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1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2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3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4页
人工合成抗菌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合成抗菌药,内容提要,喹诺酮类药物 概述 各种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 TMP与SMZ 呋喃妥因与呋喃唑酮 甲硝唑,一、喹诺酮类药物,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DNA 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一、概 述 1、分类 第一代 萘啶酸 是1962年用于临床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现已不用。第二代 吡哌酸 抗菌活性强于萘啶酸,口服少量吸收,不良反应较萘啶酸少,仅限于治疗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1979年合成诺氟沙星(norfloxacin),随又合成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通称为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是常用抗菌药,、抗菌谱 氟喹诺酮属广谱杀菌药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厌氧菌、支原体及衣原体有杀灭作用。3、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DNA合成,、耐药性 与其他类别的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4、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组织体液浓度高,可达有效抑菌或杀菌水平;血浆半衰期相对较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4%30%),多数经尿排泄,尿中浓度高;,5、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肠道、骨、关节、皮肤、软组织感染。 1.泌尿生殖道感染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为首选;环丙沙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 2.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首选治疗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3.肠道感染与伤寒,6、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CNS毒性 不宜用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 3.皮肤反应及光敏性皮炎 4.对幼年动物可引起软骨组织损害,故不宜用于妊娠期妇女和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各种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二 、磺胺类药物,磺胺药是属人工合成的广谱抑菌药。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快速发展,磺胺类的不良反应成为突出问题,临床应用受到明显限制。但仍有一定价值。,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包含一些具有消毒作用的成分,所以曾被零星用于治疗丹毒等疾患。然而在实验中,它在试管内却无明显的杀菌作用,因此没有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进行试验,都获得成功。这时,他的女儿得了链球菌败血病,奄奄一息,他在焦急不安中,决定使用“百浪多息”,结果女儿得救。1939年,杜马克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对氨基苯磺酰胺,分类,1.全身感染 短效(24h)磺胺多辛(SDM,周效磺胺) 少用,分类: 2. 肠道易吸收类 短效类 SIZ不良反应较多,不用 中效类 磺胺嘧啶SD、SMZ 长效类 不单独应用 3. 肠道难吸收类 SG、PST、SST肠道不吸收 现已很少应用 4. 外用类 SA、SD-Ag、SML,不良反应 :1.泌尿系统损害 产生结晶尿、血尿、尿痛和尿闭等症状。服用SD或SMZ时,适当增加饮水并同服等量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服药超过一周,定期检查尿液。 2.过敏反应 局部用药或服用长效制剂易发生。药热和皮疹多发于药后510d和79d。偶见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致死。本类药有交叉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禁用。,3.血液系统反应 长期用药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极低但可致死。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4.神经系统反应 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萎靡和失眠等症状,用药期间避免高空作业和驾驶。 5.其他:胃肠道反应、肝损伤、核黄疸,是三十年代发现的能有效防治全身性细菌性感染的第一类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现已大部被抗生素及喹诺酮类药取代,但由于磺胺药有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流脑、鼠疫)、具有疗效良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等优点,故在抗感染的药物中仍占一定地位。 磺胺类药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使疗效明显增强,抗菌范围增大。,常用药物临床应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首选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 选用柳氮磺吡啶 3.烧伤或大面积创伤后的创面感染, SML和SD-Ag SD-Ag的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于SML 。 4.沙眼、角膜炎和结膜炎,三、其他合成类抗菌药,甲氧苄啶(TMP)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细菌对TMP极易产生抗药,故不单独用药;常与磺胺药或某些抗生素合用,有增效作用。复方新诺明由SMZ和TMP按5:1比例制成,二者的主要药代学参数相近;合用后通过双重阻断机制,协同抑制四氢叶酸合成。合用时抗菌活性增加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呈现杀菌作用,抗菌谱扩大,耐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