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_第1页
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_第2页
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_第3页
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_第4页
DB41T 892-2013 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OFGREENINGDESIGNFORECOLOGICALCORRIDORDB41/T8922013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8922013I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与分级241分类242分级25一般规定251设计原则252功能定位253与其他规划关系36总体设计361基本要求362不同区位生态廊道设计要求363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廊道设计要求364不同分类生态廊道设计要求47专项设计571地形设计572种植设计573节点设计674配套设施设计68设计阶段及成果881总体规划882方案设计883施工图设计8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植物配植模式9DB41/T8922013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河南省林业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归口。本标准由郑州市林业局负责起草,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国行、寇丽芬、张学忠、毛训甲、田爱芳、王中超、王珠娜。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杨春、邢俊敏、曹娓、范跃峰、赵丽、张杰、张乾、李宁、张国育、姚晓改、张俊丽、何颖娟、高雅贞、田文婷、王新潮、胡国、张永芝、党运宽、穆博、胡艳芳。DB41/T89220131生态廊道绿化设计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廊道绿化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分级、一般规定、总体设计、专项设计和设计阶段及成果。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境内道路和水系生态廊道绿化设计,不适用于以生物迁移功能为主的生态廊道规划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标准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5022019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504202007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LY/T16072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20052012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CJJ481992公园设计规范CJJ7519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2005第146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8216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2011第90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以道路、河流为依托,具有生态服务、地域文化展示以及休闲康体等功能的带状廊道类型。32节点NODEOFECOLOGICALCORRIDOR生态廊道的重要地段以及两条或两条以上生态廊道的交汇区域。DB41/T892201324分类与分级41分类分为道路生态廊道和水系生态廊道两类。42分级421道路生态廊道分为以下三级A级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等;B级省道、城际快速通道、城市组团间连接道路、旅游通道;C级城市干道、县乡公路。422水系生态廊道分为以下三级A级流经省域的黄河、淮河主河道及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B级流经省域四大水系(黄、淮、海、长江)一级支流、主干渠;C级流经省域四大水系二级支流、支渠。5一般规定51设计原则511生态优先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构建丰富的生态环境,与原有的生态系统相融合。512景观协调原则生态廊道设计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统一。513因地制宜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生长良好的植物品种。同时充分分析场地条件,紧密结合实际,增强设计的可操作性。514一专多能原则满足生态、防护、景观美化、绿色出行、休闲康体、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515城乡一体原则充分发挥生态廊道的连通作用,构筑城乡一体、丰富而自然的生态廊道网络。516经济适用原则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态廊道的功能、性质及建设标准。52功能定位功能定位如下A生物多样性保护;DB41/T89220133B生态防护;C景观美化;D文化传承;E休闲观光;F康体健身;G绿色出行。53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应紧密结合当地的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水利水系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有效整合当地的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生态廊道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6总体设计61基本要求611已建生态廊道应依据现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场地原有自然资源,适当进行提升改造。612新建生态廊道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近自然、大绿量、多功能、网络化”的设计特色。