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DISF302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doc_第1页
外文翻译--DISF302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doc_第2页
外文翻译--DISF302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doc_第3页
外文翻译--DISF302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doc_第4页
外文翻译--DISF302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A译文附录A1DISF302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的耦合影响0引言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载技术,它适用于各种发动机、变速箱、车辆传动桥等旋转试件的模拟加载试验。同传统的液压加载系统相比,这种加载系统具有能量可回收、效率高、动态性能好、控制灵活可靠等一系列优点。但这两种加载系统存在液压和机械两种耦合干扰问题,这两种耦合干扰都将给系统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系统建模与仿真,详细分析了液压耦合和机械耦合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1系统原理和数学模型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原理如图1。2加载系统数学模型对图1的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经适当简化、整理,将其表示成方块图形式,如图2。由图2可见,该系统为两输入两输出系统,NiNo部分为对应于二次元件9的转速控制系统,MiMo部分为对应于二次元件15的转矩控制系统。+-+-+-NiMiPIDPIDnKmKMoNo)(1SGn)(2SGn)(1SGm)(2SGm1M1e1u2e2u2M图中的环节Gn1(S)和Gm1(S),分别为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的电液伺服阀8(17)、变量液压缸7(16)、位移传感器6(18)、二次元件9(15)的综合传递函数,若两系统各元件(转速传感器10和转矩传感器13除外)相同,则Gn1(S)和Gm1(S)相同,其具体形式为)(1SGn=)(1SGm2max2max2(1)svysvLsvsvsvKKKVPSSSAYA28220.54.810(1)29.8)189.0189.0SSS2220.456.5(1)(1)35.1174.0174.0SSS式中Ksv、svandsv为电液伺服阀的流量增益、固有频率和阻尼比;A和Ymax为变量液压缸活塞的有效作用面积和最大位移:Vmax为二次元件的最大排量;PL为恒压网络的负载压力;Ky为位移传感器的变换系数。Gn2(S)为加载对象l2(包括二次元件9、转速传感器10、转矩传感器13)的惯性阻尼环节,其传递函数形式为)(2SGn=1nnJSR=120.2S式中Jn和Rn为加载对象l2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阻尼系数。Gm2(S)为二次元件15的惯性阻尼环节,其传递函数形式为)(2SGm=mmRSJ=2.01.0S式中Jn和Rn为二次元件15的转动惯量和阻尼系数。Ni、No为转速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转速;Mi、Mo为转矩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转矩。Kfn、Kfm为转速传感器10、转矩传感器13的变换系数。3耦合干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两个二次元件一端是以压力耦合方式并联于恒压网络上,而另一端是通过加载对象、转速和转矩传感器,以机械耦合方式联于一体的,因此这种加载系统存在液压耦合和机械耦合。为了进一步分析耦合干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在负载压力为正弦波动、输出转速N0和输出转矩M0为方波波动情况下,对如图2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3、图4、图5。1输出转速2输出转矩图3负载压力波动下的仿真曲线。图3a、b、c、d中,曲线l为不同负载压力波动干扰下转速控制系统输出转速的阶跃响应,压力波动幅度分别为额定压力值(295MPa)的0、50、100、200;曲线2为以上各种压力波动干扰下转矩控制系统输出转矩的阶跃响应。由曲线l可得,以上各种压力波动干扰下输出转速的波动误差分别为01、32、50、80;由曲线2可得,相同压力波动干扰下输出转矩的波动误差分别为01、50、95、200。可见,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同时受到负载压力波动(液压耦合)干扰的影响,随负载压力波动幅度的增大,两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都明显变差,且转矩控制系统所受影响大于转速控制系统。图4a、b、c、d中,曲线1为转速控制系统输出转速的方波响应,它作为转矩控制系统的波动干扰,其波动幅度分别为设定值(500rm)的0、l00、200、400;曲线2为以上各种转速波动干扰下转矩控制系统输出转矩的阶跃响应。由曲线2可得,以上各种转速波动干扰下输出转矩的波动误差分别为01、20、40、5.3。可见,转矩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受到转速控制系统输出转速波动(机械耦合)干扰的影响,随输出转速波动幅度的增大,转矩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变差。图5a、b、c、d中,曲线2为转矩控制系统输出转矩的方波响应,作为转速控制系统的波动干扰,其波动幅度分别为设定值(300Nm)的0、100、300、500;曲线1为以上各种转矩波动干扰下转速控制系统输出转速的阶跃响应。由曲线1可得,以上各种转矩波动干扰下输出转速的波动误差分别为0、40、80、136。可见,转速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受到转矩控制系统输出转矩波动(机械耦合)干扰的影响,随输出转矩波动幅度的增大,转速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明显变差。将图4与图5比较还可见,转矩波动对转速控制系统的干扰影响明显大于转速波动对转矩控制系统的干扰影响。4结论二次调节伺服加载系统存在两种耦合,一种是液压耦合,一种是机械耦合。这两种耦合都将对系统的控制性能产生干扰影响,液压耦合干扰的影响取决于负载压力波动,机械耦合干扰的影响取决于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波动。对于无任何补偿的普通PID控制系统来讲,随着负载压力、输出转矩和输出转速的波动幅度的增大,系统的控制精度明显变差,且转矩控制系统受负载压力波动的影响大于转速控制系统,转矩波动对转速控制系统的影响大于转速波动对转矩控制系统的影响。采用鲁棒补偿方法,即在普通的PID控制基础上,加入归零因子环节和低通滤波器,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可有效消除液压耦合(压力波动)和机械耦合(转速和转矩波动)干扰的影响,实现转速控制系统和转矩控制系统之间的解耦,并同时使系统获得很强的鲁棒性,从而大大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附录A2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1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是对液压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液压元件进行调节,来实现能量转换和传递的技术。如果把液压系统中机械能转化成液压能的元件(液压泵),称为一次元件或初级元件,则把液压能和机械能可以互相转换的元件(液压马达泵),称为二次元件或次级元件3,是对液压传动过程进行能量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并从宏观的角度对静液传动系统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改善其控制特性。基于能量回收与重新利用而提出的二次调节概念,对改善液压传动系统效率非常有效。它不但能实现功率适应,而且还可以对工作机构的制动动能和重力势能进行回收与重新利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连接多个互不相关的负载,在驱动负载的二次元件上直接控制其转角、转速、转矩和功率,或通过液压变压器来控制其位移和速度。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在控制与功能上的特点,为解决液压传动技术中目前尚未解决的某些传动问题和替代有关传动技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组成二次调节静液传动技术,是在恒压网络中对二次元件(液压泵马达)进行调节,通过改变其排量来适应负载的变化。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二次元件2、变量控制缸8、电液伺服(比例)阀7(也可以是其他控制方式)等组成。恒压油源部分由单向截止阀4、恒压变量泵和液压蓄能器5组成。由于恒压油源部分的动态特性较好,所以在对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进行分析与研究时,可以不考虑油源部分的动态性能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并且可认为恒压网络中的压力基本保持恒定不变。这样不仅能简化研究的复杂性,同时也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3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的特点图1所示的二次调节静液传动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它是压力耦联系统,系统中的压力基本保持不变,恒压油源的工作压力直接与二次元件相连。因此,在系统中没有原理性的节流损失,提高了系统效率。2)通过改变二次元件排量z的大小可改变输出转矩大小,从而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