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_第1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_第2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_第3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_第4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研究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ADOP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NSCHOOLEDUCATIONREFORMANDDEVELOPMENT回顾通过2005年前的第一轮基础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破晓2006年,“十一五”开局、第二轮信息化揭幕、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当此转折之时,有必要借助于历史分析的方法,回顾我们已经走过的历程,反思历史得失,规划未来之路。回顾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小有所成计算机设备、网络建设根据“报上来”的数据,全国中小学已有560多万台,全国平均每30几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全国建成校园网和局域网26300多个详细统计资料信息技术必修课逐步普及从课程表上的情况看,全国普通高中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大中城市初中有80以上开始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大中城市的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在逐步普及的同时,还出现了“开课时间提前,教育方式日趋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即有条件的地区开始从小学1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内容在2000年纲要的基础上,很多学校还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机器人教学、LOGO语言教学等多种尝试。学习领域科目模块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1)高中阶段课程结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完成设计并开始实验信息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初步必修2学分选修2X学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框架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完成设计并开始实验(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与选用国家级研修省级培训国家级实验区实验课程标准修订全国推广课程标准解读研修手册教材编写、评审与选用5套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上海科教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国家级研修研修方式;成果省级培训和实验2004年4个国家级实验区、天津市、浙江省部分实验后的课程标准修订(2007年前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完成设计并开始实验(4)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推进的配套措施课程管理不同类别学校的开课要求考试与评价措施师范院校的职前培训通过邀标投标评标确定负责高中信息技术培训的师范院校,首批包括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完成设计并开始实验课程资源方面元数据规范;“基础教育资源库”教师培训方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多样化、多学科的整合尝试我们还反思小成后须有大疑小疑则小成,大疑则大成我国在世界各国信息化中的排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哪些亟需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反思发展中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国千人拥有计算机台数只相当于全球水平的126,万人拥有因特网主机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53。”(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WWWCASACCN/HTML/BOOKS/O61BG/C1/2002/1/6/16_2HTM)中国的整体信息化情况在发展中国家中都不容乐观美国美国新加坡新加坡英国英国中国香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台湾韩国韩国日本日本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泰国印度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18101315202136435459中国中国64中国的网络化准备状态指数排位(资料来源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信息技术组)发展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人机比与联网方面计算机拥有量(人机比)连入互联网比例()小学中学小学中学英国11637528899美国2001学校614399100租借笔记本给学生718宽带8394教室8688课外46802000年底美国和英国中小学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拥有量和互联网接入情况其他细化数据中国中国135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应用”的高度关注与量化统计发展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以英国为例小学各课程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大量应用有时应用从不英语65351数学48457艺术58015信息技术9091地理67024历史97120科学266411设计与技术34057体育298音乐23267宗教教育13168人文56134现代外国语22276以英国为例中学各课程领域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大量应用有时应用从不应用设计与技术56395艺术136026英语176518地理196714信息技术9911数学216019现代外国语145333体育32968科学29675历史106228宗教教育55045音乐264528人文105931对应用效果的关注方面发达国家对“应用效果”的关注与持续追踪调查发展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元分析汇总元分析涉及的年级技术应用类型研究数量BANGERTDOWNS,KULIK,KULIK1985中学CBI,CMI,CEI51BURNSBOZEMAN1981小学与中学操练练习、个别辅导44HARTLEY1978小学与中学数学操练练习、个别辅导33KULIK与KULIK1986大学CBI,CMI,CEI119KULIK与KULIK1991学前到高等教育CBI,CMI,CEI254KULIK,KULIK,2003的IMPACT2;2004年关于信息与通信技术与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研究文献综述HTTP/WWWBECTAORGUK/PAGE_DOCUMENTS/RESEARCH/REPORT01PDF美国关于优秀教学实践、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调查(教师问卷)(校长问卷)(技术人员问卷)发展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