613植物品种选择应丰富多样,以抗逆性强、维护成本低、绿量大的乡土乔木树种为主,合理搭配灌木和地被。614以混交林为主,群落式种植。62不同区位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不同区位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如下A城镇建成区内生态廊道应符合GB504202007和CJJ751997规定;B城镇建成区至规划区之间生态廊道设计宜生态与景观相结合,应符合GB504202007和CJJ751997的规定;C城镇规划区外生态廊道设计以生态防护为主,应符合GB/T157762006第5章和第6章的规定。63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不同立地条件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如下A山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以防止土壤侵蚀和山体美化为主;与周边山体环境相协调;重度土壤侵蚀地段、山体迎面坡、重要节点可适当增加生态廊道宽度;重度土壤侵蚀地段应进行土壤侵蚀治理,治理应符合GB/T1645311645332008和GB/T1645362008的规定。B丘陵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合适地段结合生态廊道绿化种植果木树种;DB41/T89220134乔、灌、草复层绿化,减少表土裸露;重度土壤侵蚀地段、重要节点可适当增加生态廊道宽度;重度土壤侵蚀地段应进行土壤侵蚀治理,治理应符合GB/T1645311645332008和GB/T1645362008的规定。C平原区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以生态防护和景观美化为主;与周边农田等防护林网相结合;适度进行地形营造,形成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小环境;节点等重点地段可适当增加生态廊道宽度。64不同分类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641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6411以生态防护为主,并与场地周边防护林体系相结合。6412优先选择绿量大、生态防护能力强、综合抗逆性强的植物品种。6413在视线引导、安全视距、耐风折等安全方面应符合GB502201995第7章的规定。6414级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A高速公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临路一侧以生态隔离为主,结合当地特色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选择适宜生长的高大乔木为基调树种,规模化种植,形成路域生态屏障。每隔3KM左右间植其它树种,进行生物隔离;收费站、匝道区、隧道口等重要地段可种植常绿树、观花树种等,增强景观效果,引导视线。B铁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生态隔离与保证行车安全为主,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的第35条规定执行;规模种植耐风折树种,倒树不应侵入铁路限界和安全保护区,限界和安全保护区标准距离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14条的规定。因地制宜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信号显示距离内禁止种植对信号形成障碍的高大树木,信号显示距离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中的第61条规定执行;重点加强铁路道口、大桥两侧、隧道口、城市市区、旅游道路、名胜古迹交汇处绿化,绿化与美化结合。C国道生态廊道设计要求生态隔离与绿化美化结合;临路10M15M范围内乔灌结合,复层式种植,形成绿色屏障。外侧因地制宜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重点加强道路交叉口、河流交叉口、大桥两侧、隧道口、城镇周边及入市口、旅游景区附近等处绿化,绿化与美化结合。距道路交叉口100M以内应种植枝下高大于30M的乔木或低于09M的灌木和地被。6415级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A旅游通道、城际快速通道等道路类型生态廊道绿化应以景观美化和生态防护为主,注意色彩、季相和层次的变化;B省道等道路类型生态廊道设计要求生态防护为主,复层式种植;DB41/T89220135加强道路和河流交叉口、道路交叉口、城镇入市口、旅游景区附近等处绿化,绿化与美化相结合。距道路交叉口80M以内应种枝下高大于3M的乔木或低于09M的灌木和地被。6416级道路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A城市干道生态廊道绿化设计应符合GB504202007第5章和CJJ751997的规定;B县乡公路生态廊道以生态防护为主,与当地防护林体系相结合。并结合当地特色,种植用材林或经济林。C距道路交叉口50M以内应种植枝下高大于3M的乔木或低于09M的灌木和地被。642水系生态廊道绿化设计要求6421应根据水位合理搭配水生、湿生、陆生植物品种。6422部分地段种植鸟类食源植物,利于鸟类栖息繁衍。6423滨水景观应与河流的自然驳岸、湿地相结合,在重要地段适度增加透景线和亲水空间。6424距河岸3M范围内水深超过70CM的亲水空间,水边应加设栏杆或采取其它安全防护手段,确保游人安全。6425应符合水利部关于河道堤防绿化与经营管理的规定。7专项设计71地形设计711不同地貌地形设计要求如下A山区生态廊道绿化地形设计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基本不进行地形调整;边坡不稳定区域进行局部地形调整,增设截排水设施。B丘陵区生态廊道绿化地形设计要求以原有地形为主,节点等重要地段进行局部地形改造;地形不稳定及土壤侵蚀比较严重区域应采取地形改造。C平原区生态廊道绿化地形设计要求建成区外至规划区内的生态廊道宜进行地形设计;节点应适当进行微地形营造;设计的微地形高度宜控制在2M以内,坡度应因地制宜,既不造成土壤侵蚀,又满足景观、生态需求。712原有地形比较丰富的地段,应予以保留,局部进行地形调整,调整后的地形须与原有地形自然顺接、统一协调。713生态廊道内的施工取土场或侵蚀沟等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填平、坡度放缓等措施,进行绿化美化。714生态廊道内的水系、池塘应予以保留,根据所处区位和游人可进入情况进行局部改造,游人易到达处宜设亲水空间。亲水空间设计应符合6424的规定。