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设置_第1页
急救护理学设置_第2页
急救护理学设置_第3页
急救护理学设置_第4页
急救护理学设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救护理学,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治的首诊场所,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为繁重的临床一线科室。急诊科实行24小时开放,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其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应以“急”为中心,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第一节 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第一节 急诊科的布局与设置,一、急诊科的布局(一)总体布局(二)区域布局二、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的人员编制(二)通讯、信息设备(三)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一、急诊科的布局,(一)总体布局1、急诊科的标志 要求标志醒目,白天和夜间都能看到。2、急诊科的平面布局 急诊科应当设在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邻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一、急诊科的布局,(二)区域布局 1、医疗区(1)预检分诊处(台):设置在急诊科入口最醒目的位置。对来诊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轻重缓急程度进行分类、登记,引导急救途径和联系诊室及医生。(2) 急诊抢救室 :邻近急诊分诊处,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抢救床,具有必要时实行紧急外科处置的功能。,一、急诊科的布局,(二)区域布局1、医疗区(3)诊疗室:一般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应设立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骨科等分科急诊诊室,外科诊疗室应设在所有诊察室中最靠近大门处,以减少血迹污染;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应有特殊设备的诊疗室。小儿科有独立急诊接诊区。(4)清创室:紧靠外科诊室或与诊疗室成套间。,一、急诊科的布局,(二)区域布局1、医疗区(5)急诊手术室:保证快速处置外伤患者,减少伤残率,应紧靠外科诊室。(目前仅有少数医院设置,多数医院急诊科仅设立清创室)(6)治疗室和处置室 :应有独立的治疗室和处置室,设在诊察室中央,便于患者治疗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理。,(7)急诊观察室:根据急诊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在急诊临时观察的患者。急诊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872小时。(8)急诊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为严重创伤、中毒、各种休克、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各种急危重症提供优质的监护和强化治疗。(9)急诊病房:注意将不同系统疾病的患者分别安置,防止交叉感染,一、急诊科的布局,(二)区域布局2、支持区(1)急诊医技部门 :设立药房、检验室、X线检查室、心电图室、超声室等(2)辅助及支持部门:包括挂号处、收费处及保安、后勤等,二、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的人员编制1、急诊科人员资质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受过专门训练,掌握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2、急诊科人员编制 医生、护士的人员编制根据医院急诊科规模、就诊量、观察床位数、日平均抢救人数以及急诊科教学功能等,按一定比例配备。,二、急诊科的设置,(二)通讯、信息设备 应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对讲机)(三)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 1、仪器设备 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负压吸引器(或中心吸引)、给氧设备、洗胃机 2、急救器械 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3、抢救室急救药品 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及脱水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镇静药;止痛药;常见中毒的解毒药、平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激素类药物等,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洗胃机,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一、急救绿色通道二、急诊护理应急预案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第二节 急诊科的管理,一、急救绿色通道 急救绿色通道是指医院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在分诊、接诊、检查、治疗、手术、及住院等环节上,实施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急救服务。急救绿色通道的建立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机制,能有效缩短救治时间,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命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一、急救绿色通道,(一)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范围,1,各种危重患者,3,批量患者,如外伤中毒等,2,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一、急救绿色通道,(二)急救绿色通道的管理1. 醒目标志、抢救优先2.合理配置、规范培训3.正确分诊、有效分流4.首诊负责、无缝衔接5.分区救治、优化流程6.定期评价、持续改进7.规范运行、有效救治,二、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急诊科的医疗服务具有急危重症患者集中、随机性强、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特点。急诊护理应急预案是为迅速、有序地对急危重症患者、批量伤(病)员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而预先制定的实施方案。,二、急诊护理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提高快速反应急救处理能力,切实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突发事件所致的批量伤(病)员的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以及救治效果。(二)基本原则1.简明扼要、明确具体2.责任明确、分级负责3.培训演练、快速反应,二、急诊护理应急预案,(三)常见类型 1.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其内容包括常见急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处理以及处理流程。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其内容包括请示报告、患者安全处理措施、评价与反馈等。3.灾难批量伤(病)员的应急预案 其内容包括急救组织体系、人员物资增援方案、检伤分流、急救绿色通道实施、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运行、总结、反馈等。,二、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四)应急准备1.人员准备 根据应急预案的不同类型,合理调配人力资源。2.物资准备3.区域准备 区域的有效保障及合理划分,是应急预案顺利实施的保证。,二、急诊护理应急预案,(五)启动与运行 由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急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以及各相关临床专科的专家等共同组成的急救应急组织体系。各部门统一指挥,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确保急救工作有序进行。,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是急诊科管理的核心,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的过程。建立和完善急诊护理核心制度、监督评价和持续质量改进机制,规范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保证急诊护理质量,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的保证。,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一)组织实施 急诊护理工作对患者采取的是分科救治、集中抢救、集中观察的护理方法,急诊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诊科实行医疗(护理)副院长、护理部主任、急诊科科护士长、护士长、护士多级管理。,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二)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度建立和执行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特别是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核心制度,并根据质量管理要求完善其它相关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护理风险,及时发现安全隐患。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优化: 救治流程 抢救流程 转归流程,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二)基本原则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二)基本原则4.定期评价与反馈 制订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标准、考核方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急诊护理质量过程中,有检查、分析评价、对存在问题有结论、有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三)具体目标及措施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伍 急诊护理专业队伍人员相对固定,并经过专业训练,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能够胜任急诊工作。2.提高分诊准确率 建立预检分诊核心制度,有清晰明确的分诊指引。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建立和完善急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各种处置和治疗前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4.完善急救备用物资管理机制 急救仪器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足够电量,用后立即补充用物,及时清洁整理;每周检查仪器设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在册。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标识牌,科室提供原始操作方法的依据(说明书)。急诊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原则上急救仪器不得轻易外借。,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5.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加强急诊护理工作质量全程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尤其是首诊负责制,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科间紧密协作,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创伤、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