应用效果的关注方面发达国家对“应用效果”的关注与持续追踪调查发展中的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信息技术的影响影响信息技术效果的因素对不同学科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习效率与保持时间对学习者情感的影响对问题解决等高水平思维的影响教学方法学习者、学习系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交互性学习步调的控制学习的新异感60737255在对信息化投入极度热情的同时,我国对“应用”和评估应用效果的指标相对漠视澳大利亚加拿大独联体和巴尔干半岛国家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斯洛文尼亚南非泰国英国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缺席的中国缺席的中国联合国教科文信息与通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评价指标的制定与应用吹开我国第一轮信息化浮躁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定位对信息化的终极目标缺乏必要的历史敏感对信息化的实效过分麻木吹开我国第一轮信息化浮躁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设备投资极度热情对应用需求较为麻木对资源建设掐头去尾对应用效果缺乏关注导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冰山效应”避免冰山效应计算机设备软件校园网/局域网连接因特网技术支持教师培训管理费用应用者的时间吹开我国第一轮信息化浮躁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培训缺乏系统性、持续性和适切性理论与实践的断层难以满足教师实际教学需要设备建设与人员建设的失衡让经验不足或毫无经验的飞行员驾驶飞机吹开我国第一轮信息化浮躁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信息技术必修课“看似充实”的信息技术必修课课程表与“营养不足”的教学现状课程实施与考试评价的集体作假信息技术必修课课程实施的诚信危机我们在以身作则地教孩子学坏吹开我国第一轮信息化浮躁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热热闹闹”的公开课与“冷冷清清”的日常应用“看上去很美”的表演课和课件与实际教学效果的“缺席存在”集体无意识支配下的群体做秀基础教育信息化必须剥掉“皇帝的新装”换上“皇帝的新脑”泡沫之后波涛滚滚而来规划规划呼唤科学的发展观和追求实效的工作方法规划借助系统论的观点论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和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筹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和各方资源,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降低工作的相对不明朗性用以下关键词提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整体框架一个系统框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P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的视角P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P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P四个中心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P五个环节情景/案例基于任务/问题的学习知识建构练习应用交流讨论、评议优化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观信息技术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一个模式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和校本教研模式广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像一列火车呼啸而来,我们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列火车贴上了“系统工程”的标签贴完标签之后,我们或许应该认真反思什么是系统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系统工程包括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处在“火车的哪个部件”里我们这个部件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不至于使这节列车脱轨什么是系统任何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或子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并通过有序的过程不断向系统的目标发展运动。系统的特征及其运动发展原则一个系统的发展一般要遵循四个原则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的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一系统可由其结构性的构成要素和运动发展过程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系统过程系统根据系统观解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系统结构学生培养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国家人才培养和个体生存发展提出的挑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应用相关人员教师的能力建设协同要素利用IT优化教育管理与评价管理体制投资机制社会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相关人员应准确定位,各司其职,避免“缺位”、“断位”、“错位”或“越位”等不良工作定位我们用什么样的产出(学生)回馈纳税人的血汗钱我们应把什么样的一代人带到下个5年,或下个10年我们凭借什么样的一代人建设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一、世界各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在其2002发表的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中小学课程框架和教师发展纲要中提出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构件。许多国家都已公认理解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掌握其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是除读、写、算之外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必须具备从技术发展中受益的能力,为此,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相对独立于某种计算机平台和软件环境的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人员。1信息技术教育是培训信息时代国家、民族发展所需竞争人才的关键,是蕴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必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例如,自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作为信息领域高科技的代表,美国微软公司在发展的最快时期每周增加资产4亿美元。而这种变革是以大规模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前提的。”