这表明该区域的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生态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凉市 2000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凉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根据 2001 一 2012 年平凉市统计年鉴 (每年一卷 )的数据,平凉市 2000 2011 年生态足迹计算中的生物资源消费量见表 4表 42000 2011 年能源资源消费量见表 4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平凉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 表 4平凉市 2000 2005 年生物资源消费量 注:( 1)单位为 m3/2)木材单位为 消费 项目 全球平均产量( kg/ 平凉市总消费量 (t) 生态生产 面积类型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小麦 2744 294100 361300 362700 3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