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福利经济学 -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_第1页
2 福利经济学 -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_第2页
2 福利经济学 -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_第3页
2 福利经济学 -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_第4页
2 福利经济学 - 2014年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经济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福利经济学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旧福利经济学1920年AC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背景英国十分严重的贫富悬殊社会问题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尖锐。国际金融中心由英国纽约转移到了美国伦敦。英国航运业遭遇重创。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1923年大选,英国工党得票率首次超过了自由党。庇古福利经济学以国家或世界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以价值判断为方法,以边际效用基数论和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福利经济学原理为依据,提出政策主张。福利是指人们消费产品和服务时得到的快乐或减少的痛苦。个人福利的总和是社会福利。用货币衡量的福利是经济福利。庇古的两个基本福利命题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2、新福利经济学(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2)主张希克斯等人主张以实证研究代替价值判断。约翰希克斯(HICKS,JOHNRICHARD)(1904年4月8日1989年5月20日)1939年,卡尔多认为,市场价格是变动的,并使得人们受损或受益,从而影响人们的福利状况。只要总体上益大于损、利大于弊,社会总福利就增加了。市场价格变动的“得失”、“利弊”是福利判断标准。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ALDOR,19081986,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二、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思想基础(1)经济人假设1720年,荷兰人曼德维尔出版了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一书,认为自私、贪恋是社会财富增加的动力。引起长时期的社会争论。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认为“研究道德世界的出发点是同情心”;同情就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应该要帮助别人。即“利他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把“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巧妙的统一起来“经济人”是经济活动中具有强烈利己心的个人,他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动机,以攫取财富为目的。他的个人利益以满足之日,就是社会利益实现之时。“经济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时,比他真正出于本意时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因为供求与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能使整个社会实现利己和利他、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2)边沁功利主义每个人都追求最大福利,个人福利是个人满足的总和,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总和。是否增进(自己与社会的)福利是判断人的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最大善原则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怎样并不重要,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对幸福的促进是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A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前边有五个工人在施工,汽车高速行驶无法停下来,其结果是五个工人将面临死亡。在岔道拐角处站着另一个人。司机可以把车拐进岔道。讨论汽车司机是否应该把车拐进岔道(司机是否应该毫不犹豫的让一个人死,避免五个人死,实现“最大善”原则)“、”、B、3、1、3、“、”、(3)边际效用价值论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法国的瓦尔拉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奥地利的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对边际效用价值论给予发展。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基数效用论商品或服务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或服务的效用随着人们对其拥有的数量增加而递减,即其边际效用趋向于无穷小;因而其总效用呈倒U字型状态。序数效用论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作业题“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总利益”的命题是否成立(提示个人利益总是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吗如果不一致呢)(4)替代规律生产等量产品时,X量的A要素可以替代Y量的B要素。且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消费商品(或服务)时,X量的A商品(或服务)可以替代Y量的B商品(或服务)。且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替代率递减。(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5)“消费者剩余”商品购买者对商品效用的(货币量)评价减去购买者的实际支付的(货币量)。或者说商品购买者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意愿(需求曲线)减去购买者的实际支付的(价格线)。图中,以OQ代表商品数量,OP代表商品价格,PQ代表需求曲线,则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灰色面积。表明,消费者在交易当中能够获取额外的利益,社会总福利在交易当中不断增长。2、庇古的两个基本福利命题(1)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通过帕雷托改进而实现的帕累托最优,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部门,实现国民收入总量最大化。(2)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设A和B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基数相等,消费第一件产品或服务,效用为100,第二件为99,以此类推。消费第100件产品或服务,边际效用为1初次分配,A为100,B为0。社会总效用为5050。再分配,把A的财富向B转移,当每人分的50时,社会总效用7550结论基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量财富给穷人带来的福利大于给富人带来的福利。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平均分配,使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3、庇古的社会福利政策由于收入(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趋向于无穷小),一个人拥有的收入(财富)越多,其总效用呈现出倒U型状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所享受的经济福利是来源于他所消费的那部分收入,而不是来源于他的全部收入。一个人越富裕,他用作消费的收入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相对于他的财富,他得到的福利也越少。“提高穷人所获得的实际收入的绝对份额,将增加社会经济福利总量。”