(资料出处黄光平经济转型与职教发展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4日第4版)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技术在以非凡的速度发展着,新技术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扩展。所有这些使得人们理解并自如地把握现代技术的概念和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技术素养”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资料出处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新世纪里,信息和知识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对信息和知识的有效应用,单靠读、写、算等传统的能力基础已经不能胜任。教师、学生、雇员和公民必须形成新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信息素养”之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资料出处“21世纪素养峰会”2002年3月78日,德国柏林)2(信息)技术教育可帮助每个个体做好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准备二、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战略价值和改革需要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可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在国际公认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1994年我国首次被列入)中,2000年,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列第28位,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列第31位。信息技术学习的关键期要早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键期信息技术方面创造力的培育和信息技术方面创造性的发挥在青少年时期便开始展露我国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才开始让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核心领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现状堪忧不息血本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国外软件公司的奴隶至少一部分人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原创能力最大的软件输入国莫尔定律每18月一次、近乎麻木地集体买(埋)单封建社会的卖国行为是割地赔款,信息社会的卖国行为呢封建社会我们曾被鸦片迷醉,信息社会呢中国应成为技术输出国什么时候怎样才能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2我国中小学(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亟需反思和重新定位根据系统观解析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系统结构学生培养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对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对国家人才培养和个体生存发展提出的挑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应用相关人员教师的能力建设协同要素利用IT优化教育管理与评价管理体制投资机制社会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建设与有效实施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的视角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中心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五个环节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1我国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国家规定2000年11月14日的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必修课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必修课2003年3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必修选修正在修订中的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实施纲要必修课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建设与有效实施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的视角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中心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五个环节信息技术必修课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1“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间的关系动态的并存互生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社会和家庭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大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信息技术整合不成熟的今天,在社会(尤其是家长)难以承担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任务的今天信息技术必修课作为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培养的主渠道责无旁贷在国家层面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地位近期不会被削弱,反而会被加强。“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间的关系动态共生关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及其他渠道相对成熟后的将来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自身会相应发展、成熟与分化。信息技术课将以新的形态继续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共存互生,仍为学生提供系统、多样化、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必修课”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之间的关系动态共生关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承担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常用软件及计算机操作技能;可在学科和生活中培养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难以承载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信息技术必修课技术层面的内容必要的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原理应用层面的信息技术内容一般信息素养“必修课”和“整合”之间动态共生关系示意图如何引领中国学生从软件被动应用的巢窠中破茧而出如何帮助国家从发达国家数字霸权的围攻中突围而出信息技术课与信息技术整合互补,信息技术课与信息技术整合互补,逐步培养学生的逐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和和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的“四能”阶段本能效能使能智能个体对信息技术的本能兴趣,良好的“初体验”可始于此游戏学习LEARNINGBYPLAYING无目的、无意识的应用不能止于此各类应用软件有目的地提高效果和效率(“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打包的”、无法改动的、被动应用应用层面,可解决问题,难以开展技术创新硬件技术、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可对计算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作中学”LEARNINGBYCREATING思想方法的学习与应用主动操控计算机解决问题信息素养、技术素养、问题解决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升个人潜能学思结合,LEARNING相关社会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STS每一个技术门类、甚至每一项具体技术背后都凝结着一定的核心思想、方法,积淀着信息技术的科学原理。