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_第1页
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_第2页
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_第3页
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_第4页
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关于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的调查与建议一、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取得基本成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紧紧抓住党和国家对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不断加大的机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机制,多方推动社会慈善事业发展,逐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为困难群众编织了最后一道安全网,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公平,维护了社会稳定。一是初步建立了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区已初步建立以城市低保为基础,以救灾救济为重点,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目的,以专项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为依托,以组织网络化、实施有序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为抓手,与救灾、“三无”人员救助、优待抚恤、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相配套的新型城市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并于20年制发了区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严谨有序地2/13开展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二是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一方面对各类保障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直接支付,提高效率;严格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确保了各类保障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在涉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方面的投入,从XX年的亿元增长到2016年亿元。三是各相关部门积极实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区民政局在动态管理下实现应保尽保,开展了教育救助、残疾人救助、住房救助、特困职工救助、医疗救助、再就业救助、老龄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和“慈善超市”、“纳凉工程”、“5个5”救助等特色救助;区人资局加强对困难群体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并通过发放社保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推动了我区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区残联除给予残疾人一般性社会保障外,还实施了多项特惠性保障,切实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区教育局、区卫生局、区房产局、区司法局、区妇联、区总工会、区老龄办及各街道也针对困难群体进行多项帮扶,为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作出了贡献。3/13四是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风气在我区逐步形成。区四大家领导、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头参加结对扶贫救助、捐款捐物等活动。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回报社会,踊跃参加扶贫、助学、捐岗、特困救助等慈善活动。区慈善会2016年募集资金100万元,积极有序地进行了多项慈善救济活动。二、区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尚待改善据统计部门、民政部门提供的截至2016年5月的相关数据,区现有低保户万户,万人,占全区非农业人口的6;三无人员94人,60岁以上低保老人2118人,残疾人约3万余人,享受大病救助404人,困难伤残退伍军人490人,孤儿21人,抚恤定补优抚对象775人。由此不完全统计我区困难群众大约有46万人。区困难群众生活现状及原因分析根据调研组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情况,结合区统计局2016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调研组认为区困难群众即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消费支出偏低,生活比较艰难。4/13具体来看,一是食品消费主要满足温饱。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为元,比区平均水平低。二是衣着消费相对较少,价格低廉。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元,仅为区平均水平的。三是医疗保健条件较差。低收入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元,比区平均水平低。由于收入较低,医药费高,许多低收入居民家庭小病不上医院,大病不敢多花钱。四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低,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消费中,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外,用于精神生活的比例低。低收入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元,是区平均水平的。教育支出主要集中于子女上学,缺乏提高自身素质的知识培训。五是居住条件较差,改善住房能力弱。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比区平均水平少平方米。低收入家庭居住消费人均为元,比平均水平低。六是家庭设备无力更新,享受性消费少。低收入家庭人均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为元,比平均水平低;交通和通信支出人均元,比平均水平低;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主要用于食品、水电燃料等生活必须品的消费,因此能用来更新家庭设备及享受性的消费较少。究其原因,一是家庭人口多,就业者负担系数大。低收入家庭平均人口数为人,比区平均水平人多人。二是5/13文化程度低,就业能力差。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就业机会较少,且就业大多是一般的低报酬岗位。三是身体残疾或健康状况差,因病、因残致贫、返贫者多。四是家庭结构存在缺陷,单亲或单身比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五是家庭财产少,收入来源单一。低收入人群的收入82来自工薪收入,且只及高收入家庭的。高收入家庭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达到元,但低收入家庭分文没有。从唐蔡社区困难群众个案调查也基本印证了以上分析。区困难群众普遍有“五忧”和“五盼”城市困难群众也许绝大多数并不缺衣少食,并不缺少基本居住条件,但他们在维持基本生活、抵御重大疾病、负担子女上学、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承受了更多的经济压力和思想压力。他们在调查中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普遍表达了“五忧”和“五盼”一忧家人生病住院,期盼提供医疗保障;二忧工作不稳定,期盼提供就业服务;三忧子女上学费用高,期盼给予教育补助;四忧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期盼提高补助标准;五忧住房困难,期盼提供廉租房或住房补贴。