72种植设计721植物品种选择要求如下DB41/T89220136A适地适树,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树种宜占8090,外来树种宜占1020;B常绿落叶搭配,速生慢长结合。常绿树种宜占2040,落叶树种宜占6080;C抗逆性强、维护成本低;D禁用外来入侵能力强的植物品种。722苗木质量标准应符合GB6000的规定,苗木规格在GB6000基础上适当提高。723种植方式应以混交林为主,纯林规模不宜过大,种植设计应符合CJJ751997和LY/T16072003第7章的规定。724临路植物种植特殊要求A宜选用冠大荫浓的乔木品种为主,枝下高应大于2M;B不应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C不应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的植物。725典型植物种植模式参见附录A。73节点设计731节点可根据功能、性质及周边用地情况适当加大面积。732节点整体风格要与全线风格保持一致。733道路交叉口节点在保证交通安全基础上,增加景观性、文化性、游憩性和标志性。734水系节点在满足水利部门要求基础上营造滨水和亲水空间,有条件的地方增加游赏设施。735重要地段节点应根据节点所处位置、游客数量等确定其功能,体现生态、游赏、休闲、文化等多功能,并建设和完善配套服务设施。736部分节点可根据所处位置增加防灾避险功能。74配套设施设计741一般规定7411根据生态廊道类型、位置、功能、需要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确定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内容和标准。7412不同区位配套设施设计要求A城镇建成区内的生态廊道配套设施建设应符合GB504202007和CJJ751997的规定;B城镇建成区以外规划区以内的、级生态廊道,宜根据道路性质和地方社会经济条件建设配套设施;C规划区以外的生态廊道,可根据生态廊道的性质、功能以及当地的实际需求建设配套设施。7413配套设施应与生态廊道设计风格保持一致,与交通出行紧密结合。7414配套设施应优先选用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回收利用等生态环保新技术、新材料。742配套设施建设内容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如下A公用设施休息驿站、公交港湾、医疗点、小卖部、自行车维修点、标识系统、坐凳等;B建筑小品花架、亭廊等;DB41/T89220137C环境艺术小品雕塑、景石等;D环卫设施公厕、垃圾箱等;E水电基础设施绿化灌溉、建筑给排水、供电、照明等;F交通设施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和休憩广场等。743配套设施设计要求7431交通设施设计要求74311单侧宽度在30M以上城镇规划区内的生态廊道绿化宜进行交通设施配套,其余根据需求确定。74312不应在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建设交通设施。74313应采用多种形式形成路网,与外部道路合理衔接。74314休憩广场应配套建设服务设施,满足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74315地形险要路段和距水系岸边3M范围内水深超过70CM的水系岸边应设置护栏或防护绿带等安全防护设施,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安全防护设施应符合CJJ481992中的第7章的规定。74316鼓励就地取材,优先选用生态环保材料。74317步行道应设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通道设计应符合GB507632012第6章的规定。74318根据生态廊道的使用功能确定交通设施的宽度。交通设施宽度参照表1。表1交通设施宽度类型宽度步行道15M3M自行车道2M4M无障碍道15M25M自行车与人行混合的慢行道3M5M74319坡度设计应与现状自然条件相结合。不同类型的交通设施坡度参照表2。表2交通设施坡度类型纵坡坡度横坡坡度自行车道宜小于8宜小于3步行道宜小于8,不宜超过15(当大于18时,应按台阶、踏步设计)不宜超过27432其它配套设施设计要求74321驿站和公厕公用等建筑应以一层为主,外观简洁大方,与生态廊道绿化风格及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74322医疗点、小卖部、自行车维修点及管理房宜与驿站及公厕等建筑合并设计。74323建筑小品宜与休憩广场结合设计。74324环卫设施设计应符合CJJ481992第2章的规定执行。74325水电基础设施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与周边水电基础设施管网紧密结合。74326结合场地条件布置灌溉设施,优先采用节水灌溉,节水灌溉设计应符合GB/T503632006的规定。74327配套设施用地指标应符合CJJ481992第2章和GB504202007第7章的规定。DB41/T8922013874328防火工程及植保设施应符合LY/T20052012第6章的规定。8设计阶段及成果81总体规划811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812依据资料和场地状况进行规划分析,确定规划范围内生态廊道的数量、总体布局、建设规模、性质及功能等。813总体规划阶段应提交规划文本、说明书、图集和基础资料汇编四方面成果。814提交成果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成果深度应符合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的规定。82方案设计821在确定的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生态廊道绿化方案设计。822方案阶段应提交设计说明书、图纸及投资估算等方面成果。823城镇规划区内和城镇规划区外生态廊道绿化方案设计成果要求如下A)城镇规划区内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B城镇规划区外符合LY/T16072003第9章的规定。83施工图设计831在确定的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生态廊道绿化施工图设计。832施工图阶段应提交各项设计内容的施工图纸和预算。833城镇规划区内和城镇规划区外生态廊道绿化施工图设计成果要求如下A城镇规划区内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规定;B城镇规划区外符合LY/T16072003第9章的规定。DB41/T89220139附录A(资料性附录)推荐植物配植模式A1道路生态廊道A11级平原道路生态廊道植物配置模式(规划区内)级平原道路生态廊道植物配置模式(规划区内)见图A1。图A1级平原道路生态廊道(规划区内)植物配置模式图A12级平原道路生态廊道植物配置模式(规划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