启示1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中一以贯之的核心思想、方法和原理“三论”的相关知识;计算机加工的基本思想(冯诺依曼结构);数字化的概念;信息交换的基本思想;数据管理的原理等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以高中新课程为例)STS每一个技术门类、甚至每一项具体技术背后都凝结着一定的核心思想、方法,积淀着信息技术的科学原理。启示2梳理各模块的知识点,形成教学大纲和关于知识点的“三维细目表”(知识点掌握水平适合的教学方式)3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概念图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以高中新课程为例)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并学会使用计算机管理文件文字信息WPS/WORD数据信息,电子表格、数据库图形化表征图形/图像/动画使用工具软件加工处理各类信息、发布信息;并用以解决各类问题、呈现结果使用因特网及其他工具,采用多种方式,搜集信息下载到计算机并进行本地管理浏览器/搜索引擎的基本操作音频、视频类信息加工处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搜集、管理、加工、表达、交流过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内涵及信息技术的价值。多种媒体著作工具,如AUTHORWARE,PPT等在上述各模块中渗透与具体软件相关的信息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安全技能;设计合适的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而不是介绍)与具体模块相关的社会、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网页网站制作工具,如FRONTPAGE,DREAMWEAVER集成多种媒体形式,综合各类信息,采用合理的方式,制作作品、分享信息、汇报结果、沟通感情随时搜集任务所需相关信息“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再认识利用常用软件加工处理各类信息编程加工智能信息处理STS重新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根据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教育的关键原则,改进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教学范式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根据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教育的关键原则,改进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教学范式1改变脱离实际应用情境,“为操作而操作”的“书本技术”教学倾向,重视面向实际应用情境的实践取向的技术教育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设计任务,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探究和学习技术,建立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获得“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和“易于激活和迁移的技能”;避免通过脱离情景的教学强迫学生机械记忆“惰性知识”。注意螺旋上升,避免在一个活动中“发力过猛”或将所有的知识点“一竿子插到底”主题活动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常见设备;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画图主题活动二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络常见设备;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画图在学习工具软件之初,以工具软件为主线,活动服务于工具软件的学习在综合活动中,以活动为主线,工具软件的应用和提升服务于活动的完成小学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及目标的衔接与螺旋上升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解决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具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应用创新能力改进方案;动手创新初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的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高中2技术教育领域核心概念的复归不同类型的技术实践,都应体现完整的技术过程其中,“需求分析”“媒体选择”“规划设计”“发布方式/媒体的选择”“评价优化”等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在落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时,这些核心的原则、概念和规范都应该得到足够和重视和体现需求分析创意策划/规划主题和内容技术制作/技术实践过程设计呈现方式或发布媒体搜集/编辑素材发布作品、交流信息作品评议、改进优化STS因循以下线索,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社会问题”,并在教学实践适当渗透1引领学生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和高度审视信息技术对社会、科技、生活产生的双面影响信息技术对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技术进步,个体生活、学习乃至个人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具有双面性,需要引导学生从技术哲学的角度辨证地分析。关于信息技术的哲学思考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以高中新课程为例)信息技术如同科学技术的其他类型一样,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能催开善之花,又可能酿成恶之果。任何科学技术,其自身并不必然包涵善或恶的价值属性。科学技术的善恶价值,是在运用科学技术的人们的行为及结果中产生。