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危害及预防_第1页
脑卒中危害及预防_第2页
脑卒中危害及预防_第3页
脑卒中危害及预防_第4页
脑卒中危害及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卒中危害及预防脑卒中的定义、危害及预防1脑卒中概述1脑卒中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3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9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概况9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组织机构12三、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任务12脑卒中的定义、危害及预防脑卒中概述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研究表明,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脑卒中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脑卒中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在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2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与脑卒中的关系尤为密切。世界各国脑卒中防控的经验表明,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二、三级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控制已患病者的病情,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前兆,也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的重点之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建立并完善相关工作体系,普及适宜性技术,做到早发现与及时干预。二、脑卒中预防的基本策略一级预防指发病前预防。指导国民培养良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特别是针对脑卒中高危人群,通过早期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早控制危险因素。二级预防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探寻病因和控制可干预危险因素,预防或降低脑卒中再发危险。三级预防针对脑卒中患者加强治疗和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预防或减轻残疾,促进功能恢复。三、组织与管理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省、地市、县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广泛开展脑卒中的防治、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规范干预和管理。医疗机构应探索脑卒中高危人3群筛查与防治工作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模式和综合性防治措施,形成跨学科防治协作机制,为相关专业多学科协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持续的、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脑卒中筛查防治门诊和脑卒中病区单元。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联合,逐步建立区域内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协作服务网,实行双向转诊协作机制,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脑卒中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症状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危害含义4“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疾病症状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影响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预防重要性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中风是可以预防的。知道中风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5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危险因素中风的危险因素有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2、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3、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4、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6、吸烟与酗酒;7、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8、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6血性中风无关。9、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脑卒中与高血压的关系脑卒中是高血压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超过6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35,且与动脉血压水平呈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积极的降压治疗可明显减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经降压治疗将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到满意水平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有可能降低至与无脑卒中病史患者同等水平。为此,新指南中对该人群的降压治疗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张将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患者的血压降低至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临床特点,脑卒中急性期的降压治疗应更为谨慎。急性脑卒中时,尤其是发病一周以内,血浆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缺氧、疼痛及精神紧张等,并由此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此时机体本身会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作出生理反应与调整。如果在这一阶段过多的降低血压,有可能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不利于病情恢复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除非血压严重升高7(超过180/105MMHG),应暂时停用降压药物。一般认为,急性脑梗死发病一周以内时,血压维持在160180/90105MMHG之间最为适宜。如血压严重升高,应选用一些作用较弱的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缓慢的降低。与缺血性脑卒中相比,出血性脑卒中的降压治疗更为复杂血压过高会导致再次出血或活动性出血,血压过低又会加重脑缺血。对这类患者,现认为将血压维持在脑出血前水平或略高更为稳妥。血压过高时,可在降低颅内压的前提下慎重选用一些作用较为平和的降压药物,使血压平稳缓慢的降低。一般2小时内血压降低不多于25。血压降低过快、过多均可能会对病情造成不利影响。急性脑出血时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一旦病情恢复稳定,均应逐步恢复降压治疗,并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补充叶酸可有效预防脑卒中一项由中美医学家联合完成的大型汇总研究证实,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专家称,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这项研究对推动相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美国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公共卫生学院哈肯德米塔斯博士等9位中美医学家联合进行的“补充叶酸防治脑卒中疗效”汇总研究,其成果刊登在英国出版8的6月2日柳叶刀(LANCET)杂志上。对1996年至2006年国际医学界有关“补充叶酸防治脑卒中疗效”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补充叶酸能使脑卒中发生风险降低18,疗程达3年以上时,风险可下降29。文中还引用了在中国河南省林州市进行的营养干预研究,显示补充一定数量叶酸2年后,脑卒中发生风险可降低37。近年来,叶酸是否降低心脑血管发病成为国际医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质疑说”成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等著名医学期刊的“主流观点”。作为争论的“附属物”,多项研究表明叶酸能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柳叶刀此次汇总研究再次证实,补充叶酸未能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却显示了显著的预防脑卒中效果。对无脑卒中既往史的人群效果更为明显。此项研究对我国防治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卫生部统计显示,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大国,每年新发病200万人。脑卒中每年导致死亡150万人,是位居肿瘤之后的城乡居民第二位死因。存活的患者中,约四分之三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全国每年用于该病的治疗费用100亿元以上,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沉重。国际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认为,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叶酸在防治脑卒中方面的作用。相比治疗脑卒中的他汀类药物,叶酸的使用更具性价比的优势,更切合中国的国情。比如“降压9药加叶酸”可用于老年正常人群的预防,尤其我国北方人群脑卒中发病率高,而叶酸水平低,补充叶酸的预期要好于西方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介绍一、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概况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它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我国脑卒中相关高危人群数量也有大幅增长的趋势,每年用于此项防治的费用约200亿元人民币。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工程,国家卫生部历来重视和支持脑卒中防治工作。2009年6月,在卫生部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7个司局的相关领导出席,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的领导和全国部分省市三甲医院的领导及专家等270余人参加。陈竺部长作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重要意义,建议考虑将其列10入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大专项,并指出这是投入产出效果明显、且能够很快见到工作效果的项目。他还呼吁全国医务人员和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预防理念,学习有关知识,多做宣传,共同为降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而努力。会后,卫生部颁发了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试行,医政司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推荐,在全国范围初选了58家三级甲等医院,作为省级脑卒中筛查及干预中心(基地)单位。1年多来,内蒙古、甘肃、云南、吉林、山东、黑龙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市率先推广和开展以“脑卒中筛查”、“科学用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干预技术,取得了一定实效。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助200万元,用于救助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开展过程中因经费困难而不能进一步筛查或治疗的患者。该会王彦峰理事长表示,支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呼吁更多的人奉献爱心,通过积极募集“脑卒中筛查及防治爱心基金”,让更多的贫困人群得到及时救助,为遏制脑卒中的发病率做出贡献。2010年5月,卫生部召开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相关技术及基地建设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做了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尽快降低我国脑卒中发病、死亡和伤残之策的报告,提出了脑卒中防治策略及11防治体系的建立构想。他说,近20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有着持续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医政司赵明钢副司长在讲话中指出,要从医学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上,建设脑卒中筛查及防治专业化、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队伍。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要积极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同时,以点带面,带动各级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医疗机构的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作,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立并完善全国统一、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维护患者群众的健康权益,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2010年8月,卫生部成立了以陈竺部长为主任,马晓伟、尹力副部长、王陇德院士为副主任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在卫生部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宣传脑卒中预防知识,大力推广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制定相关标准和干预准则,培养专业人才,指导临床规范筛查、科学用药、合理治疗,组织科学研究等,通过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有效遏制我国脑卒中的增长势头,节约并控制医疗费用等资源,为我国慢病防治事业探索新的途径并作出应有的努力。12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组织机构批准单位国家卫生部成立机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办公厅、规财司、疾控局、医政司、医管司、科教司、保健局等有关司局领导工程设立专家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相关主任委员等成员国内著名心脑血管病、影像、健康教育与疾病管理、医学康复与专科护理等专家三、卫生部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任务1、进一步完善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制定相关专业的准入标准、健康干预准则等,循证实施诊治,合理用药和规范手术;2、建立并完善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争取三至五年内,在全国各省及部分地级城市建立起200300所脑卒中筛查及干预基地,并为基地医院挂牌“卫生部脑卒中筛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