6/13三、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尚待完善和加强近几年来,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基本成效,但与市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总体目标以及人民群众期盼和要求相比,还有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具体表现如下1、“各寻对象,各管一块,各行其是”的工作格局导致“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区目前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格局是各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其中区民政局处于主管地位,其他职能部门只是履行众多职责中的一条,也就是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尽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从区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来看,共有民政、残联、房产、教育、卫生、工会、人力资源、老龄办、司法等9个职能部门,分别实施低保、临时救助、房租核减、学杂费减免、职业介绍和培训等27个大项的救助工作,并多与是否低保户挂钩,如此将其他困难人群挡在了门外,而低保户则效益叠加。文件规定区民政局承担综合协调督办职责,但实际工作中,区民政局作为与其他部门平级的部门,遇事只能协调一下,督办则是力不从心。特别是在低保工作中还需各部门和街道社区配合支持,以共同应对低保对象审核难、救济金额核定难、7/13隐性收入把握难、定期回访及资格再确认难等诸多难题。如此也难于杜绝“关系保”、“人情保”、“骗保”等情况发生,该退的更是难上加难。2、统筹不够、政策不明、工作不细、底数不清的状况亟待改善。从调查情况来看,区涉及到困难群众生活保障方面的政策设计还有一些不明晰之处。比如关于救助对象的界定,各部门大多都简单地以是否低保户为准入门槛。除低保户以外的“其他应救助对象”,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这可能有上级规定的原因,但也难逃“懒政”的嫌疑。在具体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各管一块、互不通气,很难有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统计,大多是靠街道社区层层上报。比如低保边缘户、困难群众在区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基本情况如何这几年的发展变化趋势如何对此还没有哪个部门能说个明白。全区也缺乏一个统筹设计的全盘规划。3、闲时无人问津,忙时应接不暇,基层深感无语。这是社区、工会等基层工作者的共同反映,也是一部分职能部门工作方式的现实写照。平时,基层工作者为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必须一个一个部门跑,往往是乏人问津,无功而返。但只要临近元旦、春节,社区等基层则成了8/13“香饽饽”,各路慰问人马走马灯式地驾临基层,基层工作者分身乏术、疲于应对,让基层颇感无奈。4、区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尚显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区2016年涉及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的财政资金支出达到亿元。但如从中剔除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及专项资金亿元,则区级财政资金实际支出亿元,只占2016年区级地方财政收入亿元的。由此可见加大区级财政资金投入有必要亦有空间。5、各类救助、扶助、保障的标准有待提高、范围有待扩大。目前区关于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的指导性文件,是20年制定的区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时至今日,再无新的文件出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区财力的不断增强,有必要也有空间来完善和提高。比如区对80岁以上老人普发津贴,东西湖区、汉阳区90岁以上老人普发津贴每人每月100元,而我区仅对95岁以上老人发放津贴。再如区发放聋人短讯补贴每人每月30元,而区则没有。同时各类救助大多仅限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如有特殊困难发生,则很难得到救助。6、社会救助的系统性、针对性有待提高。受现实工9/13作格局所限,各类救助政策、资金等散见于各相关部门,各管一块、各自为政、难于通气的状况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比较普遍。全区也缺乏一个如何逐步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逐年减少贫困人口的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规划。各部门、各街道社区的力量缺乏协调和整合,其工作常态是年复一年的发了救济款了事,很难做到“一家一策”、“一人一方”的长期系统的扶助,缺少扶助低收入家庭从根本上走出贫困的观念和氛围,在“残保全覆盖”、“就业脱贫”、“贫困阻断”等特色救助上还待加强和提高。除此以外,调研组认为人员力量和工作投入不足、社会观念转变和社会参与不够等,也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也有待改善和加强。四、推进区困难群体生活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在新的形势下,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要积极顺应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步建立全区一体的“大民政”、“大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大力改善养老、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减压阀”、“稳压器”、“兜底网”的功能和作用,使全区各类困难群10/13众从中受益。1、建立全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建议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民政、残联、工会、人资、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各街道参加的联席会议,办事机构设在民政局。主要工作是全盘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各类保障工作,定期协商讨论保障工作的规划、制度设计、政策制定、操作规范等问题,整合各方资源,协调配合通气,协力同心推进保障工作。2、研究制发区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和救助实施办法。在20年文件基础上,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尽快研究制定一个新的文件,明确救助对象收入与财产的计算方法,收入、金融财产和自有财产的认定标准,从而科学、规范、精细化地审核申请社会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家庭实施分类分梯次救助,实现救助的公正、透明和高效。3、构建居民家庭人口经济状况信息交换和比对平台。目前,省公安厅正在建设“金盾工程”部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可提供相关人口数据资料。市政府年内将开通民政、人社、房产、公安交管、工商、住房公积金中心6个11/13部门的信息核对,明年逐步覆盖到需核对信息的所有部门。区可利用网格化管理系统和公安、工商等内部系统来搭建该平台,以此整合民政、公安、人资、工商、房产等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提供的数据信息,提供以接口调用和核查比对为主要方式的信息共享服务,完成对申请社会救助、低保家庭及其他困难家庭经济状况的自动比对,确保数据准确。同时有利于掌握全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状况,有利于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扶助工作。4、适时开展全面细致准确的摸底调查,逐步建立和动态完善全区困难群众基本情况信息库。这是制发文件、搭建平台的基础。建议整合区统计、民政、公安等部门和各街道社区的力量,组织进行一次全区困难群众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全面、细致、准确地收集和记载人口、健康、财产、收入等相关信息,初步建立一套困难群众基本情况档案,并将此作为常态工作坚持下去,为制发文件、搭建平台、信息交换和共享提供常态化的后台支撑。5、区级财政资金逐步加大投入并设立一个全区性的特殊特急救助专项资金。“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按每年15的比例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到“十二五”末,中心城区将提高到每人每月920元。如此,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必将12/13随之提高。国家收入分配总体方案行将出台,新近出台的大病保险报销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也是一个强烈信号。这些都预示着国家、省、市将逐步加大困难群众的扶助力度。我区应早作准备、早作安排,借鉴兄弟城区和先进地区的一些成熟做法,适时、逐步提高各类救助标准,适当扩大范围,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同时,设立一个全区性的特殊特急救助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使用管理办法和操作机制,重点在“救急”、“救命”、“救困”、“救学”等重大、有影响的事件中体现政府救助的主动性、及时性和示范性。该资金也应适当适用非户籍人口。6、建立与“大民政”、“大救助”相适应的专业化工作队伍。对救助工作者必须强化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