8信息技术基础中信息社会信息的丰富性与信息冗余、信息垃圾;“资讯躁狂症”8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结构化的算法与人的创造性思维”8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多媒体信息呈现直观性的适当应用”“信息的直观性与人的想象力”8数据管理技术中,“由信息管理权限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问题”“专业数据库的有偿使用与价值最大化”“数据库对知识的生产和传递的影响”(GOOGLE的“隐私事件”)8网络技术应用中,“因特网的广泛应用造成的技术异化”“虚拟交往与真实交往”实施建议通过“阅读与思考”的方式,教师通过某个案例或文章引发某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有关的话题包括STS因循以下线索,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社会问题”,并在教学实践适当渗透2分析信息技术本身蕴涵的特定科技文化,并在教学中渗透合适的科技文化教育信息技术蕴涵科技文化大多包含三个层次物质与器物层次的科技文化制度与组织层次的科技文化有关的行为规范和科技意识(如协作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创造意识;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保养维护意识;适时更新意识;竞争意识等)国际性的因特网组织包括“因特网协会”(INTERNETSOCIETY,简称ISOC,HTTP/WWWISOCORG)、“因特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NTERNETCORPORATIONFORASSIGNEDNAMESANDNUMBERS,简称ICANN,网址HTTP/WWWICANNORG/,中文相关网址HTTP/WWWICANNORGCN/)互联网控制权与自主权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以高中新课程为例)STS因循以下线索,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社会问题”,并在教学实践适当渗透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原有社会文化系统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时效观等基本观念,改变了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创造出了“虚拟空间”等崭新的电脑空间文化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引发的独特价值观新的价值观重过程程序胜于重因果,重模拟胜于重解释,重智能胜于重实物,重系统网络胜于重分析,重多元胜于重统一等观念。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以高中新课程为例)STS因循以下线索,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相关社会问题”,并在教学实践适当渗透4理解、接受、内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信息技术应用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速度迅猛,远远超过了社会及其成员的调适速度现有社会系统及其成员尚未做出及时、充分、有效的制度调适和法律法规建设,尚未形成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相适应的、共同约定的外在行为规范,更未养成自律性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意识。分别从STS的三个视角出发逐一审视信息技术课程(以高中新课程为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的视角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中心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五个环节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双素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学生兼顾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的协调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也是在知识社会中开展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如果简单化地用一个概念去取代另外一个概念,会对深入理解和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造成不利影响。技术素养与信息素养几种定义给我们的启示“技术素养有效使用因特网等新媒体和新技术交流信息的能力”在我国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素养(2002年3月78日德国柏林“21世纪素养峰会”)“技术素养”与“信息素养”(如后详述)这两个既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构成了“信息技术素养”这一概括能力更强的概念“信息技术素养是指利用数字技术、传播工具和网络来获取、管理、综合、评价和创造信息,以便在知识社会中发挥作用。”引自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素养框架中提出的关于信息技术素养的定义。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2002年出版。(ETSDIGITALTRANSFORMATIONAFRAMEWORKFORICTLITERACY,PP23,2002)资料网址HTTP/WWWETSORG/RESEARCH/ICTLITERACY/ICTREPORTPDF1获取信息有收集和重新获取信息的意识并知道如何收集和检索信息;2管理信息能够应用现有组织或分类明细表对信息进行管理;3整合信息能够解释和描述信息。这包括概括、比较和对比各种信息;4评价信息能够判断信息的质量、适用性、有效性和效率;5创造信息通过组合、应用、设计、创造或加工信息来生成新的信息。对“信息素养”的界定追本溯源并置于不同背景下进行解析对信息素养的界定纷繁复杂,如何理解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意义何在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不同国家(空间)的不同学者和研究团体(人),在不同时期(时间),服务于不同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界定。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ZURKOWSKI,PAULGTHEINFORMATIONSERVICEENVIRONMENTRELATIONSHIPSANDPRIORITIESWASHINGTONDCNATIONALCOMMISSIONONLIBRARIESANDINFORMATIONSCIENCES,1974P6国内有些学者将其简单翻译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其原意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在如何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这一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信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简化翻译的不良影响忽视了信息素养是后天习得的,是可教育和培养的对信息素养中对多种信息工具和信息来源重视不够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PRESIDENTIALCOMMITTEEONINFORMATIONLITERACYWWWALAORG/ACRL/NILI/ILIT1STHTML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在总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的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1992年DOYLE在写给“全美信息素养论坛”的总结性报告中给出的,该定义在其后来的著作信息社会的信息素养信息时代的概念中得到较为系统的阐述DOYLE,CHRISTINA1994INFORMATIONLITERACYINANINFORMATIONSOCIETYACONCEPTFORTHEINFORMATIONAGEISBN0937597384有关资料也可访问下列网页WWWEDUCATIONTASGOVAU/0278/ISSUE/026/CHRISTINAHTM“ANINFORMATIONLITERATEPERSONISONEWHORECOGNIZESTHATACCURATEANDCOMPLETEINFORMATIONISTHEBASISFORINTELLIGENTDECISIONMAKINGRECOGNIZESTHENEEDFORINFORMATIONFORMULATESQUESTIONSBASEDONINFORMATIONNEEDSIDENTIFIESPOTENTIALSOURCESOFINFORMATIONDEVELOPSSUCCESSFULSEARCHSTRATEGIESACCESSESSOURCESOFINFORMATIONINCLUDINGCOMPUTERBASEDANDOTHERTECHNOLOGIESEVALUATESINFORMATIONORGANIZESINFORMATIONFORPRACTICALAPPLICATIONSINTEGRATESNEWINFORMATIONINTOANEXISTINGBODYOFKNOWLEDGEUSESINFORMATIONINCRITICAL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1能认识到准确、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2能识别信息需求。