由国家征收累进所得税,把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是增加社会福利的重要路径。富人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可分为自愿的和强制两部分自愿的转移支付显然远远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实行强制的转移支付。把富人缴纳的一部分税款用来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失业救济金、养老金、医疗补助金、助学金等,是增加社会福利的有效制度。4、新福利经济学的福利命题(1)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内容阿巴勒纳“社会所必需的经济效率要求每种价格都与边际成本相等”。萨缪尔森与伯格森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认为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社会福利的补偿原则论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的福利。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末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了起来。如果任一改变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而使另一些人的福利减少,那末只要增加的福利超过减少的福利,就可以认为这种改变增加了社会福利。三、福利经济学的社会影响1、19世纪的“讲坛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通过私人企业的国有化,把私有财产从私人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对非劳动的收入征累进税国家应该对那些在为公众利益而实行的改革中受损失的人给予补偿,改善劳动者的住房条件,增加教育投资,维持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2、贝弗里奇报告1942年,牛津大学教授威贝里奇勋爵,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保障和有关服务的报告。主张英国社会政策应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祸害为目标。对每一个公民提供七项社会保障儿童补助、养老金、残废津贴(包括因病而丧失工作能力者)、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如火灾、失窃、破产等),妇女福利。用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不管享受者从前的收入多少。参加社会保险者统一缴纳保险,不管缴纳者现有的贫富状况。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足以维持正常生活,享受救济与津贴的时间以需要为准。四、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制度效率启示1、社会保障制度的演进规律4社会福利制度的独特性西方社会福利国家发展史社会福利制度演进的三阶段规律一、演进规律(1)5一、演进规律(2)制度诞生期(19世纪末1930S)制度成长期(1930S1970S)制度成熟期(1980S今)家庭保障功能衰退待遇不公平财务收支巨额缺口从无到有普遍拥护待遇刚性护长补短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制度(人口)全覆盖追求公平性实现收支平衡演进阶段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阶段性特征2、主要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引起的社会矛盾7新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突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二、社会矛盾(1)81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改革方向面临巨额的福利收支缺口和沉重的政府财政、企业财务负担,20世纪80年代起,英、法、德等发达国家,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福利制度改革、1、2、二、社会矛盾(2)9、3、4、5、“、”、“、”、二、社会矛盾(3)2社会福利改革的强烈反响游行示威退党抗议提前大选社会动荡学潮街头动乱大罢工全国性大罢工法国德国英国二、社会矛盾(4)1(1)法国二、社会矛盾(5)195年,退休改革方案206年,首次雇佣合同法201年,福利改革方案遭到强烈反对,多次社会动荡。引发学潮,激怒工会,街头动乱;通过新法案。大罢工,每天损失24亿欧元。12(2)德国二、社会矛盾(6)198年,施罗德领导的社会民主党逐步推出削减社会福利的方案。203年3月提出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调整联邦劳动局、合并失业和社会救济金、税收改革、取消补贴、改革地方财政和修订手工业者规则等对现行福利制度进行彻底改革的方案。13二、社会矛盾(7)204年4月,50万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为就业和社会公正而战”,要求改革社会福利和劳动市场政策,收回“改革计划”。部分社会民主党党员退党以示抗议。拉封丹等人组成“左翼党”与社会民主党分庭抗礼。施罗德辞去社会民主党主席职务。205年提前举行大选,施罗德的总理落选。14(3)英国二、社会矛盾(8)2063,爆发192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大罢工爆发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大罢工192,福利改革与养老金法案改革向公共部门和更深层次推进;公职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提高。,福利改革与养老金法案改革向公共部门和更深层次推进;公职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提高。公职人员公共服务人员部分低收入者3、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效率问题的思考16三、制度效率(1)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处于成长期实现制度全覆盖后,全力实现制度的公平性。主要做法养老保险当前任务双轨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处于成长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并轨)体系完善实现制度公平性社会保障支出的刚性特征,使得制度整合的基本路径必然是社会保障待遇的趋高性,即就高不就低的待遇调整方案。17在人们更多关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再分配功能的公平性目标时,社会保障制度对生产力反作用的制度效率问题往往被忽视;因此,有效防止西方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模式的“养懒汉”弊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是借鉴西方国家普遍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引发的财务支付危机后的审慎选择,是避免未来解决“入不敷出的财务不可持续性矛盾”而被迫进行“减税”、“减福利”改革的未雨绸缪,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三、制度效率(2)三、制度效率(3)效率2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理解机械学热能输入量与热能输出量的比率经济学成本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的比率三、制度效率(4)社会保障制度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效率制度运行效率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成本(人、财、物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收益(可及性、便捷性、准确性)之间的比率。一资金投入效率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量(支出总额)与社会保障社会功能实现程度(保障基本生活、保持社会公平、增进国民福利、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比率。二人力资源效率社会保障的各项缴费参数、待遇发放参数设定与雇员、雇主、政府的工作能动性、积极性、贡献程度之间的比率(负相关或正相关)。福利权利与工作激励、责任分担相匹配。三203有效预防西方福利国家福利制度内在的无效率弊端(1)道德风险。如20世纪80年代荷兰许多劳动者以残疾人身份提早退休,得到了高于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