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4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5能形成成功的(信息)查询策略。6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7能评估信息。8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9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10能在批判性细微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美国南部学校协会(SOUTHERNASSOCIATIONOFCOLLEGESANDSCHOOLSCOMMISSION)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言简意赅WWWLIBUTKEDU/INSTRUCTION/INFOLIT/INFOLITHTML“查找、评估和使用信息并进而成为一名独立的终生学习者的能力”“THEABILITYTOLOCATE,EVALUATE,ANDUSEINFORMATIONTOBECOMEINDEPENDENTLIFELONGLEARNERS”美国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和教育通讯与教育技术协会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在1998年的信息的力量建设学习伙伴(INFORMATIONPOWERBUILDINGPARTNERSHIPSFORLEARNING)中提出了未来20年美国中小学学生所需的信息素养。WWWALAORG/AASLTEMPLATECFMSECTIONINFORMATION_POWER隐性知识合作讨论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设计调查了解学生已有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经验任务设计/情景创设学习引导;学生上机时教师巡视指导提供适恰的资源线索两维的教学法分类接受探究个体团体/共同体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讲练结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讲练结合)的一般流程的一般流程引发学生引发学生注意注意介绍新知识介绍新知识操练与操练与练习练习测验与测验与补救补救个体群体接受式探究式P11如何引发学生注意如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P12什么是先行组织者你在创设和利用先行组织者方面有哪些经验P13讲授式教学就一定意味着学生的被动接受吗如何利用讲授引导学生的意义建构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P14什么是概念图请分享你在利用概念图方面的经验。组织教师讨论这些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利用电子档案袋、博客、WEBQUEST记录和研究有关问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讲练结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讲练结合)需要分析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例举)需要分析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例举)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明确问题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思辨讨论思辨讨论发现规发现规律律/得出结论得出结论撰写报告撰写报告/制作作品制作作品展示结果展示结果/作品作品讨论讨论交流交流评议评议反思反思改进改进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般流程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一般流程P21什么是探究课堂中哪些活动是、哪些不是真正的探究P22为了引发学生真正的探究或引发学生高水平思维,应如何提问题P23如何分组如何分配任务以便学生产生真正的合作与合作学习关联P24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调查研究能力如何帮助形成作品制作方面的技能P25如何帮助学生的自我反思探究性学习方式需要分析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需要分析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例举)(例举)组织教师讨论这些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利用电子档案袋、博客、WEBQUEST记录和研究有关问题问题问题/任务任务调查调查/讨论讨论/合作创作合作创作结论及结论及反思反思分组分组活动活动分组分组游戏游戏竞赛竞赛TGT分组调查分组调查建设性的辩论建设性的辩论积木式活动流程积木式活动流程合作集成阅读合作集成阅读及创作及创作CIRC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P31如何确保学生形成真正的合作真正的合作学习需具有哪些核心特征积极的互依关系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的明确责任具有必要的团队技能小组加工合作学习需要分析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例举合作学习需要分析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例举)组织教师讨论这些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利用电子档案袋、博客、WEBQUEST记录和研究有关问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必修课)一个视角科学技术社会的视角两个“双”“双素养”和“双价值”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中心学习者知识评价学习群体五个环节五个环节研究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分析信息技术学习的独特规律,基于学生认知和技术操作的教学流程有效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表现为认知活动与技术活动的相互支持和内在统一信息技术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成性各类问题或任务具有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激活、调用、组合已有知识技能临场生成方案创造出新技术信息技术学习应该是一种富有认知灵活性的学习过程多元表征;与多种应用情景结合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基于学习流程分析;多种学习活动相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情景体验”(1)情景的分类及其功能教学中采用的情景又可分为“体验型情景”“任务型情景”和“道德两难情景”。P“体验型情景”是指信息技术在社会、科技、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应用实例以及这些应用产生的效果。通过组织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兰德公司”案例)P“任务型情景”是指蕴含着探究性问题或实践要求的、高度真实的任务背景。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思考问题产生探究欲望P“道德两难情景”则是指蕴含着价值观冲突、道德两难选择、观点矛盾等的社会实践情景,这种道德两难情景是有效激发学生深层次思考、多视角讨论相关社会问题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情景体验”(2)情景的选材要注意从身边的事例中、国际国内大事中、各类科技博览节目中,挖掘可以展示给学生并能引人入胜的信息技术应用情景,也可以选择高年级学生的作品情景,避免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书本上让成年人都望而生畏的大段文字。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情景体验”(3)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注意事项P情景的高度真实性录像、多媒体(包括虚拟现实技术)P情景应能引发学生学习、探究技术奥秘的“间接兴趣”尽量在情景中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与本课的教学内容高度关联,尽量渗透一定的社会价值,避免单纯为了感官刺激的情景体验。P情景的长短要适度,保证学生“进得去,出得来”P要激发学生兴趣,更要维持学生兴趣中小学生的兴趣具有“广度有余、深度和持久性不足”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2关于案例剖析的建议信息技术课中的“案例”包括“作品类的案例”和“相关社会问题类案例”(1)作品类案例的类型及其教学价值作品类案例包括多媒体演示文稿、动画作品、程序片断、网站或数据库实例等。这些案例的类别和价值如下P范例是学生探究和创作的良好激发物P典型作品是启迪学生思路和思维的源泉P有缺憾的作品是探究、改进和创新的起点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2关于案例剖析的建议信息技术课中的“案例”包括“作品类的案例”和“相关社会问题类案例”(2)“相关社会问题类案例”的类型及作用有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正面案例,可发挥正面引导学生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恰当应用信息技术的反面案例,重在展示不恰当的应用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以及对肇事者的惩戒,已警示学生不用尝试类似的行为。要避免描述不恰当行为的详细过程或过分渲染这些行为的刺激效果,防止学生因好奇而产生模仿行为。“中国啤酒含甲醛”事件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1什么样的任务或问题是好任务,好问题P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各地文化特色介绍;旅游方案;学科学习或研究课题)P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别“跑题”或“离题太远”P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避免通过简单的信息复制和粘贴即可完成的任务(例如,有教师竟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中国人是谁”)高水平思维,如“根据预算装修我的卧室”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层次范畴关键词较低较高知识定义、描述、提炼、寻找、认出、标明、告诉、列出、找出,记住、命名、列举、识别、选择、说明、写下理解改变、确定、讨论、表达、举例说明、配对、重述、关联、总结、比较、辩护、分辨、解释、延伸、概括、泛化、推论、要点应用修改、调整、应用、选择、分类、收集、发现、编剧、绘画,实施、建立模型、报告、制造、解决、略述、建构、完成、检查、分析公布、分析、区别、辨别、检验、调查、研究、推论、比较与对比、参与、分开、指出、细分综合添加创造、作品创作、合并、建构、文学创作、设计、规划、开发、总结公式、假设、想象、发明、改革、原创、组织、计划、预测、建议、角色扮演、安排时间表、因果追问评估鉴定、评价、建议、批评、解决、权衡、批判、评判等级、判断、考虑、证明、关联、定量、测量、总结、优先考虑、挑选、决定、辩论、核实、议论、讨论、决定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2任务或问题该如何提P任务要明确,可操作性强。P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个任务或问题供选择(但技术要求要统一),允许学生自选任务或问题P过大的任务可分解为先后衔接的任务链或问题链;逐步提高难度,“门槛低、坡度缓”实例例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合作,经过文献查阅,选定某一名人或英雄人物进行研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制作一份关于该名人或英雄人物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要求(1)传记和多媒体演示文稿要阐明该名人对社会的核心价值,列出能表明其核心价值的重大事件或作品;(2)分析使其成为名人或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原因,包括时代背景、信仰、受教育情况、某些关键事件等。(3)人物传记的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传记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版式要规范,要配有合适的图片、图表等又如学习任务小组合作,根据鸟的行为、体形、叫声、毛色、栖息地以及食物来源等研究当地不同鸟类的特征和生活方式,集中全班同学的研究结果,制作关于当地鸟类的网站。要求(1)网站应详细介绍当地不同鸟类的特征(包括身体特征、体形、叫声、毛色等)和生活方式(包括栖息地、食物来源等),对当地野生鸟类的生存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评价。(2)网页的素材至少应包括标题;鸟的照片(扫描图像或数字照片等)或者录像;鸟的叫声的录音;关于鸟的栖息地、生活范围等的图表、图像;描述所研究的鸟的存活量、生存状况的文字和图表;有关鸟类历史和当前面临问题的表述文字(至少6段以上);与其他至少5个鸟类网站的链接;与其他至少1个同年级班级(最好在外地,甚至国外)主页的链接。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概述51个关键环节3需要讲解时,教师怎么讲P教师进行必要讲解时,应注意做到“讲练结合、收放有度”,让学生在教师支持下自己去操作和实践,不能用讲取代学生的操作;教师对操作命令和步骤的讲解要适可而止,给学生留出合适的探究和尝试空间,防止学生亦步亦趋的模仿。P教师要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避免教师自说自话,或者教师心里其实已经有正确答案,只是通过一些“假问题”诱导学生说出(而不是思考出)正确答案P利用示意图、有趣的例子、多媒体演示等手段辅助学生的理解知识结构方法总结规律提炼基于任务或问题的学习过程(示意图、举例、讨论、操作或实践)新任务情景中的练习巩固、应用迁移情景体验案例剖析交流讨论、评议优化相关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教师如何巡视学生的操作或辅助学生完成任务P值得提倡的巡视指导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总结常见问题;发现有价值的操作方式或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式P让学生演示思路和结果注意“边演示、边讲解”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强调重点,纠正错误和偏差,补充不足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